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孩子贪食不良习惯家庭教育成因及对策1(徐佳英)

15年前 [10-30 12:50 周四]

一、背景提示

孩子肥胖正成为一个日趋严重的、全求性的、危害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我国为3%-17%,国外高达5%-40%。在我国近五年来城市儿童肥胖增长率是160 ,农村儿童肥胖增长率是400 。肥胖儿童已占儿童总数的10%,并正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儿童肥胖容易导致呼吸系统功能下降,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大脑皮层缺氧,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儿童智力的发育。其次可导致心肺功能不全,还可引起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等。儿童肥胖的另一个严重问题是性征发育异常。胖男孩会出现乳房发育、睾丸小、不育;胖女孩则会出现性早熟、不孕不育,如月经初潮提前、月经异常、无排卵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儿童期肥胖约有一半到成年后也肥胖。儿童期肥胖对成人期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和死亡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大大地增加成人期发病率。60%5-10岁的肥胖儿童到成年后,出现代谢紊乱、糖尿病、高血酯、高血压等疾病。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卓有成效,特别是城市中的一个孩子的家庭已十分普遍。“小皇帝”问题日益严重,导致“小胖墩”增多,给儿童带来的健康问题令人担忧。

一般孩子肥胖,95%以上属单纯性肥胖。孩子单纯性肥胖是指体重超过同年龄、同身高儿童体重的20%,但不伴有内分泌异常和脑部疾病,主要是由于过度饮食、过少运动引起的疾病。

 

二、什么是贪食

过度饮食=贪食?

过度饮食指过多地摄入鸡、鸭、鱼、肉等动物性食物,尤其是猪肉,或长期吃较多的糖果、油炸食物以及饮用含糖量高的饮料等。

“贪食”医学上称谓食欲亢进,可分为病理性及生理性两大类。病理性是指一些先天性疾病或神经内分泌疾病所致。生理性食欲亢进是指自幼过量的给婴儿添加食物,造成对食物适应需求量过大或由家族遗传因素等所造成。此类孩子食量大大超过同龄正常儿且多喜食油腻、甘甜食物,多不喜欢运动。

过度饮食与贪食两者均是由于孩子长期摄入的食物大于消耗,机体将代谢后剩余的热量转为体内脂肪贮积,导致肥胖。

 

三、孩子为何贪食

一)错误的喂养观念导致孩子贪食

1、对“哭”的错误认识

婴儿一出生,常因饥饿而以啼哭来表达要吃奶。但婴儿啼哭的原因很多,饥饿只是原因之一,而许多父母误认为孩子啼哭多半与饥饿有关,所以但凡婴儿啼哭,总是用喂奶来哄孩子。这样一来,婴儿无法学习辨别其他需求,只能感受到不舒服了就要吃。

2、人工喂养产生错误的补偿心理

因各种原因,如疾病、工作及有部分新妈妈怕哺乳影响身材,不能提供母乳喂养,大人们产生一种补偿心理,孩子需要什么就尽量满足,养成无节制的饮食习惯。

3、对“胖”的错误认识

大人们觉得孩子胖乎乎的,挺可爱;一些人因为有个“胖小子”而得意,心里美滋滋的,在这样的观念下,平时看孩子吃东西,总希望孩子多吃点,认为这样营养才会跟得上有利于孩子成长,导致孩子养成贪食的习惯。

4“多吃---强壮”错误认识

许多父母认为只有多吃,才能身体好,因而软硬兼施。在婴儿时期根据自己认为婴儿应该进食的数量,促使婴儿尽量多吃;其次把配方乳品配制得比应有的浓度高,迫使孩子多吃东西。孩子长大些后本来就有“吃”的本能,而有些家长依然把孩子的“吃”看得过重。常见一些父母逼着孩子吃,爷爷奶奶哄着孙子吃。这样就会使孩子形成多吃---强壮多吃---好汉的错误认识。

在儿保门诊工作中,会听到有些父母说自己的孩子特别贪吃,无论看见什么食物都馋,吃起来就没个够,为了不委屈孩子,只要孩子想吃就让他吃。这些父母还错误地认为,孩子吃得多就长得快。

5、错误的“贫富”意识

孩子进食不管是辅食添加还是母乳喂养,目的是满足孩子的身体需要,能够健康的成长。有些父母喂养孩子的动机是家里贫富的象征。爱孩子、关心孩子表现出对孩子过多的喂养,把孩子喂养的比较胖,这说明家里比较富裕、经济状况比较好。这些复杂不健康的动机,容易喂养过度,导致孩子长大后养成贪吃的习惯。

6、口腔期需要不被满足

在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中,将018个月这段时间称为口腔期满足口欲是人的天性, “吸吮”这个动作代表了特别的心理意义,因为在婴幼儿时期,孩子会利用吸吮来获得安全感及满足感。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发现并满足孩子这方面的需求,易造成口腔期发展不顺,在行为上表现出贪吃、咬指甲等。

7、强加自己的喜好于孩子

有的父母把自己的喜好添加给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对食物有一定的选择,喜欢的就给孩子吃,不喜欢的也就不给孩子吃。婴儿期这样单调饮食喂养会抑制小孩的味觉发育,当使孩子有机会尝到平时难以尝到的食物时,好奇及补偿心理促使孩子大量吃该食物。

如商场儿童食品专柜里,晶莹剔透的小果冻、鲜艳的果汁、色彩斑斓的膨化食品不时地诱惑着孩子,刺激着他们的食欲,而且这些食品具有特殊的香甜味,使孩子欲罢不能。但有的家长往往以“垃圾食品”为由,拒绝给孩子吃,一旦孩子到了爷爷奶奶那里就会一次吃个够。
    8
、祖辈过分的呵护

有很多祖辈特别“关心”自己的孙辈,认为以前经济条件不好,让子女受了不少苦,现在条件好了,总想着给孙辈最好的“呵护”,恐怕他们受委屈。吃蔬菜,怕没营养;做运动,怕累着,于是他们千方百计诱导孩子多吃,致使孩子胃容量过大,食欲亢进。

9、家长错误的奖罚制度导致孩子贪吃

平时一些家长多以给或不给好吃的东西来对孩子进行奖惩。父母或长辈将零食作为奖励、惩罚、安慰或讨好孩子的手段,让孩子养成以吃零食作为交换条件的坏习性。因为时间一长,孩子会形成一种错觉,以为奖励的东西都是好东西,无形之中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认知感,这些食物是应该吃的,而且很好吃。儿童每有进步,便会主动提出吃的要求。

10、家长常在休闲时间带孩子去吃麦当劳、肯德基,这就容易使孩子认为,若要赢得大人们的抚爱、赞扬或避免惩罚,多吃是个好办法。这类孩子往往吃得快,吃得多,爱吃甜食、零食。  

11、过多溺爱孩子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外学习苦,生活苦(食堂里的伙食确实不能和家里比。)于是每次去看孩子时大包小包带去很多吃的用的,钱也给得多多的。这样做会让一些孩子养成贪吃的毛病、乱花钱的习惯。

12、正常的贪吃

学龄期的小孩食谱增宽、食量增大,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好奇心增强,什么能吃的东西都想尝;活动量增大,动不动就会喊饥饿;加上生长发育较快,尤其当孩子从13岁左右进入青春期后往往摄入过量的高脂肪、高热量食品。   

有不少中小学生,放学后一跨进家门,便迫不及待地叫嚷:饿死了,有什么吃的吗?边说边抓东西吃 ,对此,家长感到很纳闷:午饭吃得很饱,怎么上了几节课,肚子就饿得不得了?这些家长不懂得,孩子们叫饿,是他们的生理需要,但也有为数不多的孩子系病态反应。

二)父母对孩子爱的缺失

1关注与爱:有时候孩子贪食是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因为他们平时很少能得到父母的关注。一旦家里来客人以吃东西招待时,孩子就表现出“贪吃”来引起家长的注意,似“人来疯”。

有的父母工作在外孩子交给长辈教育,休息回家给孩子带去大包小包吃的东西以补偿孩子。孩子则认为父母给那么多好吃的,是因为父母关心他,往往下次父母回家时孩子要求父母的还是“带许多好吃的”,无形之中养成了孩子的贪食。

2、需求不满足

需求不满足,食物来代替儿童的生理需求是多方面的。与满足其他要求相比,他们对食物的需求具有容易满足、易于操纵的特点。于是,在其他需求无法满足的情况下,便会提出用食物来取代,其产生的心理作用往往是父母难以觉察的。

例如:

安全代偿,当孩子挨父母打骂或小朋友欺负时,只要对方拿出几块糖来,他就会立即停止啼哭,糖的甜昧使他暂时忘记了方才的不安全感。

 情感代偿,儿童心理专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让年龄、体重相等的一组独生子女与一组非独生子女生活在一起,控制副食供给。结果发现,头两天中,非独生子女的主食量大大超过独生子女。后来,专家让两组儿童的父母专门照顾他们,他们的饭量就慢慢接近了。这表明:非独生子女在缺少关怀的情况下,只能用多食来补充情感需求。

认知代偿,如果儿童的认知要求得不到满足,也会引起紧张。从而诱发多食症。当孩子提问时,不少父母动辄就说不知道,或者呵斥孩子,却没有意识到孩于会为了消除不知道引起的不安,而一个劲儿地吃。

另外,那些缺少玩具和游戏的孩于对食物的需求量也较大。

3、孩子受挫折 ,以食物发泄
   
当儿童遇到挫折后,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反应,且常与多食有关。

最常见的是倒退行为。儿童在受挫折后,常表现出大大低于自身年龄的幼稚行为。儿童的需求像一座宝塔,食物需求处在塔的最低层,最容易得到满足,所以在其他高级需求受挫折后,就容易回归到对食物的需求上。

另一种是把食物作为间接攻击的目标。儿童受挫后,往往不会把攻击的矛头直接指向构成挫折的事物,而是寻找其他发泄途径。由于食物是儿童最容易得到的东西,多吃东西不会被阻拦,因此儿童常以多食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还有一种表现是以获取食物来作为自我防卫手段。如父母不准儿童玩水、玩火、单独外出,或强迫他做作业,儿童在接受这些要求时,往往提出要某些食物作交换条件,而父母又最容易答应。孩子在获得食物后,心理上会有所平衡。

三)病理性原因:  

1、女孩如出现食欲亢进、体重减轻、心悸、腹泻、畏热、多汗,严重者伴突眼、甲状腺肿大、血蛋白结合碘及甲状腺吸碘131增高时,应想到患甲状腺机能亢进疾病。

2、如孩子食欲亢进伴多饮、多尿、消瘦或尿糖、血糖升高,葡萄糖耐量试验阳性时,应想到患糖尿病。  

3、如孩子喜欢吃土块、火柴头、烟头等,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异食癖,多由一些肠寄生虫病(钩虫、蛔虫)、缺铁性贫血、微量元素缺乏(缺锌、铜等)引起的营养性疾病。

4、一个人的情绪若与某种行为经常联系在一起,经一定的强化后就很容易形成习惯,以后只要处于一定情绪之中就会自然出现有关行为。这种自然出现,会使人感到宣泄和放松,而要改变这种习惯,则会感到十分的困难和不适。这是心因引起的贪食症,由于一个人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因此在行为上就表现出贪食这种不良习惯。可表现为对父母的不满情绪、对父母的劝告的逆反心理等行为。

5、神经性贪吃症的确切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据分析可能与心理障碍相关,其理由是:(1)对贪吃的青少年 进行详细的精神检查,往往可以查到有抑郁症状。(2)在这些青少年中,他们的亲属情感性障碍患病率较高。(3)不少贪吃的青少年用抗抑郁剂治疗后,贪吃症状可得到好转乃至消失。
    6
、 青少年贪吃思睡综合征,是与下丘脑机能障碍有关的一组症状群。此病多见于男性青少年,发病年龄都在青春发育期,主要表现是思睡和贪食。整天大睡,忽然睡醒,便狼吞虎咽地饱餐一顿,食后再睡。如此情况, 约持续一周。隔一段时间后,又故技重演,就像放映上个月发病时的录像一样。在发作的间歇期,一切恢复正常。

7、罕见病症

普瑞德威利综合症是一种染色体病变导致的先天性疾病,因1956年首次被瑞典科学家普瑞德和威利等人提出而得名。这种疾病导致患者出现大脑下视丘功能障碍。下视丘控制人的饥饿感,病变可导致患者缺乏饱食感,常常觉得肚子饿,进而过度饮食导致肥胖。

 

四、贪吃的危害:

营养学家指出,孩子饮食无度往往会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加重胃、肠、肝、脾、胰等消化器官和大脑控制消化吸收的胃肠神经及食欲中枢的负担。如此,使这些大脑负责消化吸收的神经和器官经常处于兴奋状态,导致大脑皮质的语言、记忆、思维等中枢神经智能活动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影响智力发育。 

一)近期危害:

1、引起消化功能紊乱

儿童期吃得太多会引起腹胀、腹泻、消化及吸收不良。

2、贪吃甜食致摄糖太多

贪吃甜食致摄糖太多,会产生不良的作用,如引起肥胖症、诱发糖尿病、促使龋齿发生……这已为许多人所熟知,但儿童吃糖过多,还会影响神经活动和智力,不少人尚不了解。 

3、龋齿

很多孩子有龋齿都是因为贪吃甜食又不太注意口腔卫生导致的。口腔里的细菌和残留的食物会以牙菌斑的形式附着在牙齿上,食物中的蔗糖经过细菌分解产生酸,时间一长,残留在牙菌斑上的酸就会慢慢侵蚀牙齿上的保护层-牙釉质,从而形成龋齿。

)、远期危害:

1、过分贪吃的孩子智商低。这是因为

a、贪吃会降低大脑的血流量;

b、贪吃会造成肥胖脑

c、贪吃会抑制大脑智能区域的生理功能;

d、贪吃会因便秘而伤害大脑;

e、贪吃还会促使大脑早衰。

2、营养不良

孩子虽然吃得多长得胖,但如果他的饮食不均衡,即使是胖孩子也很可能营养不良。长期营养不良导致孩子孩子身体抵抗力下降。专家介绍,现在城市里的一些儿童由于营养缺乏引起的疾病达20多种,并在长大后留下后遗症,比如干眼症、罗圈腿、慢性鼻炎等。

3、发育异常致内分泌紊乱

大部分贪吃儿的生长发育比同龄正常儿快,体重重、个子高,体内的性激素水平也较同龄正常儿童偏高,因而青春发育期提前。在性发育前,这些孩子的身高常高于同龄正常儿童;在性发育后,大部分孩子最终身高则处于正常范围的低值,少数低于正常值,而成为矮胖型身材。女童的垂体有脂肪沉积,可能导致其体内性激素分泌紊乱,而使胖姑娘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甚至诱发乳腺癌、子宫癌等疾病。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