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我已经尊重孩子了,孩子仍不知好歹?

8年前 [05-15 19:18 周五]

现在,很多家长都有与孩子平等交流的思想了,可是一旦孩子不领情,仍然会怒从中来,觉得孩子“不知好歹”。然而,真正的平等是,尊重,但不控制。


  记得一次家长课后,有一位身为教师的妈妈曾经问过我一个问题:唐老师,我已经像您说的做到平等了,但是孩子还上脸怎么办?

  我当时反问这位家长:什么叫“上脸”?孩子应该“下脸”才对吗?

  现在我同样也要反问:什么叫“不知好歹”?这句话是在疑问还是在鄙视和谴责?

  问出这句话的人拥有的是一颗什么样的心?这是一颗与孩子平等的心吗?这是颗尊重孩子的心吗?

  我把这句话背后的心思翻译出来大家就明白了:我已经忍你半天了,我这么“尊重”你,我这么“平等”,我这么“忍气吞声”俯身迁就你,你居然不感激涕零、感恩戴德?我终于忍无可忍,不得不吐露自己早已压抑着的心声:你别这么上脸!你别这么不识好歹!

  显然,这不是平等的心。一颗平等的心是:我尊重人家是应该的,人家不尊重我,人家有些做法做得不合我的心意,那是他的事情,有问题可以解决问题,但我要尊重他,并帮助他去解决问题。

  “为什么当我尊重他们时,他们反而不知好歹”,以及“唐老师,我已经像您说的做到平等了,但是孩子还上脸怎么办?”说这话的人从骨子里有一种对孩子的蔑视,他内心深处不在尊重孩子,他只是在忍耐,在装作尊重。只是有时候他自己也不知道,自以为自己在尊重孩子,所以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发出这样的感慨。

  我们想一想,“你别上脸!”,“你别不知好歹!”,这样的话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都是对什么样的人说?说话的对象听到这样的话,他们的心会受到怎样的侮辱!?他们会觉得我们在尊重他们,跟他们平等吗?我们如果平等,如果尊重的话,能说得出这样的话来吗?

  这不是真正的尊重,只是在忍耐。就是:你不是东西,我很烦你,但是我要表现得像个绅士,我要忍着,等我忍不住了,我就爆发了。

  人的尊重有几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尊重是一种我行我素,不考虑别人,忽视他人。这类人在世上被称为“粗人”,没有知识的、有知识的人都可能是这类人;

  第二个层次,尊重是衣冠绅士的修养,他们自己在区别什么高雅和低俗,认为怎么做是高雅的,自己就装作那么做,但他心里并不真的喜欢这么做,这样做的时候会造成内心和外表做法的分裂,所以他们尽管知道忍耐,但早晚会忍不住爆发出来。他们只是在努力那么做,只是假装,这就是衣冠绅士,他们心里并非真的能够包容和尊重,他们的优雅和尊重都是假的,他们越是优雅越是尊重,越是会给人压力,而不是愉快和轻松。社会上多的是这类优秀人物,很多有知识的人都是,甚至很多所谓的“大师”都是这类人;

  第三个层次,尊重是一种本然的存在,是一种接纳。存在就是一个人本身成为这样,也就是说,一个人从心里就觉得要尊重别人,会自然真正地这么做,没有任何虚假,按孔子说的就是“从心所欲”而现尊重。对于尊重来说,就是从心所欲自然达成尊重。这时候的尊重不是造作出来的,这类人自然会存在对所有人一致的尊重,他不会认为自己有权力可以朝什么人发火说一些“别上脸”“别不知好歹”之类的话。他们会接纳并帮助改变世界上的一切,接纳的时候会认为对方的一切都是有理由的,都是正常的表现,我没有资格生气,没有资格说三道四,孩子管不住自己是正常的,这时候,一颗接纳的心会由衷产生一种慈爱:这些小东西,他们在追求快乐,却不知道怎么能追求到快乐,我要帮助他们,得到真正的快乐而不是其他人的惩罚!所以说,接纳才是真正的尊重。这类人在社会上非常少。

  我们看到知识和一个人的真正的修养水平是关系不大的,并非有知识的人就更加懂得尊重。往往有些知识分子的骨子里明显地存在着不平等。他们不懂得尊重,只会装,这就是一般人说的修养,这种修养是远远不够的。对人真正的尊重是来自心里,来自一个人的存在,而绝对不是嘴上怎么尊重,不是表面上表现出来的尊重,不是我忍耐着你,而是我觉得我真的接纳你。接纳是最好的尊重。

  平等思维认为:尊重是让沟通的对象感受到尊重。

  只要我们的内心存在着不接纳,对方就一定能从心里感受到我们这颗心的不尊重。

http://www.bamaol.com/Html/2015050616534631.shtml【晓岩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