时间:
地点:UC聊天室的“中华家庭教育咨询”房间
人员:中华家庭教育咨询中心专家团队、家长
内容:由
感
讲稿附下:
u/5615/archives/2009/2009917211229.html
一、 案例引子:
有个家长咨询:女儿10岁,上五年级。还不算笨,成绩也行,在校表现积极,各方面能力很强,才艺突出,对任何事都充满兴趣,但是80%不能坚持,这位家长列举了几个事例:“比如他说要写小说,叫我买了日记本,跟我海誓山盟,说怎样怎样。也写了可没坚持,三分钟热度 。但对朋友的承诺绝对做到。”“在北京玩,她说回来要写文章发表,可不动笔,不说就算了,可她说了不做”“暑假计划定了,等于没定,说每天练钢笔,毛笔个半小时。坚持了1星期放弃了。”
这位家长感觉到很困惑,他说,我该怎么样引导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要说到做到呢?我给大家引入的这个案例,不只是发生在这一个家长身上的,在我们周围,在我们身上就可能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如果遇到这样类似的事情,我们一定要静下来分析原因,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外界的因素干扰,原因弄清楚以后,我们还需要学会怎么去处理,因为只有我们认识正确和方法处理得当,孩子才能朝着我们希望的那样发展;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只是很简单的粗暴处理,例如对孩子数落一番、嘲讽一顿,或者是不知怎么办就对孩子不予理会,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这将给孩子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分析孩子说到做不到的原因
(一)家长过于注重结果,认为孩子说到就得做到
我们总是希望做一件事情要有一个好的结果,但是好的结果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如果我们总是期望好的结果,总是因为好的结果而表扬、奖励孩子,而结果不好,我们就接受不了,对孩子表现出过于愤怒、急躁,或者给孩子指责,如果孩子经常因为做不好而遭受辱骂或嫌弃,这时他会认为自己就是这么糟,反而会增强孩子的负向行为。就像这位母亲,虽然没有责骂孩子,但是不止一次地提醒孩子自控能力差,这也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孩子缺乏挫折教育
当孩子对一件事物感兴趣时,开始总是会这件事情赋予极大地热情,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孩子往往又容易被枯燥乏味、或者因为自己能力不足而兴趣减弱。所以就不想坚持下去。
(三)生理因素,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较差
小学阶段的孩子几乎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一种因素,需要家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孩子的自控能力是需要培养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
(四)对事物的兴趣和难易度影响了孩子坚持下去
太难或者太简单都容易让孩子产生倦怠,从而缺乏耐心做下去。
三、支招
(一)家长的心态要平和,学会接受孩子(首先要接受)
家长总是喜欢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为什么就这么简单的事情,你就做不好?”“每天就写几分钟的字,你怎么就不能坚持?”家长对于孩子有太多的不理解,家长不当的语言表达正是显示出家长与孩子之间不平等的关系。遇到这样的事,家长的心态一定要平和,理解和包容孩子,孩子需要成长,他需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事情不断地总结、反省,然后认识自己。我们代替不了孩子的成长。
分享故事:《爸爸教我写作》
海明威的儿子在回忆录《爸爸教我写作》中写道:
有一天早晨,爸爸对我说:“你自己写一篇短篇小说,不要期望写得很好。”
我坐在桌子边,苦思冥想。用爸爸的打字机,慢慢地打出一篇故事,交给了爸爸。
爸爸戴上眼镜,给自己倒了一杯酒,读了起来,我在一边等着。他读完之后,抬头看了我一眼。
“非常好,吉格。比我在你那个年龄时写得好多了。我正要改的就是这个地方。”他指着稿子,“应把‘突然之间’改成‘突然’,用字越少越好----这可以保持运作的持续性。”
接着,爸爸笑了起来,说:“你能得奖,孩子。你很有想像力。”
可是只有我知道,得奖的应该是屠格涅夫。这篇小说是他写的。我只是变了变背景,换了换名字。我对这篇小说的惟一贡献是把“突然”改成了“突然之间”。
父亲没有批评我,可是我一样无地自容。
教育启示:孩子犯了错,不一定就要批评孩子,而是要善意地对待孩子的错误,看到孩子做得好的一面,并对孩子进行鼓励。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错,反而获得了表扬,他会在这鼓励之中,感到自责,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就需要一个过程——认知的过程——习惯养成的过程。
(二)推动要比被动好,指导要比指责好
例一:一个三岁的女孩,一次玩秋千的时候不小心摔下来擦破了皮,妈妈第一反应:“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呢?早就告诉过你,不能在秋千上扭来扭去,你看你!”以后,只要孩子再玩滑梯,总是有爸爸妈妈在旁边保护。
例二:一个上小学一年级的男孩,每天从早上起床开始,穿衣、吃早餐、坐车到学校、回家做作业,总是在爸爸妈妈的催促和监督中进行。早上怕迟到,回家担心不认真做作业,妈妈总是要帮助孩子检查作业,只要不正确的地方就督促改正。
以上两个案例大家一点都不陌生吧!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很多过度呵护孩子的父母,不了解孩子需要在痛苦中学习,需要从失败中学习,这样他面对挫折的能力才能增强,才能真正顺利成长。很多时候,孩子犯错误并没有那么可怕。没有人不犯错误,关键是如何面对错误。对孩子来说,重点是在他犯错以后,父母如何去陪伴他。第一个事例中,家长的指责只会毁灭孩子“探险”的尝试,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家长应该变指责为指导,教会孩子如何做才能不从秋千上摔下来,孩子一定很开心。第二个事例中,孩子总是被家长约束被动地做事,孩子的主动能力也被抑制,得不到锻炼。这时家长如果放手让孩子去做,变成孩子自己的事,孩子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家长别忘了推动一把,孩子就能有勇气和信心继续做下去,亦锻炼了孩子的能力。
(三)鼓励给予孩子战胜困难的勇气
当孩子感觉枯燥、耽误玩、耽误看电视而不想坚持下去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给与孩子充分的鼓励。即使孩子真的做不到或者是放弃了,家长也不要表现出失望。
(四)在生活中让孩子多经历一些小磨难有助于锻炼孩子的意志力
例如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带孩子去登山、在烈日下行走等等,这些都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
我有时候面对着整个小区的楼群,看着一家家的窗户,我就陷入深深地思索当中。大家不要误会,我不是想入非非的人。我在想,这么多的人家,这要多少孩子啊!可是,在楼下经常见的也就那么几个孩子,那么,更多的孩子在干什么呢?
我的儿子前天对我说,和他一起天天玩的同龄伙伴要去托管班了,平时,每天晚上要7、8点回家,我问儿子:“为什么呀?”儿子回答:“因为在托管班里有老师看着写作业。”我又问:“在家写不一样吗?有家长啊!”儿子说:“有家长也没用,他妈妈辅导不了他了。”我说:“儿子,你不用别人辅导,自己就能完成作业的。是吧?”我儿子很自信地“嗯”了一声。
我们都知道孩子成长需要空间,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注意扩大孩子的空间,为他们创造空间,放手去锻炼自己的孩子,而是有太多的约束和担心在限制着孩子。
(五)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有些孩子在制定计划时,往往是心血来潮,一时兴起,把目标定得很高,但,实行起来却感觉力不从心。家长要帮助孩子分析计划定得是否合理,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咨询中的家长就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如果课余生活安排得太满或者让孩子感觉做不好,那就重新制定计划,这样也可以让孩子继续做下去。
(六)学会反思,换位思考
我讲了这么多,如果家长们还是不明白,认为孩子就必须得说到做到,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那好,我现在问大家几个问题。
1、您答应孩子某个周末带他去公园,您做到了吗?
2、您是不是也经常给自己做个计划,然后呢?
3、如果以上两个问题,您都做到了,那么我再问大家第三个问题: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您有过打骂孩子吗?您是不是很后悔?是不是会在心里一再地下决心,下次一定不打也不骂了,请问:“您做到了吗?”
(七)家长要以身作则
两种现象:
(1)家长经常说到做不到
(2)约定好的事,家长却经常随意答应孩子违反约定的请求
我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家长首先就要做什么样的人。
(八)我们应该让孩子懂得说到做到的道理(诚信的品质)
(九)对于孩子说到并且做到的事要及时鼓励。
当我们面对孩子说话不算话,并且做不到的时候,容易这样对孩子说,
“你总是这样说话不算话!”(埋怨、蔑视)
“行了,行了,以后我再也不相信你的话了!”(愤怒、失望)
我们这样说话的结果一是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二是反应我们没有足够的耐心,三是没有教会孩子基本要领。没有把该教会孩子的东西教给孩子。那么,我们怎么做呢?
朱永新在《在教育之梦》中说:“理想的父母是永不对孩子失望,决不吝啬自己的表现和鼓励,决不使用侮辱性批评的父母。”明智的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及时鼓励孩子。
如何做到鼓励:
1、及时鼓励孩子做到的事情
2、让孩子保持快乐的情绪。斯宾塞是这样总结的:“教育应该是快乐的,当一个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呵斥和指责不会带来好的结果。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因此教育的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你从这一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来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趋乐避苦。
3、借他人之口来鼓励孩子
4、巧用激将法
5、肢体鼓励—击掌、给孩子一个拥抱
( 十)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十一)以约定的方式
以案例说明:u/5615/archives/2009/2009912174710.html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