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真爱(赵宝顺)

14年前 [03-08 13:19 周一]
育孩子的前提是真爱

赵宝顺

看到这个题目,有的家长朋友可能会感到迷惑不解:如今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这还会有真假的区别吗?是的,没有哪一位父母不是真心关爱孩子的。但是,我们是否想过,同样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得到健康顺利的发展,最终取得了骄人的成就;而有的孩子却问题层出不穷,让父母操碎了心,成年后却一事无成?这恐怕与我们做家长的对孩子爱得是否得法有直接关系。由此可见,仅有爱是不够的,这种爱必须是真爱。如果我们付出了爱,却妨害了孩子健全人格的发展形成,那么这就是错误的爱,甚至可以说这不能叫“爱”,应该叫“害”。

下面就联系生活中的现象,看看我们有哪些错误的爱。

无原则的爱:现在绝大部分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几个大人疼,只要是孩子提出的要求,不论是否合理,一般都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想怎么着就怎么着。有时做父母的虽然也觉得孩子做得太过分,不想答应,但孩子一哭闹,心立马就软了下来,于是不得不做出让步:“说好了,就这一次啊,以后不能再这样了。”孩子闯了祸,父母去给人家赔礼道歉;孩子受了欺负,父母出面摆平。这种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没有基本的规则和纪律意识,心中只有自己,严重缺乏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

有位妈妈很伤心地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我的儿子上高三了。我每天除了工作还要马不停蹄地为儿子买菜、做饭、洗衣、收拾房间……可儿子认为这些都是应该的,一点儿也不领情。一天,我生了病,躺在床上,十分难受。儿子放学回来,看看锅里没有饭,只是冷冷地说了声:“我出去吃了。”就离开了家。过了不久,他吃饱了回来,竟没过来看看我,也没给我带回一点吃的,就钻进自己的房间,地一声关上门,一晚上再没出来。我伤心极了。我想,我的儿子是得了爱的麻痹症呀!只怪我平时只知爱他,却没有教他也要爱别人,关心别人。孩子长大了,变得麻木不仁,我这是自作自受呀!

这位母亲终于在儿子的冷漠无情的事实面前觉醒了。可天下还有多少没有醒悟的家长?他们只知道盲目地疼爱孩子,只要能使孩子高兴,为孩子做什么都心甘情愿。这些受到过分关心、过分照顾的孩子,从没有过回报的实践,也没有回报的意识。

前些年做出用硫酸泼熊的荒唐之举清华大学高材生刘海洋,就是溺爱的受害者。他刚刚出生时,父母就离异了,他的妈妈为了弥补离婚和缺乏父爱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就事事包办,百般呵护,却没想到这些“超负荷”的爱,造就了儿子心灵世界的冷漠。

过度保护的爱:不少父母尤其是祖父母,对孩子照顾得特别细心周到。因为担心孩子受到伤害,怕孩子出什么意外,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做。孩子玩泥巴,不准玩,因为太脏;孩子刚跑两步,马上喝止,怕他摔倒;孩子要找小朋友,也不允许,怕被别人欺负。孩子已经上中学了,连碗筷都没洗过,更别说洗衣做饭了。1992年中日少年在夏令营的较量中一败涂地,如今,当年参加夏令营的孩子大多都已经做了父母,而这种因为过度保护使孩子什么都不会做的状况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愈加严重。

有一个几乎成为笑谈的例子:孩子上大学了,妈妈把孩子要穿的衣服都编上了号,让孩子按顺序穿。一天,天气骤然变冷,这个孩子依然按妈妈的编号只穿了件单薄的衣服,结果被冻感冒了。于是他就打电话责问妈妈:“为什么今天让我穿这件?”妈妈抱歉地说:“实在对不起,我不知道今天天气会变冷。”

我们都知道,对儿童的保护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责任,但过度的保护就变成了一种伤害。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必须要经历一些磨难。如果你把他的磨难都给省略了,一切都替他打理,让他过于顺利,让他不经雨不经风,会使他变得软弱依赖,不能独立,这对他就是一个伤害。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孩子没有丝毫的独立生活的能力,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以后的工作中,都会因为缺乏能力而没有信心。

有条件的爱:在现实生活中,当孩子不按父母要求做时,有些父母就会说:“听话!爸爸妈妈喜欢听话的孩子!不听话我们就不喜欢你了!不听话我们就不要你了!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是考试考砸了,有些父母就会说:“我们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怎么考得这么差?!”因而,当孩子考试得高分,争头名,父母就欣喜若狂,“爱”也就比比皆是;一旦孩子名落孙山了,代之以“爱”的就是讽刺和挖苦,因为这太让他们做父母的失面子了。这就是功利之爱,反映出了家庭存在的一个误区:父母给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孩子要用好的成绩来和父母交换爱。

孩子从这种扭曲的爱中感受到的是,爸爸妈妈爱的不是自己,而是好成绩高分数。自己要想得到父母的爱,就要拿高分数、好名次来换取。怀着这样的心态,孩子不仅难以产生自觉向上的动力,甚至还会对其健康心理的形成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专断掌控的爱: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成人,不少父母的心也跟着一点点地往上提,担心孩子成绩下滑,害怕孩子思想出问题。为了随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就偷看孩子的日记,监听孩子的电话,恨不得成为能钻进牛魔王肚子里的孙悟空。有的父母认为,自己就这一个孩子,必须得让他有个美好的未来,就一厢情愿地为孩子设计规划出了美好蓝图。从小到大,上哪所学校,学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职业,甚至每天的时间安排,都由父母说了算。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按自己的要求安排时间,都希望孩子生活没有危险,但是,如果您控制了孩子所有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意味着您控制了孩子的生活、快乐和意志,这样给孩子带来的必然是被剥夺自由的痛苦,其结果是轻则失去自我,没有思想、缺乏创新,重则造成心理扭曲,出现严重的后果。

发生在10年前的徐力杀母事件,就是由于母亲望子成龙心切,不给孩子一点自由,孩子长期感到委屈压抑所致。令人可悲的是,近几年来类似的事件还在不断上演。其中比较典型的是20081月发生在汕头的“中学生掐母事件”:

做教师的妈妈撕了儿子阿凯的作文本,没想到阿凯“腾”地一下子站起来,双手紧紧的掐住了妈妈的脖子,并把妈妈逼到墙角,大吼一声:“我忍受你太久了,今天我非要掐死你!”好在事情发生在老师的办公室,才最终没有酿成悲剧。

一向听话乖巧的儿子为什么变得如此冷漠无情,非要致妈妈于死地呢?最终妈妈从儿子口中了解到了根源:“我从小到大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忍受,什么事情都是你一手安排,没有自由和权利,连交朋友你都要干涉。我就像一个犯人,你说什么我就得做什么。你根本不知道我心里想什么,我觉得你太不理解我了,我非常痛苦!”关于这个案例的细节和专家点评,将发行的《不输在家庭教育上》14卷上说得更为详细,有机会大家可找来一读。

生活中类似上述错误的爱的行为还有不少,如果不注意就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我们应该怎样来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呢?

尊重孩子的人格:有一些父母之所以出现错误的爱,是没有从内心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而是把孩子当成工具,让孩子来实现他们未完成或者不可能完成的梦想,要求孩子为自己挣一些面子。其实,这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因为孩子的生命不是为父母而存在的,而是为他本身而存在的,父母不过是陪孩子走一段人生之路而已。孩子无论有多小,都和成人一样,有自己的思想、行为模式和情感需求。你如果能给他以足够的尊重,就会从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会接受他现状,理解他的行为,就会给他足够的爱和支持,让他自由成长。长期生活在被尊重的环境下,孩子会成长得更自信独立,而你也会更容易跟孩子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2008年北京某中学张楠同学,因一张高考最后月计划书“曝光”而出名,那张月计划书,玩的项目占整个计划的80%,上面还有参加篮球比赛、PS4游戏活动。记者课间去采访他,同学都说:“您去篮球场上找他,如果他不在篮球场,就去网吧看看,如果找不到,就去台球室……”这一年,张楠以660分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金融专业。

也许您会感到不可思议:在高考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他竟能学得如此轻松,并且考上名牌大学,怎么可能呢?不过,当你了解了张楠的妈妈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也就不以为怪了。

从张楠很小的时候起,妈妈在教育他时就特别注意方法:把孩子看作独立的人,给孩子以充分的尊重和自由,对孩子的行为,只要是合理的,只要对孩子没有害处,就不阻止干涉。正是因为有了妈妈的尊重理解,孩子才形成了自我约束的习惯和能力。

宽容孩子的错误孩子涉世未深,难免会犯错。孩子做事不妥当或犯错误,和成年人的犯错不同,大多不是明知故犯,常常与他的生活经验不足有关,有时是出于好奇或无知,有时是不能像大人一样控制自己的行为,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应该理解、宽容和接纳,把它当作一次难得的教育孩子、促进孩子成长进步的机会。

有两个年幼无知的孩子,出于一时冲动,在商场拿了两个好玩的东西,被发现后,通知家长来领人。两位爸爸来到后,其中的一位不由分说,上来连打带骂,当即把孩子教训了一通,孩子吓得躲在角落低声饮泣;另一位爸爸向商场赔礼道歉后,就拉着孩子走出了商场,往回走的路上,父亲把手放在瑟瑟发抖的儿子肩头,沉重地说:“孩子,今天发生这件事,也不全是你的错,是爸爸平时关心你太少了,没有好好教育你……”几年后,两个孩子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被打骂的孩子成了真正的盗窃犯,得到宽容安抚的孩子好学上进,考上了大学。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孩子犯错误之后,往往有后悔自责之意,是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此时,如果以宽容之心与和颜悦色,同其剖析事情原委及是非曲直,孩子可能字字入心、声声入耳,成为进步的一个推动力。相反,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或惩罚,就会使问题复杂化,甚至化为一场悲剧。

倾听孩子的心声: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只有觉得对方能理解他的想法时,才能听得进对方的话。跟孩子交流,有时候并不需要我们自己说,只要静静地听孩子把话讲完,孩子也就满足了。父母作为倾听者所给予孩子的关注、尊重,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

有位妈妈声带上长了节结,医生强迫她禁声,至少十天不许说话。

这天,儿子放学回家,进门就嚷:“我恨老师!再也不上学了!”

如果平时听到儿子这么说,妈妈一定要严厉地训斥他。但是,这一次她没有这样做——她不能讲话,只能看着儿子发泄。

气愤的儿子蜷伏在妈妈身边,把头枕在妈妈的膝盖上,伤心地哭着说:“今天老师叫我们写一篇作文,我拼错了一个字,老师给我指出来,结果同学们都笑我,真没面子!”

妈妈只是搂着伤心的儿子。儿子沉默了几分钟,从妈妈身旁站了起来,平静地说:“我要去公园了,同学们还等着我呢。谢谢妈妈!”

妈妈的沉默给了儿子一个倾诉的机会,使他能够向妈妈吐露内心的痛苦。妈妈明白了,这时孩子并不需要父母的教训和忠告,他受了委屈,需要有人倾听他的诉说。

给孩子磨炼的机会:我们都知道,温室里的花经不起风吹雨打。孩子不经受一些磨炼,就难有抗拒挫折的能力。放手让孩子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多经受些历练,不仅能增加孩子的生活本领,而且能增强其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容易取得成功。

前些年在日本有一本《在黑暗中拥抱希望》的书,被列为十大畅销书,这本书是由盲女井上美由纪克服难以想像的困难写出的。她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是母亲井上美智代的功劳。井上美由纪是个出生时仅有500克的早产盲女。女儿出生后,为照顾女儿,母亲井上美智代忍痛放弃了成功经营的餐馆,但她什么都让孩子“自己做”,孩子“跌倒了也不帮她”。最让人难以相信的是,盲女儿学骑自行车她不去扶,看到女儿摔得膝盖和手肘都流了血,她也忍着泪不去帮她。自行车摔得变了形,把手也摸不着了,美由纪趴在地上一个劲儿地找啊摸啊。当她再一次准备骑上车时,她生气地说:“妈妈,你要跟在后面,不跟的话,肯定要摔倒的。”妈妈却说:“跟在后面,你几时才能学会?”“哇——太残忍了!”女儿愤怒地说着,骑上了自行车,一会儿又摔了下来。“妈妈,你跟着我,稍微帮我一下嘛!”女儿恳求道。妈妈狠着心说:“为什么要帮?帮了你就学不会了,因为自行车是一个人骑的。”

后来,盲女孩美由纪在全日本盲人学校演讲大会上荣获冠军。她激动地说:“今后,我要让妈妈流下欣慰的泪水。那是抹也抹不完的喜悦与幸福的眼泪。那将是我要实现的梦想。”

在韩国,流行一种“狮子育儿法”。所谓“狮子育儿法”,就是像森林里的狮子一样去教育、养育孩子。狮子是“森林之王”,尽管如此,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它们仍不敢掉以轻心。刚出生不久的幼狮常被公狮推下石崖,再让小狮子自己寻找出路,自己想办法爬上来。而公狮和母狮只是站在一旁,保持一种相对安全的距离,只要幼狮没有生命危险,决不伸出援助之手。许多韩国人就仿效这种做法,认为孩子也像幼狮一样,不可能一生都在家长的羽翼下生存,他们必然要走进社会,走向竞争,需要自己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甚至有的问题是家长也未曾遇到和解决过的。

所以,请把紧攥孩子的手松开,再松开,让孩子自己去走,摇摇晃晃走在今天,结结实实走向未来。

爱是一门深奥的学问。爱的前提是理解和尊重,爱的定义是奉献和责任,爱的方法是关心和帮助。作为父母没有不知道爱的重要性的,而如何爱孩子的问题,却常常被忽略了。教育是爱的事业,但爱心既能造就未来,也能葬送未来,只有在孩子的心里播下真爱的种子,才是人类真正的希望所在。真爱的种子就是真爱的教育。孩子的心是块空地,种什么长什么。因此,当您准备在孩子的心田播种的时候,请务必拷问自己:这种子是真的吗?假种子坑农民毁一季,假种子坑孩子毁一生!

送给各位的礼物:

1、《让关怀与爱不缺失》:《不输在家庭教育上》13P42

2、《不当母爱培养出七种“动物”》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13P196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