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家长要学会评价孩子

17年前 [04-06 18:38 周五]
        凡是家长,都喜欢评价孩子。从孩子哑哑学语开始,一直到孩子长大,伴随着家长各种各样好好坏坏的评价,有的是直接的语言:“乖孩子”、“很不错”、“太不应该”,有的是一个赞许或不满的眼神或表情,也有的时候是家长只字不语的沉默……可以这么说,评价是家庭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通过家长的评价直接会对孩子的发展和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家长是否能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非常重要。当然,在现实家庭中,还是有较多的家长在评价孩子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评价不客观、评价不一致、评价不适宜、评价不适时等等。为避免这些问题,家长要学会客观合理正确有效地评价孩子,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评价要以一定的教育心理知识为基础。在一次家庭教育心理咨询的现场,有不少家长倾诉他们的烦恼,主要集中在这些问题,“孩子学习不主动,都是在大人的督促下才完成”、“孩子学习坚持性不够,爱玩”、“孩子太粗心”等等,初听这些问题觉得都有道理,也体现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但当进一步了解出现这些问题的孩子年龄以后,那么这些问题似乎都不是问题了,得到家长这些评价的孩子大多还只是小学一年级,有的家长就开始以每天的题海战术来对付孩子,孩子很听话,每天完成这些额外作业,家长还不满意,认为孩子还不够主动,这样的评价是不是太苛刻了,一年级的孩子爱玩、坐不住、学习不够主动都是该年龄阶段孩子很正常的表现,在我看来,家长描述的孩子的表现已经很不错了,应该得到家长的表扬而不是批评。看来,不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不懂得教育心理学知识,以自己主观的想法不科学地评价孩子的家长还为数不少。当然,相反的例子也有,有一位家长就这样对待孩子的计算错误的,第一次她并不追究,连问都不问“为什么错了?”如果第二次、第三次出现类似错误,才去分析是什么原因,是概念的?还是计算的?或其他原因的。我想能这样对待孩子的家长是不多的,绝大多数家长都会评价孩子“不仔细”、“不专心”,继而一顿批评。而这位家长的评价显示了她丰富的教育知识,她认为“智力活动存在一定的误差是正常的,第一次出现错误不必大惊小怪,等以后再出现去分析也不迟。”

  二是,评价要客观,避免带有感情色彩。曾有这样一段笑话:女工A对女工B说:“你去幼儿园接孩子顺便帮我把孩子接回来。”B说:“我不认得你的孩子。”A说:“你看幼儿园里最可爱的孩子就是我的。”B说:“不对呀,幼儿园里最可爱的孩子是我的孩子!”这个笑话虽然有些夸张,但说明了一个现象:家长在评价孩子是会不自觉地带上感情色彩,有的家长会夸大孩子的优点,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逢人必夸”;有的家长刚好相反,尤其在朋友或同时面前,为了体现中国人特有的谦虚的品质,明明自己的孩子不错,但当别人夸奖时却“违心”地说:“一般而已,你们家的孩子更好。”如此谦虚,是否可取?由此当孩子也在现场时,会让孩子产生什么想法,有的孩子会当场反驳:“你不是说我很好吗?怎么又不好了呢?”所以,对孩子的评价一定要客观,才能使孩子形成一个真实正确的自我概念。

  三是,评价要一致,慎重,不能随心所欲。在评价孩子时,家长切忌随心所欲,不仅思考便把自己的看法脱口而出,由于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或没有了解事情的原委,因而这样的评价大部分是不成熟,既对孩子造成不良心理影响,同时也破坏了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甚至由于这种不尊重事实、不尊重孩子的评价,而由此影响了亲子关系,破坏了亲子感情,所以,家长在评价孩子前,一定要了解事情的全过程,并经过成熟的思考,以合适的方式来评价孩子,这样才能让评价发挥良好的导向和暗示作用。另外要注意的是,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的评价要一致,切不可出现几种不同甚至相反的评价,这样会使孩子不知所措,或变得左右逢圆,或学会说谎,或我行我素……

  四是,评价要讲究方法,要注意适时、适宜、适量。不管是对孩子肯定的评价还是否定的评价,家长都应该注意方法,肯定评价时不应过于夸大,以免孩子沾沾自喜,而否定评价时更要注意委婉、幽默,不可出现贬低性的评价(如:贱骨头、扫把星、心术不正等)或否定的终身性评价(如:不是读书的料,扫垃圾的料等等)。同时,评价要就事论事,不能因为一件小事,而拉拉扯扯几个小时,新帐与老帐一起算,如果这样的话,或许家长得到了发泄,解了心头之恨,而孩子绝对是没有听进去一句话,反之可能还会与你发生冲突。同时,评价还要注意适时和适宜,就是说要讲究时间和地点,在双方心情平静和合适的地方进行,那么效果会很好。另外,评价还要适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虽然评价是孩子希望得到家长关注的一种需要,但有的时候孩子是不需要或不希望被评价的。如孩子在专注于某个活动时、思维自由驰骋时、学习用脑时都不希望被打扰,都不希望听到家长毫无意义的评价。所以说,孩子也和成人一样,也是不希望一天到晚被人“品头论足”的。因此,家长要适时地给孩子的评价留白,让孩子拥有一块思维自由的空间。

来源:http://hi.baidu.com/zhangyuhan/blog/item/45bbab9902e7f1086f068ce3.html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