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品格教育:不同年龄的孩子,该如何教?

8年前 [03-16 19:21 周三]

孩子几岁才算「长大」,才可以开始跟他讲道理?不同年龄的孩子品格教育也该有不同的教法。

常听到做父母的说:「孩子还小,哪懂得这个道理,就别为难孩子了。」但事实是否真是如此?到底孩子几岁才算「长大」、才可以讲道理?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从出生后就迈入持续发展的历程,而促进发展变化有两个要素:一是成熟,指个人生物方面的发展有一定的过程;二是学习,透过学习历程与经验,使我们在思想与行为上产生较为长久的改变。比如说要成为一个体操选手,除了在身体上要发展成熟外,还要接受教导与不断的练习才能达成。因为成熟不是一个绝对的时间,所以应该说每个个体都时时在发展中,也都有所处阶段应该学习的事物。

因此,当我们谈品德教育时,同样也可以思考这两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孩子道德发展的关键条件——认知发展的阶段,成熟到什么阶段,然后再根据成熟的条件,思考如何创造理想学习的环境与经验,来促成所希望看到的改变。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的道德发展论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他将儿童的道德判断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无律阶段(约五岁以前):行为只是感官动作的自然反应或反射,而没有道德意识。第二是他律阶段(约五∼十岁):多以做了一件事或行为的具体后果来判断或决定行为的是非善恶,此时会片面尊重成人的权威。第三为自律阶段(约十岁以后):多以行为的动机为善恶判断的根据,逐步迈向成熟。


父母在了解了孩子的道德认知概念发展阶段后,就可以针对不同阶段的孩子,有不同的期许与教育方式。以下分就三个阶段的道德教育原则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无律阶段

无律阶段的学龄前孩子,在道德判断上常容易受到情绪上或周遭人的影响,也不具备思辨的能力。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兴趣的,或成人认为是好的,就认为是好的。一般而言,教育无律期孩子的道德价值观,需要多一些的引导与约束。

给父母的建议:

一、明确告知期望:在此阶段的孩子因为不具备辨别对、错的能力,父母要明确清楚的告诉孩子在某一环境里适当的行为是什么,并要求孩子表现出来。如:脱下的衣服该放在哪里(整洁),不可随意摘公园的花(公德心)。

二、父母以身作则:在孩子没有自主判断的能力下,最易受生活在一起的父母影响。因此父母应将希望孩子养成的品格,在生活里示范给他看。

三、避免负面影响:因为孩子无法辨别在生活中哪些是父母想要他们学习的,哪些不是,所以往往对父母的行为照单全收。因此父母要特别留意日常非语言行为,是否有和对孩子的期望相抵触者,如适当控制自己愤怒的情绪。这些潜在的负面影响有时会超过父母的想象。

四、鼓励行动实践:ㄧ般对有品德的人的认定,是着眼在其道德行为而非道德知识。因此此阶段的孩子在认知发展上虽尚未成熟,可能不解行动背后的意义,但道德的行动是在任何人生阶段都不该缺席的,所以还是要在可塑性高的此阶段,指引孩子在适当的时间、地方,做适当的事情。


他律阶段

他律阶段的孩子在道德行为的决定上,往往受到行为之后的结果支配。做完以后结果是好的,就认为是对的;反之,就认为是不对的。也由于逻辑思考能力尚未发展出来,对抽象道德概念的认识并不清楚,并且常常无法坚持下去。同侪的关系已开始增加,与他人密切互动。而在教育他律期孩子的道德价值观时,可善用奖励惩罚、提示因果关系及透过同侪互动,来塑造合宜的行为。

给父母的建议:

一、体验因果关系:因为孩子的行为常受到行为结果的影响,所以父母可善用「行为改变技术」中的不同策略,将「鼓励」、「奖赏」与希望塑造的行为做紧密联结;「处罚」、「隔离」等与不当的行为做紧密的联结,带领孩子逐步行动出合乎品德的行为。如完成作业时给予多一些休闲时间,未完成时剥夺休闲的时间(负责)。

二、激发同侪影响:同侪往往生活在一起,其影响不容小觑。建议父母在适当的时候邀请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在同侪互动中带入适当的品格议题。如餐桌礼节、房间整洁、或进退应对的礼貌等。

三、不断重复提醒:由于此阶段孩子思考能力的限制,意志不坚定,也缺乏自制力,经常受到环境改变的影响,因此需要父母在不同的场景中,持续提醒好的行为,才能逐步产生「学习迁移」的效果。如在电梯中、小区、路上遇到长辈,均可提醒孩子注意礼貌。


自律阶段

在自律阶段的孩子,对于道德规范已开始有认知上估算与修正的能力,也会选择性地接受环境对他们的要求。并能从行为的动机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迈入道德规范较成熟之阶段。

因此,教育自律期的孩子则可着重自治,鼓励运用逐渐发展出来的道德推理能力,去探讨行为是否恰当。

给父母的建议:

一、讨论价值观念:有别于在无律阶段的「不知而行」,在此阶段的孩子已逐渐发展出抽象的思考能力,可以对道德行为进行思辨讨论。因此父母可以尝试与孩子就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进行对话。通常经过思辨过程所建立的道德价值观与行为,亦即「知而后行」,在日后面对阻碍挑战时,也会更禁得起考验。

二、提供选择决定:此阶段孩子的道德行为已非全由父母告知而行,因此父母可与孩子讨论各种不同的可能,协助选择做出决定。在探索的过程或错误的尝试中,逐步培养孩子反省检讨的能力与负责的态度,去面对未来人生中的道德议题。

三、寻找生活典范:在此阶段的孩子,情感上已开始渐渐独立,欲脱离原来对父母的倚赖,但生活里他所认同的人依然对孩子有重大的影响。因此父母可以协助孩子寻找生活里的典范。在孩子所欣赏的学长姊、同学、老师、影视歌星身上去发掘可贵的特质、态度。如某同学协助班际竞赛所呈现的负责、热心的态度、某歌星在舞台上出色表现背后的敬业、坚持、热情等态度。

上述这些建议虽是就认知发展阶段而提出,但也不必然有绝对的分野。主要是因为孩子本身发展的迟速有个别差异,而后天和环境互动的经验也有不同。


最后要提醒所有父母的是,道德价值常是在父母子女的交互作用中,透过微妙的方式默默传递,如何有效让价值内化,父母本身对此类价值的体悟常是关键。但无论如何,孩子在家庭里受到的教导,不管是正面的或是负面的,都比在学校或社会中所受的多,也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虽然现今社会生活型态教养子女有「外包化」的现象,各种学习占满了孩子的时间,但身为父母更应提醒自己在孩子的成长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席,尤其不要让孩子的品德教养输在起跑点。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AwMzMzMg==&mid=200640285&idx=1&sn=354bcd07278d4f1b66db3d3e2e031d86&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晓岩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