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每日分享》八十六(2017年11月)

6年前 [12-04 23:09 周一]

2017-11-1

岳升杰每日分享:回忆父亲。在农村为了保住孩子,总起些稀奇古怪的名字,意思可能是怕被阎王爷找到。像有的叫“狗荒”“狗忘”,有的男孩叫“妮”。我们乡里就有两个名人一个叫“臭得”一个叫“憨得”,乡人总是说“臭得不臭,憨得不憨”。从父亲的小名“二臭”可以看出,爷爷奶奶是非常疼爱父亲的。父亲有四个姐姐一个哥哥,排行老六,加上伯父残疾早逝,按农村说法,只剩了父亲一个独苗,这种情景可以想像。

提起父亲的小名还有一段故事。那是一个夏天的下午,天气很热,有个叫希印的队长敲完钟后,社员们便陆续从家出来蹲在树下或墙角的阴凉处。队长喊了几声上场走了,社员还是磨磨蹭蹭的,队长就急了说:“你看你们一凑一凑的,就不能快点?”我们几个伙伴在那里玩,似乎明白了什么,都用眼神相互望着。这时有个伙伴宛现银听到后,就重复了一遍“一臭一臭的”。我非常气愤,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他不敢说了。原来,我们那里舌尖音和舌后音不分,“凑”和“臭”是一个音。因为那时认为提父母的名字就是骂人,所以心里非常在意。

父亲本来该享受被宠爱的生活,但社会和家庭的恶劣环境让他走向了自强之路。如果幼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为人生有三大不幸,那么父亲就经历了幼年丧母、中年丧妻两大不幸。虽然具体说不清爷爷、奶奶在父亲多大时病故,但据推测应该是很早的。一是父亲记不清爷爷的名字,可证明父亲对爷爷根本没有印象;二是父亲的婚姻是几个姑姑操持的,可证明那时奶奶也不在世了。母亲的病故更让父亲沉痛、沉重,但他没有倒下!

  如果说朱自清先生用他那神来之笔让我们永远记住了老父亲那沧桑、厚重的背影,那么在我的眼前还闪现着老父亲的一幅画面:在清冷的早晨,当我拿着书走出屋门要去学校时,父亲已经背着一篓叶子,从外面走来,正走向西屋南墙空地已有一大堆叶子的地方。

2017-11-2

岳升杰每日分享:暖身游戏。我听过很多课,参加过很多活动,对主持人做的暖身游戏感到非常轻松、亲切、好玩。可能感觉是小孩的把戏,没有用心记过,以致到自己用时要么想不起来,要么弄得非常呆板。最近,意识到游戏对自己很有意义,一是能让讲课活跃一些,二是能冲击一下自己顽固的大脑。

1、《记名字》

规则:一个小组围成一个圆圈,第一个人说出自己的姓名和特点,后面的人要说“我是坐在喜欢什么的某某某旁边的喜欢什么的某某某”,依次类推。要求:所说的特点必须是一类,是吃的都是吃的,是植物类都是植物类;后面的人必须说前面几个人的特性和名字。对说成不同类或没有说完整的要罚做节目,然后接着说。举例:第一个人说“我叫XXX,我喜欢吃苹果”。第二个人必须说“我是坐在喜欢吃苹果的XXX旁边的喜欢吃梨的YYY”。第三个人必须说“我是坐在喜欢吃苹果的XXX旁边的喜欢吃梨的YYY”旁边的喜欢吃柿子的“ZZZ”。这个游戏适合十人左右的小组。

2、交换名字

规则1、参加者围成一个圆圈坐着一个人要更换成右邻的名字。2、当主持人问“张三先生,你今天早上几点起床?”时,真正的张三不可以回答,而必须由张三右边更换成张三的名字的人来回答:,今天早上我7点钟起床!”3、如果张三回答了或换成张三的人没有回答就要表演节目。4、输者可以再随机问任何人,这样循环下去输者表演节目。

3、《五毛一块》

规则:男生代表一块钱,女生代表五毛钱。当主持人喊出一个钱数时,所有人要在短时间内去组成这个钱数的小组。对于错的组,整组要表演节目;对于落单的,个人要表演节目。举例:主持人喊3块5,所有人就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组成3块5的小组。可以有这样的组合:3男1女、2男3女、1男5女、7女等。如果一个组是3男2女就成了4块,整组就要表演节目;有落单的也要表演节目。

2017-11-3

岳升杰每日分享:游戏四则。

1、官兵捉贼

规则:这个游戏适合是四个人来做。在四张小纸上分别写着"官、兵、捉、贼"四个字,将四张纸折叠起来。参加游戏的四个人分别抽出一张,抽到"捉"字的人要根据其他三个人的面部表情或其他细节来猜出谁拿的是"贼"字。如果猜错了要罚“捉”者,如果猜对了就罚“贼”人,由猜到"官"字的人决定如何惩罚,由抽到"兵"字的人负责执行。

2、一只青蛙

规则:参与者围成一圈,主持人指定一人为起始,按逆时针方向,当起始的人喊“一”,下面一个人一个字喊下去,分别为“只”、“青”、“蛙”、“跳”、“进”、“水”、“中”,最后一个人喊“扑通”并做出姿势;接着“两只青蛙跳进水中”要“扑通”两次,这样依此类推,对喊错者罚节目。

3、凤凰飞

规则:大家坐成一圈,圈中的每个人有一个数字号。1为1号凤凰,右边是2号凤凰......主持人叫几号凤凰飞,几号就两手放在左右的人的肩上,同时伸缩头.左右两边的人分别上下摆动左手和右手作飞的样子。被叫到的人做完后再任意喊。谁输了表演节目。举例:主持人说:“5号凤凰飞”。5号一边作动作一边叫“5号凤凰飞,,5号凤凰飞,5号凤凰飞完,X号凤凰飞。”X号就开始作,依次类推。

4、萝卜蹲

规则:将参与者分成几堆,每堆人手牵着手围成一圈,给每堆人以不同颜色的萝卜命名。主持人任意指定一堆萝卜开始统一下蹲,并念念有词,同时还要商量好再指定哪个萝卜堆做同样的动作。这样依此类推,但不能马上回指,对没有及时反应的要罚做节目。举例:有红、白、黄、紫四堆萝卜,白萝卜先蹲,蹲的时候念“白萝卜蹲,白萝卜蹲,白萝卜蹲完红萝卜蹲。”念完后所有白萝卜手指一致指向红萝卜堆。红萝卜们马上要开始蹲且口中一样要念念有词,之后他们可以再指定下一个但不能是白萝卜堆。哪堆反应慢了哪堆做节目。

2017-11-4

岳升杰每日分享:《满仓进城》。48集电视连续剧《满仓进城》中主人公是满仓,地点是陕北一个叫大梨树的山村和一个城市,时间是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改革开放。起因是大梨树村知青景梅因未婚先孕想跳河自尽,该村民兵排长满仓从城里回来看到后救下了她,从此开始了两个人的故事。经过是知青队长葛红由于嫉妒景梅,对她极尽陷害,善良、诚实的满仓为了保护一面之交的景梅,承认孩子是自己的并与景梅结婚。在满仓的帮助下,景梅考上了大学,为了能与爱人和儿子满河团聚,满仓进城生活。结果是虽然景梅受到婚外情的干扰,但还是被满仓的“男人味”所感动,最终走到一起并为景梅一家所接纳;虽然进城后受尽屈辱、屡遭挫折,但凭着中国男人的真情、大度、正直、担当、吃苦、勤劳最终成为受各方尊敬的男神!

 人们为什么愿意看电影、电视剧?因为导演把人们心中向往的正能量用故事的形式展现了出来。人们为什么对电影、电视剧分出三六九等?因为好的影视作品能让人们产生共鸣,能给人以振奋,能激励人前行。《满仓进城》中,主人公满仓为了救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为了伸张正义,不惜蹲监狱;为了一个弱小的生命能健康成长,不顾自己没有结婚的身份,认作自己的儿子;为了让景梅有个好前程,不顾景梅地位变了能否与自己离婚,千方百计鼓励她考大学;为了不被罗总的婚外恋所干扰,毅然辞职开了家面馆;为了帮助景松还债,敢于面对邪恶势力,最终化险为夷;为了帮助景桦还上被骗的10万元,将自己辛苦经营的面馆转让。总之,在满仓的心中,总是在为了别人考虑,总是在想着帮助他人,在他的字典中,我们看不到小肚鸡肠,更看不到嫉妒和自私。我们就要培养男孩的这种胸襟!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假的,这是在哄傻子哩!但我们纵观历史会发现,这样的人才能成为伟人,这样的家族才能兴旺,这样的民族才能久远!

  

2017-11-5

岳升杰每日分享:正反人物。在《满仓进城》中,满仓做为正面人物,一身正气、光明磊落,从不做蝇营狗苟、偷鸡摸狗的龌蹉事。在大梨树,他一腔热血救了景梅,却被诬告犯强奸罪而坐牢;进城后,因无城市户口找不到工作而要流浪街头;因农民身份和农村习性 受丈母娘的讽刺、挖苦、蔑视甚至侮辱;因帮助邻居大妈提东西而被诬陷为贼,遭到一天拘禁;因葛红设计陷害,将流产的责任推给满仓,导致景松怒目;在酒店因主持正义、说实话而受到付总和郑凯的嘲讽,被指为不仗义的人……可以说,满仓经历了太多的坎坷、诸多的不平。如果从负面看问题,我们可以诅咒社会的弊端,我们可以揭露人心的险恶,我们可能因此而变得世故、变得冷漠、变得刁钻。但如果从正面看问题,一个社会诚实、善良的人永远占主流,正义总会像阳光一样驱散乌云,正直的人每当战胜一次邪恶,他就愈显得高大。满仓的可贵就在于他从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总相信问题一定能解决、生活一定会变好;他从不因被冤枉而抱怨,他总是用好心去善待每一个人,他也正是在包容小人后更显得高贵。但话又说回来,满仓决不是一个看不透世事的人,决不是一个没有血性的人,他对景梅用情很专,他对葛红看得很真,他对邱建明看得很透。

  葛红与景梅是邻居、是同学、是一起下乡的知青,她阴险、狡诈,是社会上一些恶人的代表。她为了发泄自己的嫉妒和不满,以知青队长的身份对景梅无情打击,景梅的跳河、上吊都没能唤醒她的一点良知。她为了巴结梁主任,不惜用身体,为了置满仓于死地,不惜用男女关系来要挟梁主任;为了嫁给景松,动用贞节、哄骗等各种手段;她为了掩饰自己不育的真像,陷害满仓、蒙蔽景松;她为了取悦邱建明,不惜用肉体……可以说,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丧尽天良。但她幸福了吗?没有,她总是在自掘坟墓,这就是一切恶人的下场!

2017-11-6

岳升杰每日分享:好人恶人。有人说,戏如人生;有人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满仓进城》就把善恶者的人生轨迹描画得自然、清晰。我们往往感叹“好人不长寿,祸害一千年”“好人不得好报”。实际上换个角度看问题我们会发现,好人还是长寿者多,祸害者的命运还是很短暂的,只不过好人活多久我们都不嫌长,坏人活多短我们都不嫌短罢了。说到底“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还是符合规律的。做为好人,不仅要好,还要智慧,还要坚强,还要能忍,好人能坚强地活下去就是对恶人最大的震慑,能好好地活着就会像磁铁一样将正能量聚集。满仓做为好人典型,他不仅与人为善、刚正不阿、敢做敢为,而且隐忍坚强,从不向困难和邪恶低头。他用智慧在城里扎下了根,他用智慧赢得景梅一家人的认可。满仓从农村到城市,从一无所有到小老板,他不仅活了而且活得越来越好,这就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好人的结局。我自认为算是好人,就经常想,屈原的精神令人钦佩,但他的做法值得商榷,因为这种自杀的方式只能是亲者痛、仇者快,我永远不希望好人这么做。

对于恶人,像葛红、邱建明一类,他们的特点就是自私,他们为了自己生活得好,可以不顾脸面、不要良心。邱建明长得高高大大、文文静静,他有文化,有能力,看上去像个绅士、像个人物,但由于他的狭隘自私,让他在满仓面前变得猥琐不堪,让他的人生道路越走越窄直至绝境。当“心爱的人”景梅因怀孕而自杀、遭批斗时,他无影无踪;当与景梅见面,景梅认为他一定会爱她和儿子时,他却为了自己的前程,昧心地予以拒绝;当景梅上了大学,他又想追求;当他患了尿毒症,他又想方设法打亲骨肉的主意。这些披着人皮的“狼”是可恨的,但同时也是非常可怜的,他们的结局都会很残。如果把他们的观念错误理解为上了贼船,那么贼船会将他们载向毁灭的彼岸。

2017-11-7

岳升杰每日分享:男神满仓。现在经常听到“男神”一词,虽然我不清楚年轻人是如何定义的,但我的感觉他应该是胸襟开阔、目光远大、敢于担当、充满智慧的具有男子汉气概的男人。在家庭教育中,有些父母认为培养男孩不能“好”了,好了容易让人欺负,只有“坏”一些才可以让人怕,才可以支撑门户。以致于有些父亲鼓励男孩去称王称霸,要么对男孩惹是生非不管不问,认为这才是男子汉,要么支持孩子做恶。比如,当孩子哭诉受欺负时,有些父亲一面大声训斥,一面怂恿:再次你就狠狠地打,摸到什么拿什么,打伤了我给他看!这些孩子要么目无法纪,最后走向犯罪道路,要么崇尚武力、欺软怕硬,成为社会的渣子。有些母亲对男孩的培养比女孩还女孩,百般呵护,溺爱无度,结果让男孩成了“小黄苗”“豆芽菜”“宅男”。这些暴力和溺爱的教养方式都培养不出“男神”!我们说的“好”男孩就是有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男神”就是品行端、有血性、敢担当“男神”,,而绝不是蛮横、粗鲁、狭隘或“软”、“弱”、“怂”的男孩。《满仓进城》中,满仓的形象就是“男神”,就是我们要培养的好男孩。这样的男孩怎么会不干一番事业?这样的男孩怎么能不招女孩喜欢?这样的男孩怎么能不孝敬父母?这样的男孩怎么能不成为家族的脊梁和民族的栋梁?     

 

满仓是抱养的,他之所以能成为“男神”,就源于他所处的家庭环境。父亲因见义勇为而牺牲,母亲是劳动模范,而舅舅刘旺是老队长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这是一个根正苗红的家庭。当母亲听说景梅怀孕却遭到批斗时,母亲毫不犹豫地让儿子去帮她;当儿子遭诬陷坐牢时,她却没有一句怨言,这种善良包容、嫉恶如仇的胸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子。特别是当儿子做对一件事时,母亲总会竖起大拇指:“够爷们!”这种理解、欣赏、鼓励的教养方式是儿子成为“男神”的根本原因!

2017-11-8

岳升杰每日分享:饭桌文化。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家庭教育渗透到家庭生活的各个环节,可以说家庭生活就是家庭教育。《满仓进城》中,满仓在父母正确的教育下成为了“男神”,景梅从小由胸怀宽广的姥姥抚养成为了“女神”,而邱建明和葛红则由于受到父母错误的教育,成为了薄情寡义的“男鬼”和阴险狡诈的“女鬼”。第29集母亲左雅芳在饭桌上的表现,淋漓尽致地演绎了错误家庭教育给子女心灵带来的杀伤力。在慈祥、大爱的姥姥去世后,全家人沉浸在一片悲伤之中。这时,景桦复习一年准备高考;葛红已经达到和景松结婚的目的并受到母亲的喜欢,只是一直未孕;景梅与满仓闹着离婚,自己带着满河在家住着。一天,左雅芳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一家七口围在一起吃饭。

“我说景桦呀,这眼看着又要高考了,你有多少把握呀!”母亲问。“最近成绩挺好的,这次考试全班第三呢!”景桦自豪地答。“才第三名啊,跟你说,要考就考全班第一名,不然的话你就只能垫底,只能是一个分母。”母亲期望地说。“妈,你说话能不能别这样难听啊?”景桦不满地反驳。“我怎么难听了?你都复读了,还让我怎么夸你呀?你说啊,昨天我一出门碰见隔壁邻居宏伟他妈了。那张破嘴见了我就说:你们家景桦明年到哪个学校去复习呀?你说我这有面子没有啊?景桦,你说说,你要是但凡争口气,你说能让我听她这闲言碎语?”母亲口若悬河地诉说着心中的委屈。这时景松在一旁插话了:“妈,你别这么说景桦了行吗?她智商本来就不高,考一第三已然不错了。”爱人葛红用胳膊顶了景松一下,景松较真的说:“本来就是吗。”葛红瞪一眼:“住嘴”景松意识到错了,笑着说:“我这是开玩笑呢。就那什么,你也得鼓励她,鼓励鼓励啊”在母亲眼中,孩子永远不完美,永远是个垃圾桶,这样的饭桌文化怎么能让孩子舒服?怎么能让孩子动力十足?

2017-11-9

岳升杰每日分享:口无遮拦。面对母亲与景桦之间的沟通僵局,景松想活活稀泥、打个圆场,结果没想到会引火烧身。左雅芳话锋一转说:“鼓励,我是想鼓励,我怎么鼓励呀?我还想鼓励你呢,你整天呢,家里外头晃来晃去的,你除了打架斗殴你还会什么呀?你说你有那力气,回家来,生个孩子,让我当上奶奶,抱个孙子。”景松冷不丁挨了一顿挖苦,马上反驳道:“不是,妈,您这么挤兑您儿子有意思吗?”母亲理直气壮地说:“怎么就没劲了,你说这是不是事实?”景松非常气愤:“不是,妈,您到底要干吗呀?”母亲毫不示弱:“干吗,你说干吗?”母亲和儿子唇枪舌剑地嗓门越来越大,景梅想引开话题。“妈,别说了,吃饭吧。这孩子还在这儿,别吵了。”这时左雅芳已经疯了,看到谁都不顺眼,又数落起了景梅:“这不让我说也得说你,景梅呀,你说你啊,带着孩子回到娘家,这待了多少日子了啊?你这是赖到这儿了,这是难听的。可是啊,人家外边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被人家给蹬了呢。你说你不知道,邻居这唾沫星子都快把我给淹死了。尤其是宏伟他妈那张破嘴。”

景梅实在听不下去:“我们吃饱了啊,满河走。”左雅芳并没有意识到什么,转而对景桦说:“小桦,吃块肉,补补脑子。”景桦根本不领情:“妈,我也吃饱了。我去当分子去了。”景松一看姐姐妹妹都走了,也不想、不敢再停留:“不知道怎么这么巧,我也吃饱了。那什么红红回屋。”左雅芳惊讶地说:“还这么多菜没吃呢,多好菜。”景松对着葛红并对爸妈解释道:“回屋,咱使劲去。你们吃着呀。”左雅芳反问道:“干什么呀,不吃了?”景松拉着葛红说:“走,红红,不吃了。”

丰盛的晚餐,三代的团圆,这么一幅温馨的画面,却因母亲的口无遮拦弄得个个狼狈不堪,像落汤鸡一样四处逃窜。做为胜利者的母亲也很茫然:我这么费力费心,孩子怎么个个这样?

2017-11-10

岳升杰每日分享:孤家寡人。母亲左雅芳舌战子女,让每个子女望风而逃都灰溜溜地回到屋里。这时菜还未动,却只剩下她和老伴两人围着一个圆桌,场面甚是尴尬。景开元做为丈夫、做为文人,不得不劝说两句:“哎,我说雅芳啊,我觉得你这个说话,你稍微讲究那么一点点分寸,你看这么好的一桌子饭,这没怎么吃,你看这人都走了。”听到老实巴交的老伴埋怨她,她怎肯善罢甘休:“他走了,他们走了,怪我呀?这什么逻辑呀?我好吃好喝的费了多少劲做好了,他们不吃还怪我?你这个人呢,我得说说你。你说呀,咱们家这个户口本上,户主是谁呀?不是你吗?”别看左雅芳没有文化,但在讽刺别人方面还是有一套的,她欲擒故纵,先设一伏笔。她这样一问,景开元只得回答:“对呀”。左雅芳据此把教育孩子失败的责任全部推给景开元,并由此对他的要格进行一番污辱:“你说说看,你把这些孩子都教育成什么样了,你说你有没有责任?我这辈子啊,怎么跟你过的,你说你啊,三棍子都打不出个闷屁来,你说我这辈子。我真是冤得慌。”

景开元知道不是对手,只好投降:“好、好、好,你听我说,左雅芳同志啊,这一家子人啊,都有毛病,就你没有,你没有毛病。”左雅芳毫不客气地说:“我当然没有了”“对呀,你没毛病,你好得很啊。你好得很,你没毛病。没有毛病,没有毛病,非常好非常好!”景开元看着不可理喻的老伴,边讽刺边离开座位回屋了。左雅芳看到只剩自己一人,不依不饶地喊着:“我当然没毛病了,那单位里我先进工作者。我怎么了我在家做菜,谁说谁说,我做菜好不好吃呀?干什么呀,你们这是,还一个个给我脸子。真是的,我说话不好听,不好听,我没文化是不是?就你是文化人,谁没文化呀?真是的,你们爱吃不吃,不吃拉倒,看我明天给你做什么?我让你们喝西北风去。”好一个厉害、愚昧、顽固的母亲!

2017-11-11

岳升杰每日分享:习惯浅谈。有一个年轻人想学习理发,就拜了一位师傅。在开始学的时候,师傅就让他在南瓜上练习刮脸、剃头。年轻人有个不好的习惯,每次剃完之后就顺便把剃头刀插在南瓜上。师傅提醒他:在剃完头后一定要把剃头刀放在桌上的套子里,以便养成好的习惯。可是年轻人总是不以为然:“现在只是练习,再说这又不是人头,只不过是个南瓜,等我为顾客剃头时肯定不会这样,师傅真是死脑筋!”于是,师傅在时他就装模作样地把剃头刀放好,可当师傅不在时他就仍然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他学成以后,自己开了间理发铺。有一次在为顾客理发时,外面有人喊他,他一边答应着,一边习惯性地把剃头刀向下插去,结果把客人弄得头破血流。为了给客人治疗,花了很多钱,理发铺也开不下去了。

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很多大事情都毁于“小习惯”!在我的思维中,“习惯”非常重要,它是一个人的立命之本。一些人之所以成为伟人,之所以成功,就缘于他的好习惯;而一些人之所以成为坏人,之所以失败,就缘于他的坏习惯。正由于它太重要,每当谈起它就觉得头大,就感到太空、太累、太难,不知从哪里入手。古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对于“习惯”这个大命题必须从小时候、小事情着眼。那么,什么是习惯呢?从字面理解就应该是“习得的惯性”。既然是“习得的”那就是后天养成的,既然是后天养成的就让我们想到两个问题:一是父母对孩子养成习惯具有奠基作用,父母所培养出的习惯应该是孩子所有习惯之母;二是所有习惯都具有灵活性,都是可以改变的。而既然是“惯性”那就意味着有很大的冲击力、很大的后劲,很难一下子就刹住。因此,“习惯”一词带给我们三种启示:父母对培养孩子的习惯具有总开关作用;习惯具有灵活性,是可以改变的;习惯具有顽固性,需下大功夫才能改变!

2017-11-12

岳升杰每日分享:习惯类型。按一般理解,习惯就是长期形成的不易改变的生活方式。对于习惯的类型,如果从横向分,它应涵盖一个人的各个方面,如:生活、学习、工作等,如果再细分可能会分出上百类;而如果从纵向按性质进行分,可以分为好习惯和坏习惯两类。

1987年1月,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呢?”学者回答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学会分享是爱心的表现;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秩序井然、饮食卫生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敢于承认错误是搞好人际关系的重要一环;有规律地休息是养精蓄锐、做好工作的前提;大自然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由此可见,人生的所有习惯在小时候已奠定了基础。古人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也是这个道理。

1994年10月广岛亚运会结束时,六万人退场,会场上竟没有一张纸片。美国报纸惊呼:“可怕的日本人!”从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就能彰显一个民族的巨大能量!从一个人的言行也能看出一个人的力量。德国人素来以认真闻名于世。有人经过细致地观察发现,在德国即使酒鬼喝醉酒之后,也不会乱扔酒瓶,他们会摇摇晃晃地找到垃圾箱,然后努力地定定神看一下垃圾分类再把酒瓶放进去。这就是典型的习惯性行为。日本和德国在很短的时间内从战败国迅速变成经济强国,正是得益于他们的良好习惯。俄国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就说“如果你养成了好习惯,你一辈子都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而如果你养成了坏习惯,你一辈子都偿还不尽它的债务。”

2017-11-13

岳升杰每日分享:以小见大。前天,我去郑州参加一个活动,中午大家一起用餐。我们桌上有个空位,邻桌一位母亲就让儿子坐到了我们桌上。那男孩有10岁左右,看上去穿戴整齐、白白净净,很斯文的样子。我正要和孩子说话,没曾想他的“一手’让我目瞪口呆。他坐下后看到桌上有一盘油炸芝麻糖,马上转动玻璃盘将那盘菜转到自己面前。先是用手把芝麻糖抓到碗里,还嫌不净,就左手端着盘子,右手把剩下的全部刮到碗里。大家望着男孩面前高高突出碗面的芝麻糖和桌子上干干净净的盘子,谁也没说话,好在桌上两个比他还小的女孩也只是瞪着眼没有闹。我刚才想和男孩逗着玩的念头立刻消散,剩下的只是缕缕悲哀和丝丝凉意。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过:“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现在好像又有人在前面加了一句“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这个男孩的“转桌、抓菜、刮盘”等动作已是一种行为毫无疑问,从他的熟练程度也可判定已经是一种习惯。向前追,这种行为习惯的来源是什么?紧挨我的一个幼儿园老师向我耳语:“这孩子可能是父母没时间带,从小是爷爷奶奶带大的。”粗略判断应是溺爱造成的。这种行为习惯的思想是什么?简单说就是自私——心中只有自己,眼中没有别人。向后看,这种习惯会收获什么样的性格?这种性格又会收获一种什么命运?孩子才10岁左右,况且我只看到这一件事,如果现在就下结论未免有些武断;但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这些行为习惯置若罔闻、任其发展,却希望孩子发展得很好,我想也是一厢情愿、水中捞月。所以,像这位男孩的父母必须高度重视,下功夫用好习惯取代这种坏习惯。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定要从小、从家庭开始培养。

2017-11-14

岳升杰每日分享:我和环境。从理论上、书本上、主观上,好像人人都知道好习惯好、坏习惯坏,可是在实践中、生活中、客观中,真正按好习惯去做时总是打折扣,总是游走于好习惯与坏习惯之间。就我自己而言,当过老师、做过公务员、从事着家庭教育,按说应该是文明人,应该是没有坏习惯的,但实际并非如此。

起床后叠被子做起来很简单,看着也很舒服,这是好习惯。可是很多时候就不去叠,好像心中有个声音:休息时还要铺开,没人看到,也无伤大雅。过马路应是红灯停、绿灯行,严格遵守规则有利于自己的生命安全,这是好习惯。可是有时候开车看到了黄灯就加油门抢过去;有时骑自行车,看到没有车辆通过就骑了过去;有时走路看到很多人都顶着红灯行,自己也随大流;有时左转弯绿灯、直行为红灯,就也想往前挤一挤;有时看到别人闯红灯过了,在指责的同时还有点小羡慕;有时即使没车也等着绿灯亮才过,就想着是不是有点死板?公共汽车上,在国外好像那些老弱病残孕专座,即使没有这类人坐,健康人也不能坐。但在中国好像在车上没这类人,健康人可以坐,等这类人上车健康人主动让开就是了。过去,我也曾坐过,以后应避免。不随便扔垃圾和吐痰,在公众场合我基本能做到,但在一些不讲究、比较脏或没人的地方,我有时也做得不好。还有说脏话,不知是从小生于农村还是当乡干部期间与农村干部接触多的缘故,有时说话“带把儿”,这点儿影响了儿子,深感内疚。

对于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我总是归结于环境,实际上还是内在观念在作祟。尽管周围的环境还有很多不文明的现象,好像自己做的在群体中还能排到上中等,也没有人指责。但正是这种亚健康心态阻碍了自己的成长,也正是这种“不上不下”的心态又纵容和滋生了很多不文明现象。在新时代我要为净化环境纠正坏习惯,我要让自己的好习惯成为小环境的风向标!

2017-11-15

岳升杰每日分享:享受习惯。谈到习惯,我们就会想到言行,有些人说话总是阳光向上,开口就充满正能量;有些人说话总是唉声叹气,张嘴就弥漫负情绪。有些人的行为敞亮大方,让人感到舒服;有些人的行为猥琐小气,让人看着憋屈。谈到习惯,我们就会想到思维、思想、观念、意识。好的习惯总是源于正确、高尚、快乐的思想;坏的习惯总是源于错误、低俗、本能的意识。习惯的养成就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被动、主动属于意识层面的内容,是人们认识到符合自己的想法,有意识地去做;自动就成了潜意识的内容,人们不由自主地去做。比如开车,虽然知道开车有危险,学车很困难,但由于认识到这是新时代的一项生存技能,是必须要学习的,于是在别人的逼迫下硬着头皮或主动地顶着恐惧去学习。这时每一步都要动脑去想一想:先踩离合再挂档,松了离合加油门,从低档到高档;车快了踩刹车,踩了离合换低档。精力高度集中还经常出错,遇到情况弄得满头大汗,几个小时下来疲惫不堪。当学熟练后,眼、手、脚自动配合,根本不用想,开车成了一种享受。谈到习惯,我们就会想到性格,想到命运。好的习惯符合道德规范,符合人类生存规则,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自己有价值感和成功感,这种良性循环就会让人有好性格、好命运;反之,坏的习惯会形成恶性循环,像泥潭一样越陷越深,最后导致坏性格、坏命运。

既然好习惯有那么多的好处,是一种享受,而坏习惯有那么多的坏处,是一种堕落,为什么很多孩子不能形成好习惯呢?除了环境等因素外,还与父母认为“养成好习惯是一件痛苦的事”的思想有关。比如,父母想让孩子养成每天阅读、跑步的好习惯,他们就苦口婆心地告诉孩子养成阅读、跑步的好习惯需要吃苦、毅力、恒心和耐力。这样孩子就会把阅读、跑步跟痛苦联系在一起,对这些好习惯敬而远之、望而却步。

2017-11-16

岳升杰每日分享:自我习惯。由于父母没有文化,加之孩子多、贫穷,整日像鸡刨食一样,叨一嘴,喂一下,没有功夫、没有心思、没有能力培养我们的习惯。在我的印象中,父母对我的教育都是自然型的,但父母身上所具有的善良、诚实、勤劳等优秀品德深深地影响了我。这种家庭环境的熏陶,榜样的教育让各种美德注入了我的潜意识。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勤劳节俭、起早贪黑等习惯像父母的血液一样植入我的骨髓。特别在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父母对我的“赏识教育”让我怀念。在我印象中,七岁之前,像跟屁虫一样一直在母亲身边,要么抱着,要么领着,享受着无限的母爱。母亲去世后,从小学到初中,在家中与父亲形影不离。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在月明星稀的夜晚,和父亲一起在地里看场、浇地。在与父母生活的年月里,他们总是低声细语、充满慈祥和关爱,以欣赏和鼓励的态度对待我,从没有埋怨、训斥、打骂的现象。倒是我有两次埋怨父亲,至今想来还感到内疚。相比之下,我这有文化、懂教育的人,在对子女的教育的态度上还真的不如父母,如,高期望、瞎比较给孩子造成的伤害。结合学习家庭教育,我要把父母为人处事的家风和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父母的身教和鼓励让我形成了很多好习惯,而我自己形成的好习惯只有阅读和锻炼。有个说法是,一个好习惯21天才能形成,90天才可固定。对此,我有不同看法,一是形成好习惯时间还要长;二是这些好习惯还可终止。上师范和教学时我有跑步和写日记的习惯,坚持了六七年,后来从政后丢了;也许现在写每日分享和骑自行车上班受那时的影响。现在早晨做“喜悦曼陀螺”有半年了,做着也感到浑身舒服,但仍没有形成习惯。另外几种习惯要培养:床铺要整洁,不能因没人看见或晚上还要睡而偷懒;饮食要有度,不能因好吃或不要钱而超量,不能因贪杯而喝醉。

2017-11-17

岳升杰每日分享:鼓励习惯。有一则游戏:甲乙双方,甲做指挥,乙面向前方。指挥者甲喊五次“走、走、走、走、走”乙才能走,喊五次“退、退、退、退、退”乙才能退,否则,乙就犯规。游戏进行:甲先喊四次“走、走、走、走”再喊三次“退、退、退、”,甲再喊三次“走、走、走”再喊四次“退、退、退、退”开始乙还能听清,到后来弄得六神无主,无所适从,进退两难。如果甲一直喊“退”乙就会向后退,如果甲一直喊“走”乙才会轻松地向前走。游戏启示:父母的教育前后矛盾,才鼓励两天又指责一番,或者父母之间教育不一致,都会导致孩子进退两难。只有当父母观念一致,一直鼓励孩子向前走时,孩子才能向前。有的父母学了家庭教育才鼓励几天年到没有效果,便恢复到原来旧的方法中,还埋怨孩子没有养成好习惯。这则游戏说明了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就必须沿着相同的方向一直鼓励,让鼓励成为习惯。有人说,16岁的男孩需要鼓励5000次(每年313次),16岁的女孩需要鼓励8000次(每年500次)。还有人说,你如果不懂家庭教育,你只要会瞪着眼鼓励就行!

现在还有一部分父母仍然认为好习惯是自然而然养成的,是天生的,这除了父母的愚昧还与父母的自我保护有关。因为他们怕引火烧身,怕因为孩子让别人指责是父母的责任。其实,好坏习惯是父母精心培养出来的,只不过坏习惯是父母用指责、埋怨培养的,而好习惯是父母用鼓励、欣赏培养的。我不知道关于好习惯培养的21天和90天是怎么得来的,但从我的实践看这应是最低数,而且好习惯并不能一劳永逸,经常会中止。而孩子的一些坏习惯是父母反强化的结果。当孩子身上有了坏习惯的时候,很多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马上表现在嘴上。他们先是不厌其烦地批评孩子,当他们发现批评不管用的时候,就开始升级为打骂孩子。而这些行为恰恰起到了反强化的作用。

2017-11-18

岳升杰每日分享:习惯故事。有一家外资企业高薪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各种条件要求很高。几位大学生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面试那天,要开始了,总经理却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需要等我一下。”几位大学生纷纷表示:“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着。”经理走后,大学生们围着经理的大写字台,看到上面有文件、信和各种资料。闲着没事,大学生们有的看信,有的看资料,有的看文件。看到稀奇处,有的还相互交换:哎哟,你看这个内容;哎哟,你看这写的什么?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他说:“面试已经结束,你们全都没有被录用。”大学生们个个瞪大了眼睛:“这是怎么回事,面试还没开始呢?”总经理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本公司从来不录用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这个故事流传了很久,是否真有其事,我没有考证过。但从面试能看出一个人的气质、修养和能力,这应在情理之中,因为这是一个人长期形成的习惯,特别是在“阅人无数”的考官面前,面试者也很难伪装。

另外还有类似的故事,在面试的门口放下一团废纸,众多的面试者只有一人拾起来放到了纸篓里,最后只有他被录用。还有一个精典的故事:20世纪60年代,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叫加加林。当时挑选第一个上太空的人选时,有这么一个插曲:几十个宇航员去参观他们要乘坐的飞船,进舱门的时候,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把鞋脱下来了。他觉得:“这么贵重的一个舱,怎么能穿着鞋进去呢?”正是加加林的这一个动作,让主设计师非常感动。他想:只有把这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我才放心。在他的推荐下,加加林就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由此,我们也可以想像,这些成功者的细节完全出于自动,他们在其他方面也一定表现得很优秀!

2017-11-19

岳升杰每日分享:坏习成因。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这是正常的人性和水性。人为万物之灵,灵就灵在有大脑、会思考,有智慧、看长远。所谓“人往高处走”就是指人要靠理性克服那些“懒、馋、贪”等自然属性,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爱心、有品味、讲文明的社会人,这也是一个人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但现实是养成好习惯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也就是“人化”过程是一个很长的阶段,而坏习惯则处于动物本能阶段,或者说不用学或者说一模仿就会。坏习惯的形成大致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不良环境。有则公益广告,在吃饭的时候,有位四十岁左右的父亲对着服务员拍桌子瞪眼睛,大声地吼叫。不一会儿,他十几岁的儿子也和父亲一样对服务员盛气凌人、颐指气使。一个五岁左右的小男孩跟着父亲,他看到父亲在等电梯的时候吸着烟、翘着腿,他也模仿得维妙维肖。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潜能非常强大,他们会在成长的过程中自动地模仿身边人的言谈举止,并且在不经意中会做出同样的行为,说出同样的话。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这就是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

二是错误认识。有些父母认为孩子的好习惯是自然而然养成的,所以对孩子采取放任的态度;有些父母总认为养成好习惯是一件痛苦的事。寻找快乐、逃避痛苦是人的本性,如果父母经常给孩子灌输养成好习惯是一件痛苦的事,孩子就会把好习惯与痛苦相联,把坏习惯与快乐相联,孩子就会趋利避害去放任坏习惯。

三是方法问题。父母对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缺乏一贯性,比如,父母今天让孩子养成一种习惯,明天又要孩子去养成另外一种习惯,甚至是相反的习惯。还有父母的反强化作用。当孩子身上有了坏习惯,很多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马上就表现在嘴上。他们先是不厌其烦地批评孩子,当他们发现批评不管用的时候,就开始升级为打骂孩子。而这些行为恰恰起到了反强化的作用。

2017-11-20

岳升杰每日分享:习惯漫谈。对于习惯总有些模糊的认识,比如,我们一般把习惯分为好习惯和坏习惯,是不是在习惯上就是二元对立,要么好要么坏?有没有既不好又不坏的中性习惯?我想这些应是很多的,像我们一般以右利手进行活动,而有些人却以左利手也就是我们说的“左撇子”进行活动;在一定时间内,有些孩子放学后习惯先看电视、玩电脑然后再学习,有些孩子却习惯先学习再看、再玩。我想这些对别人没有妨碍,对自己没有损害的习惯都应视为中性习惯,父母都应该尊重。如果父母非要以自己的喜好、多数人的做法或成功者的榜样要求孩子改变中性习惯,这应视为伤害。我们常说的尊重个性应该就是尊重这些孩子身上具有的中性习惯吧?还有一些人的习惯好坏是可以转化的,比如,一个人在单位讲文明、有礼貌,工作兢兢业业,上下人缘很好,经常被评为模范。可是到了家里,要么休息要么看电视,从不做家务,对老婆孩子横挑鼻子竖挑眼,弄得鸡飞狗跳。还有一些人的习惯随着环境和年龄的变化发生着逆转性的变化,比如,有些人在年轻时积极向上,而经过打击后变得看破红尘、消极厌世。由此可以看出,习惯是灵动的,不是僵化的;是鲜活的,不是一层不变的;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所以,我们对待孩子的习惯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学会剥离、细化,切不可笼笼通通的以点代面乱扣帽子、乱贴标签。诸如,“我的孩子就是懒、不爱学习”等话一定要从口和脑中绝迹。

再者,养成好习惯和矫正坏习惯是不是一回事?如果养成了好习惯肯定就没了坏习惯,但矫正了坏习惯是不是就自然而然养成了好习惯?不是的,因为不扔废纸不等于能把废纸主动捡起来。所以,矫正坏习惯的最好方法是养成好习惯!要想地里不长草,最好的方法是让庄稼长得旺盛,如果只盯着草去薅、去拔、去踩,那么往往是这一茬还没完,那一茬又长出来了。

2017-11-21

岳升杰每日分享:习惯之源。电梯里,两个女同志已经等候,这时一位父亲带着5岁左右的小男孩走进电梯。父亲不顾狭小的空间,怡然自得地手插裤兜抽着香烟,两个女同志不住地用手扇着飘动的青烟。这时,儿子也学着父亲的样子仰着脸、噘着嘴、自豪地叼着根烟。同样的场景,一位父亲带着儿子走进电梯,先是温文尔雅地给两位女士点头致意,然后按动按钮,儿子安静地依偎着父亲,一幕温馨的画面。人行道上,红灯亮着,父亲看着没有车辆通过,便拉着儿子跑过去。同样的地方,父亲领着儿子,一直等到人行绿灯闪烁,父亲才带着儿子走过。

饭店里,一位父亲带着十岁左右的儿子在桌旁坐着,只见那位父亲用食指指着服务员,声嘶力竭地喊着:“怎么回事呀!半个小时了这菜还上不来,买卖好也不是这样呀!”一会儿,看到他的儿子也两手拍桌,嘴张着、手指着。同样的情景,当服务员倒水时,父亲很优雅地一边用手抚着茶杯,一边说“谢谢”,到儿子那里,儿子也手抚茶杯,嘴里说着“谢谢阿姨”。开车前,父亲将四岁左右的女儿放在副架驶座上。自己嫌用安全带麻烦、约束,又怕安全提示响,他就“聪明”地把安全带从背后空挂在那里。同样的情景,父亲将小女儿放在后座上并系上安全带,自己也系上安全带。

公园里,一位父亲带着5岁左右的儿子坐在连椅上,父亲喝着易拉罐装饮料,儿子用吸管喝着奶,前面有垃圾箱。喝完后,父亲将空易拉罐扔向垃圾箱,易拉罐叮叮当当滚到了外面。儿子也学着父亲的样子,干脆就扔在了外面。一会儿,一对父子从这里经过,父亲拾起易拉罐放到垃圾箱里,儿子也拾起奶盒放到垃圾箱里。图书馆,父亲一手拿书一手打着手机走向座位,十几岁的儿子蹦着、跳着,与父亲大声说着什么。邻座的女读者扭身向这边看。同样是父子,当他们走进时,父子相互用手在嘴前用“嘘”提示着不要发出声音。

2017-11-22

岳升杰每日分享:行为“洗脑”。昨天的《习惯之源》是腾讯播出的以《洗脑》为题的公益广告,它清晰地告诉我们父亲的好坏行为对孩子的“洗脑”。我相信在人们忍俊不禁的同时也一定会引起很多父母心灵的震憾。《洗脑》选择了电梯里、人行道、饭店里、开车时、公园里、图书馆等六个地方,分别有六位父亲带着孩子。广告采取先反后正的对比方法,形象地说明“教育的极致是行为影响,您的行为将影响下一代”的道理。家庭是孩子养成习惯的重要环境,父母是家庭环境的营造者,是孩子的榜样。比如,当孩子学习的时候,父母就不可当着孩子的面进行喝酒、打麻将等娱乐活动。如果父母热衷于喝酒、打麻将、看电视、玩游戏,却告诫孩子好好学习,那孩子怎么能听得进去呢?很多父母在把孩子出问题后,总是反问:孩子小时候好好的,现在怎么变成了这样?其实,问题就出在父母没有起到榜样的作用。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重于言教”“环境塑造人”。乌申斯基说:“榜样对儿童的心理是一缕非常有意的阳光,这种阳光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的。”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地强,当他们被偶像的一举一动所吸引,会不由自主地学习和摩仿。如果父母不做榜样,而让孩子自发地、随机地选择学习对象,那么他们十有八九会选择时髦的文体明星,甚至会因盲目的追求时髦而耽误了大好的年华。很多人之所以平庸,是因为在他们的生命里程中,没有人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他们不知道优秀的人是怎么思考的,是怎么感受这个世界的,是如何行动的。人生犹如迷宫,如果孩子仅靠自己的力量闯荡,几乎不可能成功地抵达出口。因此,父母必须及时地对孩子进行榜样教育,引导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对于培养孩子习惯,父母应从“易”和“小”的行为做起对孩子“洗脑”。

2017-11-23

岳升杰每日分享:提高认识。习惯的养成必须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而要想让孩子自愿就必须提高认识。如何提高孩子的认识?一是要让孩子认识到好习惯的重要性和坏习惯的危害性。父母一方面可以用一些名人名言,如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关于习惯的精辟论述:“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还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也可以用一名人故事,如毛主席就有锻炼身体游泳的习惯,有博览群书酷爱阅读的习惯。在这方面有些父母不是循循善诱而是用批评、指责的方法,张口就是:“爸爸妈妈已经给你说过多少次了,你为什么就是不听呢?”这种走皮不走心的训斥只会适得其反。让父母既反感父母又反感好习惯。因为“好习惯”给他带来了痛苦。

二是要让孩子认识到好习惯是幸福的。让孩子明白好习惯是苦口良药,虽然养成时需要一些付出,好像辛苦一些,但一旦养成终生受益。坏习惯是糖衣炮弹,是裹着糖皮的毒药,是饮鸩止渴,虽然形成时不用费时费心,并且带有感官刺激的快乐,但一旦缠身就会像妖魔一样让你窒息。有些父母总是从自己错误的经验出发,给孩子灌输养成好习惯需要毅力、需要志气,是一件痛苦的事。实际上,之所以称为习惯都是自动的,不论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自愿的。他们做才是快乐的,不做就是痛苦的。比如,阅读是痛苦还是快乐?对于不愿看书的的人,看着书就头疼就瞌睡就是一种折磨,而对于爱看书的人,则是一种享受,正如高尔基所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再如锻炼身体,对于那些好睡懒觉的人,如果早上让他锻炼那就是痛苦,而对那些长年坚持早晨跑步的人,跑一跑出出汗就是享受。所以,好的习惯是一种幸福。

2017-11-24

岳升杰每日分享:注意方法。在培养孩子习惯方面,除了以身做则、树立榜样、创设环境和提高孩子的认识外,还要注意方法。这里向父母推荐两种方法,一是持久训练,二是多多鼓励。

美国的心理学家根据研究发现:初步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而形成一个稳定的习惯则需要90天。所以,父母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持久的训练,比如让孩子每天自己穿衣服、叠被子,睡前洗脸刷牙,每天完成作业后预习第二天的功课等等。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三点:第一,不要操之过急,以免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可以将最终目标分解为一个个的小目标,让孩子逐步地实现。第二,不要贪多。在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后,再对孩子提出新的要求。第三,对孩子的表现及时地给予评估、奖惩。由于孩子的自制力普遍比较差,如果只提要求对他们是很难起到作用的。所以及时地奖惩是非常有必要的。

好习惯是鼓励出来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当他知道养成好习惯会得到父母的表扬、鼓励,将来还会成为一个受人尊重、有责任、有价值的人时,他就会在习惯养成上产生自趋力。所以父母应该在孩子取得进步时,多多鼓励他。比如,当女孩洗完衣服、做完饭或打扫卫生后,妈妈就可以说:“女儿真棒!都能帮妈妈干活了,你真是妈妈的乖宝宝,有女儿真好!”当男孩帮你将菜、油、米、面等重东西背到楼上时,爸爸就可以说:“儿子真棒!能帮爸爸干活了,有儿子就是不一样!”当孩子因为良好的习惯得到父母不断地鼓励的时候,他就会在潜意识里将好习惯与快乐连结在一起。于是他会为了不断地获得快乐的感觉,坚持培养好习惯。经过长久的坚持,好习惯会固化到他的行为中,如果不做他就会感到非常的不舒服。孩子就像一辆不断前进的汽车,而父母的鼓励和赞美就是孩子不断前进的动力。所以,父母要随时随地地观察孩子,只要孩子取得了进步,就要不吝于鼓励和表扬。

2017-11-25

岳升杰每日分享:不想上学。在家庭教育案例中,很多父母都是因孩子不想上学而来咨询的。在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在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考上好大学的今天,如果一个孩子逃学、厌学、辍学、休学、退学,那么父母就会遭到来自社会和学校的谴责,就会受到“做父母失败”的煎熬。特别是那些“成绩好、表现好”的孩子,忽然提出“不想上学”,父母往往有种五雷轰顶、像做噩梦一样、一下子被打晕的感觉。有一种说法是“偏科是偏老师,厌学是厌父母”,就是说,如果一个孩子偏科,可以从他与这科老师的关系查找原因;如果一个孩子厌学很大程度与父母的教育有关。

如果孩子有一天忽然对父母说:“我不想上学了!”做为父母,万不可有过激行为,因为这后面包含了孩子很多难言之隐,也警告我们家庭教育已经亮红灯了。父母不妨先用温柔的口气“是吗?”来回应孩子,以表示对孩子的体谅和关心,然后再问孩了不想上学的原因。假如孩子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父母一定要耐心倾听,不要打断孩子。等他说完之后可以询问孩子的心情:“你觉得很累吗?你觉得很烦恼吗?”等等。父母千万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切不可说“你这么小不学习能干什么,你也想像你大伯种一辈子地、当一辈子农民?你也想当清洁工扫马路吗?”或者“我供你吃供你喝,没想到你会这样没出息,这样让我失望”之类的话。每个孩子都非常重视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如果父母否定孩子的感受,就一定会伤害到孩子的心灵。父母一定要明白:这时孩子的心一定是痛的,家庭是疗愈孩子心灵的最好道场。如果父母不从自身找原因,而一味指责、埋怨孩子,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雪上加霜、伤口上撒盐,那么孩子就可能破罐子破摔,从此放弃任何努力,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真的成为一个懒惰、不求上进、没有希望的人,到那时父母就追悔莫及了。

2017-11-26

岳升杰每日分享:休学之痛。“这么好的条件,什么也不用他干,上个学就嫌苦,你说能干成个啥?”“你说,我跟他妈都是靠自己的努力跳出了龙门。本想着他一定会超过我们,哪曾想他会这么不争气!我们就没脸见人。”父母总是向我滔滔不绝地诉说孩子的胡闹和因孩子休学给自己带来的苦恼。面对孩子休学的情况,父母对此百思不得其解。虽然我也经常提醒父母一定要换位思考看到孩子的痛苦,我也提醒父母孩子这样是我们的责任,孩子是受害者,但总让父母半信半疑。武志红老师在《家为何会伤人》中对一留学生休学的分析入木三分,让每位父母深思。

一、孩子心理问题严重程度远远超乎父母想像,这时的选择题不是能不能重新留学,圆父母的面子,而是孩子能不能活下来,精神能不能恢复。

二、孩子这时需沉睡一段时间,独自舔伤口疗伤。他们通常会选择关闭房门,自闭一段时间,父母请理解这一点。

三、除非父母真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深切地知道了自己是如何伤害孩子的,并向孩子进行了真诚的道歉。否则,不要轻易去叩开孩子的心门,因你势必会带着旧有模式闯进去,而这是孩子受伤的根本原因。切记,根本原因不是留学环境,不是孩子承受能力差,而是你们制造了他的痛苦。

四、请不要找并不真正理解孩子的其他亲友和孩子谈话,除非这个亲友能聆听孩子的心声,而不是给孩子的讲道理,让一切讲道理的人远离孩子的房门——也即心门。任何人要进入孩子的心门时,先请问问自己:你是否懂得他的痛苦,你是否站到他这一边,若不是请不要进去。

五、好好照顾孩子,给他做好吃的,这非常重要。这时孩子会退行到心理年龄很小的阶段,口欲的满足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安慰。妈妈做这一切尤其有疗愈作用,因这是妈妈再一次哺育孩子。之前没哺育好,现在补课吧。并且,若孩子不吃,不要一遍遍问他,让他暂时留在自己沉睡的世界里。

 

2012017-11-27

岳升杰每日分享:父母醒来。

六、再次强调,沉睡很重要,他的心其实已成碎片,他需要慢慢整合,而且这时他对外部世界的敌意非常敏感,需要时间先将心拼起来,再接受外部的帮助。请父母再次记住,你一定要在很深刻地认识到你的错误后,再进入孩子的房间,要先向他诚恳地认错,并且要预料到,孩子会向你表达强烈的愤怒,这是你必须承受的。

七、不要要求他保持一个什么作息制度。当然,若你是这样的孩子,你看到我的文字,我建议你能保持一个最基本的作息制度,但做不到也没关系。然而,父母不要以此要求孩子,他们这时没有心力这么做。。

八、当你忍不住想和孩子说话时,问问你自己,你很焦虑吗?你是不是很无望?若是,不要向孩子开口,去找你最好的朋友和亲人聊天,哪怕发泄。但不要带着焦虑和无望和孩子说话,孩子会捕捉到你的焦虑和无望,这会进一步击倒他。

九、要准备好一个足够长的时间让孩子疗伤——比如一年,也给你和配偶一个足够长的时间重新反思你们和孩子的关系。这看似是一个坏事,但却是一个机会,让你们的家庭重新调整各种关系。

十、你自己要努力看到希望,不要向孩子索求希望。特别是不要把自己弄成一个受害者的样子出现在孩子面前,你不能通过自虐的方式来逼迫孩子给你希望。让他感觉到愧疚,这在一般时候有用,这种时候只会令孩子厌恶你,同时也痛恨自己。

十一、请懂得,这不是你偶然遇到的灾难,不是一个小挫折导致孩子如此,而是你与配偶长年累月带给孩子痛苦才导致今天这个结果。这是你的家庭必然遭遇的事件,但这个事件会带来一个巨大的契机,让你们所有人重新认识自己,重新修复各种关系,这是最有价值的一点。

武志红老师从十一个方面对休学孩子及父母的心理进行了全面、深入地分析,并对父母指出了方向。父母一定要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灵活、智慧地从教育孩子的迷途中醒来!

 

2017-11-28

岳升杰每日分享:沟通使者。俗话说:“哪有锅铲不碰锅沿的?”生活就是关系,生活就是矛盾,有关系就会产生矛盾,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莫不如此。我们常说:“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好才能有好的教育,关系不好就不会有好的教育,这就是“偏科就是偏老师,厌学就是厌父母”的理论根据。所以,如何让孩子喜欢老师是保证孩子爱学习的重要条件,而父母在处理孩子与老师关系方面起着桥梁作用,是他们关系和谐的沟通使者。

当孩子向父母说:“我不喜欢某位老师,讨厌死了。”父母可以说:“孩子,你一定是受委屈了。来,说给爸妈听听。”当孩子说出委屈之后总是渴望在父母面前把悲伤、生气、不满等情绪发泄出来。所以,在用语言表达你能够理解孩子的感受之后,还要引导孩子把气话说出来。当孩子把内心的话说出来后,他的心情自然就会舒畅很多。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会对孩子说:“他是老师,不管他怎样,你都要尊重他”。这是一种封建思想,就是晚辈对长辈的无条件服从,它培养出了无数没有个性、唯唯诺诺、唯命是从的封建卫道士。而在当今与国际接轨的信息时代、民主时代,这种思想是不合时宜的,也是行不通的。另外,这种说法从一个侧面认定了老师是错的,这样孩子就会想:“为什么老师错了我还要尊重他,为什么他不尊重我?”即使今后在表面上孩子装着尊重老师,但他的内心仍然会感到不平和无奈,很可能就此形成对抗和消极的人生态度。还有的父母会说:“一定是你做错了,为什么那么多人老师不批评却偏偏批评你!”这种不问原由就把全部责任推到孩子身上的武断做法阻塞了亲子沟通。这样做孩子就会想:“父母永远是站到老师立场上的,是和老师沆瀣一气的,我永远是错的,我说什么都没用。”这样就会导致从此以后孩子再也不会向父母谈论关于学校的事情甚至再也不会把心里的事告诉父母了。

 

2017-11-29

岳升杰每日分享:读书好苦!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宋真宗赵恒《劝学文》中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已成为人人皆知的俗语,它代表了中华民族对书的崇尚和追捧。古人有很多励志读书的故事,如“匡衡凿壁”“车胤囊萤”“孙康映雪”等。古代,读书是富人家的专利,穷人可望而不可即;解放前,战乱频仍、民不聊生,一国无一片静土,很多孩子空有读书愿望;改革开放前,人们一直为温饱而劳碌,加之人们对知识的误解,很多孩子留下没有读书的遗憾。改革开放后,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梦想,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每个孩子都可以安静、安心地读书。但现实生活却给我们开着具有讽刺性的玩笑,很多成人厌书,很多孩子厌书。读书似乎失去了传统的高雅和修养,成了现实版“呆子”和“傻子”的事情;读书似乎远离了享受和乐趣,成了枯燥、没意思的代名词。造成这一现象除了社会环境和成人榜样等原因外,父母的教育方法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当孩子说出“读书好累、好苦”时,父母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理解和接纳:“爸妈知道你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有这种感觉,能给爸妈谈一下吗?”当孩子将真实想法谈完后再进行引导:“我们能不能想想办法减轻读书的辛苦呢?你希望爸妈能帮到你什么吗?”这时候切忌对孩子的话置之不理或训斥孩子:“读书本来就是吃苦的事,谁读书不辛苦?你不读书想挨揍吗?将来想去要饭吗?”事实上,孩子说出这种感受一定是忍耐很久了。如果一个孩子长期承受压力,会影响内分泌,继而损害健康,当然更不愿意读书。所以,父母在肯定孩子努力的同时,要多理解、体谅孩子,并帮助孩子查找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方法。

 

2017-11-30

岳升杰每日分享:读书故事。

 

一、囊萤映雪。“晋之车胤,家贫,不常得油。然日则耕作,无以夜读。遇夏月,乃以练为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勤学不倦。年长,博学多通,时人誉之。”这是《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译文为“晋朝有个人叫做车胤,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油。这样他白天要耕田,晚上也没办法读书。逢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丝绸做成的透光的袋子,装着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间接着白天读书,勤奋学习不知疲倦。等到年龄大了,他学识渊博,当时的人都称赞他。”另一则《孙康映雪苦读》的故事是说:与车胤同时代的洛阳人孙康,因为买不起油只有早早睡觉,耽误了很多读书时间。有一天下雪,晚上雪光将屋内照得一片光亮,他不顾寒冷就借着雪光苦读,夜里读书的愿望得以实现。这两则故事合成一个成语就是“囊萤映雪”。

二、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译文就是:西汉时期的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居家有蜡烛但隔壁烛光透不过来。匡衡就在墙壁凿了一个洞引进邻居的光亮,用光照亮书来读。

三、韦编三绝。韦:熟牛皮;编:将竹片写成的书编在一起;三:多次;绝:断。这则成语是说孔子读《周易》的故事,由于经常读书,他把用熟牛皮编在一起的竹片书多次弄断。

四、头悬梁,锥刺股。“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译文为:孙敬爱学习,早晚都不休息,等到读书疲劳想睡时,就用绳子系着头,悬挂在屋梁上。这是“头悬梁”的故事。另一个则“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译文为:战国时政治家苏秦读书时想瞌睡,就自己拿锥子在大腿上刺一下。这两则故事就是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头悬梁,锥刺股”。

这些故事都在说明那些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都是通过早年刻苦读书成为名人的。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