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怎么做高情商的父母

13年前 [07-02 20:50 周五]

 一位父亲曾如是向我诉苦:“张博士,你说说该怎么办?这孩子我不管怎么打他、骂他,他还是那么暴躁、无礼。”

  嗯,如果仔细一想,你就会发现,这还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呢!

  对孩子而言,父母亲的身教是最重要的情绪示范跟学习榜样。

  有些家长相信“孩子不打不成器”,有的人更对“棍棒之下出孝子”深信不疑,认为打骂是不得已,却又不得不为之的一个教育方式。甚至我还听过一些家长煞有其事地做起讨论,打法套路的安排,攻击部位的选择,下手轻重的拿捏,乍听之下,让人误以为是武林各派掌门人在开比武大会。

  事实的真相是,一个打骂孩子的父母,就是承认自己无能和孩子沟通的父母。

  这句话听来也许有些沉重,却极为真实。因为坐下来和孩子好好谈,告诉他们为什么该这么做,为什么不该那么做,是需要花时间的,而当父母缺乏耐心和沟通能力,拿起棍棒,就成了最简单快速的解决之道。在棍棒挥下去的那一刻,同时受到重击的,是自己做父母的信心:“不知拿孩子怎么办,那就打吧!”

  此外,从沟通的角度而言,选择棍棒,也在告诉孩子一件事,就是“我懒得听你说话,我也不想听你解释,你最好就照我说的去做。”(听起来不讲道理的人绝对不是孩子,对吧!?)

  过去的经验显示,在打骂中成长的孩子容易情绪不稳定、自卑、懦弱,很多时候还充满敌意,日后也可能会不自觉地去伤害他人。

  心理学研究发现,在家庭暴力阴影下长大的孩子,有为数不少的人在成年之后,又变成了家暴的施暴者。其中的原因之一,是他们从小就见证父母亲“挫折——攻击”的情绪反应模式。每当父母亲不开心,或是管教孩子受挫时,心中的愤怒就用攻击的方式来做处理。

  从小看着父母亲如此示范,孩子之后当然就有样学样,开始用同样的反应模式来处理自己的情绪。

  所以,从情商的角度而言,孩子愈打,就愈不成器。

  即使有些孩子因打骂而学习成绩有所提升,但心中的创伤却是久难磨灭的。我曾经见过一位名牌大学毕业的博士生,父母亲的严厉打骂的确让他在学习上不敢松懈,取得了不错的成就。然而如果与之深谈,就会发现他的内心极为不平静,在婚姻中会对妻子暴力相向,让他自己也痛苦不已。这算是个成功的教育典范吗?恐怕谁也不会同意。

  因此,所有的教育专家都会大声疾呼:“如果真的爱孩子,就千万不要打骂孩子。”

  很多人心中的疑问是:“不能打骂,那要怎么样管教孩子呢?”

  所谓 “管教”,对孩子来讲,父母不仅是要“管”,更要“教”孩子。不打骂孩子,父母也绝对有办法可以教会孩子。

  教育专家们推荐一个超棒的做法,叫做“暂停法”(Tme out)。

  暂停法应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实施,父母应先告诉孩子清楚的规则,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而当孩子违反这个规则的时候,就可以跟他说:“我之前跟你说过这个事情不能做,但是你做了。所以为了帮助你学习,爸妈要你接受一个处罚。”然后选定一个角落,让孩子在那儿独自面壁思过。

  暂停的时间该有多长?专家建议和孩子的年龄成正比,比如3岁就3分钟,5岁就5分钟,9岁就9分钟……一旦话已出口,父母就要说到做到。不管孩子再怎么耍赖 “我不要,我不去……”,父母都该坚持“这是你该接受的惩罚,请去那边进行暂停,直到你想清楚为什么不该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就可以回来继续和我们交谈了。 ”

  坚持孩子接受这个惩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而等孩子年纪再大一点的时候,这个惩罚就可以更多元化些,比如说缩减他上网的时间、和朋友出去玩的次数等。但重要的是,在处罚之前和之后父母都要清楚告诉孩子,为何该接受这个处罚,其理由又有哪些?并且提醒他:“这个不好的行为让你付出了代价,爸妈也很心疼,相信你以后一定能做得很好。”

  第二, 在压力之下保持冷静,用平和的语气和孩子说话。

  因为这是最好的身教,示范给孩子看,面临压力的时候,你不需惊惶失措,而可以波澜不惊。当孩子没考好,家长就如临大敌:“怎么办?怎么办?这下完了,我的孩子考砸了!……”此时,孩子会从爸妈这个反应里学到什么?“完蛋了!考得这么差,就要世界末日了。”孩子对事情的诠释,常会被父母亲的情绪反应所影响。没有父母作为表率,年幼的孩子如何去找到缓解压力及稳定情绪的力量?

  第三,注意在孩子面前进行的夫妻沟通。

  不只是亲子沟通,事实上,父母亲之间的沟通方式也会对孩子产生重大影响。夫妻之间发生了矛盾,应该要用平静、理性的方式来做讨论,如果遇到一些适合孩子讨论的话题,也可以让孩子加入讨论: “爸爸认为该这么做,妈妈认为该那么做,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比较好呢?”

  如果一时做不到夫妻间心平气和地讨论,那就请切记,大声的争吵一定要避开孩子,别让孩子感觉到父母之间相互憎恨。我认识一位母亲,她的做法是:跟老公约法三章,一进家门就绝不对彼此大声说话。这个做法值得起立喝彩!因为他们意识到,当下一时的怒气相向,可能会毁了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是完全划不来的事情。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