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每日分享》六十七(2016年4月)

7年前 [04-30 12:45 周六]

2016-4-1

岳升杰每日分享:文明家庭。今天下午三点,受濮阳市家校合作研究会张志彪会长之邀,参加了由濮阳市文明办举办的“濮阳市文明家庭创建工作座谈会”。我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文明家庭创建是好事也是难事。一个家庭如果没有精神文明即好的家风做基础,要么混乱不堪,你东我西,只顾搞斗争,不顾搞建设,家中难以致富;要么家庭富裕了,有点钱不知道怎么花,弄得有钱还不如没钱,也没有幸福可言;要么昙花一现,逃不出所谓的“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在从事家庭教育中,我曾思考过,家庭教育这么重要为什么那么多聪明的父母不学习呢?最吸引父母眼球的是什么呢?最后我总结,在社会上是一个“钱”,在学校里是一个“分”,在家里面是“钱”和“分”的集合体。由于不注意经营家庭,有些家庭夫妻关系紧张,亲子关系僵化,以致家不再是温馨的港湾,而成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因此,市文明办搞这项创建活动,有利于提高全市家庭幸福指数,是个大好事,可以说功德无量。但好事并不好做,因为它具有“小”、“虚”、“长远”的特点。像让小孩子随地大小便,从车窗随手扔出一团垃圾,说几句脏话地等都是“小”事;如果说谁比谁有钱,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但谁比谁文明,就比较虚;家风是个长远的事情,不能立竿见影,远没有挣钱来得快,所以非智慧者难以看到。由于这些特点,创建工作一定很难,正如孙云晓老师所说:“道德一直是一壶烧不开的水”。

如何才能让文明创建更落地呢?有三点建议:第一、将家庭教育写进实施意见。每位父母都想将孩子培养好,而培养孩子需要自己做榜样,需要自己做好,这样我们的想法与父母的想法就找到了契合点。第二、将“书香家庭”“学习型家庭”做为创建内容。第三、将“8小时之外”,双休、节假日做为经营家庭、搞好文明家庭创建的时间节点,鼓励更多的父亲回归家庭。

2016-4-2

岳升杰每日分享:错误教育。鲁迅先生一生为儿童的解放和幸福奔走呼号。1933年他在《海上的儿童》中指出: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彷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们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这是鲁迅先生反对的两种家庭教育方法,第一种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溺爱,就是父母对孩子娇生惯养,任其胡为、飞扬跋扈,放任不管,骂人也行,打人也行。这些孩子在家里是暴戾成性的小皇帝、小霸王,谁也惹不起。但一旦到外面,就像脱离了网的蜘蛛一样,立刻就蔫了下来,没有一点应对能力。不过有些孩子对社会的危害性也很大,他们往往依仗势力狐假虎威,祸害很多人。这是鲁迅先生针对当时的中流家庭指出的,现在读来更有现实意义,因为就物质条件而言,我们现在百分之八十多的家庭能达到当时的中流家庭。

    第二种就是我们现在反对的“棍棒教育”。父母用粗暴压服的方法,要么给予冷眼,要么厉声训斥,甚至施以拳脚,这种对儿童非打即骂的方式,使得儿童从小唯唯诺诺,低声下气,思想愚钝,目光呆滞,凡事不敢越雷池半步。这些父母往往以自己有在孩子面前有权威自豪,对外夸孩子“听话”“乖”,自认为自己的教育是成功的,实际上这类孩子长大以后,就像刚出笼子的小鸟,他既不会飞起来鸣叫,也不会跳跃。随着文明时代的到来,打骂教育已显著减少,但这种遗毒总想死灰复燃。像“狼爸”萧天佑,虎妈“蔡美儿”,什么“三天一顿打,孩子上北大”,这实际是对现代文明的污辱,对现代教育的污辱,假如鲁迅先生健在,他们应是挨骂的对象。

 

2016-4-3

岳升杰每日分享: 正确观念。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如何做父亲》中,明确提出了家庭教育的三种理念。

第一,便是理解。往昔的欧人(西方人)对于孩子的误解,是以为成人的预备;中国人的误解是以为缩小的成人。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所以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日本近来,觉悟的也很不少;对于儿童的设施,研究儿童的事业,都非常兴盛了。

 第二,便是指导。时势既有改变,生活也必须进化;所以后起的人物,一定尤异于前,决不能用同一模型,无理嵌定(装进去)。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不但不该责幼者供奉(服务)自己;而且还须用全副精神,专为他们自己,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第三,便是解放。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

  鲁迅先生不仅有理念还有实践。有一次,他从饭店里买了几个菜,请客人们吃饭。有一盘鱼丸子,海婴一吃就说不新鲜,大家吃了都说新鲜的,以为海婴在瞎嚷嚷。于是许广平又给儿子夹了一个,可海婴一吃,又说不好。鲁迅把海婴碟子里的丸子夹起尝尝,果然是不新鲜的。鲁迅说:“他说不新鲜,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这充分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鲁迅先生提出的三种理念,虽然将过去一个世纪,但我们仍没有做到。当我为鲁迅先生在那时就提出这样前卫的教育理念拍案叫绝时,也不禁感叹传统观念改变之漫长。 就目前而言,要父亲们做到理解、指导、解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6-4-4

岳升杰每日分享:救救孩子。1918年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呐喊出了震撼人心的声音:“救救孩子!”随后,这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最强音。鲁迅先生对封建时代戕害孩子的情况深恶痛绝,对父亲的专制教育非常不满。他在《五猖会》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情,七岁那年,有一于正当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父亲在背后说“拿书来,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父亲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将书背完了,父亲点着头说:“不错。去罢。”这时,鲁迅完全没有了开始时的兴致,他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这件事情一直让鲁迅先生不满:“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919年,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写道:“中国的老年,中了旧习惯旧思想的毒太深了,决定悟不过来。譬如早晨听到乌鸦叫,少年毫不介意,迷信的老人,却总须颓唐半天。虽然很可怜,然而也无法可救。没有法,便只能先从觉醒的人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其中“肩起黑暗的闸门”是一则典故,出自通俗小说《说唐》。这个故事说的是隋炀帝多行不义,民间英雄辈出。隋炀帝多方谋害忠于未来天子李世民的“反王”,最后放下城墙中的千斤铁闸想压死各路英雄,但闸门一放下,就被一位绿林好汉撑起,成功地让英雄们杀出重围。然而闸门实在太重,好汉当即被压成肉泥。

    鲁迅用这个典故,意在说明做为父亲,要自己背负起封建时代沉重的包袱,并扛起压向孩子的各种邪恶势力,让孩子到光明的地方去,过幸福的生活。也表明了鲁迅先生愿意牺牲自己,哪怕自己被黑暗淹没,也要救出孩子的决心。


2016-4-5

岳升杰每日分享:父范学堂。这一段看了鲁迅先生很多关于儿童教育方面的论述,过去只是从文学的角度去欣赏,如今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去品味,颇感鲁迅先生在这方面的博大精深,简直就是一座父范学堂。
   鲁迅曾经说过:“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因此,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鲁迅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鲁迅是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小说和文章闻名中外,但他对自己的孩子,不是硬性要求他继承父业,而是“顺其自然”,并告诫孩子“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鲁迅曾经指出:“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就是从孩子摆弄玩具中,根据儿童的特点,引导,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促使其健康成材的。鲁迅发现海婴从小对理工知识有兴趣,便给海婴买来一套木工工具的玩具。小海婴捧如至宝,常常用它敲敲打打,那认真的神态,俨然像一个小工程师在盖房子。鲁迅还常常带海婴到郊外去玩,欣赏清清的河水,鲜艳的野花,嫩绿的庄稼,追逐漂亮的蝴蝶,捕捉有趣的昆虫。野外的新鲜空气,滋润着海婴稚嫩的心田。海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是与父亲的教育分不开的。
     我未学家庭教育之前,认为自己是个优秀的父亲,当过老师自然懂教育,还挤时间辅导孩子、止、督促孩子学习;学习家庭教育之后,我才明白自己实际是个差劲的父亲,在孩子教育上犯了很多错误。每每想起对一个弱小的孩子实施那种恶劣的态度简直就是愚蠢。联想周围连我过去水平还不如的众多父亲,真的为孩子可怜。现在看来,很多孩子的问题是由错误的父教造成的,父爱缺失仍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时间内家庭教育的突出问题。如果说国外的先进理念我们感到高深的话,我们不妨从上世纪伟大的鲁迅先生身上学学如何做父亲。

2016-4-6

岳升杰每日分享:精神虐杀。1925年鲁迅先生写的《风筝》以兄长不让弟弟放风筝的故事逼真、传神地给我们刻画了孩子精神遭到虐杀的情境。好在当兄长看到外国讲论儿童的书后,忏悔不已,从而警示世人一定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现在很多父母还有动不动就打孩子、骂孩子、吓孩子、吼孩子的情况,这些父母应从这篇文章中受到启发,减少对孩子精神的虐杀。

   “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的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2016-4-7

岳升杰每日分享:幼教三忌。一忌溺爱。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现在是独生子女时代,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呵护有加,爱护过渡成了家庭教育的主流。具体表现为凡事包办代替。孩子吃饭,一家人来哄,出门怕宝宝走路累着,忙着抱或用车推。生活上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对孩子要什么给什么。  

    二忌过多管制。有的爸妈认为管教孩子,就要从小做起,让孩子绝对服从自己。一切都是父母做主,孩子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就会变得胆小、怕事。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缺点看得很重,总是挑毛病,而对优点却视而不见,极少表扬,甚至经常打骂孩子。这样的孩子自卑感很强,做事缺乏信心,逆反心理很强,性格较为孤僻。父母要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尊重孩子,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孩子。孩子和父母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该采取民主方式。
  三忌幼儿教育小学化。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游戏少了,作业多了,考试更频繁了,升学压力层层传递到幼儿身上。首先表现在入园时,为了筛选优质生源,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许多幼儿园不断提高入园门槛,2、3岁的孩子就开始学习数数、背诗、写字、记单词。其次表现在进入幼儿园后,小学化倾向更是明显。某幼儿园的一块小黑板上,写着幼儿们周末应完成的作业:抄写古诗《静夜思》三遍并背诵、默写汉语拼音字母、父母出20道退位减法题。这样的幼儿教育的恶果之一就是让孩子尤其是男孩从一开始就畏惧学校、讨厌学习。让孩子们坐下来规规矩矩地学习、读书、写字,会让他们认为,学习是枯燥的,甚至是一种惩罚,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对学校心生厌倦。

2016-4-8

岳升杰每日分享:价值取向。中国有句古训:“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就是说,父母如果爱孩子就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那么,这个“计深远”,到底应该有多深、多远?又该怎么计?这就是我们父母的价值取向问题。所谓“价值取向”,就是父母要选取什么方向,怎样使劲儿,才能让孩子的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说,父母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用什么理念和方法培养,才能让孩子将来在社会上“吃得开”。现实中,无论父母明白不明白价值取向这个问题,懂不懂“计深远”的道理,他们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并且都在用自己认为正确的观念和方法培养孩子。父母在内心深处对这些问题的想法,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影响着父母在精神、物质和时间上的投入。

   我们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强调要有计划。比如,建房子,我们要根据经济条件、建筑面积、庄基位置进行设计、布局、购料,很多家庭虽然没有画出图纸,但在主人脑中必有总体框架。相比而言,培养孩子这件事应该是父母心中最大的事,这就更需要确定正确的价值取向,并用正确的方法实这种价值。联想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有没有计划,有没有价值取向呢?当时,想到的就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制定的目标,一是要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二是要做诚实人;三是不能做song人。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当时做的就是引导孩子背些唐诗、宋词,写日记之类,其他的都是顺其自然,根本没有什么计划。前几年,因为看到一些社会上的恶棍有吃有喝、没人敢惹,所以在父母们中流行不能让孩子吃亏,让孩子从小学恶的思想。实践证明,在法制越来越健全的社会,只靠学恶也是行不通的。一般认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应做为父母培养孩子的价值取向,但怎样实现,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是否有利于价值的实现,需要我们父母每天思考。

 

2016-4-9

岳升杰每日分享:神童永康。19836月,魏永康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魏炳南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伤残军人,因打仗负伤一直瘫痪在床。母亲曾学梅是县百货公司的一名工人。1978年恢复高考时,许多家乡的同学、老师都来信,让曾雪梅回去报名参加高考, 但那时,曾学梅已经结婚。尽管放弃高考,她还是坚持每天学习,特别是在儿子出生之后,她开始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影响儿子。

魏永康刚生下来两三个月时,曾学梅就教儿子识字,还经常读唐诗给儿子听,这种早期教育还是取得了不少效果。1984年12月,31岁的曾学梅把1岁6个月大的魏永康带到自己的单位。那天下着雪,在员工百无聊赖的时候,他们发现了小永康。“你会写字吗?”一个员工逗他。正在地上爬来爬去的小永康点了点头。“嘿!你写字,每写一个字,就给你一粒花生米。”说着,他向永康晃了晃手中的一把花生米,顺便给了永康一粒。尝到又酥又香的花生米后,永康明白了,只要写下字,就能得到花生米,于是他就用粉笔趴在地上写了起来。从最简单的“人”字开始,魏永康为了能够获得花生米使出浑身解数,在冰凉的水泥地板上写下了七八十个不同的字。当魏永康已经不会再写其他字后,大人们沸腾了起来。到了魏永康两岁时,他已经能够掌握1000多个汉字。“神童”的称呼就此传开。

4岁时,他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后来,他连小学也只读了二年级和六年级,到1991年10月,年仅8岁的他连跳几级,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1995年,12岁的魏永康先后获得湖南省中学生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三等奖;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岳阳赛区一等奖;湖南省中学生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岳阳赛区一等奖。1996年,13岁的魏永康以总分602分考进湘潭大学物理系,成为当地年纪最小的少年大学生。1999年,16岁的魏永康获得湘潭大学纪念爱因斯坦诞辰120周年物理知识抢答竞赛二等奖。

2016-4-10

岳升杰每日分享:神童陨落。2000年5月,17岁的魏永康以总分第二的成绩从湘潭大学考进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成为硕博连读研究生。母亲曾学梅并没有感到会有什么问题。她觉得“儿子那么聪明,很快就能学会的”。

  可是,脱离了母亲的照顾后,魏永康“失控”了。他完全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穿着单衣、趿着拖鞋就往外跑;房间不打扫,屋子里臭烘烘的,袜子脏衣服到处乱扔;他经常一个人窝在寝室里看书,却忘了还要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为此他有一门功课记零分,而没写毕业论文也最终让他失去了继续攻读博士的机会。

  2003年7月,魏永康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我当时恨不得他死了才好。”曾学梅说,当她来到北京的中科院后,指着中科院的大楼,让儿子去跳楼,还指着旁边车水马龙的道路,让儿子去被车撞死。“这么好的条件不争气,你去死!”曾雪梅咬牙切齿地骂,父亲魏炳南则指责她:“孩子压力已经那么大了,你还这么骂他,是火上浇油!”“他都这么不争气了,他去死!我还管他!”曾学梅说,自此之后,她和儿子几乎不怎么交流了。

母亲对儿子不断地打骂,导致魏永康经常离家出走,最长的一次,整整39天。那次,他拿着从生活费上省吃俭用的500元钱,跑了16个省市,待到他去玉林玩时,剩下的300多元钱被小偷盗走了,落得个身无分文的境地。最后,还是警察将魏永康带回到了母亲的身边。2005年10月,上海一家航天研究机构知道魏永康的情况后,邀请他去上班,由于生活的“不适应”,他辞去工作,此后,魏永康曾在深圳、南京等地工作,在他辗转求职的过程中,他还曾参加过北京工业大学生物物理专业的研究生考试,但最后没有成行。最后,他在一家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坚持了下来。相比我身边要么失踪、要么神经的“神童”,结局还算是较好的。

2016-4-11

岳升杰每日分享:陨落轨迹。王安石的《伤仲永》主要写“神童”方仲永由于父亲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终日拉着孩子到达官贵人处“显摆”,不让孩子潜心学习,结果孩子成了普通人。他这篇文章的用意是告诫人们要勤奋学习,否则,再好的天赋,也会成为一般人。我感觉,王安石写的方仲永可能是真人真事,但他对方仲永成为“神童”及陨落的描述则是根据神乎其神的传说进行猜测。而魏永康的事例才是神童真正陨落的轨迹。

从魏永康8岁上中学开始,曾学梅就开始了她的陪读人生。在“智商”教育一路凯歌之时,曾学梅对魏永康的“情商”教育似乎并不怎么看重,甚至完全忽视了。1994年,曾学梅从百货公司下岗,这也让她更加专注地将精力放在了孩子的身上。除了学习,家里任何事情曾学梅都不让魏永康插手,每天早晨连牙膏都要挤好,给儿子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甚至为了让儿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耽误看书,魏永康读高中的时候,曾学梅还亲自给他喂饭。“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魏永康自己曾说,小时候妈妈总是把他关在家里看书,从不允许他出去玩。只要有女生打电话给他,他妈妈都说他不在家,担心分散他的精力。因此他养成了不爱说话的习惯,周围的同学也渐渐疏远了他。从小学到大学,魏永康的生活都是曾雪梅一手包办。“我心想,他将来长大离开我,人这么聪明,很快就能学会的,不晓得他已经形成习惯,改不过来了。”曾雪梅说。1996年9月,魏永康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湘潭大学。曾学梅强烈要求陪读。考虑到魏永康年纪确实太小,生活尚不能自理,学校特地安排曾学梅做勤杂工补贴家用,还划拨了一套一室一厅的住房供他们母子无偿使用。母亲陪读的生活,一直持续到魏永康大学毕业。   

旧闻重拾,“神童”魏永康的成长轨迹真实地再现在人们面前,再次证实“做人比成绩重要”“成也家庭,败也家庭”的道理。

 

2016-4-12

岳升杰每日分享:完善自我。“孩子的问题百分之百是父母的问题”这已为众多家庭教育专家所认可。牵涉到有些父母在其他角色方面都很“成功’,只是在培养孩子方面失败,如果直言不讳地说这些父母有问题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所以我只有委婉地把父母有问题分为“榜样”和“培养方式”两种,说这些父母只是在教育方式上有问题。实际上,在孩子教育方面失败的父母说到底一定是有缺陷的。因此,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必须从以下方面完善自我。1、做职业父母。父母是一种角色,是一个职业,它具有独特的运行规律。把老师、领导者、生意人、医生、警察等角色带回家,用以代替父母角色都是非常有害的。父母角色要求不仅要当生物父母更要当精神父母,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塑造孩子的心灵应是父母职责。2、有责任意识。把培养孩子做为父母的第一要务。3、有自主精神。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精神,如果缺乏独立自主精神,很容易对孩子包办代替,形成溺爱。4、有服务意识。具有较强的同情心和利他性,乐意为他人服务。这样能帮助孩子更快地摆脱以自我为中心和自私性格,形成关心他人的品质。5、有自控能力。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坚持性,培养孩子抗诱惑的能力。6、有交往能力。要有活泼开朗的性格,以便引导孩子学会交往。7、爱好广泛。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成为多才多艺的人。8、情绪稳定。具有稳定的情绪状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祥和的成长环境。如果把孩子当做发泄对象,就会使孩子处于紧张、恐惧和戒备状态,影响其学习情绪和心理健康。9、有自信心。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心,以防止孩子形成软弱自卑的心理。10、有创新精神。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创新意识,以激励孩子的探索精神。可以说,完善自我是为人父母者一生的追求,只有与孩子共成长,我们的家族、民族才会越来越优秀!

 

 

2016-4-13

岳升杰每日分享:精准扶贫。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全国各地加大了扶贫攻坚的力度,到2020年,中国将消除贫困人口。就我接触的农村而言,农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农村的精神贫穷却制约着农民的幸福。如何才能让农民真正幸福?政府在物质扶贫的同时,更得加大精神扶贫力度。今天看了孙勇同志写的《让教育之光照亮扶贫路》,颇受启发。

他说:经济学上有个术语,叫贫困代际锁定,意思大致是贫困家庭往往无力对孩子进行教育投资,孩子不能通过教育学到必要的谋生技能,就容易锁定在贫困状态。怎样才能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呢?经济学家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教育,因为贫困家庭最缺的是脱贫致富的技能,而这种技能大都靠教育才能有效获取。对贫困群体而言,可怕的不是穷一阵子,而是穷一辈子;最让人揪心的不是穷一辈子,而是贫困的代际锁定或代际传递导致的上升渠道受阻,就是俗话说的“一辈穷,辈辈穷”,这比贫穷本身更可怕,也更值得警惕。被称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的贺拉斯曼说过,“教育是实现人类平等的伟大工具,它的作用比任何其他人类的发明都伟大得多”。教育不仅是切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的利器,也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对一些贫困家庭来说更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治穷病,拔穷根,要从教育着手。只有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受到良好教育,才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孙勇同志是从学校教育谈这个问题,做为家庭教育爱好者,我认为如果政府能从家庭教育入手,在这方面做些投资,效果将更显著。如果农村父母能切实认识到文化对孩子的作用,能认识到自己对孩子教育的决定作用,愿意与孩子共成长,那么,整个农村的教育将上一个新台阶。

2016-4-14

岳升杰每日分享:童话父子。说实话,郑渊洁这个名字我听说过但没有了解过;郑渊洁是童话大王,皮皮鲁、鲁西西是他童话中的人物,我也听说过,但我没有看过他的童话书;郑渊洁独特的教子方法,我也有所耳闻,但一直没有兴趣去了解。总之,郑渊洁、童话、奇葩教子等似乎离我很远、很远。今天我从一本家庭教育书上看到了郑渊洁教子的一段描述,一些理念和做法非常新颖,让我耳目一新,仿佛进入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于是,我便上网了解郑渊洁,了解郑渊洁的儿子郑亚旗,我感觉能从他们父子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我还有了读一读他们童话的冲动。

   郑渊洁,河北石家庄人,1955年6月15日出生,中国著名作家慈善家。他上过四年小学,被开除过一次,是典型的差生。郑渊洁是《童话大王》半月刊的唯一撰稿人, 一个人写一本月刊25年世界纪录保持者,有“童话大王”之称。1970年至1976年服兵役,退役后当过工人,1977年开始文学创作。2006年创作的《皮皮鲁总动员》名列全球第四名。2008年成为中国作家获国际版权创意金奖第一人,同年12月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向郑渊洁颁发“中华慈善楷模奖”。2011年开发出中国第一款普法网络游戏《皮皮鲁和419宗罪》。2012年,登第七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榜首 。

 郑亚旗,北京人,1983年6月30日出生,小学毕业后,厌恶大陆教育方式的爸爸郑渊洁决定自己教育他。给他编撰了一些有趣的教材,如把中国的刑法的419项罪名编成了419个童话故事。每天下午上三节课。傍晚,爸爸会带他到河边去散步,和他讨论电视上或书里各种不同的话题。三年之后,郑亚旗学完了中学六年的课程,从这所特殊的“学校”毕业了。2001年,18岁的他开始按照爸爸的安排独立生活,他找的第一份工作是开着爸爸给的生日礼物奥迪车去超市当搬运工。2005年创办《皮皮鲁》杂志,任主编;现任北京皮皮鲁总动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2016-4-15

岳升杰每日分享:教育智慧。教学时,我就立志要当一个像魏书生老师那样的老师。魏老师当着校长、局长还担着班主任、语文课,课讲得很少,效果却出奇地好,不仅如此,他还将儿子培养成清华大学生。这一系列的事实,不能不承认魏老师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我常想,如果说苏霍姆林斯基做为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完美结合的世界教育家,由于国情不同我们难以学成,像魏老师这种土生土长、活生生的教育专家为什么我们老师也很少有人学成呢?是他本人特有的素质别人难以企及呢,还是我们没有用心学习呢?

这两天又看到郑渊洁的成长经历及对儿子郑亚旗的奇葩教育又让我陷入沉思。他小学四年级毕业,却笔耕不辍,表现出对文化、对教育、对创作、对读书浓厚的兴趣,在童话方面对中国、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无可限量。相比我们一些高中生、大学生,接受了十几年的教育,毕业后便与书本、写作绝缘,厌学、厌读之风像瘟疫一样肆虐。就我自己而言,喝了这么多年墨水,至今未能在教育上有所造诣,实在汗颜。在家庭教育方面,他可能没有系统学过,也没有称他为家庭教育专家,但他的理念和方法比我这学了十几年的人开明得多。

从郑亚旗有记忆起,郑渊洁就一直让儿子叫自己的名字---郑渊洁。他的《童话大王》是1985年创办的,到今年正好25年;而郑亚旗是1983年出生的,比《童话大王》大两岁。于是儿子和父亲调侃说:“别人叫你‘童话大王’,那你应该叫我哥。”郑渊洁就一直管儿子叫哥。 在儿子心中,郑渊洁就是个充满童心的大孩子。为了营造一个与皮皮鲁、鲁西西一样,没有升学压力、考试排名,没有邪恶、争斗,只有舒克、贝塔相伴的童年,郑渊洁想出了一个高招:用写童话的手法给儿子编教材,把自己笔下的皮皮鲁等五个主要人物,贯穿到教材中。做为父母,我们是否应该学一学这些民主、平等、为孩子着想的教育智慧?

2016-4-16

岳升杰每日分享:渊洁育子。郑渊洁育子经验实录:“我觉得教育孩子不需要尺度,如果你违法了,有法律会约束你,其他的我都不管。这是一个禁忌崩溃的年代,只要不触犯法律,越不管越好。我儿子今年二十三四岁了,我从来没有高声和他说过一句话,但是他特别尊重我,我如果哪天真的严肃起来跟他说点什么肯定管用,反而,你越是每天都骂越不值钱了。

  如果我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就会做那样的人给他看,家庭教育是不需要说明的,我觉得聋哑人的家庭教育是最成功的。小孩最强大的就是他的逆反心理,你想教育他,做给他看就好了,作为家长,你只要闭嘴、抬腿、走你自己的路给他看。其实父母都有管孩子的瘾,人都是这样,喜欢做官管别人,要不那么多人想当社长、主编呢?当不成官,就管自己的孩子。自己一败涂地,反过来要求孩子这个那个,是最要不得的。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比如我最大的缺点,就是开车爱斗气。这个毛病不好,容易出事,我一出事不就该上报纸了吗?其实我开车是特别遵守交通规则的,上高速车速也不会超过120,有的车开得快,就会在我后面按喇叭,我想我这是国家速度啊,肯定是他不对,就这样,他可能别我一下,我就追上去再教训他一下。结果我儿子开车也这样,我就知道自己有问题了。后来有一次,儿子在旁边的时候我开车,碰到这种情况,我就故意先假装要踩一下油门,然后马上放开,自己说,不可以这样,两次之后儿子就改掉了。孩子潜意识里对父母的模仿是很强的。

有一次一个父亲对我说,他家小孩总是不花自己的钱,给他多少压岁钱零花钱都自己攒着,该花钱的时候还是跟父母要钱,我说一定是你和你老婆在家的时候,经常当着孩子面做这种事,自己有钱不给父母,让自己的弟弟妹妹出钱,以后吃饭的时候他们当着孩子面不经意地说,自己要多给父母点钱,孩子也就改过来了。”

2016-4-17

岳升杰每日分享:点石成金。也许信什么就关注什么,我就特别关注 “鼓励”这个话题。最初从董进宇老师的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美国一位大教育家说过:“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我不知道除了鼓励,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我看后感到非常好,虽然一直没能查到这位大教育家的名字,但我死死地记住了这句话。最近,看郑渊洁教育儿子的资料,他关于对“鼓励”的理解以及“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的理念又引起我的共鸣。

1963年,郑渊洁读二年级。一天,老师让同学写命题作文,题目是《我长大了干什么》。就是这一次,小郑渊洁语出惊人地写下了《我长大了想当掏粪工》。“我觉得同学肯定都写长大要当科学家、作家、艺术家,我就故意写长大想当掏粪工人,其实就是想跟别人不一样,并不是真的想长大当掏粪工人。没想到这位老师把这篇文章推荐到学校校刊发表了,对我鼓励非常大。”“当时我就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我的文章写得最好,而且在喜欢的女同学面前特别有面子。”他后来说:现在看来,教育者都应该发现学生的长处,找着碴儿鼓励学生,因为喜欢听赞美的话是人的天性。人在儿童时期都是天才,各领域的长处都有,需要有人来激活他的每一个领域。没人激活他,经常批评他,那他的这个领域就被冻结了。

    在教育孩子成才的道路上,郑渊洁强调,家长应尽可能多鼓励孩子、表扬他们、给他们信心。他特意举了一个“点石成金”的真实案例: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到学校演讲,校长问他哪些学生会有成就,他便指了三个男生。果不其然,最终三人都获得了诺贝尔奖。当人们吃惊地询问他怎么知道时,演讲者的回答令所有人吃惊:“当时第一次来演讲,下面黑压压一片学生,怎么可能知道谁将来会有成就?那三个学生都是我随便点的!”这表明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孩子的自信与自尊得到最大程度滋养,对孩子成长和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好处。2016-4-18

岳升杰每日分享:育子独立。郑渊洁认为,男孩,必须在十八岁之后让他独立。大约在儿子10岁时,他就“警告”亚旗说:“18岁前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18岁之后,我就不管你了,相反我要什么你给我什么。”在亚旗15岁的时候,他就向儿子宣布:在你十八岁生日,只要一过当天晚上零点,你住在我家,就得给我交房租,水电费,伙食费!这种做法在我看来对孩子有点心太恨,太机械,实际上,这是我的教育境界所致,郑老师之所以敢做这样的惊人之举,源于他多年的教育铺垫,父母孩子都能接受。当前“父母活得累,孩子活得苦”都是因没让孩子独立造成的。

他用动物界的故事说明让孩子独立的重要性。在动物世界,小燕子出生以后,燕妈妈对孩子非常好,它总是把吃的嚼碎了喂到小燕子嘴里,如果老鹰来了,燕妈妈明知道斗不过老鹰,它也会舍身去保护小燕子。但是一旦小燕子长到一定的时间,燕妈妈就特别狠,会把小燕子从窝里叼出来扔出去。因为这时小燕子还不会飞,就会特别可怜地往回爬,燕妈妈又会很“绝情”地再扔出去,这样经过“扔出去、爬回来”几百次地反复,最后小燕子会飞了,不回来了。他感叹:“所以人啊,有时候还不如动物。好多家长,在该疼孩子的时候他不疼,就是在十八岁的时候,之前他就看他怎么都不顺眼是吧。在不该对他好的时候,过了十八岁,应该自立的时候,反而要什么给什么。”如果小燕子不想离开安乐窝,而燕妈妈又心肠软,溺爱孩子,想尽千方百计地呵护小燕子,一旦扔过一次后看它可怜就不再让小燕子离开的话,小燕子一辈子也不会飞,一直可怜地生活在燕妈妈的庇护下。我们可以想像,按常规燕妈妈是活不过小燕子的,如果燕妈妈死了之后小燕子该怎么办?要么跟着死去,要么因缺乏生存能力痛苦地生活,不论哪种情况对小燕子来说都是不公平的。而这种情况是谁造成的?是好心的燕妈妈。

 

2016-4-19

岳升杰每日分享:教育反思。郑渊洁上四年级时,老师出的作文题目是《早起的小鸟有虫吃》。因为他在二年级时,写过一篇《我长大了要当掏粪工》得到了老师的鼓励并刊登,这次他就写成了《早起的虫子被鸟吃》。大概意思是说:你要是鸟你就早起,就丰衣足食。如果你是虫子,你就一定要睡懒觉,要不然就会有杀身之祸。那位老师不同意,认为跟老师作对,就让他重写。他不重写,就跟老师辩论,老师辩不过他,就说:郑渊洁你到前面来,你要说一千遍“郑渊洁是咱们班最没出息的人”。他没办法,就当着他喜欢的女生的面在那里念,念到一百多遍的时候实在觉得有失尊严,就把十个“拉炮”捆在一起引爆。结果可想而知,老师让他滚出了校门,他也从此毕业。

   儿子二年级时,有次回家说:郑渊洁,今天的作文我不想写了。郑渊洁说:好吧,我给你写,第二天肯定就是范文,老师一念就有女生喜欢你了。他写完以后,儿子一看,他就说,肯定没戏。郑渊洁说:为什么啊?我是谁啊?我写一小学二年级的作文还不行?其实写作就两个窍门:一个就是,别人怎么写,你就别怎么写;另一个就是,怎么说话就怎么写。根据这个窍门我就写,我有很多玩具,没地儿放。结果,下雪了,天冷了。然后我们家的羽绒服,都从衣柜里拿出来了。我的玩具就放进去了。结果这些玩具放到衣柜里一关门,里边就是“玩具总动员”。儿子说:郑渊洁,这样写肯定不行!结果交到老师那,第二天老师用红笔打叉,说作文不可以这么写,重来!老师说你必须写打雪仗的时候,一个老奶奶摔了一个跟头,咱们把她送到医院里去了。郑渊洁说:那怎么办啊?儿子说让保姆写,结果保姆一写成了范文。这件事情对郑渊洁刺激很大,他决定用“私塾”的形式,自己给儿子编童话教材培养儿子。虽然我们没有郑老师的魄力和能力,但这种呆板、机械的教育,真得值得我们反思。

2016-4-20

岳升杰每日分享:合格父母。按郑渊洁的标准,合格父母应做到两点:一是做孩子的榜样;二是做孩子的朋友。他说:“孩子有三个特点是最强大的:第一就是想象力丰富;第二个特点就是模仿能力;第三个就是逆反心理。拿模仿能力来说,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和你一样有出息,你就当本色演员。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比你有出息,你就要当演技派演员。只要孩子在场,你就不能乱说乱动,你就要背台词。比如说,你不爱看书,但是你要你的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怎么养成呢?就是只要在他出现的时候,你就要煞有介事的拿起一本书来,当着他看。拿一根笔,假模假式地做眉批、画线,就必须当演员。比如说,你希望孩子孝顺你,你就当着他往死里孝顺孩子的爷爷奶奶就行了。我带着亚旗,去买了一个特大的电视,买回来以后,直接开着车就拉到我爸爸家里去了。亚旗就说啦,这个大电视为什么不能拉到咱们家去呢?我说,你爷爷奶奶一般来说肯定活的不如咱们时间长,咱们将来看原子弹电视的机会都有,所以先应该给你爷爷看。过了5天,我们家吃饭,吃那个虾,其实我是舍不得吃。我就跟他说你吃吧。他说你吃啊。我说我不爱吃虾。我说你吃啊。他说:郑渊洁,我郑亚旗将来吃原子弹虾的机会都有,这虾你必须吃。”

  关于做孩子的朋友,他说:任何时候要让孩子觉得,父母是跟他站在一起的。在我小的时候,我跟人打架,当别人吃了亏以后,他们就会找到我家来投诉、告状。凡是遇到这种事,我爸妈都说同样的一句话,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他当着外人,啪啪给我俩嘴巴,或者是让我给他们道歉,骂我一顿,我觉得这事就摆平了。而且以后我有任何事,也不跟你们说了。我认为,孩子如果有了事,不先跟自己的父母说,而先跟他的朋友说,这个孩子就是狼孩,狼养大的。如果孩子遇到任何事情,都会第一时间告诉给你听,那你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2016-4-21

岳升杰每日分享:郑氏教育。郑渊洁对儿子郑亚旗的教育可以说与当前中国的教育背道而驰,从传统的教育看,我们既可以把它称为“奇葩教育”也可以称为“郑氏教育”。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自己在家教育儿子;二是以十八岁为界让儿子独立。由于儿子听到老师骂学生“即便接屎也接不到热屎”的话,在心中留下深刻的阴影等原因,郑渊洁对学校教育存在诸多不满,在儿子小学毕业后,他决定不再让儿子去上学,而是在家自己教儿子。他给儿子用童话的形式编了一套课本,包括安全,健康等,还有很多家长不愿跟孩子说的性知识,儿子从小就走了一条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的路。我们现在很多父母把教育完全寄托于学校,不惜金钱、精力为孩子找好学校,对老师的安排言听计从,对孩子实行看、管、逼。有些父母对分数的追求几近畸形、疯狂,要么一俊遮百丑,只要分数考高了一切都好;要么一丑遮百俊,只要学习下降了,孩子便一无是处。而父母们从没思考过家庭对孩子有什么影响,自己是不是懂得家庭教育?我们该从郑渊洁身上学点什么呢?

   十八岁独立,这应是国际通用惯例,但对于中国父母来说这不啻是天方夜谭。我们可能有很多理由,像孩子上学没有时间,学习重要,况且家里不缺那两个钱等,但我想关键是缺乏这种观念。这方面郑渊洁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儿子十八岁生日那天,他送给儿子一辆汽车并宣布:从今天开始,以后的生活就要靠自己了!有一天,郑渊洁看儿子从外边回来之后,身上都是土,他说你干什么去了?儿子说在超市扛鸡蛋。因为扛鸡蛋不要文凭。也不用填表。一箱5毛钱。扛了3个月。郑渊洁说:我觉得这是迄今为止,我的儿子表现得最有出息的一件事。哪怕他将来得了诺贝尔奖,我觉得都没这个有出息。就这样,在父亲的用心良苦下,儿子成熟了,长大了,不光有了比同龄人没有的稳重干练,也有了自己生活的能力。

2016-4-22

岳升杰每日分享:童话王国。“实际学历仅为小学四年级,虚假学历为小学毕业”的郑渊洁凭着他的童心和勤奋成为了童话大王。儿子郑亚旗说:心理年龄永远在五岁的郑渊洁就如同是老顽童般,在玩耍中身体力行地教会他更清楚地看这个世界,更重要的是教会他拥有强大的内心力量。直至今日,郑渊洁依旧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一大早就伏案写作,以前用笔写,现在用电脑,还早早就写博客、发微博,“勤奋”是渊洁最大本质。事实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做自己喜爱的事情才能快乐,才能使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现在,我们很多人不是干一行爱一行,而是干一行烦一行,在外人看来很好的职业,当本人谈起时却恨得牙根疼,这怎么能快乐,又怎么能将潜能发挥到极致呢?

关于教育孩子,郑渊洁有很多独到之处:允许孩子叫自己的名字;喊儿子为哥;对儿子进行“私塾”教育;用童话给儿子编教材;十八岁后让儿子独立等。这些形式我们不一定学习,有些能力我们可能也达不到,但他对儿子的尊重和民主我们是完全能学习的。郑亚旗谈到教育时说:“我是二十年前上的小学,现在的教育内容、方式和制度与过去没有太大变化。孩子们依旧很少快乐,课余时间不是被奥数就是被其它所占据,还有公共英语,简称‘公英’,我还很纳闷英语还分‘公’和‘母’之分?”由于儿子对学校不喜欢,郑渊洁就让儿子退学,这种把儿子的快乐当成第一的做法是值得我们敬佩的。我们常说:我们改变不了整个教育严寒的冬天,但我们可以在家里为孩子建一个温室大棚。现在“问题孩子”、极端事件经常发生,说明孩子生活得并不幸福,不当的教育给孩子造成的打击、伤害很多,做为父母有心要做孩子“心灵的守护神”。鲁迅先生曾呼吁父亲们要“肩起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光明的地方去”,郑渊洁做到了,他为自己和孩子建造了一个童话王国。

2016-4-23

岳升杰每日分享:最牛的爹。“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铿锵有力、激人奋进的文字出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是它,让我的心一次次澎湃;是它,让我永远记住了梁启超的名字。以前,我知道他是戊戌变法领导人之一,是政治家,我也知道他文笔出众、汪洋恣肆,是文学家。但最近我才知道,“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也是对他的美誉,他是当之地愧的家庭教育专家,用时髦话说他应是最牛的爹!

梁启超(1873~1929),男,汉族,生于广东新会,清光绪举人。他的一生以1916年为界可划为两个阶段,前一段以政治为主,参与了“百日维新”等惊天动地的大事,后一段则以著书和教育为主,倡导教育改革。他有五男四女九位子女,个个都是精英。长女思顺(1893-1966),诗词研究专家,曾任中央文史馆馆长;长子思成(1901-1972),著名建筑学家、中科院院士,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次子思永(1904-1954),著名考古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三子思忠(1907-1932),西点军校毕业,参与过淞沪抗战,因病逝世仅25岁;次女思庄(1908-1986),著名图书馆学家,精通英、法、德、俄等多门语言,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四子思达(1912-2001),著名经济学家,曾任北京国务院外资企业局调研处任统计科科长,参与过中国科学院经济所《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编写工作;三女思懿(1914-1988),“一二·九”学生骨干,“燕京三杰”之一,曾任中国红十字会对外联络部主任,足迹遍及五大洲;四女思宁(1916-2006),早年就读南开大学,后参加革命,是陈毅元帅“两个特殊的兵”之一;五子思礼(1924.8.24-2016.4.14),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2016-4-24

岳升杰每日分享:平等交友。世人将梁启超和康有为并称为“康梁”,康有为“两个儿子一点事不懂,活是两个傻大少。两位在家的小姐,将来不知被那三姑爷摆弄到什么结果。”梁启超曾为老师叹息,“像南海先生这样一个人,为什么全不会管教儿女,弄成这样局面”。而梁家却是“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是响当当的“中国最精英的家庭”这的确是“一样人杰,两般结果,徒令人叹。”

    探寻梁启超教育成功的秘诀,重要一点是和孩子平等地做朋友。我们常说,关系大于教育,没有关系就谈不上教育,凡成功教子的父母无一不是亲子关系非常密切。有些父母把工作中的领导者作风带到家,盛气凌人、不苟言笑;有些父母在外面很随和,但在孩子面关象变色龙一样马上变得严肃起来,怕丢了尊严和面子。而梁启超无论从哪方面说都应属于大腕,但从他写给孩子的信中,根本看不到板着面孔教训人的父亲,完全是一个亲切有趣的大家长。书信中,梁启超称呼女儿思顺为"大宝贝思顺",戏称女儿思懿为"司马懿",最小的儿子思礼称其为"老Baby"(也称老白鼻)。

    幽默也是在信中随处体现:“老白鼻天天说要到美国去,你们谁领他,我便贴四分邮票寄去”。询问儿子是否晕船,信中说“没出息的小庄庄。到底还晕船没有?”;向孩子们报告自己最近做了诗,说“我忽然高兴做了一首五十五言的长古,极其得意,过两天抄给你们看”;跟女儿炫耀自己给她选择了好的丈夫,说“好孩子,你想希哲如何,老夫眼力不错罢”;孩子劝他生病要注意卫生,他回信写“忠忠劝我卫生的那封六张纸的长信,半月前收到了。好啰嗦的孩子,管爷管娘的,比先生管学生还严,讨厌讨厌。”梁启超和孩子们没有距离,既可以对孩子们撒娇也可以偶尔幽默一把,从威严的家长位置上走下来,家庭始终处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怎么会叛逆?怎么会学坏?

2016-4-25

岳升杰每日分享:尊重选择。“尊重”顾名思义就是尊贵、重要,尊重就是把别人当做重要的人物来对待。每位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受人尊重且会尊重别人的人。要让孩子成为这样的人,父母从小就要尊重孩子。有些父母以“老子”自居,以“走过的路比你走过的桥多,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菜多”,以“我都是为你好”为理由,对孩子的事情横加干涉,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想法,结果造成很多“问题孩子”。如果说过去的父母这样做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信息时代的父母仍然固执己见就有点愚顽不化了。纵观成功的父母莫不是尊重孩子的父母,梁启超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梁启超的子女大多学的不是什么“热门专业”,但凡是孩子真心喜欢且对社会有益的,他必定全力支持,从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女儿思庄在加拿大读大学时,面临选择专业的问题,梁启超去信说家中没有人学习自然科学,而且生物学在国内仍属空白,建议她选择生物学。思庄尊重父亲意愿选择生物学,但发现兴趣不够,学得很痛苦。梁启超于是赶紧写信给她"庄庄:听见你二哥说你不大喜欢学生物学,既已如此,为什么不早同我说。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你离开我很久,你的思想发展方向我不知道,我所推荐的学科未必合你的式,你应该自己体察作主,用姐姐哥哥当顾问,不必泥定爹爹的话,但是新学期若已经选定生物学,当然也不好再变,只得勉强努力而已,我很怕因为我的话扰乱了你治学针路,所以赶紧寄这封信。"后来,思庄在父亲鼓励下改学图书馆学,最终成为了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梁启超虽然是学识渊博的大家,但却不以自己的意志左右孩子,一旦建议错了,就急急阻止,让孩子自己选择。有些父母往往忽略孩子和自己是两个个体,想法和兴趣都千差万别,非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最后导致很多孩子没有活力地煎熬着!

2016-4-26

岳升杰每日分享:教子理念。2016年4月14日去逝的梁思礼常常这样回忆父亲梁启超:“他与孩子们之间,除父亲与子女之情外,还是知心的朋友。孩子们提出不解的问题及个人前途的选择,这一切父亲均能逐个给以详尽的解答并予以鼓励。除了以上谈及之外,他更关注对子女们人格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在这方面他更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循循善诱。”由此看出,“知心朋友”、“详尽解答”、“鼓励”“道德培养”是儿子对父亲教育的最深记忆,这也正是梁启超教子成功的秘诀。特别是道德培养是梁家的核心,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他们都有深深的爱国情怀。梁思礼说:“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但他遗传给我一个很好的毛坯,他的爱国思想通过我的母亲及他的遗著使我一生受益。

    梁启超对孩子们的人格教导和学业敦促的文字,在信中不时流露。他在给女儿思庄的信中说:“我说你别要孩子气,这是叫你对于正事,如做功课,以及料理自己本身各事等,自己要拿主义,不要依赖人。至于做人带几分孩子气,原是好的。”他劝勉长子梁思成要在学业上好好用功:“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作甚?着急他作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儿子思忠想参加军队,历练自己,梁启超给他的信中写到:“你们谅来都知道,爹爹虽然是挚爱你们,却从不肯姑息溺爱,常常盼望你们能在苦困危险中把人格能磨练出来。”梁启超爱孩子,但有原则,他在大事上为孩子提供意见,让他们自己选择。而他最看重的,是性格的养成。优秀的人格可以让孩子在任何时候都学会做选择。


  逆天家族的养成绝非偶然,我们从梁启超在书信中给孩子们的谆谆教导就能看出。我们现在既没有梁启超那么多的孩子,也没有他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我们完全有理由超越梁公的教子理念!

 

 

2016-4-27

岳升杰每日分享:优秀父亲。很多中国父亲都很难十分直白地对孩子表达爱,但梁启超经常会告诉孩子们,自己有多爱他们。他曾在给孩子们的信中说:“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他给在外学习的二女儿的信中写道:“小宝贝庄庄:我想你得很,所以我把这得意之作裱成这玲珑小巧的精美手卷寄给你”。从书信中我们可以窥见一副父慈子爱的动人图景,梁启超心疼儿女,儿女也敬爱他,个个“拿爹爹当宝贝”,并以出色的成绩告慰父母。

    无论多忙、离孩子多远,都在履行做父亲的责任。现在一些父母总是借口忙工作、忙应酬,顾不上管孩子,我想关键是没有理念。梁启超即使不在孩子身边依然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他一生留下了大量论文、学术著作,也留下了2000多封书信,其中有300多封信是写给子女们的。内容涉及子女们读书、学习、职业选择、婚恋等方方面面。

    二女儿刚到加拿大时,一次考试在班上只得了第十六名,十分沮丧。梁启超得知后立刻写信说:“庄庄:成绩如此,我很满足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需用相当努力便好了。”后来思庄经过努力,成绩一跃成为班上前几名。梁启超高兴之余特意写信嘱咐:“庄庄今年考试,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千万别着急……你们弟兄姐妹个个都能勤学向上,我对于你们功课不责备,却是因为赶课太过,闹出病来,倒令我不放心了。”父亲的宽容、慈爱和激励,成为孩子学得更好的精神支柱。

   梁启超说:“你如果做成一个人,知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知识却是越多越坏。”梁家兄弟姐妹中有七人曾留学海外,学成后全部选择了回国。“报效祖国”在梁家不是一句空话。梁启超为子女所做的一切,在孩子成才路上的所有付出,归根结底是为了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有个性的、能为社会尽力的人,而不是为了眼下得失、为了个人的私利。

2016-4-28

岳升杰每日分享:爱国基因。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感染着每个中国人,他的爱国情怀也遗传给了子女们。梁思礼说:“‘新民、强国’是父亲一生的追求。父亲的爱国思想使我一生受益。”他钟情于航天事业,正是在父亲“工业救国,技术救国”的思想影响下,从美国归来参加建设。梁思礼在美国求学时有位好朋友,后来留在了美国,并在波音宇航公司任总工程师,还担任过美国民兵洲际导弹的总设计师。说来也巧,梁思礼也曾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和中国洲际导弹的副总设计师。这位朋友在美国年薪几十万美元,住着高级别墅,来中国访问还受到隆重接待。有人就问梁思礼的感想,他说:“如果我当年留在美国,不会比我这位同学差多少,但我是为了服务我的祖国而离开的。虽然我们都研制洲际导弹,但他是为美国研制的,这些导弹曾经瞄准过中国;而我研制的导弹是为了保卫我的祖国,我感到自豪。”     

    在1965年的“四清”运动中,由于父亲的缘故,他一直在不停地作检讨。作为梁启超的儿子,梁思礼被称为“保皇党的孝子贤孙”,他被立了专案,他的几位兄姐也被关了起来。1968年,母亲去世,梁思礼请示军管会要为母亲奔丧,却被要求“划清界限”,未获批准。时间过去了近50年,梁思礼谈到此事时依然难以释怀:“这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磨难并未结束,长子梁左军,在“文革”期间,落下了抑郁症的病根,30岁那年,左军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梁思礼夫妇心中一道永远的伤口。

  “您后悔1949年回国吗?如果1979年回国,这些灾难和痛苦也许就可以躲过去了。”很多人见到这位为祖国奋斗了一辈子的老人,都会禁不住为他鸣不平。

“什么话?!你们为什么这么说?我当初就是要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回家,建设百废待兴的祖国!我以自己是第一代航天人自豪,从来不后悔!对于如今还在海外留学的人,我想说:‘是好样的,就要学成回国。’”

2016-4-29

岳升杰每日分享:百年家教。梁启超先生所践行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距今已近百年,想来真的惭愧,我们对这些身边的瑰宝往往视而不见。他非常注重子女们的启蒙教育,他说:“春秋万法托于始,几何万象起于点,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孩子刚出生就如一张洁白无瑕的纸,模仿性和可塑性非常强。而父母是他们最早接触的人,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家庭也是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家长的一言一行,家庭的教育环境直接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根本,家长其实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只有身正,影子才不会歪;只有我们经常擦拭镜子,才能照出美丽的影子。梁启超先生认为,教子之道要 “严”与“爱”的结合,“严”出于理智,“爱”则出于情感,二者不可缺一。他从不溺爱子女,相比当今的社会,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现象普遍,难免会出现很多“小公主”,“小皇帝”。立足于从小教育,就要注重“严”与“爱”的结合,“严”能养成孩子的好习惯,“爱”能培养出孩子的兴趣爱好。   

    梁启超先生也非常注意学问之道,注重治学方法,为了让子女们走自己的路,他非常细微地掌握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用自己的治学心得启发儿女。在治学方法上,梁启超要求每个儿女既要专精又要广博,他在对子女的谈话及通信中指出:“思成所学太专门了,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之某部门,稍多用点功夫。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他要求次女梁思庄“在专门学科之外,还要选一两种关于自己娱乐的学问,如音乐、文学、美术等”。他对梁思成说:“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在慢火炖时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

 

2016-4-30

岳升杰每日分享:爱国教育。尽管在追求经济利益的时代,“道德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似乎谁讲道德就成了“愚腐”,就成了“孔乙己”,就成了众人的笑柄,但“聪明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忽视道德的结果必然会导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后果。爱国教育应是道德教育中的核心内容,我们常说“国是最大家,家是最小国”,如果说“我们要爱家”,可能大家都赞成,如果说“我们要爱国”,可能有些人会表示一脸的不屑。就我自己而言,自己感觉爱国主义方面的教育也很淡化,最近看梁启超先生的资料,我被他炽热的爱国热情以及对孩子的爱国主义教育所震憾。

   梁启超一生历经坎坷,但他的爱国之心从未动摇过,其爱国精神和报国思想也对子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九个子女中曾有七人出国留学,没有一个人因贪图西方优厚的物质生活待遇而留在国外,都是义无反顾地学成回国。他经常给子女们讲述祖国历史上爱国志士和民族英雄的感人故事,孩子们出国后,他便以书信的形式继续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通过大量的书信与儿女们讨论国家大事,鼓励子女勤奋好学,努力掌握专业知识,将来有一技之长报效祖国。在他的教育影响下,孩子们从小就培育了对祖国深厚的感情,立下了报国强国之志。  
  抗日战争期间,他的儿女都过着清贫的生活。梁思成得了脊椎病,夫人林徽因也得了严重的肺病。但面对美国一些著名大学的高薪聘请,梁思成的回答是:“我的祖国正在灾难之中,我不能离开他,哪怕仅仅是暂时的。”梁思懿和梁思礼姐弟俩,四十年代刚到美国就发生了太平洋战争,整整八年和家人失去联系。当他们闻听新中国要成立时,兴奋地同船回到祖国,和哥哥姐姐们一起共同为祖国的科技事业而献身。  
   总之,在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中,爱国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