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青少年的成长目标

15年前 [03-03 02:53 周二]

青少年的成长目标

 

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始终是一个问题,我曾经做过调查。但是大家都会有一些比较笼统的想法和目标,或者是不很全面,或者不能揭示孩子发展的任务。比如:我希望孩子幸福,快乐,成功,优秀等等。目标如果不明确的话,我们教育中就很容易忽视一些重要的方面,也很容易今天重视这个,明天又觉得那个重要增加孩子生活的困惑。所以建立一个清晰而明确的目标,确实是需要的。

其实我们教育孩子说到底,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培养孩子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和追求不断的上进的力量。但是孩子要有哪些具体的发展的任务完成了,我们的孩子才算是达到这个目标了呢?就不是一个:孩子学习不错,所能解决的了。

我自己结合个人的成长经历,还有培养儿子的过程,包括咨询的过程,我体会到如下九个方面是比较重要的:

 

第一是接受自己的身体特征还有性别角色。

 

我们的文化中不断在传递着白马王子是什么样子的,漂亮有什么具体的含义,其实这个传递的过程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心理定位。再有父母不经意间对自己身体相貌的关注,性别的关注,会导致对自己性别和身体的不适应的出现。比如:母亲觉得自己的丈夫不帅气,就会期望自己女儿以后找到一个帅气的,女儿接受了这个定位,那么就会去寻找帅气的男人作为自己伴侣。但是等到两个人的生活真正的展开的时候,相貌其实又会退到一个很次要的位置上。很多男人漂亮而且温和,但是伴随着无能。这是指向他人的身体的。但是如果妈妈觉得做个女人,不如做个男人好的话,就会否定自己女性的价值,那么这个时候女儿就会觉得自己是女人是悲哀的。这个时候就会导致自己对自己性别的不接纳。甚至这样的痛苦会是一辈子。越来越多的整形美容,越来越多的同性恋等都在揭示这个问题很关键和重要。

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和身体性别关系都不大,接纳自己现在的样子,并且欣赏自己现在的样子,才是自己幸福的一个基础。也是青少年成长过程的关键的任务之一。

今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我和儿子逗乐:“儿子啊,班级中有没有女孩子喜欢你啊”?儿子说:“没有,也不会有。”我说:“为什么这么肯定?”儿子说:“我丑”。我说:“你觉得妈妈好看不.”儿子说:“还行吧。”我说:“那你觉得当你感到幸福的时候和妈妈长的好看有关系吗?”儿子说:“关系不大。”我说:“我说是的,关系不大,所以且不说你是不是丑,即便是丑,等到真正的生活展开的时候,你也不会去关注一个人的相貌怎么样。不会因为长的好看,就觉得自己幸福,幸福不幸福和长相,关系不大。长期的接触中,别人更多的了解的是你的人如何,只要你人是善良,有能力的,那么你就会不断的赢得别人的尊重,本来你觉得自己不好看,在别人眼里,因为好感,反而会觉得你很有特点,变不好为好了。”说实话,之所以我的儿子关注自己的相貌,觉得自己不好看,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我的老婆总是说丑儿子,以后没有人爱的。这样很多时候带来的是孩子在交往中的不自信。

 

第二是建立与异性同性之间新的同伴关系。

 

孩子们不断在进行着社会化的过程,其中主要的一个就是建立新的同伴关系。这个关系建立的不顺利,孩子在一个新的环境中缺乏一个同伴群体的支持的话,会感到这个环境过的很艰难,难以对新的环境产生良好的适应能力。而孩子们又是不断的变换着环境的,从小学到初中,从高中到大学,从大学到单位,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都会遇到不同的同伴,不同的异性。我们除非不让孩子进入到社会,那样孩子也不会真正的成为一个社会人,但是只要让孩子进入,和异性的关系,同性的关系就是我们的孩子天天要去面对和处理的。所以这个是孩子们要完成的发展任务第二个。

我的儿子上初中以后新搬了家,过去的朋友见的少了,一过星期天就喊没有意思。我鼓励孩子和新的同伴建立关系,现在有了三个同性朋友,有了一个异性朋友,生活有从新有了意思了。周五的时候居然和女同学在下学后回到家里,两个人一起做出了一个课件。还一起玩了一会游戏。

 

第三是从情感上独立于父母。

 

可以自己睡觉而不害怕,可以一个人在家而感到恐惧和孤单,可以去住校,而不因为缺少了父母的关心感到很难受等等这些是在体现是不是情感上独立于父母的具体事情。

我八岁的时候,奶奶去了姑姑家,我自己晚上睡觉,害怕。第二天就去找奶奶,在路上遇到了一条蛇拦路,我哇哇大哭,喊着:“奶奶,奶奶。”这不可笑。哪个时候我还小,这个情感的依赖还存在。但是如果一个高中的学生,离开了爸爸妈妈,晚上无法睡觉,感到害怕,编个谎话,说自己肚子疼,希望爸爸妈妈过来照顾自己。这就让人觉得好笑了。其实这就是情感依赖问题解决的不好。

让孩子去同学家住一个晚上,让孩子自己在家几天都是在培养孩子从情感上独立于父母。孩子迟早是要从父母的翅膀下走出去的,因为我们担心孩子受伤害,而不断的陪着孩子走下去,其实是在减弱孩子情感独立的能力。并且我们的自我在侵害孩子的自我,打着为了孩子好的名义,剥夺的是孩子情感发展的能力。所以培养孩子情感上独立是孩子长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第四是获得经济上独立的能力。

 

能通过自己的能力和智慧获得自己想要的收入,维持自己的生活并进而具备追求更好的生活的能力,经济上的独立,是不能缺少的。我们这一代人,虽然不如父辈们艰苦,但是我们同样是经历过苦难的创业的人,当我们自己完全靠自己建立好自己生活和家的时候,经济的独立是必要的因素。我三十岁之前的时候,觉得自己要有一个好爸爸好妈妈,可以给自己需要的钱财,不用自己去辛苦挣钱是一个幸福的事情。但是等到我四十岁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只有自己有了经济独立的能力,自己才会真正的掌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愿望。所以经济独立是孩子发展成长的基础性任务。

我的儿子上四年级的时候,有次回到老家,发现他们经常玩的荧光棒比城市中要便宜很多,儿子说:“如果我带回去,可以卖掉,挣点钱。”我说:“想法不错,为了支持你,我决定给你提供启动资金10元。但是记得挣钱之后要还的啊。”儿子真的做了,回来后到公园门口和他的同学一起卖掉了这些荧光棒,挣了2元五角,还了我的10元,两个孩子用这个挣来的钱到外面吃了一次麻辣烫。很开心和幸福。以后又卖过自己不看的旧书,卖过玻璃球,玻璃球的生意赔了,还买过花,设计过废品处理厂和广告如何盈利等等。这些活动都在告诉他自己,他可以凭着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做到自己养活自己,并且为他人带来幸福。

很多家长觉得什么都不让孩子操心,只要学习好,生活上什么都满足,现在考虑挣钱是在浪费时间,其实会挣钱会花钱,比考多少更重要。因为这是生活物质条件的来源,也是孩子自己愿望达到的物质基础。远远比单纯的获得知识重要。我们要看到,很多大学甚至研究生毕业以后无法自立的人,都在如何去挣钱和花钱上出现了问题。这其实充分说明了,知识并不能直接的就会带来经济上的独立,要达到经济上的独立,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培养的。特别是在就业压力加大,个人生存空间竞争激烈的年代,更是如此。走出校门,意味着失业的悲哀,不单单是国家就业岗位减少的问题,更多的是我们教育孩子的观念还存在于我们自己过去的经验中。但是现在,我们不得不说,不管一个学校多好,不能实现经济上独立的人,是难以生存的,即便是因为高学历,而获得了一个比较高的收入岗位,不会去为自己的长远利益花钱,也是难以或者幸福的。

 

第五是选择职业并为其做好贮备。

 

一个人职业的选择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经济上的独立能力,还包括实现个人的价值,通过职业获得内心的满足,自豪,稳定的社会关系和认可等多种潜在的利益。不同的职业,对人的能力和性格都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一个人无法在性格和能力上适应这个职业的要求,不但无法从职业中获得个人的满足,自豪,而且还会因为性格能力和这个职业的冲突导致对自己的伤害。正如把一个表现者性格的人,放到图书室管理图书,而把一个遁世者放到推销的位置上,不但做不好,而且还会自己很难受。所以说选择适合自己职业的能力,其实是对自己的能力和性格进行了解的过程,甚至是为了自己喜欢的职业,需要去改变自己的性格和重新学习培养自己新的能力的过程。具备了这个能力,就会获得一个实现个人价值比较好的平台,有利于个人能力的发展和幸福生活的获得。而这点,仅仅靠在学习考个高分是难以得到的。

 

第六是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所具备的知识技能还有必要的概念。

 

这点是考察一个人社会化的程度的一个方面。比如对权利的理解,可以发展出你保护自己和获得自己利益的能力以及尊重他人的能力。如果缺少了这些基本的概念,知识和技能,是很难去正确的判断和认识社会中不同的行为和利益关系的,也难以对自己产生一个合适的定位。

 

第七是获得占据主流的责任和行为模式。

 

这同样是在考察一个人社会化的程度的一个方面。侧重于如何做自己的行为才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和习惯,而不是另类于主流生活之外。

 

第八是为婚姻和家庭生活做好准备。

 

第九是建立于环境相和谐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社会是一个铁床,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这个床上躺着过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然要失去一些东西,获得一些东西,社会化的过程有时伴随着痛苦,伴随着我们对生命的意义的追寻,但是青少年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天天长大的。

所以把你的孩子推出去吧,虽然我们很多人都有一个孩子,正是因为我们只有一个,我们怕失去,但是孩子的幸福不是我们能代替的,而是他自己获得。我们能做的,只有去让他具备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的能力,完成自己愿望的能力,独立的面对生活的能力。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