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山西:父子两代16人都是大学生其中博士1人硕士5人

16年前 [08-17 15:02 周五]

        这是个令人羡慕的大家庭——父子两代16人,本科生10人,硕士研究生5人,博士研究生1人。

        30年前,刚刚恢复高考,父辈兄妹几人凭着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努力学习,终获成功:初中毕业的李张,初一文化的李多,小学都没有上完的李中、李非、李健相继考取了大学。

        30年后,他们的儿女,生活富足幸福,却仍以学习为本,全部考上了大学。

        2007年8月3日,带着对这个大学生之家的好奇和钦佩,记者来到了侯马,并连线加拿大,采访了他们平凡而又精彩的故事。     

        “文革”中辍学,恢复高考圆梦大学。兄妹5人都是大学生,爱人都是大学生。父辈10人,8人为本科,1人为硕士,1人为博士。

        8月3日,侯马市建工路省建一公司宿舍院李多家,55岁李多正趴在电脑前浏览新闻。

        李多是北京人,1961年随父亲来到山西长治,从此落地生根。  

        讲起自己的求学经历,李多眼睛有些润湿。“文革”中,刚刚读完初一的李多,学业被迫中断。1978年,已经27岁的他决定参加高考。

        李多的父亲找到一位老师帮他补课。李多所在的厂子离市区50多公里,当时还不通车,趁着一个周末,李多起了个大早,步行赶到老师家。老师看看他带来的作业,只说“放下吧”。过了一周再去,人家说没有顾上看。连续四次,次次碰壁。老师最后告他:作业找不见了,“像你这么大年龄,考什么大学,回家结婚好好过日子吧”。

        李多没有“回家结婚好好过日子”,而是通过自学努力向大学靠近。

        1978年,李多高考落榜。1979年,再次参加高考,他终于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

        李多弟兄5人,他排行第二。在李多考上大学前后,他的一个妹妹、两个弟弟也考上了大学。而他的哥哥,后来,通过函授,也拿到了大学文凭。

        弟弟妹妹的求学经历,比李多还要坎坷。因为历史原因,小学还未毕业,他们全部辍学。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除了李多,其他兄妹四人一起参加了高考,结果全部名落孙山。但他们没有因此放弃,最终全部梦圆大学。而他们的爱人,也全为大学毕业。四弟李非和爱人是他们这一辈学历最高的。李非北京大学毕业后,又攻读了荷兰一家大学的计算机硕士学位,四弟媳则北大毕业后,一直读到航天博士。
 
         现在,这个大家庭的老大李张在长治二中任教,李多大学毕业后分到了侯马。妹妹李中、四弟李非、五弟李健则全部移民加拿大。

        国内的孩子都考上了研究生,加拿大的孩子们也憋足劲,在你追我赶中,都成了校长早餐桌上的座上宾。子辈6个孩子,两个本科在读,4个已经上了研究生。

        记者采访时,李多的儿子李树也正在自己的电脑前工作。今年,李树考取了桂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

        刚上小学时,李树的成绩并不太好。别的孩子考100分,李树一上考场,不是看错这道题,就是忘记了那道题。班主任李老师不止一次对李多说:“你的孩子学习不行,需要你们做做工作。”  

        李多回家问儿子:“老师说你的学习成绩不行,你怎么想?”李树说不知道。李多进一步追问:“那你怎么做?”  

        李树在骨子里很倔强,也很要强。这一点在平时和同学们玩的时候,也表现非常明显。玩什么他要做主,而且要玩得比别人好,他才高兴。见李树默不作声,李多拿他玩时的表现说起事来:玩的时候,你总是第一。学习上你难道真的不行,真的比别人差?    

        李树被激发:“下次我一定考个100分。”

        三年级期末,李树拿回他上学以来第一个100分。以后,他几乎每次考试都是班上乃至学校的第一名。

        2002年,李树如愿进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读书。今年,又考取了该校研究生。

        “我懂得自己将来该要什么:那就是成为一流的电子专家。”李树说。

        与李多不同,作为老大的李张管孩子的办法就是:死盯。李张的二儿子生性好玩,进入高中后迷上了上网,父母亲一时看不住,他就溜出去上网。李张说起儿子来,至今“头疼”。一天中午,他有意装作熟睡,等二儿子一出门,他便紧跟着出来。市中心的一家网吧内,儿子刚交完钱坐下,李张便出现在了眼前。批评完吧主,他拽起儿子就往家走。第二次,第三次……一个月下来,再没有网吧敢让这个孩子上网了。李张的严管下,两个孩子先后从中央财政金融大学毕业,又先后考取了首都师大、华东理工大学的研究生。

        李非、李健和李中移民加拿大后,很快学会了那里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在李多的帮助下,记者与远在加拿大的李非取得联系。“一个班十多名学生,曲棍球场、棒球场等等,孩子们上学的条件,是许多国内的学校无法给予的。”李非说。

        “看看该带的东西带全了没有”、“再检查一下书包”……与许多国内的父母一样,刚到加拿大,李非夫妇总是不厌其烦地叮咛孩子。可是,到了学校,他们才发现,别的孩子的父母留给孩子的是诸如“祝你今天上学愉快”、“晚上5点,校门口见”等,两代人如同朋友一样交流。受此启发,李非和李健、李中也试着这样教育,奇怪,孩子们很快“长大了”。

 
        李中的女儿高希如今就读于加拿大卑诗大学,正准备考研。李非的儿子李未来,李健的儿子李天伦也都就读于这所大学。李未来正在读研究生,李天伦读本科。
 
       在加拿大,各学校都有一个惯例:学生一学期成绩全A,校长会请吃早点。李未来最早进入卑诗大学,因为常常是成绩全A,李未来多次吃过校长的早点。一次家庭聚会,李未来与弟弟、妹妹开玩笑:“你们这成绩,在学校可别说是我弟弟、妹妹,给我丢脸。”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重回学校,高希、李天伦发奋学习,结果年终,两人一起成了校长早点桌上的座上宾。李未来考上了卑诗大学的研究生后,高希、李天伦也不愿落后,门门课都考A,憋足了劲,要上研究生。大学二年级,高希便被学校聘为年级助教,开始给大学生上课。课前,老师叮嘱:“课上,你可不能说你是大二学生。”

        你追我赶中,6个孩子都上了大学。两个读本科,4个已经上了研究生。

        1979年,李多考上大学时,他的父亲买了两条“黄金叶”和点心,带着他到老师家三鞠躬;2002年,李树考上大学后,在李多的带领下,向老师三鞠躬。尊师重教,是李家的传统。

        父子两代,家境不同,受教育的条件亦完全不同,但他们尊师重教的家风却完全相同。  

        李多上小学时,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我的理想”。他稀里糊涂地胡诌了一篇,准备应付差事。可偏偏遇上父亲检查功课。父亲看过作文,先给李多讲了一个故事:“抗战时期,父亲念初中,爷爷布置他写一篇作文‘我的理想’。当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父亲根本没考虑过自己有什么理想。就稀里糊涂写了一篇,交给了爷爷。爷爷狠狠把他教训了一通:人不能没有理想,时时处处,都要朝自己的理想奋斗。你的理想,就该是好好读书,将来当科学家、文学家。父亲被关了三天,他的作文才算过关。”

        父亲的故事,让李多深受启发。他一边修改作文,一边认真思考着自己的理想:“我也要好好读书,将来当科学家、文学家。”

        李多虽没有成为科学家、文学家,却在恢复高考后,上了大学。

        1979年,李多收到山西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父亲买了两条“黄金叶”和点心,带着李多到曾经帮助过他的老师家谢师。谢师,这是李家的一个传统。不管谁考上大学,都要首先到老师家,由家长带队,向老师三鞠躬。

        2002年,李多的儿子李树考上大学。父子俩一起到班主任老师家谢师。李树要向老师鞠躬,老师赶紧阻拦。但李多坚持,最终李树还是深深鞠了三躬,庄重地完成了这一谢师仪式。

        现在,李多的家只有60平方米,显得有些拥挤、“寒酸”,他说:“我们不是没有条件买新房、装修家、购家具,只是这些相对于培养孩子上大学、读研来说,显得不重要。追求前途比贪图享受更有价值。”(记者 任俊兵)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