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情商之沟通艺术教育

13年前 [07-02 20:54 周五]

 我总是寻找各种机会与孩子们在一起。一般情况下,我都和孩子一起共进晚餐。我每年至少带孩子们旅行一次,每次都有大约两个星期的时间。当我去打高尔夫球时,也喜欢带上他们一道去。我的公事很多、很忙,但我仍抽出时间与孩子们在一起。带孩子去走亲戚,也是我常做的一件事。我尤其重视春节除夕的家族团聚。通过这种场合,我让孩子们有机会去认识家族的新成员,包括家族中新添的婴儿,反过来也给亲戚朋友认识自己孩子的机会。我认为:“有了经常联系,大家就会相互帮助。”

  ——李光耀

  用孩子的眼光看问题

  现今,因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能耐心听孩子讲话的家长逐渐减少,用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的家长更是越来越少。很多家长是当看到孩子靠近时勉强应酬一下,或者干脆把孩子支开:“去找你的妈妈”或者“去找你的爸爸”!

  即使没有发展到这样的地步,也很少看到父母面对面地耐心地听孩子说话的情景。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现在有的父母叹息说:“孩子有什么话也不跟我说,我说什么孩子也不入耳。”而孩子也在抱怨:“父母光说自己想说的话,可我想说的,父母根本就不想听。”

  为人父母者常常用自己的眼光高估孩子的能力,认为他们会体谅父母的感情,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应该怎样,可孩子的行动却常常在父母的预料之外,这就使得家长很生气,从而给孩子设置各种限制:“跟你说过多少遍了,怎么不长记性!晚上要按时回家,今天你又回来晚了。从今天起,晚上不许再出这个家门!”

  父母与孩子之间有太多的不同看法,如果双方都坚持自己的意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就无法达成一致,更别说沟通畅通了。在父母不了解孩子的情况下,什么样的意见、多有意义的事情,都不会被孩子接受。

  中国的家长总喜欢对孩子进行道貌岸然的训导,殊不知,这是最让孩子反感的。如果家长总是教训他们、告诫他们、挑他们的毛病,孩子会认为父母不爱他们,无形中和父母之间产生了距离。

  其实,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应该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就有意识地培养与孩子间的一种和谐的交流关系,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大门就会打开。这个交流的前提就是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即使是在孩子与家长的意见不统一的时候。

  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世界,如果家长能自由地接受孩子们的思想,与他们一起讨论,研究可能发生的结果,孩子就会认为,在解决人生疑难的问题上,他有了同伴。

  那么,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怎样与孩子进行交流呢?

  1.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父母要将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给孩子选择自己行为和做决定的机会,父母如有不同意见,应该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讨论。要允许孩子有新的想法、新思维、新做法,家长不能接受的,不一定是错误的。

  2.要认真倾听孩子说话

  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上下了不少工夫,但却很少认真聆听孩子说话。家长总认为孩子天真幼稚,他的话怎能信以为真。但是,不听孩子说话,父母就不知道该怎样跟孩子说话。如今的孩子“不听话”,大多数是因为父母说的话不能符合孩子的所思所想。明智的父母,一定会认真倾听孩子说话,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才能与孩子真心地对话,能够和孩子顺利对话,才能实行亲子之间的良性沟通。

  3.满足孩子“被肯定”的心理需要

  孩子正常的心理需要如果总被否定,会导致孩子想不通,孩子就会用家长不赞成的方式来发泄他的不满,也会造成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隔阂。

  4.家长要理解和信任孩子

  家长多从消极方面去评价孩子,从不鼓励孩子,也不给孩子自我表达的机会,家长越是看不上的“不安分”的孩子,对他们限制越多、强迫越多,这样孩子就越容易与父母发生对立和冲突。因此,家长应当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以利于亲子之间的合理释放和疏通。要注意沟通方式

  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感觉到跟孩子说话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管自己采取怎样的表达方式,孩子总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有时候,自己心急火燎地跟孩子讲一件重要的事情,孩子却无动于衷;甚至父母还没开口,孩子就嘟囔着嫌父母烦了。

  实际上,原因就在于父母的说话方式和方法在孩子看来觉得不舒服。

  一个简单的道理,父母总是要“教育”半天;明明是一件小事情,父母总是要“强调”没完。

  有些父母喜欢翻孩子的旧账,孩子一旦有些小错误,父母就把孩子以前犯过的错误统统拿出来批评一番。父母们自以为不断地批评可以使孩子加强记忆,促进孩子改正错误,事实上却并不是如此。

  有些父母喜欢在他人面前揭发孩子的错误,希望别人也能批评孩子,证明自己的正确和孩子的错误,促进孩子改正错误。实际上,这样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会对父母的仇恨增加,进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不良心理。

  还有些父母一旦发现他人的孩子出现某些不良的倾向,犯了某些错误,也不管自己的孩子怎样,先“狠狠”地教育一番,他们自认为这样能够预防孩子犯同样的错误。殊不知,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们认为父母对自己极端不信任,从而会使孩子学着他人的样去做,与父母唱反调。

  另外,许多父母都有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的孩子比较的习惯,而且总喜欢拿孩子的短处与他人孩子的长处进行比较,总是看着他人的孩子优秀,自己的孩子满身都是问题。于是,孩子的敌对、逆反心理也由此而产生,孩子变得冷漠、情绪低落,甚至故意与父母唱反调。

  可见,许多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不畅都是因为父母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

  我国赏识教育专家周弘说过: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如果父母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把自己置于孩子的朋友这种角色,与孩子平等地交流,平等地对话,孩子反而能够倾听父母的每一句话。

  例如,不要说“跟你说了多少遍,进门后一定要随手关门!”而要说“有礼貌的人应该进门就随手关门,因为这是对屋里的人的尊重。”

  不要说“每天都要我来叫你起床,你到底起不起床?”而要说“一个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起不起床是自己的事,不应该让别人来叫。”

  不要说“你是个最懒的孩子,有谁像你这样把自己的房间弄得这么脏?还不快收拾房间!”而要说“我看你有必要收拾一下自己的房间了,要不,客人进来参观都会觉得不好意思的。”

  不要说“我说的话你怎么不认真听呀?这孩子老是心不在焉。”而要说“妈妈有件重要的事情要跟你说,你要认真听,我讲完后还得让你帮我办个事。”

  不要说“我刚说完你就忘记了,是不是不想听呀?”而要说“今天是不是精神不太好,要不要我再重复一遍,你再认真地听一下?”

  总之,父母只有调整了与孩子交流的心态,调整了自己的说话方式,才有可能有效地与孩子进行沟通。

  善于使用非语言沟通方式

  据语言学家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中高达93%是通过非语言沟通进行的,只有7%是通过语言沟通的。而在非语言沟通中,有55%是通过面部表情、形体姿态和手势等肢体语言进行的,只有38%是通过音调的高低进行的。

  非语言沟通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具体的环境中,非语言沟通往往表达了特定的含义。

  比如,当你看到孩子做对了一件事情,你微笑地抱抱孩子,你的孩子能够从你的微笑和拥抱中感受到你的真诚和赏识,这种效果比单纯的语言要好得多。

  再比如,当你的孩子正在哭泣的时候,你轻轻地走过去,拍拍他的肩头,把他搂在怀里,这样做往往能够给孩子很大的精神鼓励,能够让他的情感得到安抚。

  在日常生活中,有以下这些非语言方式可以促进我们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1.抚摸

  抚摸是一种较好的沟通方式,它不仅是父母对孩子爱护、关怀的表现,而且还能满足孩子“肌肤饥渴”的心理需求,使孩子享受到父母无声的爱。

  2.拥抱

  拥抱孩子是一种良好的亲子沟通方式。孩子都喜欢被父母拥抱在怀里,这样可以感到无限的温暖,受到保护而有安全感。

  当孩子完成了一项任务或者做了一件好事时,父母满意地拥抱一下孩子,孩子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当孩子遇到了挫折或者困难,父母的拥抱则会让他加强信心,鼓励他去克服困难。

  3.亲吻

  亲吻是一种比较亲密的沟通方式,许多中国父母都不大善于运用。其实,亲吻能够让孩子更加深刻地感到父母对他的爱。

  当你的孩子做了一件让你意外的事情,或者非常成功的一件事情,你不妨亲亲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开心和快乐,这种鼓励方式往往可以激励孩子做得更好。

  4.握手

  父母可以恰当地运用握手与孩子进行沟通。比如,在孩子哭闹后,父母握握孩子的手,可以让孩子停止哭闹,让孩子感到父母对他的爱。

  5.点头

  点头给予孩子的是一种认可和鼓励。当孩子做了正确的行为后,父母可以用点头鼓励、称赞孩子,这样,孩子就会更有信心,会努力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善于运用点头,多给孩子一点认可和肯定,让孩子的心理产生认可感,从而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

  6.微笑

  微笑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当你看到年幼的孩子在吃饭前正在玩泥巴的时候,千万不要气势汹汹地责骂他。如果你微笑着对他摇摇头,柔声说:“这样不可以,把小手洗干净,我们一起去吃饭!”孩子就会听话地去吃饭。可见,亲子间的微笑往往可以消除亲子间的争执、冲突、愤怒等不良的情绪。

  7.眼神

  眼神往往可以不借助语言来进行沟通。许多孩子从小就习惯看父母的眼神,因为父母的眼神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在孩子做一件事情之前,他往往会先看看父母的眼神,如果父母的目光是柔和的,那就表示默许、支持和鼓励;如果父母的目光是严肃的或者犀利的,那就表示反对和否定。

  8.表情

  人的面部表情是内在态度的窗口,面部肌肉松弛,态度和蔼,往往比较容易使人亲近;面部肌肉紧绷,板着面孔,往往使人产生距离感,很难接近。孩子们非常善于观察父母的表情,他们喜欢从父母的表情中来推测对他的态度,许多孩子喜欢在父母表情比较温和的时候来商量他们想干的事情,希望得到父母的同意,而当父母板着脸的时候,许多孩子就把他们心中的事情藏了起来,不敢汇报。

  作为父母,应该掌握孩子的心理,学会有效地运用非语言沟通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