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顾芬芬:分析孩子早恋的原因利弊与解决方法

17年前 [04-29 06:49 周日]

    背景提示
    近年来,中学生“早恋”的事情越来越多了。前几年,他们往往还偷偷摸摸的,怕别人知道,可现在至少在同学中,男女生相恋已经是公开的秘密。随着社会开放度的提高,人们对身边一对对穿着校服的“学生恋人”也变得熟视无睹,大街上、地铁里,这样的“风景”随处可见。中学生“早恋”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早恋一词,更多地是一个用来形容中学生异性交往过于频繁的词。目前这个词正渐渐有被淘汰的危机。原因是越来越多的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从弗洛伊德的理论来看根本无法将人的恋爱情感用早或不早来区分。但在教育界德育工作中这依旧是一个被频频引用的词,它出现的频率之高是与学生中存在的这一现象之多成正比的。
    早恋一般有几种模式:一是同班同学,二是同校的高年级和低年级同学,三是学生和社会青年,近年还流行“网恋”,学生很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爱得死去活来。
    尽管早恋也能带给极少部分学生上进的动力,但有更多的事实证明早恋会带给学生许多弊端。美国科研人员的研究显示,在17岁前便谈情说爱的少年人,由于无法应付初恋带来的情绪困扰,将为日后患上精神疾病埋下隐患。美国康奈尔大学及北卡罗莱纳大学一些社会学者联合进行的研究指出,不论这些少年人真的有特定恋爱对象,还是自我陶醉地迷恋偶像明星,都有可能因为不懂得处理这段感情而导致日后出现忧郁症及酗酒型的精神病。这项历时4年的研究发现,女孩子比男孩子更容易被男女的感情关系所伤。研究显示,感情纠葛使女孩子发展成忧郁症的机会增加了三分之一。这一研究结果可以解释为何在美国和英国,年轻女子患上忧郁症的机会是年轻男子的两倍,而患相思病的男孩子则比女孩子有更多转向犯罪及酗酒的机会。研究同时指出,女孩子容易受感情伤害,并不是因为女孩子对男女之事较感兴趣,事实上,女孩子对男女感情的兴趣比男孩子少。
    专家发现,一个有感情烦恼的青少年,注意力会不集中,学习成绩及跟家人的关系也会变差。具体危害方面表现为在学习上注意力涣散,上课走神,精神恍惚;在思想上:冲淡对理想的追求,胸无大志;在情感上:好冲动、易转移,早恋只开花,不结果;在意志上:自制能力差,易做出越轨的事。困惑方面表现为:担心影响学习,担心家长老师知道,单相思,不知如何把握双方的关系,少数人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不知如何拒绝异性等。
    由此可见,早恋既耽误学业,又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针对早恋,老师年年讲、月月讲,家长们只要看出点苗头,就像防小偷似的监听电话,偷看日记,甚至跟踪。然而,在中学里早恋却有越来越普遍的趋势,有些早恋学生还为“爱”使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受到了极大伤害,因为无知而怀孕,因为怀孕而偷偷采取极端行为。早恋,老师孩子们恋爱了,老师、家长的心就悬起来了。家庭教育其实是对小孩影响最大、最潜移默化的教育,但是面对孩子们的“情不自禁”,大多数家长或老师对于早恋问题一概封杀。
    专家认为孩子“早恋”现象不能轻视,这是一个非常严肃地社会问题,全社会都有责任来面对这个问题。

孩子早恋发生的原因分析

    ——生活越来越富裕,食物及保健品促使孩子身体的早熟。尤其是女学生在生理上比以前成熟早。
    ——孩子的心理发育跟不上身体的发育速度,他们的心理上缺乏自控能力。他们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要表现自己,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但又不知道掌握分寸,不懂得适可而止。
    ——相互吸引,由于男生具有心豁达,刚健的一面,因此许多女生之间不愿讲话就会和个别男生谈心,而女性具有温柔体贴的一面,男生在遇到一些情况时也希望得到女生的安慰,长此以往,也可能引起中孩子早恋。
    ——从众心理影响,一个班只要有一两对学生早恋,如果老师不加以及时引导,就可能漫延,这主要是学生的从众心理,攀比心理造成的。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如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社会上各种媒体经常播放一些未成年人恋爱的镜头,在孩子们心中留下了一种深刻的印象,由追星而到模仿,最终误入泥沼。
    ——社会道德舆论对于异性间交往越来越开放。
    ——破罐破摔,有极少数中孩子由于成绩不理想自认为升学无望,而平时表现又不好,经常受到老师及家长的批评,于是破罐破摔,以早恋来打发时光,如此等等。
    ——相当数量的孩子“早恋”的直接原因是社交范围狭窄。独生子女的原因致使家长对孩子包的较多,不愿意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走出家门寻找伙伴。造成孩子孤独感较重。
    ——家庭往往只看到孩子的物质需要,却忽视了孩子对爱的渴求,对性的引导。
    ——因为有心事不合适向父母、同性说,只好找异性倾诉,慢慢就变成了男女朋友。
    ——平时没事干,无聊,就想到“恋爱”好玩。
    ——随着离异家庭的增多,问题少年也不断增多。在初中,从初一到初三,各年级单亲家庭子女出现了很多早恋同学。递条子、写情书、送信物、定约会,处于早恋的“水深火热”之中。有些离异家庭的孩子缺少父母爱和家庭的温暖,他们从小缺少异性的关爱,上中学以后,随着生理的成熟异性吸引越来越强,一旦有异性对其多一份关心或照顾,久而久之,很容易导致早恋,并从同龄人那里寻求安慰。
    ——社会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改善、娱乐场所的增多,在客观上方便了中学生的单独交往。电话、电脑的普及,网吧、游戏机房、迪斯科舞厅等的诱惑,以及一些不良社会风气都对校园的平静产生了冲击。
    ——传统的教育方式,现实的情况是应试教育已让老师们的精力主要放在追求升学率、分数上,老师们又还有多少精力去细致地、有针对性地去与孩子沟通呢?
    ——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遇到粗暴干涉和无端猜疑,致使他们产生对抗心理,甚至会弄假成真,走上早恋之路。

孩子早恋的几大问题

    问题一:早恋的发展过程
    据调查,中学生的“早恋”根据其发展过程,一般分为三种:
    第一,单纯地对异性的倾慕。这种感情可能会发生在与之接触密切的同学身上,也可能会发生在中学生普遍认同的青春偶像上。
    第二,对异性一厢情愿的单相思。这种情感从发生到结束都仅仅停留在当事者一人的心里,都是在心里暗恋对方,而不会主动地去向对方倾吐自己的感情。
    第三,即是“揭开面纱”的恋爱。他们仿效成人恋爱的方式,交往密切。但同时又逃避家长、老师的“耳目”,一般为“地下”或“半地下”情景。两人的关系只有非常“铁”的朋友才知道。

    问题二:早恋的几种表现
    早恋期间的孩子一般有下列几种表现:
    表现一:讲究打扮和发型,在异性面前表现失常;
    表现二:上课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心事重重,学习成绩呈下降的趋势;
    表现三:沉默不语,不能按时就寝,逃避集体活动;
    表现四:出现不正常的交往或来往书信明显增多。
    初恋的高峰年龄段在13—16岁,平均年龄为14.20岁。早恋的孩子一部分是学习成绩优秀的班干部,因工作需要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异性,容易引起异性的注意和追求;另一部分是学习成绩较差及家庭不健全的孩子。学习不好心理压力大,容易移情于两性交往;家庭不健全的缺乏父亲或母爱,感情饥渴,易寻求同龄人的关怀。

    问题三:早恋的五大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恋爱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中学生中的“早恋”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特点一:普遍的特点。目前学生中较为普遍地存在早恋现象。这个“普遍”是个相对而言的概念。在有的班级中存在早恋倾向的学生甚至多达十几个。存在如此严重的早恋倾向的原因当然很多,但社会的影响应该是起决定作用的。
    特点二:大胆的特点。上学放学的路上,周未的大街上,不少老师都曾发现学生中存在两异性同学勾肩搭背招摇而过的现象。现代的中学生已经不再象八九十年代的中学生那样对异性的倾慕只隐藏在心中,表露在纸上,他们的表现已经和成年人的恋爱十分接近,例如平时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出双入对,逢到特殊的日子如生日、情人节也有成人的浪漫举动,送花、送礼都是极为普通的事。因为报纸及各类杂志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了最直接的引导,甚至在本是儿童的专利——漫画中也出现了大量成人的生活内容。
    特点三:成人化的特点。这不仅体现孩子的装束上,早恋的孩子存在着喜欢刻意地打扮自己的普遍现象,仔细观察孩子,那些最不经常穿校服而刻意修饰自己的孩子往往都存在这种倾向。更进一步的体现在孩子的装备上,孩子当中许多人都配备有手机,目的是为了方便联系,而家中的电脑前和网吧里也时常可以看见他们的身影,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已经成为他们创造了一切可以沟通的机会。甚至连异性间相互吸引的标准,也不再是以前的“品学兼优”和“温柔可爱”。因为整个社会的审美标准已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了改变,孩子中的审美标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虽然他们还是会选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班干部,但心中对异性的欣赏标准已变为“酷不酷”“帅不帅”等。。
    特点四:舆论宽容的特点。记得八十年代文心出版社曾刊登过一篇名叫《名声》的文章,讲的是一个女孩在校期间因为“早恋”而“名声”大受损害,使自己的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的故事。后来这篇文章在教育界中激起一阵不小的涟漪,使许多教育者注意到“早恋”的处理应采取慎重的态度。隔了十年后的今天,当我在班上对全体同学发问道:“什么是名声”时,竟有绝大多数孩子对此十分漠然。当然,我不否认人的素质受地区教育水平影响很大,现在的城市里极少有父母再用这个词来教育子女,但孩子中表现出的对这个词汇的陌生,至少也可以看出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因为这种转变,中学生中也有不再存在因为听说班上某某和某某好了,而对他们采取鄙视,不屑的态度。而是以一种很自然的态度接受,甚至在孩子的文章中也不断出现这类的题材,从中很难看出他们的否认态度。在他们看来,现实中的情况与漫画中、书本中的一样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特点五:矛盾性的特点。虽然新的时期早恋问题存在新的特点,但矛盾性还是存在的。例如大胆与害怕并存的矛盾:孩子的行为虽较大胆,但还是害怕被老师与家长发现;成人化与幼稚并存的矛盾:孩子的行为模仿成人,但没有责任感与义务感的幼稚心理。这些矛盾又造成了孩子极为复杂的心理,给教育带来不便。

    问题四:早恋的五大特性
    中学生早恋同时还兼具五大特性:
    一是朦胧性,对两性间的爱慕似懂非懂,不知何为爱。
    二是单纯性,只觉得和对方在一起很愉快,缺乏成年人谈恋爱对家庭、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理智考虑。
    三是差异性,表现为女生有早恋的较早、较多,可能与女生发育较早有关。
    四是不稳定性,两个人随着各方面的不断成熟,理想、志趣、性格等方面的变化可能引起爱情的变化;恋爱越早,离结婚之日越长,就越易夜长梦多。
    五是冲动性,缺乏理智,往往遇事突发奇想,莽撞行事。

    问题五:早恋的四个阶段
    对于早恋,父母对它要有一个动态的把握,要能够根据早恋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指导和帮助。
    第一个阶段是“朦胧期”
    女孩子从9—11岁左右,男孩子从10—12岁左右,是性意识和性爱的朦胧期。此时男、女孩子性机能尚未成熟,但已能确认自己的性别角色,对性别差异敏感。男女孩子在一起感到拘束、害羞,往往采取疏远和躲避的态度。而对成年的异性,又表现出过分的亲昵和依恋。有的还表现为:确定目标。开始关注某个异性,默默思念,这一阶段可有眉目传情、暗送秋波等表示。有些中学生的早恋只停滞在这个阶段,成为“单相思”。
    第二个阶段是“爱慕期”
    女孩子从11—13岁,男孩子从12—14岁左右。此时,男、女孩子在一起觉得有意思,异性之间互相观察、欣赏的兴趣增加,注意异性的谈话、表情、动作,而且开始注意自己的服饰、举止,想给异性留下好印象。对于异性之间的接触,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在情爱上浮想联翩。然而,对异性之间的好感是泛泛的,没有具体对象。甚至还表现为:有所行动。中学生异性之间写情书、递纸条、赠小礼物等,表示对某一异性的好感。同时可有约会行为,如一起逛公园、看电影、外出旅游等。
    第三个阶段是“初恋期”
    女孩子从13—15岁左右,男孩子从14—16岁左右。这时,男孩子的性技能都已成熟,对性的体验明显增加,在年龄相近的异性中,发现较喜爱的对象,给予特别的注意与关心,寄予特有的期待。感情上希望多接触、多交往,而理智上又有种种顾虑。有的孩子注意力可能在几个异性身上徘徊。这个阶段,孩子注意自己的外貌和打扮。甚至还表现为:频繁约会。可能公开化,似乎已经确定了“恋爱”关系。
    第四个阶段是“钟情期”
    钟情,就是很专一地倾慕、爱恋某个异性。这个阶段一般发生在孩子上高中的时候,男孩子比女孩子要晚些。此时,往往会出现“痴情男女”,他们一旦倾心相爱,便不顾一切。由于涉世未深,对人生没有充分认识,往往陷入其中而难以自拔。一旦受挫,又会意志消沉,产生厌世心理。有的还可能走上放纵自己的道路或者轻生。甚至还表现为发生性关系。虽属少数,但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尤其在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中。因认为自己即将走上社会,已经成人,发生婚前性行为也比普通中学相对多一些。

孩子早恋的主要误区

    误区之一:谨防神经过敏症
    在我们国家,封建意识影响极其深远,男女之间的交往要受到各种传统观念的束缚。这种影响也会波及到学校,男女同学之间关系密切一些,个别人就会认为这是在“早恋”。于是,议论纷纷,风言风语。作为班主任应该懂得,这种“神经过敏证”往往正是早恋的刺激素和催化剂。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如果遇到粗暴干涉和无端猜疑,结果会使他们产生对抗心理,有时甚至会弄假成真。教育者应经常教育孩子,男女同学之间如同亲兄妹,完全可以互相帮助,可以建立正常的友谊。
    当然,中学生到了一定的年龄,出现爱情的幻想和冲动,这是人性的自然表现。因此,教育者在大力提倡男女同学之间正常交往时,不能放任自流,而应细心观察,明辨事非,正面引导,把中学生早恋消灭在萌芽状态期间。如果出现了这些情况,既不能不闻不问,也不能小题大作。应根据孩子的不同的个性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有的需进行个别的谈心教育,寓教育于谈心之中;有的只需通过适当形式的“暗示”教育;有的则需要进行悄悄地说理;有的还需要进行个别的有说服力的批评。总之,千万不能“热处理”——当众训斥,搞得孩子抬不起头来。
    误区之二:早恋不等于品质恶劣
    把早恋当作洪水猛兽围追堵截只会导致恶性因果循环持续下去,男女分班、分校等措施弊大于利,与之相比,美国对于青少年恋爱的认可和充分引导则值得借鉴。扼制早恋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受教育,但有否早恋决不是孩子有没有资格受教育的尺度。过分苛刻的“道德观”给孩子那份对性的纯真、懵懂打上“品质恶劣”的标签,为人师者不应当深刻的反思吗?
    误区之三:早恋并非一无是处
    说到早恋,有人立刻把它与影响学业联系在一起,但有些孩子正是因为“恋情”才摆脱了学业停滞不进的困境,有的还双双成了班上的尖子生。所以,早恋影响学业,但不一定都是使学业想坏的方向发展,有的倒可能成为学习的催化剂。这完全是因人而异的,与早恋本身关系不大。
    专家指出:青少年在青春期对爱的渴求、对性的求知欲其实都是正常的,不能把他们正常的生理、心理需求看作“不正常”,关键是要看教育者怎样合适地填补孩子们的情感空白,正确地引导。
    误区之四:盲目封杀早恋容易导致同性恋倾向
    心理学家认为,若一味盲目地封杀早恋,会导致孩子对异性产生恐惧心理。而大多数家长或老师对于早恋问题则经常是一概的封杀,灌输早恋会对孩子产生多么坏的影响,这都会导致孩子对异性产生恐惧心理,和异性接触时也会产生抵触心理。而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同样是有这种天然的爱的需要,既有爱别人的需要,也有被爱的需要,时间长了,这份无法释放的爱就会很自然地偏向到同性这面来,觉得和同性在一起安全,又不会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在这种青春期对性别的界定能力还不是很强的情况下就会产生性别偏移,导致青春期同性恋情况的出现。

解决早恋问题的基本方法
 
    ——从学校教育角度
    结合中学生中存在早恋倾向的一些较为明显的新特点,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呢?教师应从“理解、尊重、关怀、信任”八字入手,在此基础上采取科学方法,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早恋对中学生的危害之大是众所周知的。同时,早恋也是班主任最棘手的问题,处理不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严重的还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的后果。自己管的学生谈恋爱了,用许多老师的话来说,他们比家长更着急。他们不仅要用双倍的时间来关心这个谈恋爱的学生,更担心班上其他的学生会因此而影响。尽管每个老师处理这种事情的方法不一样,但他们也期待着能有一个“完美“的办法,帮助孩子们度过这段青春期。
    与刘老师相比,教书已20年的张老师似乎就很有一套经验了。张老师认为,对中学生谈恋爱,处理应该越早越好,最好是刚有“苗头”就想办法,否则,更棘手。她介绍,斑上哪个孩子有早恋倾向是很容易看出来的,通过孩子上课时的眼神,精神状态,平时的表现等可以观察出来。倘若一个孩子对异性有了好感,他的心中肯定既充满了喜悦又有害怕,这对他的情绪影响较大,若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就说明他已陷入困境了,迫切需要老师或家长的引导。据张老师讲,她班上曾经有一个男生就属于这样的情况,张老师知道后对他循循善诱,教他学理智把握对异性的感情,在张老师的鼓励下,他勇敢地向那个女孩讲出自己的心路历程,希望走出交往过密的误区,做她的好朋友。后来,这个男生重新找回了自信,女孩成了他学习上的竞争对手,生活上的好伙伴。
    许多老师在处理“早恋”问题时都有这样的感受,大部分孩子的恋爱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恋爱,多是出于好奇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作为校方对这样的事情历来都是反对的,但问题的关键不是反不反对,而是如何引导。青春期的孩子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你说他在恋爱,他会否认,你越反对,他越反感,越要在一起。针对这种情况,多数老师都认为,发现“苗头”时,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们谈心最有用。让他们自己认识处理,学生其实还是孩子,他们都很单纯、可爱,所以尤其要注意处理方法,千万不要乱扣“帽子”,不要动不动就给一个处分了事。但也正如有的老师所说,每个孩子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同样的方法也许不能用在不同的孩子身上,尽管老师也与家长们一样,希望尽快帮助孩子们适应青春期,走出青春期特有的情感困惑,但正确看待这一现象。各个方面积极配合,最终解决问题,则是孩子、家长、老师的共识。
    首先,教育者应充当倾听者。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应该具有足够的耐心与宽容,那么,面对学生中存在的早恋问题倾向更应具有这方面的修养。要想成为一个倾听者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个高度上,把自己当作是他们的朋友,乐意听他们诉说,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可能知道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在倾听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引导的方式。引导得好,学生的心门会被轻易打开;引导得不好,他们会守口如瓶。通过一些教学实践,我发现许多学生喜欢在诉说前先“探听”老师的口风,,并设想自己则可能遇到的情况,一旦发现情况的发展不利于自己则可能很敏感地关上自己想倾诉的嘴。这时老师必须充分表现出一种过来人的大度和宽容。有一位女生曾问过我这样的一个问题:“老师,我们班目前存在许多‘早恋’问题,恐怕会起大的混乱,怎么办?”我犹豫了一下想到其实这女孩目前也是“早恋”大军中的一员,于是我故做轻松地说:“此言差矣!‘早恋’有,而混乱则太夸张了,异性同学存在着好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这是许多人成长过程中所必经的,只要不过分,没有必要刻意扼制。听说你也有一些小情况,不妨说来听听?”如此轻描淡写的一番话让这位女生觉得老师并不是对此深恶痛绝,也没有将我的问题不弄清楚誓不罢休的目的,于是很自然地和我掏了心理话,将自己的想法都告诉了我。
    其次,教育者不妨充担‘偏袒者’的角色。学生大多不愿意家长与老师知道自己的“感情秘密”,除了害怕外,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羞怯。那么,老师一旦发现学生中存在这种情况时不妨让自己充当一个“偏袒者”。虽然家校配合是教育中的关键,但适当地替学生保守隐私,以此做为教育过程中的“筹码”,不但不会使问题扩大,而且更易于老师工作的开展。因为有些学生一旦发现自己隐私已在长辈前一览无余时反而会有“既然你们都有已知道,我就不妨公开这么干”的逆反心理,事态也会进一步扩大。一天晚上,我打电话给一个有早恋倾向,又独自逃了一个下午的课的孩子家长,家长得知情况后对孩子拳打脚踢,但孩子始终三缄其口。后来我要求家长将电话交给孩子,我问这个学生为什么逃课,他说头痛去吹风。我说头痛吹风这不符合事实,一定有什么事你解不开才头痛。孩子沉默了,我突然意识到孩子的家长在近旁,让他如何开口,于是我对他说我出是非题让他进行选择,他只需回答“是”或“不是”即可,我答应为他保密。其实我早明白致使他逃课最直接的原因是感情问题。于是,为了孩子在父母前过于尴尬,我要求孩子第二天到校后再找我面谈,并要求家长当天晚上不要对孩子太严厉,并答应第二天了解情况后与家长交流。第二天上午上课前学生便主动找我谈了自己在处理感情过程中的矛盾心理。最终,决定将感情暂时放在一边,以学习炎重。正是因为老师之间有了真诚的交流,最终达到指导学生选择正确方向的目的。
    第三,老师要善于采用新的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根据目前早恋的特点,现在的中学生已不能从强调“名声”与责任感的角度进行教育,而应从新的角度切入。
    (一)对比考虑,自我认知后果。我曾问学生为什么要早恋,他们说这挺好玩。又问他们以后怎么办,他们说以后不可能在一起,分手就分手呗。学生将感情看得十分浪漫,但对感情所造成的伤害,就需要老师事先打预防针。曾有这样一对早恋的学生,一方面每天至少一个电话,周末时间总在一起逛街、聊天,严重影响了学习;另一方面男孩准备毕业后去日本,问起他们将来的打算怎么办时,他们都能回答地很轻松:“分手呗,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我对女孩说:“你能不能试着与他分手,看看自己的感受。”几天后女孩找我说:“分手让她很难受。”我便告诉她:“你们这只是刚刚开始接触感情,这么短的时间便让你觉得分手很难,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情的深入,分手给你造成的伤害只可能更重,而不可能更轻。而分手又是一种必然,你将怎么办?”也许是害怕以后受伤太深吧,女孩在经过几天的思考后毅然与男生分手了。其实,孩子想去尝尝感情的滋味并不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心理需要,更多的是他们只知道感情的美妙,却没有意识到它可能带来的伤害,而当将来一旦意识到时又已为时太晚,对学习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孩子整个人生观。所以,老师有这个义务让孩子受到伤害前提醒孩子注意,让他们懂得去保护自己,避免伤害。
    (二)审美教育,防患于未然。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心理波动,许多事情的发生不是可以事先制止的,所以,应该尽早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初恋是人生中最纯洁的感情之花,不论它开在什么时候都是应该珍惜的。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异性间的接近是以倾慕为基础的,要想让对注意自己,就必须让自己变得更出色。尝试过进行这样的引导后,学生会以一种更为纯洁的心理去对待第一份感情,也会学着让自己变得更出色,从这个角度对他们的成长何尝不是一种动力呢?

    ——从家长的角度
    青春期的早恋
    早恋是父母最担心的孩子青春期问题,父母害怕孩子因此而耽误了学业,害怕他们作出这个年龄不该做的事情,更害怕他们因此而造成感情上的伤害。不过凭新而论,父母中的许多人也都经历过早恋,也体验过那一种懵懵懂懂、恍恍惚惚的感情。因此,对于孩子的早恋,父母要以理性的态度去面对,以平常心处之,不夸大它的严重性,不伤害孩子纯真的感情,当然也不可小视它可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切实的做法是:给他们更多的关心,鼓励他们将眼光放远,从而走出早恋的迷雾。
    正视早恋
    孩子的早恋是正常的心理需要,当他们进入青春期之后,自然而然地会对异性产生更多的好奇,也有着与异性交往的冲动。对于这种需要和冲动,父母不必横加拦阻,那样只会给孩子带来短期或长期的负面影响。
    就短期而言,孩子回情绪低落,甚至产生一些不良的想法和做法;就长期而言,这种青春期的情感压抑,极易在孩子心理上投下挥之不去的阴影,他的爱情观也会因此而受到扭曲。等到他成人之后,种种不良后果会慢慢显示出来。正如一些曾经“辣手摧花”的父母所说的:“不准他找的时候,他倒是老能找到;让他找的时候,却一个也找不到了。”
    生活中,孩子与异性同学之间有一些接触并不可怕。他们或者一起结伴去远足,或者去逛几次街,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异性交往,离恋爱还远着呢!有些父母总是“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山雨未来风满楼”,动不动就把孩子正常的异性交往说成是恋爱,结果反倒使孩子之间生出同病相怜、患难与共的情感,结果真的“假戏真做”起来。
    孩子早恋,父母更要和他们搞好关系
    孩子早恋,父母切不可以为反对就可以处理,其实没能处理。因为孩子有自己对抗的办法,父母不可能每一分钟都跟着他们吗?尽管有些中孩子谈恋爱并没有影响学习和其他方面的发展,但也确实有不少人不仅学习成绩下降,甚至还出现了发生性关系、怀孕、离家出走等等情况,做父母的能不着急吗?青少年心智还不成熟,他们谈恋爱有很多拿不准的事情,有的不一定能够自己处理,很容易出现你说的这些问题,我们做父母的就更要和他们搞好关系。这样,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和你谈。假如你公开反对孩子谈恋爱,你和孩子的关系一定糟糕了,他们有了问题就不会找你,他们已经和你对立了嘛。许多父母都觉得,孩子早恋要是自己不反对,不干预,就没尽到做父母的责任。父母反对孩子早恋,是因为爱他们,担心恋爱会带来不好的后果。父母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爱孩子就一定要保护孩子。要是你的做法使孩子与你的距离越来越远,什么都不告诉你,你如何协助他们解决自己的困难?

针对不同阶段的不同对策

    对于处在“朦胧期”的孩子
    对策:要引导孩子正视自己的性别角色,在于异性同龄孩子的交往中要大方、诚恳,克服拘束、害羞心理。而与成年异性交往,不宜过分亲昵。父亲对于女儿,母亲对于儿子要特别注意,适度亲近,不要过分。
    对于处在“爱慕期”的孩子
    对策:要教育孩子尊重异性和自我尊重,注意自身的仪表和文明礼貌,多关心班级集体的事情,为集体出力,男女同学坦诚合作。不随便盯着异性同学。这时期正是性渐渐成熟的时候,要配合学校进行科学的性心理教育,正确对待性心理现象,避免因生理现象而出现盲目紧张和盲目好奇。父母要认认真真、大大方方地给孩子讲解有关知识和正确对待的方法。
    对于处在“初恋期”的孩子
    对策:父母要教育引导孩子多参与群体活动,尽量减少与异性同学单独接触的机会,特别是不要跟某一位异性同学过多地单独接触,避免萌发初恋之情,牵扯精力,影响学业和全面发展。教育孩子与异性交往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不随便逗闹,不动手动脚。
    对于处在“钟情期”的孩子
    对策:要教育孩子全身心投入学习和集体生活,用意志力克服自己与异性交往感情需要,树立高尚的人生目标,做有远大抱负的青年人。让孩子懂得“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成人成才的关键。要正面严肃地对孩子进行婚恋观的教育,排除不正确思想意识的干扰。

针对早恋问题的基本方法

    方法一:要平静面对早恋现象。把它当作正常的偶发事件,给予正确引导。引导他们说出心理话或养成记日记的习惯,使感情有了宣泄的途径,逐步减轻内在的心理压力。另外,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经常提醒他们的学习情况,让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
    方法二:要理解孩子早恋行为。尽量多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言行和情感,即换位思考。大文豪歌德曾说:“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不要夸大问题的实质,更不应该把它上升到道德问题。我们应平等地与孩子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让他们体会到教师和家长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
    方法三:要尊重孩子早恋行为。孩子是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人格、情感和隐私,我们必须尊重他们,切不可训斥骂。我们应真诚地尊重孩子,教育他们要自尊、自重和自爱。尽可能取得孩子的信赖,成为他们倾诉的对象。
    方法四:要指导孩子处理情感问题。指导孩子时不把自己置于教育者的地位,而是以经历、体验过类似困难的长者的身份去帮助他们排除困扰。态度要真诚,与孩子真心交流,才能帮助孩子重新摆正自己的位置,培养他们追求理想的信心。
    方法五:区别对待男女生早恋问题。一般来说,女生的心理更复杂、更为敏感,需要细心指导。而男生则需要老师象朋友一样打开心扉,以诚相待,以心相处。
    方法六:要注意适度,把握分寸。教师不必过于追究孩子早恋的具体细节,以免挫伤自尊心。宜单独交流,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他们之间的纯洁感情。
    总之,如果有的孩子出现了早恋倾向,是一种正常现象,不必用另外一种眼光来看待他们,他们更需要关爱,更需要指导。

对待孩子早恋进行正确引导的秘诀

    秘诀一:正确理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是“个人内心世界圣洁的情感”,认为它对人的道德面貌的形成和进步、对新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孩子早恋,家长、老师的批评、指责,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这往往会激起孩子形成孤僻的性格,与人疏远,甚至不信任人。所以,我们应“珍视它、爱护它,而不要随意糟蹋它”。
    秘诀二:以诚相待。如果你知道孩子有了早恋现象之后,先单独把他找到僻静处,很友好地和他交谈,表明自已的诚意:“小宇,我先向你申明,今天和你说的事情,是我们俩个人的秘密,谁也不准泄露;第二,我们都要说真话,谁也不准骗人,我能说到做到,你呢?”他点了点头。于是,我们便开始了坦诚的交流。
    秘诀三:拉近距离。适当的自我表现表露,既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又增加了孩子对你的信任。在交谈中,可适当地结合自已的经历、体会,告诉他这种现象很正常,每一个人都会有,我也曾有过,并不可怕,也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我们可以像谈话吃饭一样来谈论它…….这样的谈话气氛显然就使他放松了许多。
    秘诀四:理想教育。在和小宇谈话中,我问他“你有理想吗?有些什么理想呀?”“如果你保持现在这种学习态度和精神状态,这些理想会实现吗?”“为什么?”“从现在开始你应该怎样做?”等等。
    秘诀五:事例说服。空洞的道德说教,不仅会扼杀在个别孩子的心灵里刚刚萌发的爱的幼芽,而且会使他们对爱情产生错误的认识。处于空洞说教下的孩子,精神世界是空虚的、狭小的。及时运用身边事例来说服早恋的危害。
    秘诀六:调整方法。科学的调整,让孩子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如尽量强制自已不要去想她,一想到她,便提醒自已,现在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光阴一去不复返,而谈情说爱,等有了一定成就再说,那时才会知道什么样的人最适合我,找的对象会更满意;多与其他同学交往,减少与她的交往;多想想她的缺点;学习、学习、再学习。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秘诀七:心理沟通。作为家长、教师平时要多抽点时间,像朋友一样和孩子交谈,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改变自已的心理,用正确的心理来引导教育孩子,关心他们的成长,解决成长中遇到的所有困惑。
    秘诀八:集体活动。利用主题班会、元旦晚会以及艺术节,让孩子在集体的大环境中正确地交往,相处。
    无可回避的是,我们长期来关注孩子的思想品质,教育孩子要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但还没有用足够多的时间来告诉他们如何爱自己和保护自己。随着时代的发展,时至今日,情感教育、性知识教育应该成为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然而遗憾的是,它却成了被忽视的角落!专家认为,尽管平时学校也开设了健康课,用了青春期指导之类的课本,告诉处于青春期的同学怎样与异性朋友交往,但很多同学反映课本有点不现实。不少学校上“生理健康”课时还是“讲一点,不讲一点”,看到敏感的地方就叫同学回家自己看。这其实反映出一种不健康的心态,我们的教育者应该用更坦然、更正确的心态去对待性,对待早恋。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