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由状元“转捐”说起

16年前 [07-08 18:04 周日]

文/朱慧松

        据《大众日报》报道:沂南县今年理科状元刘成成出身寒门,学费问题让全家人犯愁,他的遭遇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各方捐款不断。他不但自己能上大学了,还从捐款里拿出几千元钱,救助了4名像自己一样的贫困生。
        面对社会各界的爱心,刘成成并未一一“笑纳”,而是从捐款里拿出一部分,救助了其他的贫困生。在其看来,只要能解决学费问题就足够了,其余的完全可以用来帮助更需要的人,其精神可嘉。同时也引出另一个问题:社会各界是否应对普通贫困生多一些关爱?
  大学新生们已经或即将迈入高校的门槛,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不少贫困生的学费问题得以解决。但不可否认,至今为止,还有一些贫困生在为学费夜不能寐、坐立不安,媒体们也在为之大声疾呼。但其中也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越往后面去,媒体上所报道的贫困生被录取的学校越普通。换句话说,各地状元、被北大、清华、复旦录取的贫困生的学费已解决了;一类本科也随之解决了;二类本科也差不多了。现在剩下的只是三类本科或者是专科了,社会各界的捐助热情似乎也越来越淡漠了,尽管这些孩子中也还有极度贫困者,甚至不少比已经解决学费者更为窘迫。
  在有的地方甚至还有这样的情况,每个班级有一个接受捐助的指标,由班级推荐。结果推荐标准不是贫困程度,也不是平时表现,而是录取大学的重点程度,也就是说一个被重点大学录取的学生,即便不是太贫困,也会比一个一贫如洗,但被普通大学录取的学生更易受到捐助,也会受到更多捐助。而媒体在报道时,也会“审察”贫困生的材料,假如是名牌大学,便奋笔疾书,长篇大论;而若只是普通学校,则热情顿减,写起来寥寥几笔。捐助者也大都指定捐助名牌大学的贫困生,对普通学生则爱理不理的。甚至一些名牌大学学生每天像赶场一样穿梭于各类捐款活动,有的人已经足够支付学费还有不小盈余。主办者也以能请来一个名牌大学生作为受赠对象而感到无比自豪和光荣。反之若捐助的都是普通大学生,则会觉得脸上无光,档次太低。
  当然,捐助者有自己的意愿,想捐给谁就给谁,这是他的权利。大多数人也会认为名牌大学生假若因贫困失学更加可惜,对国家的损失会更大。可我们也知道,接受教育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不会因为其被录取的是普通学校而予以剥夺,也没有相关材料证明名牌大学生将来一定更有出息,日后作出的贡献一定更大。
助学金不是奖学金,两者之间的最大区别是后者的取决标准主要在于学习成绩,成绩不好者免谈;而前者的关键是贫困程度,对于确实困难者就应给予资助,而不一定要成绩优秀。但在我们的习惯做法中,却往往将两者等同起来。觉得只有成绩优异、上了重点的贫困生才有资格或是优先得到资助。可既然是捐助贫困生,首选条件就是贫困程度,而若将其放在次位,而一味认录取学校,岂不是本末倒置?人的能力有强有弱,但只要尽力了,就值得尊重。普通大学的贫困生应该受到一视同仁的关爱,而不应该放在其次考虑的位置上,更何况其中还有不少人本可以就读更好的学校,不过是因为贫寒而不得不放弃。其本来就受到了伤害,假如还因此得不到捐助,那其幼小的心灵更会遭受重创,甚至会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而名牌大学生还没有入学就享受了如此高的礼遇,从小就尝到了名利的好处,说不定日后会孜孜以求而陷入歧途。
  因此各界还是也要多关注一下“普通贫困生”,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爱!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