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个案指导:孩子“不听话”沟通要有术(朱宝艳)

7年前 [07-03 09:14 周日]

 

个案指导:孩子“不听话”,沟通要有术

               

                         ——对第一反抗期孩子的沟通艺术指导

        文/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朱宝艳/063305/河北省唐山 

 

 

 

孩子问题

家有瑶瑶,四周岁,幼儿园中班。平时家长很注重对孩子的培养,尽量抽时间陪伴孩子,面对孩子的点滴进步也给予及时地赞赏,一直以来孩子表现得很乖巧,令家长欣慰。

但是,最近一年来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对于家长的意见和安排显得很不耐烦,很逆反,爱发脾气,任何事情都要按照她自己的意愿去办,否则又哭又闹。

 

孩子表现

不听话情景一:

一次,妈妈和瑶瑶从外面回来,瑶瑶随手把衣服往床上一甩,自顾玩去了。“瑶瑶,快把衣服挂起来,免得弄皱了!”妈妈的催促声响起。瑶瑶充耳不闻,。妈妈再喊,瑶瑶顶嘴:“我就喜欢把衣服放在床上,弄皱了才好呢!”

不听话情景二:

一家三口晚上遛达回来,走到楼道口,遥遥忽然要求抱。爸爸随口说了句;“瑶瑶你都这么大了,不应该总让人抱着,爸爸妈妈也很累,你再坚持一下咱们就到家了。”瑶瑶便跺着脚大哭,哭声震天。无奈,爸爸只好妥协,乖乖地背她上楼了。

不听话情景N

家长无论说什么话,瑶瑶不管知不知道,总爱加个“不”字。叫她上床睡觉,她说“不睡”;早上叫她起床,她又说“不起”;到了吃饭时间,她又说“不吃”;请她把玩具收拾好,她偏偏摆得到处都是……总之,让她做什么她偏和你唱反调,跟你对着干。

 

问题分析

1.这些“逆反”现象属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心理学称为“第一反抗期”,一般出现在2岁半至4岁的儿童。因为这一阶段幼儿心理发展出现独立的萌芽,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强,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别人来干涉,对于自己提出的愿望,一旦遭到父母的拒绝和制止,就容易发生顶嘴和耍脾气。

2.孩子缺乏释放自我的机会。孩子也有情绪不佳的时候,她也需要进行自我调节并从角色中释放出来,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如果长期需要瑶瑶保持一个“乖孩子”形象,势必将引发一些矛盾。

3.父母缺乏语言上的沟通技巧。和孩子说话是有学问的,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必须讲究语言艺术。同样一件事,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收到的效果往往是大相径庭的。

4.父母的教育方法有待提高。面对瑶瑶哭闹不肯上楼的情景,没能找到一条折衷的方式来化解,而是“臣服”于瑶瑶的眼泪之下,难免同样的事情会再次发生。

 

菜单指导

1.家长要赶上时代步伐,学习更多新的家庭教育知识,让自己处于进步的状态中,这样才能使亲子沟通达到更好的效果。

2.对于处在“第一反抗期”的孩子应给予宽容和理解,防止语言和情绪上的过激行为。

3.面对孩子的逆反情绪,要给予正确的判断。如果只是无理取闹,并不会伤害到身体,就不要理她,采用冷处理的方式等她自然平息。

4.当孩子有过错时,要懂得放弃指挥官的角色,消除命令的口吻,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化解问题。

5.亲子沟通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父母的表情、语言、态度往往是相互沟通的基础。如:①描述你所看到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问题本身上,而不是对孩子施加命令;②善于使用提示语言,消除攻击性的字眼。因为对孩子来说,接受提示比接受谴责容易得多;③说出你的感受,诚恳地表达出你此时此刻的心情。

 

改变策略

    学了家庭教育后,妈妈懂得了运用智慧来更巧妙地回应“小叛逆”了。

1.用拟人化语言语言替代命令指责语言

小镜头:瑶瑶每次上完厕所总是忘记随手关灯。

以前妈妈经常这样说:

“瑶瑶,你看你,又忘记关灯了,快去把灯关上!”瑶瑶心情好时,会去乖乖地把灯关掉,如果心情不好,即便家长说上很多次她也不会去。因为家长不断指出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孩子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所以不愿意与家长合作,去做该做的事。

现在妈妈学会这样说:

“瑶瑶,厕所里谁没睡觉呢?我发现她没闭眼睛呢。”瑶瑶一听,笑嘻嘻地跑回去,“啪”,让灯“睡觉”了。

点评:有人说,孩子生活在美丽的童话世界里。是的,如果家长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让孩子做事,孩子会觉得很有趣,也愿意听从大人指令配合完成事情。

 

2.用善意提示替代批评谴责

小镜头:瑶瑶睡前脱衣服时,总是不把衣服放在旁边的椅子上,而是直接扔到地板上。

以前妈妈会这样说:

“告诉你多少次了,衣服要放椅子上,怎么又扔地上!再这样我把你的衣服扔到窗外去!”瑶时常是置若罔闻,有时还会顶嘴反驳,使矛盾再次升级。

现在妈妈会这样说:

妈妈只是对瑶瑶简单地提示:“瑶瑶,看,衣服掉在了地上。”瑶瑶听后转身一看,确实如此,于是,很快捡起了衣服,并主动把它挂好。

点评:充满善意的提示语言,比带有强烈不满和攻击性的字眼,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当我们给孩子提示的时候,她往往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3.用善意提示替代强制执行

小镜头:瑶瑶早上不起床,是家长都深感头疼的事情。多次喊她起床,她就是故意不睁眼,等被喊得不耐烦了,还会哭闹着就不起来。

以前妈妈这样做:

妈妈耐着性子劝,因为不想大早起就惹得全家不开心。但是,有时候满肚子的火实在压不住,于是,大人闹孩子哭的场景就在家里上演。

现在妈妈这样做:

妈妈只是在她耳边轻轻提示:“瑶瑶,你今天不想迟到吧,去晚了的话,就又会坐在后面哦!你不想坐在后面吧?”瑶瑶听见这话,立时睁开了眼睛,一骨碌爬起来对妈妈说道:“是啊,我才不想坐在最后面,我要和好朋友王永旭坐一起!”只见她一边说着,一边找来了衣服连忙直往身上套。

点评:没有发生在眼前的事,孩子想不了这么多、这么远,或者也容易忘记,家长不妨抓住孩子的上进心理,提示再这样下去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

4.用睿智方法应对不合理要求

小镜头:母女俩回家上楼,上到二楼,瑶瑶又一次想要妈妈抱。

以前妈妈这样做:

妈妈有时不抱,自顾自己上楼,瑶瑶无奈哭着上楼回家;有时无奈,答应瑶瑶的要求抱她。

现在妈妈这样做:

妈妈,走到瑶瑶的面前,蹲下来握着孩子的一双小手,真诚地说道:“我知道,瑶瑶一定是走累了,所以才想让妈妈抱着,可妈妈也累了。让你失望了吧,,这样好不好,妈妈拉着你,我们边走边念儿歌,看看我们儿歌长,还是楼梯长。”

点评:小小的真情互动,加上一点技巧,就诱使孩子自己上了楼。其实,做智慧妈妈不是很难。

 

精短感言

1.对孩子“怎么说”与“说什么”一样重要。

2.尊重是相互的,孩子也需要父母的尊重。

3.孩子也会累,要体会孩子的感受。

4.要求孩子所做的事情,要符合他的能力和年龄。

5.面对育儿困扰,要懂得使用语言技巧来化解僵局。

6.把事情童趣化或幽默化之后,会很乐于被孩子接受。

 

 (醉梅推荐)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