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父母批评孩子的艺术(徐佳英)上

13年前 [06-02 20:12 周三]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当年任育才学校校长。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候。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便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了。男孩一惊,不敢抬头,接着陶先生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先生的四块糖犹如神丹妙药,使批评获得了实效。那么这其中有什么法宝呢?

我从批评的前提、原则、方法及步骤四方面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一话题。

一、批评的前提

有一句话:调皮是孩子的天分、捣蛋是孩子的本领,可见做父母的看着初通人世的孩子越来越淘气,怜爱之情便会油然而生。但是,当孩子的淘气在不知不觉间越过了某种界限、甚至犯了错误的时候,身为父母需要纠正孩子的错误,你难免要批评孩子,然而怎样批评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要求我们父母做到:

1、调整情绪平衡心态

孩子不是父母的出气筒,发泄对象,父母情绪不好的时候,最好不要跟孩子面对面。因为心情不好的时候,措辞一般比较激烈,很难做到冷静地选择合适的方式批评孩子,容易使孩子产生对立情绪。这时我们可以做深呼吸,连续3-5次,在心底问问自己“我的情绪怎么样?我今天遇到了什么不愉快的事?这些事情都化解了吗?”,在一分钟后也许你的怒气会逃跑一半,这时再批评孩子也不迟;当你实在无法让自己平静下来时,我们可以选择“逃跑”,暂时离开惹你生气的孩子,去做别的事情,等做完事情回头看孩子也许就没那么生气了。

当看到孩子学走路摔跤时,父母多会鼓励他勇敢面对,孩子长大后再“摔跤”时,家长还有足够的耐心鼓励他吗?随着孩子的成长,他所面对的事越来越多,所犯的错也会越来越多。如果家长不允许孩子犯错,是不是禁锢了孩子的自然成长?那么接纳孩子的错误,给孩子犯错误的机会,不仅能让孩子及时总结教训,更重要的在于有这样的想法后我们能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的错误。

2、克制愤怒理性批评

在批评孩子的时候,父母很难有不生气的。而生气到了一定的程度,也就成了愤怒。千万不要以为你的态度,包括表情、语气和目光无足轻重,只有好心就足够了。如果不注意表达方式,孩子是难以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的。因为,有时候他们拒绝的不是批评本身,而是父母的态度。心平气和地批评孩子,有助于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也能达到批评的目的。所以,最好管住自己的脾气,让自己息怒。但是如何克制自己的愤怒,并把它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讲的有关批评的原则。

二、批评的原则

1、尊重孩子的人格

1)、对事不对人,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再小也是有他自身的人格和自尊心的,忽视或者无视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孩子肯定不会接受的。在我们的语言交流过程中,大家都能体会到,轻蔑的形容词如同是有毒的箭,只能加诸于敌人,而不能用来对付自己的朋友和亲人。然而,在我们的许多家庭里,父母在责备和批评孩子的时候,却常常对自己所使用的语言缺乏警觉,不加分辨地就将一些有毒的言词加于孩子。如:

  侮辱:你给我们丢脸了,没给我们带一点荣耀回来 

  贴标签:懒鬼,饭桶,笨蛋……” 

  预言:你早晚会犯罪,在监狱里蹲一辈子 

  威胁:如果你再不定下心来,就别想再在我这儿拿到一分零花钱 

  指责:总是你领头闯祸 

呵斥:住嘴,听我说!” 

孩子还没有形成自我评价体系,他们是通过成人尤其是父母对自己的评价来看待自身的。当他一再听到父母说他笨,最后在他的潜意识中就会认为自己真的迟钝。于是,他无意中跌了一跤或被绊了一下的时候,就会对自己说:你真笨。说不定从此以后,凡是需要手脚灵便的事情,他都会避开。原因是他已经相信他的手脚迟钝,没能力做好。 

那么你批评孩子时说什么呢?所要说的是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意图传达给孩子。在安全的限度内心平气和地说明自己的感受,但这种表露不会伤害到孩子的人格。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情感的强烈程度,对孩子这样说: 

  我心里很不高兴了。” 

  我生气了……” 

  如果我们的简短声明和马脸不能制止孩子的行为,那么,我们就可以以增加语气的强度来表达我们的愤怒: 

  我很生气了。” 

  我气得不得了!” 

  我冒火了!” 

  大多数时候,这样的说明便可以压制住孩子了。但有时候这么做还不行,这时,我们必须进行到第三步,清楚地说明我们愤怒的由来和感受,并采取适当的行动: 

  我一看到你把鞋子和袜子乱丢我就来气,忍不住就想冒火。我真想打开窗子,把你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扔到楼下去。” 

  看到你一放下筷子就看电视,把脏盘子脏碗留给我一个人收拾,我就很生气。我真想把电视机卖了,教你压根儿就看不成!” 

这种接近孩子的说话方式,不仅使父母的愤怒找到一条发泄的通道,又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至于引起伤害的后果。孩子们在其中也可以了解到,哪些愤怒是安全的,哪些愤怒则可能带来毁灭性的结果。 

2)、实事求是,了解事情前因后果

我朋友小叶儿子10岁,一次她被儿子的老师请去,听了老师的诉状心里不是滋味,很想痛骂孩子一顿。气呼呼的小叶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儿子的好同学,告诉她有关孩子在学校的事情,心里平添了许多疑惑,刚才的愤怒也平静了些许,一心想着到家要马上问个究竟。可到家看到儿子在自己房间做作业,平常儿子这时还在玩呢。她到嘴边的话又咽回去了,顾自己做饭。等做好了饭,怒气已消了大半,如常招呼儿子吃饭。饭后儿子主动说了学校发生的事情,原来儿子是想着去帮助老师,可结果却成了带头捣乱的人,受老师的处罚心里委屈极了。小叶在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后与孩子一起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老师在那样的情况下也容不得多想批评了他。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肯定了他的想法,再提出在帮助老师的方式方法上可以改进,给了儿子几点提议。儿子乐得马上给同学打电话报告消息。

如当时小叶没听孩子同学的一番话,就是另一个结果。其实孩子每一个错误行为背后一定有着正面的动机,我们家长的使命,就是要找出那个正面动机,以此为契机鼓励孩子,让孩子找到自尊与动力。考虑问题,我们既不能偏听偏信,也不能夸大孩子的错误,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了解真相才是最重要的。

3)、就事论事,切忌翻旧账

父母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当孩子这次犯错时,会翻开旧账,将以前犯过的错误全拿过来数落,小错误也被累积起来的一堆错误变成了大问题,这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在针对自己,在否定自己。所以在批评孩子时,不要翻旧账,要就事论事针对这次犯的错来识错纠错。

4)、掌握时机,注意时间场合

我难得几次去接儿子,在校门口听到家长问孩子最多的一句话是:“你考了几分?”考得好的孩子父母欢天喜地,考得不理想的孩子就会被数落,在校门口当着那么多的孩子和家长,孩子耷拉着脑袋完全没了往日的精神。此时孩子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呢?我想每个孩子在心底里都想考出好成绩,可是一不小心考砸了,他心里是难过的。加上父母的批评埋怨,孩子心里充满着自卑怨恨。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孩子犯了错误,不一定要公开大声批评,有些场合,批评的话不妨“偷偷”地说。譬如孩子睡觉前给他留一张小纸条,提醒下今天做错的事情,简单扼要,既点出好的一面,又点出不足的地方,给孩子反思,以及让孩子思考怎么改正。

5)、区别对待,耐心倾听解释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小心摔坏东西、损坏东西的事情时常遇见,孩子对自己不小心造成的破坏,也非常后悔和难过,甚至感到恐惧。父母应该学会理解孩子,宽容孩子的错误。对于孩子的错误过失,先听听孩子的说法再做处理。区分哪些是偶然性的哪些是主观性的。偶然性的一般是由于孩子无心或无意间所犯的错误,对待这类错误父母要谅解孩子,帮孩子分析和解决问题。主观性的主要是由于孩子故意或判断失误造成的,这类错误孩子往往是想引起别人注意,或者自己的认知能力不够不知道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对待这类错误,父母需要认真地批评对待,给孩子讲清楚错误所在,并给出正确的方法。让孩子知晓危害,督促改正,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父母要注意一点,孩子犯了错一定要给孩子解释的机会,你的想法或许与孩子有出入。

2、多方协调统一

1)、换位思考,视线一致

父母批评孩子时,尽可能从孩子的角度思考了解孩子的行为。孩子的想法有时候很单纯,可父母往往将孩子想复杂了;有时候孩子犯了错,父母也会从自己的经验和感觉出发批评孩子。这时父母需要先将自己当做孩子:想想如果我是孩子会不会去做这样的事?如果自己在单位犯了错被领导批评会如何?想必经过这样的思考,我们对孩子的批评就会更理性了。

2)、坚持原则,言行一致

很多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不能坚持原则,说一不二。这样的父母在制定规则的时候,本身就欠考虑,所制定的规则根本无法执行;要么本身对规则的认识就是不到位的,制定规则不过是一种形式。殊不知,规则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它跟孩子读书一样,所产生的效果主要依赖于施教人所采取的方式。如果施教人本身对规则都缺乏认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可以想象,这样的规则能起到什么效应。 

  对孩子的限制必须以清楚的、肯定的语气表达,而且一旦已经制定,就必须执行。这样可以带给孩子一个观念:这条禁令是真的,不是闹着玩的。如果父母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好是不采取任何行动,等先想好了再作决定。 

  规则所传达的真义是父母管教孩子的权能,为了充分实现这种权能,一方面,在确立规则之前,做父母的就应该考虑清楚执行这种规则的现实可能。规则确立好了,在执行的时候,父母必须考虑到,所用的语言应该不至于给孩子带来侮辱,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以简单明了而不涉及个人品行的语言来表明限制,可以增强孩子的自觉性。

3)、言传身教,父母一致

孩子犯了错,父母一方为了改正孩子的错误,做了批评,而另一方感觉孩子受了委屈,马上又给孩子钱或食品安慰他,这样做将会使批评变得无效,甚至使孩子找到逃避错误的办法。不能给孩子今天一个批评标准,明天又是另一个,爸爸这样要求,妈妈又是另一种要求。         有些父母在孩子面前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其实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父母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错误。父母犯了错误在孩子面前选择了隐藏,一旦被孩子发现,那对孩子将是灾难性的引导!没有谁是“完美”的,父母刻意的在孩子面前装作“完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不妨在孩子面前坦诚自己的错误,给孩子以身作则去正视错误,面对它改正它,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