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浅谈家庭教育之困难

8年前 [09-29 19:16 周二]

9月26日参加闵行区家庭教育培训,收获颇多,受益匪浅。尤其是顾晓鸣老师、丁洪海老师的观点我几乎全部认可、理解,并准备全面实行。

虽然一直以来没有刻意学习家庭教育的理论,但在日常生活中也在不间断的思考家庭教育的问题,尤其遇到和孩子冲突或者为之困扰头痛的时候,我们都会背着孩子讨论,分析得失,意见有一致的时候,也有分歧的时候。我们家日常的做法和大家分享,遇到的问题和烦恼也请专家指教。

1、爱。我相信绝大部分的家长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没有理由,没有原因,概因血缘、天性使然。而且我坚信生活中有爱的孩子应该不会太极端,太离谱,太出格。我可能因为是中年得子,爱之更甚,爱人常提醒我不要溺爱,我也常常自我反省,把握分寸。我每天下班都尽量早回家,每天一定要和儿子拥抱,发自内心,多些肌肤接触。儿子现在和我关系也非常亲,但是有时偶有对我不尊重,有点没大没小。我倒是不放在心上,只是担心会不会对其他长辈也是这样,被别人批评没教养,我也只是提醒他对长辈要尊重,并未批评指责他。

2、包容。孩子肯定有这样那样我们大人看不惯的,但这不代表就一定是孩子错。我们大人之间不也有很多看不惯吗?比如儿子有些多愁善感,有一段时间容易哭,有时候看见路上蚯蚓被踩死了,也会眼泪汪汪,爱人很不喜欢这一点,觉得男孩子怎么这样啊。我倒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这不正表明了儿子是一个富有爱心同情心的孩子吗?而且多愁善感不也正是艺术家气质吗,说不定在美术、音乐、文学等方面另有天分呢。孩子的特点不是缺点。

3、顺其自然,不追求完美。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有些难度。日常生活中,人大都很喜欢和别人比较。我常常劝解爱人,人和人是有差异的,有些方面儿子可能确实不如别人,这很正常,不要大惊小怪。我们作为普通人,难道就是完美的吗?不也是很多地方不如别人吗?我同意顾晓鸣老师的说法,追求完美就是一种伤害。

4、耐心。人人都知道对孩子保持耐心,尤其是对自己的孩子,一般情况下都保持得不错。但是在辛苦工作了一天,上下班路上就要2-3小时,工作不顺利了,被领导批评了,孩子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夫妻之间争吵等等情况下,如果孩子又刚好“不懂事、提出无理要求”时,试问:做父母的又还有几个能够全部做到耐心,语气平静、不改变声调。很多时候,心里明明知道声音大不一定有效果,但是往往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声音不知不觉就会高八度。知易行难啊。

5、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我一直以来认为,身教大于言传。夫妻恩爱、孝敬父母、全家和睦,不抽烟、不酗酒,回家后当着孩子面不玩手机、不打游戏,不看无聊的电视连续剧,认真用心陪伴孩子,一起游戏、看书或者给孩子讲故事,所有这些会给孩子有好的影响,对日后孩子的人格养成大有裨益。凡事要求孩子做到事情的我自己就要先做到,试问所有的家长,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有什么理由,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做到呢?要求孩子考北大、清华,做什么都要求第一的家长,先看看自己做得怎么样呢?

6、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不能一味的放任,甚至放纵,那样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爱心、耐心和规矩似乎是一对矛盾,生活中很难把握一个度。古语说棒打出孝子,这在现代社会已经被定义成犯罪行为了,肯定要摒弃。但是适当的立规矩还是必要的,像丁老师讲课中的那个时间作息表,坚持下去,就能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但又似乎太严格、刻板了些,实际执行中应该很难长久坚持,而且似乎也少了些生活情趣和浪漫。会不会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呢。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感觉,绝无冒犯之意。

7、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这个道理现在的家长也是都知道了,我也特别认可丁老师的观点:好的习惯是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坏的习惯是一生还不完的债务。关键是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呢?在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和孩子似乎又少不了交锋,立规矩。在养成好的习惯的过程中,在立规矩的过程中,我们如何做到有耐心,保持爱心,还能够包容、顺其自然呢。好难,请专家老师教我。而且在家里没有长辈帮忙,2个人都要上班,回家还要做家务、做饭、陪伴孩子、辅导作业;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再不讲道理,保持耐心声音不大起来真的好难。我只能不断提醒自己克制克制再克制。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人生有涯而学也无涯,家庭教育也需要终生学习。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