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分享感悟精选(一百五十一)

7年前 [03-29 07:00 周三]
 3月26日,张英华分享《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6卷第24页《对孩子充满信心,孩子才会优秀》
原文摘抄:
人生在世,信念非常重要。信念是什么?信念是对未来向往的事情的坚定信心,信念是对美好未来的强烈向往。
父母是孩子最在乎的人,也是和孩子接触最多的人,故而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将左右孩子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往往决定孩子的前途命运。
优秀父母最基本的修炼,就是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把赏识孩子、肯定孩子、鼓励孩子变成无意识的行为。这样的父母拥有阳光的心态,浑身上下充满正能量,骨髓里、细胞中,甚至连头发稍,都对孩子充满信心。
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中,是孩子的莫大福分。孩子从父母肯定的眼神中,充满信任的话语中,充满信心的肢体语言中,感受到父母的祝福,吸收到正能量。受父母影响、熏陶,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往往是积极的、正向的,孩子坚信自己一定能行的信念,深植于他的潜意识里,这样的孩子一定能绽放生命的华彩!
父母对孩子信心不足,其实是对自己信心不足;父母对孩子失望,本质上是对自己失望。看孩子一无是处的父母,是缺乏信念的父母。父母觉得孩子处处不行,等于不断对孩子进行诅咒,导致孩子越来越不行。
深层次的原因是,孩子从父母不断否定的话语中,得到消极的心理暗示,接收到了负能量,孩子认为自己是“垃圾”,不配拥有美好的东西。经常受到父母打击的孩子,自信心严重受挫,他们没有勇气接受生活的历练、学习的挑战,久而久之,孩子就真的成为父母预言中的“不争气”的人了。
许多父母说:“孩子身上没有优点,让我怎么赏识他?他优秀了,我会天天表扬他!”这类父母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没有播种,却要求收获!正因为缺乏爱,才表现出不可爱。不是因为孩子优秀了,父母对他有信心;而是因为父母对孩子充满信心,孩子才会优秀!
父母是孩子信念的源头,信心的根据地。父母创造的高级生命,自己都不欣赏,谁会欣赏?父母对孩子都没有信心,谁能帮他树立信心?一朵花缺少了阳光雨露的滋养,一定会日渐枯萎。

不是孩子身上缺乏优点,而是父母不会欣赏。只要心中有风景,处处都是好风光! 



 2017年3月25日星期六         王金贵阅读分享《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二十七卷P98页《男孩长成父亲 女孩成长母亲》                  想让一个男孩成为男人,让一个女孩成为女人,这是父母自然的期望要实现这个目标3-6岁是关键期。
  洞悉童心:孩子与父母的微妙关系            1:“俄狄浦斯情节“是怎样形成的                                                                           通俗的说法是,男孩出现恋母倾向,嫉妒父亲;女孩出现恋父倾向,嫉妒母亲。    2:表面上疏远实际上又效仿父亲               小孩子又都有维护父母关系的倾向,         举例1                                                                                                                  方方的父亲是个酒鬼,方方的母亲对此深恶痛绝,两人离婚后,她拒绝让前夫见儿子,理由是怕儿子学他嗜酒,方方的确很少见父亲,而且也很鄙弃父亲。但是方方长大后,酒对他很有吸引力,他无法克制想喝酒的冲动,经常喝的烂醉如泥。每次母亲斥责他,他都懊悔不已,但是他就是无法克制。                                                                                                                    举例2    30岁的阿江从小和母亲关系亲密,而且和母亲一样瞧不起软弱的父亲,但是聪明能干的他,却继承了父亲一个最让母亲反感的特征;拖沓。和方方一样,他们以这种方式表达对父亲的忠诚。                                                                                  以上两个例子表明,儿子与母亲黏在一起的结果,对谁都不利。      3:均衡的关系才能让孩子更爱父亲                                  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林格强调说:”当男孩受到父亲的影响,女孩受到母亲的影响时,这种均衡的关系才可能形成。受父亲影响的儿子,比起单纯眷恋母亲的儿子会更加尊重,疼爱母亲。
教育方略:让孩子顺利度过俄狄浦斯期           1:夫妻关系要有优先权                                                                                 在家庭中,夫妻关系有优先权,父母切不可为了孩子而忽略配偶。       2:让孩子先向异性父母,后向同性父母靠拢                    3:夫妻关系要和谐而平衡      4:不要让孩子牺牲自己,成全父母关系                                                                             5:父母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模板   
  如果你只试图爱孩子,却不爱配偶,甚至阻止孩子去爱配偶,你会发现,无论你怎么努力,孩子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是家庭教育受益者      我自豪    [玫瑰][玫瑰][玫瑰]        我是家庭教育志愿者      我骄傲    [拳头][拳头][拳头] 




 2017年3月24日星期五
#庆兰今日分享#《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1卷P83《学习家庭教育是“调心不调嘴”》

日常家长咨询中,大部分都是家长描述孩子有什么样的问题,怎么办,家长希望通过咨询找到一个可行有效的方法,能应用在孩子身上后马上见效;孩子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要如何去沟通……然而,家庭教育的学习,重要的不是你对孩子说的话改变了,而是你从内心里真正改变了自己,也就是调心不调嘴。内心的状态决定了说出来的话给人什么感觉,也就是内心的状态决定了你说出来的话是否“管用”。家长抱着“解决孩子问题”的目的,一般是焦虑、不满、抱怨、痛苦、小心翼翼……这样的内心,不管说出什么话,就算是耐着性子让自己心平气和地说,给孩子的感觉多半还是指责、要求、压力、郁闷。久而久之,孩子会越来越不愿意与家长沟通交流,因为他知道你说话的目的是为了要求他,控制他,不能让他有兴趣,有快乐。

有效的家庭教育,真正学习的是家长本人,是家长修行自己,改变自己的过程。如果家长能够不再把眼光全都盯在孩子身上,收回一些用来回观自己的内心,每天反省自己的不足去改正,发现孩子的优点去欣赏,这个时候是什么心态?我相信一定是平和、愉悦、包容、优雅……这样的内心,不管说出什么话,就算是在某些方面严格要求孩子,给孩子的感觉也是温柔、帮助、暖暖的爱,孩子会不断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会越来越优秀。

“调心”是根本,心变了,也许说出来的话并没有变,但给人的感受却完全不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生活中不断提醒自己,努力往这个方向去做。在这个过程中的心态是:缓慢而优雅,不急于求成,等待“突然一天”的到来。 




 邓天爱2017年3月22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7卷

感受不到的父爱 没有太多价值

每个周末,我都会给老家的父母打一个电话。如果接电话的是父亲,一般说不过三句话,父亲就会把电话交给母亲。除了问候,我和父亲好像无话可说。我印象中的父亲就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他总是默默的做着事情,我们小时候,只要看到他回家,就会立刻收敛许多。

因为,近来关注父亲的话题多了,所以我跟许多人谈起我对父亲的印象,许多人都有同感,人们称这种现象为“父爱如山”。我们这代人中,对于父亲的感受就是威严,甚至是冷漠,更甚的则是暴力。父亲在家庭中就是一个厉害的惩罚、管教孩子的角色,孩子们难以感受到他的爱。

有一个最典型的案例,即2010年的药家鑫。他在法庭上说,因为小时候被父亲打的次数太多了,所以,他感受不到父亲的爱;而他的父亲却认为自己一直很爱他的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做过一个是实验:哈洛把刚出生的婴猴关进一个笼子里,笼子里还有两只假猴妈妈。一只是铁丝猴,由金属丝制成,胸前放置一个奶瓶,一天24小时提供奶水;另一只是绒布猴,由软软的绒布制成,没有奶瓶。哈罗发现:除了吃奶的时候,婴猴总是喜欢与绒布猴待在一起,遇到危险或感受到威胁时,婴猴也会躲到绒布猴身边寻求保护。

哈洛的实验结果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观念:有奶便是娘。可见,孩子除了需要口唇满足之外,他们更需要温暖的爱和安全的呵护。

所以,许多人认为父亲因为不能哺乳而不那么重要,这绝对是一个误区。有爱心的父亲,如果善于表达对孩子的爱,仍然可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那么,如何让孩子感受到父爱呢?

1. 身体接触

哈洛认为,接触所带来的安慰感,是爱的表达中最重要元素。因此,父亲要让孩子感受到爱,首先就要学会用身体接触的方式表达爱。传统的中国父亲其实并不习惯用这种方式表达爱,因此才需要特别的学习和练习。比如:

拥抱。经常给孩子一个热情的拥抱,是好老爸的必修课。与孩子分别时,父亲的拥抱,会让孩子感受到父亲的力量;与孩子相见时,父亲的拥抱,会让孩子感受到父亲的惦念。

亲吻。可以亲吻孩子的面颊、额头。可以触摸孩子的头发、拍拍肩膀、拉拉小手,父亲的爱瞬间就会被孩子感知到。

尤其在一些特别时刻,孩子更需要父亲和他呼应彼此的感受。比如在孩子特别开心的时刻,拍拍孩子的肩膀,让孩子感受到父亲正在分享他的快乐;在孩子特别伤心的时刻,触摸孩子的头发,孩子感受到父亲给予的温暖和支持。

2. 语言表达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父亲的爱一定要说出来,要让孩子听到。

因为孩子太小,缺乏理解能力,如果父亲总是保持沉默,年幼的孩子可能无法感受到爱。一个会爱孩子的老爸,需要经常告诉孩子:“宝贝,我爱你!”出差在外的父亲,要经常打电话,表达对孩子的爱和想念。就像是一个承诺,更容易被孩子感受到和认真对待。

父亲的爱,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孩子感受到。孩子感受不到父亲的爱,父亲的爱就等于不存在。

3. 适时表达

亲子共读的时候。很多好看的图画绘本中,都有亲子情感的表述。父亲可以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借兔妈妈或者熊爸爸的话告诉孩子,父亲也将书中的父母一样爱着他。

孩子犯错的时候,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是最需要爱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告诉孩子,父亲非常爱他,只是不喜欢他的行为。大多数孩子在感受到自己被父母接纳后,都会调整自己的行为。

孩子涂鸦的时候,经常会借助涂鸦表达感情,父亲也可以在孩子涂鸦的时候,借助画笔表达对孩子的爱。勇于表达,善于表达,才是明智之举。 


 秀香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6卷175页(要一个乖孩子不如要一个原原本本的孩子)
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会有意无意的用“乖”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在学校“听话吗?”在家里也总会对孩子说“你要听话,听话就会怎样怎样,不听话就会....”家长们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会互相夸奖“你家孩子真乖”等等。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孩子心里知道:自己表现的“乖”,大人就会高兴,自己听大人的话、察看大人的脸色行事,大人就会喜欢自己,夸自己“懂事”。为了得到大人们的喜爱和表扬,为了少受到处罚和责骂,孩子们渐渐学会了将自己真正的感受压抑到了一边,努力做出那个“乖”的模样让自己讨人喜欢。不去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压抑了自己的想法。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来越多。
为什么小时候越“乖”的孩子,长大以后反而心理问题越多?小时候的“乖”意味着讨好大人,忽视自己的真实需求,不敢表达真实情绪。越“乖”的孩子,独立能力越差,听命与人慢慢的失去自己思考做主的体验,在生活中慢慢失去进取心。父母我们爱孩子请不要用所谓的“乖”孩子捆绑自己的孩子。用自己的言行告诉孩子,从现在起,你可以做生气的小孩、真实的小孩、走自己路的小孩、叛逆的小孩。 


20170324方柳红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摘录分享
       送锤子的家长:每个孩子都是前途无量的天使,他们都有自己的目标和梦想。然而,在孩子们钉钉子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跟孩子说,你不合适、你不该冒险。在家长眼里,孩子何必要自己“钉钉子”呢,砸到手怎么办,钉子不牢固怎么办,还是按照爸妈给你规划,一辈子太平就好。
       当孩子要去体验这个世界,甚至去实现某个看似高远的梦想的时候,会面对来自很多方面的质疑和嘲笑。如果有了家人的支持,知道家人永远会坚定的跟他站在一起,孩子就不会孤单,就充满底气,即使有一天他失败了,那么失败的经验,也是一种成长和历练。
全文请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7卷 P30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7卷“成功之路3”《女儿从“学渣”变“学霸”》:
      女儿所以能够从“学渣”变成“学霸”,是因为妈妈做好了两件事情。1、接纳、相信和祝福孩子,让孩子为自己负责。孩子的学习就像俩个人抬水,不停地提醒,要走稳、水面要平、要留心脚下,结果水桶就滑向父母,离孩子越来越远,学习就变成了父母的事;如果,父母管得少了、手放开了,水桶慢慢又滑到了孩子那边,学习自然成了孩子自己的事情。2、家长要转变心态,未来社会的竞争力不只是知识。现代社会,知识不是绝对的竞争力,而对知识的好奇、渴望和学习能力才是真正的竞争力。未来社会的发展,从信息转向概念,改变得更多、更快、更猛、更不可测,幸福和自我实现逐渐成为人生的核心。所以,要让孩子拥有感性的思考力、创造力和应变的能力,要让孩子拥有享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父母的心态决定了孩子的状态。
      当前,我们对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可谓倾举国之力,我们的孩子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这是孩子的福报。但是,对于考试制度和对学校教育的质疑之声却不绝于耳,重成绩轻技能、重分数轻素质,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教师教学压力过大,都是不争的事实。由此,家庭成为课堂的延伸,父母成为老师的化身。使得很多家长搞不清自己和孩子的身份,到底是老师还是父母,到底是学生还是子女;使得很多家长搞不清自己和孩子的责任边际,生活不像生活,学习不像学习。那么,孩子学习那点事,到底应有谁来负责?当然是孩子自己负责。父母的责任应该是“养育”子女,养人养身,把孩子的身体养好,育人育心,把孩子的心灵育好,只有孩子的身心健康,才是孩子成长的硬道理。孩子的学习父母要管,但不能多管、不能瞎管,重要的是“管好”孩子的“心”,让孩子心静、让孩子心悦、让孩子内心强大。所以,父母要不忘初心接纳孩子,特别是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父母要满怀喜悦欣赏孩子,孩子是上苍赐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要乐于欣赏、善于欣赏;父母要充满信心鼓励孩子,父母有多相信,孩子就有多坚定,坚信今天的“丑小鸭”一定变成明天的“白天鹅”。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成功之路4”《唯有爱,才能把孩子拉回来》:
      “唯有爱,才能把孩子拉回!”这位妈妈这样的感悟极深刻、又非常浅显。说深刻,是因为把孩子从痛苦的深渊“里”拉了回来,是把自己从痛苦的挣扎中解救了出来,过程太艰难了;说浅显,那是因为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爱自己的父母,这是本性也是本能。所以,“唯有爱”不是不爱,而是错爱、不会爱、不懂怎么爱,以致把孩子“推”得很远很远……孩子上网、上网吧、游戏成瘾、离家彻夜不归。是由于父母爱的是孩子的“好”,成绩好、表现好、听话,而不是孩子本身这个“人”,因而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继而孩子就采用特殊的方式,“坏孩子”的方式去索取“爱”,去唤醒父母的“真爱”。
      你听懂了吗?你看见了吗?文中“把孩子拉回来”妈妈听懂了、看见了,“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知道我们爱孩子。”爱孩子,没有“标准”,读书认真我们要爱,读书不认真我们也爱;听话我们要爱,不听话我们同样要爱;健康我们要爱,生病、残废我们更要爱。如果父母注意力集中在“读书不认真、学习不好”、“不听话、不争气”,那么,事实的真相是父母爱的是“分数”、要的是“爸妈的面子”,而不是真爱孩子这个“人”。你想,孩子一旦感受到的是最亲近的爸妈“不要我了、不爱我了”,是多么悲哀、多么恐惧、多么愤怒、多么无奈!不跟你要向谁要?孩子上网游戏、上墙揭瓦,还在与你“抗争”,还好“没走远”,如果离家出走一去不归、自杀了,你还能拉得回来吗?父母对孩子的爱,不要设“标准”、不要讲“条件”!我们爱孩子,我们为孩子“好”,那就去关注孩子的“好”,去发现孩子的“好”。孩子本来就好,每一个孩子本来都是天才、本来是圣贤、本来就前途无量!



20170325方柳红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摘录分享
       对孩子而言,父爱即阳光,若没有光合作用,孩子便失去了与外界的交换与互动,他们将不易融入环境,也就是缺乏人际交流的技巧。因此,父亲的主要职责是教育,或者说是为孩子表演何为“立业”。父亲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有分寸和智慧。 
1. 严厉而不镇压; 
2. 行动而少唠叨; 
3. 引导而不指责; 
4. 决不可打骂; 
5. 再忙也要陪孩子。 
       父爱即阳光,若想让孩子不缺钙,阳光必不可少。 
全文请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7卷 P37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成功之路5”《这三种父母一定能教育出好孩子》:
      《这三种父母一定能教育出好孩子》,邓亚萍,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姑娘,保持连续八年世界排名第一,称霸全球乒坛霸主时间最长,为什么?她遇上了一位“你想钉钉子,就把锤子递给你”的好爸爸;著名央视主持人敬一丹,在回忆她母亲的一篇文章中写到,父母都去外地“劳动改造”“劳动锻炼”时,留给13岁的她的一句话:“以后你就是家里的老大了,要照顾好弟弟。享福不用学,吃苦得学啊。”母亲给了她一根点石成金的手指,让她拥有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享用一生;联想集团总裁、商界大亨柳传志,妈妈为他打开了一扇窗,让他豁然开朗,看到了外面更精彩的世界。
      我们是不是很羡慕?是不是也想成为这样的父母?其实,我们每一位父母本来都是教育专家,曾经我们都懂孩子、都会教孩子。只是,孩子慢慢长大,自己慢慢“修炼”,变成一个“不懂孩子”“不会爱孩子”的“狼爸、虎妈”,不是吗?期待多了、要求多了、方法多了,却忘记了“初心”。其实,做一个能教育出好孩子的父母并不难,因为你原本就是,你只要“回归”本位、“回归”本性,让孩子也“回归”本来的成长轨道,孩子就无所不能,孩子原来就是天才无所不能!好孩子不是打造出来的,是夸出来的!你给孩子“锤子”,孩子就有能力“钉钉子”,你给孩子“手指”,孩子就能“点石成金”,你给孩子“打开窗”,孩子就能看到全世界。你给孩子一把“梯子”,孩子就能“登天”,这把“梯子”就是让孩子知道“我能”,让孩子相信自己“我能”!我知道、我相信,我本来就是教育孩子专家!伸出你的大拇指,给自己、给孩子、给全世界,爱出者爱返。与其心烦气躁,不如心神安宁。



何瑛(上海)每日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父爱母爱”《导读》:
      今天起,我们逐日学习27卷《不输》的第四个专题“父爱母爱”。《父爱的滋味》讲述了一对中国父子之间“磕磕碰碰”的故事,不管父子间的恩怨如何跌宕起伏,但是父子间的爱永远都不会割舍;杰克和约翰是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子,然而他们却孜孜不倦地《守护亲情》;如果你想准确把握《父爱的分寸与智慧》,那么请注意《感受不到的父爱没有太多的价值》;《神秘的耳朵》里,我们看到了伟大母爱的无极无限。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我的母亲爱的深沉。那是人类最朴素、最本质的感情,它无关对错,无关理智,也无关法律……
      近日,五个孩子从暴徒手里勇救妈妈的事迹,通过媒体传遍了整个澳洲,澳洲总督给其中的大儿子和二儿子颁发了勇气之星奖。在此与大家分享,让我们共同感受父爱母爱的无私和子女对父母爱的反哺的无比震撼。为了保卫母亲,五个年幼的孩子,手无寸铁,面对持枪歹徒,勇敢地挺身而出,不顾自身的安危,智斗暴徒!拳头再小,也要用力握紧,声音再微,也要奋力呐喊。母亲!是孩子心中最柔弱的软肋,却也是孩子心中最坚强的铠甲。你永远无法估量,当一个人想要保护母亲时,所能迸发出来的勇气与能量。在危险时刻保护自己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天经地义的事情,那是人类最朴素、最本质的感情——保护你,是孩子与母亲血脉里的本能。任何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无论重演多少次选择,都不会改变。因为是母亲,所以不准任何人欺负你;因为是母亲,所以愿把一切都献给你;因为是母亲,所以愿为你,千千万万遍,做出相同的选择,永不后悔;因为是母亲,所以愿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你,那是控制不住的本能!这世界上,唯有母亲与爱,不可辜负!愿天下所有保护妈妈的人,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地对待。一段文字一片情,字里行间满是爱,来吧!有爱的你,懂爱的你,会爱的你。


【晓岩收集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