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9年前 [02-09 21:47 周一]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20150209与家庭教育指导师学员分享

 

互动:

礼物是传递爱的一种方式。作为父母,你一定没少给孩子送过礼物——你感觉孩子喜欢你的礼物吗?

从孩子的健康成长着想,你觉得什么是对孩子最好的礼物呢?

……

 

在物质生活相对富裕的今天——起码在当下这个场合的各个家庭——基本上可以满足孩子对“礼物”的需求。但是,我们通过学习家庭教育,大概已经知道,孩子对礼物的需求不止于物质方面的,更多是精神层面的,那么,孩子的内心深处,最希望父母给他(她)的礼物是什么呢?

我想和各位指导师学员分享我的几点看法。

 

一、作为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首先是“陪伴”。   

互动:说到“陪伴”,大家会想到什么?

……

发展心理学家亨利•哈罗有一个著名的实验(接触安慰)

实验人员制作了一只用光滑的木头做身子,用海绵和毛绒织物包裹的人造母猴,人造母猴的胸前安装了奶瓶,身体内还安装了提供温暖的灯泡。然后他们又组装了另一只由铁丝网制成,外形与木制母猴基本相同,有喂奶和提供热量装置的人造母猴。然后,研究人员把这两种人造母猴分别放在单独的房间里,这些房间与小猴子的笼子相通。8只小猴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由木制母猴喂养,另外一组由铁丝母猴喂养。哈罗记下小猴子出生后的前5个月里与两种人造母猴直接接触的时间。结果令人惊讶。

最初,所有小猴与两只人造母猴都有接触。不久就发现小猴偏爱由毛绒布包裹的木制母猴(有奶也并不就是娘)。经过最初几天的调适后,无论哪只母猴提供奶,所有的幼猴几乎整天与包裹着毛绒布的木制母猴待在一起。甚至是那些由铁丝母猴喂养的幼猴,它们为了吃奶才不得已离开木制母猴,吃完后便迅速回到木制母猴这里。

分别由木制母猴和铁丝母猴喂养的两组猴子的行为特征进一步证明“接触安慰”的重要性。虽然两组猴子食量一样大,体重增长的速度也基本相同,但由铁丝母猴喂养的小猴对牛奶消化不良,经常腹泻。这说明,缺少母性(柔软温暖)的接触安慰使小猴产生心理上的紧张。

恐惧物体的实验进一步证明小猴对木制母猴的依恋。每当小猴发现自己正面对一些害怕的事物时,无论是铁丝母猴喂养的小猴,还是木制母猴喂养的小猴,它们的反应没有差异——它们都会很快跑向木制母猴,并抱住木制母猴以获得安慰和保护。随着小猴年龄的增长,这种反应变得更加强烈。

2015中国家庭教育消费者图谱》归纳了中国家长将孩子“推给别人”的原因:56%的家长认为自己缺乏耐心、34%的家长认为自己没有时间陪孩子、32%的家长认为缺少育儿知识、26%的家长认为自身不够成熟。上述数据解释了中国家长将孩子“推给别人”的原因。

有这样的一个案例,孩子每天写作业都要妈妈陪着坐在身边,作业写得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咨询得知,孩子母亲一直在外地务工,孩子上学后刚刚回到孩子身边。孩子对亲情陪伴的渴求,不自觉地畸变成了写作业“磨蹭”的行为。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作为陪伴者,不仅仅是物理距离上的陪伴,更要和孩子保持心理上的沟通。和孩子在心理上的沟通分享的过程,不仅是亲子情感交流的过程,还是理解孩子的发展,发现孩子的进步,引导孩子成长的过程。

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青春期的孩子,有心理闭锁的倾向,同时又存在渴求理解的期待。他们需要的陪伴是,想要倾诉时有一双倾听的耳朵,遇到挫折时有一个坚强的支持,受到伤害时有一个温暖的怀抱。作为陪伴者,父母要尊重理解接纳孩子,平等对待孩子,和孩子站在一起,以孩子的视角,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生问题,和孩子一起思考人类价值,引导提升精神品质。

值得警醒的是,作为陪伴者,父母要注意理性表达对孩子的关注。现实生活中,一些父母对孩子缺乏理性的爱,过多地代替和包办(顾老师在“微电台”讲过的案例:爷爷用手推车接送孙子),替代孩子思考和选择,孩子被限制在成人世界里,得不到他自己的生活,没有机会体验成长的快乐。这种情况下,其实是父母离不开孩子。父母不肯放过孩子,剥夺孩子的成长机会,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另一种表现。

 

二、作为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还有和谐的家庭。

互动:从1—10,给家庭和谐程度打分,你会给自己的家庭打几分?

……

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M·戈特曼的“和谐婚姻七原则”:

1)加深了解对方的生活细节;

2)学会喜爱和赞赏,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对方;

3)彼此关注,增加夫妻间的亲密感;

4)接受来自配偶的影响,建立更多共同兴趣;

5)关注可以解决的问题,用宽容心面对对方的缺点;

6)克服固步自封,建立新的行为模式;

7)寻求共同的生活意义。

 

——建立和谐关系的要素

1、承诺:坚守自己的诺言或约定,不论在顺境或逆境都信守自己的诺言。

除了分担家务,共同养育子女、赡养父母,为对方的身心健康负责,很重要的一点是:为家庭的发展努力——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提升。

2、沟通:保持用言语和非言语形式交流思想感情的习惯。

了解关于对方的喜好和憎恶,做一个好听众,即使生气或感觉受伤害也努力保持平静;可以争吵但不可以相互攻击。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语录:一根火柴不够一毛钱,一栋房子可以价值百万、千万,但是一根火柴却可以把一栋房子化为灰烬!

这根火柴是什么东西呢?

1)无法自我控制的情绪

2)不经理智判断的决定

3)顽固不化的个性

4)狭隘无情的心胸

——检查一下:你随身带了几根火柴?

有一本书,《非暴力沟通》,值得反复阅读用心体会认真实践。

3、自制:遵守规则,适当控制情绪。

愤怒时依然保持言语和行为的冷静,避免酗酒、吸毒、赌博和婚外性关系,绝不实施暴力(包括冷暴力)。

4、包容:与对方和谐相处的能力

理解对方的生活态度,分享彼此的信仰和价值观,享受和对方在一起的时间,渴望看到对方达到TA生命中最好的境界。

5、爱情:为对方着想。无私无求,深深地关怀着TA,把对对方好的东西给对方。爱就是“投其所好”,不是“给己所要”!

学会使用爱的语言——

1)肯定的言词

寻找对方的优点,并告诉TA,你非常欣赏那些优点。

定一个目标,比如连续1周,每天对配偶说不同的赞赏的话。

特殊的日子写一封情书给TA。

 在TA的父母朋友面前赞美TA。

2)精心的时刻(给予对方全部的注意力)

共处的时候问对方“你童年最有趣的事是什么”之类的话题

问TA最喜欢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和你一起做什么。

每天找些时间,分享当天的趣闻。

每隔一段时间安排一次只有你们两个人的出行。

3)精美的礼物

特殊的日子送给对方礼物。

长存爱的礼物,比如结婚纪念或生日礼物等。

某个时候、某种场合向别人夸耀礼物。

4)服务的行动

做配偶想要你做的事

5)身体的接触

拥抱

散步的时候,拉着TA的手。

和谐的性生活

夫妻是家庭的核心。心理学家曾奇峰形容说,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夫妻关系和谐了,家庭就是和谐的。而和谐的家庭就是孩子的天堂!

(视频:《谁说我不在乎》)

父母关系亲密,孩子感觉轻松自然。家庭充满情爱,孩子感觉幸福安宁。家庭完整、和谐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让孩子看到父母彼此相爱,就会更加相信自己能够被爱!这就是和谐家庭的力量!不要让孩子成为不和谐家庭的牺牲品!为了孩子的未来,努力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

推荐两本书:李中莹的《爱上双人舞》,黄维仁的《活在爱中的秘诀》

 

三、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其实就是父母自己。

心理学家对20多个国家的10万名8—14岁儿童进行调查,让每个孩子写出十条“要求父母怎样做和不该怎样做”。最终统计的前10条答案是:

1.孩子在场,不要吵架。

2.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

3.任何时候都不要对孩子说谎。

4.父母之间要相互谦让,相互谅解。

5.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平等关系。

6.   孩子的朋友来家做客时,要表示欢迎。

7.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尽量全面答复。

8.在孩子的朋友面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

9.注意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

1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互动:请在座各位对照一下,看自己做到了几条?

……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来自不一样的原生家庭,都带有或多或少的童年创伤,这些创伤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修复,就会在不经意间投射到我们的孩子身上。比如,孩子犯错时你如何对待?会不会自觉不自觉地重复当年父母对待自己的做法,对孩子严厉责罚甚至打骂?比如,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是不是不知道要怎样面对自己的情绪,忍不住要把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比如,你自我感觉力量不足,就非常期望通过孩子能表现出教养好、有礼貌、成绩优秀等等,用这些来证明自己是个好爸爸、好妈妈?

 

在著名学者刘墉的文章里看到他回忆求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件事:

“我念研究所的最后一年,日文课班上突然出现了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太太。当她正襟危坐,挤在一群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之间,跟着教授朗读的时候,实在很有意思。起初我以为她只是排遗时间的旁听生,后来看她也紧张兮兮地应付考试,才确定是正式的 研究生。她从不缺席,笔记又写得好,所以溜课的人都找她帮忙,我们称她为赵太太,直到毕业,才知道她就是赵小兰的母亲——朱木兰女士。我提到赵小兰,并不是想强调她是华裔在美国政府职位最高的人,也不想讨论她的白宫学者、花 旗银行傲人的经历,而是希望读者能了解一下赵小兰的家庭生活。因为我相信,没有那样好的家庭教育,很难有赵小兰今天的成就。最起码赵小兰今天立身华府高 阶层,那带有适度衿持与华裔尊荣的气质,必然来自她那特殊的家庭教育。”

这个名人家教的例子给我们的启发是:父母是孩子终身不能卸任的老师,要和这个职责相称,就要不断学习成长,完善自我。因为在孩子的整个成长期,他们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并以父母为楷模。

在家庭教育中,直接影响孩子的是家长的教育行为,而教育行为的背后,是家长对孩子的看法,对教育的看法,以及对他自己和孩子关系的看法。

一个合格家长除了要具备作为合格公民应具备的素养,如一定的文化水平、品德修养、身心健康等;作为教育者,家长还需要具备应有的教育观念,教育知识,教育方法和教育能力,包括:

1高度的教育义务感和责任感

2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的儿童观、正确的人才观、亲子观和教育观)

3科学的教养方式

4教育子女的能力(了解孩子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丰富的教育知识

6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青少年儿童问题专家指出,在亲子关系中,有两个假设,对父母的假设首先就是:所有父母都想带给孩子正面的影响。可是,我们面对的事实却不容乐观。

国际青少年研究所曾经进行过一次“最受你尊敬的人物是谁”的调查。调查对象是:美国13所高中的1005名学生,日本15所高中的1303名学生,中国内地22所高中的12201名学生。

调查结果:美国学生最尊敬的人排第一的是父亲,第三是母亲(第二是球星乔丹);日本学生最尊敬的人排第一的也是父亲,第二是母亲;中国学生没有一个将父母排在最尊敬的人的前10名!

外媒(西班牙通讯社埃菲社)就这个调查结果发了一条电讯:“不少中国的父母以为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家长,但是他们却无法阻止他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不断下降……”我们是不是感到很委屈?究其原因,大概是一直以来,我们的家庭教育更多是说教而非以身作则!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有一段经典名言:“不要认为只有你同儿童谈话、教育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他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儿童。你怎样穿戴,怎样 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和发愁,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教育意义。”所以说,做父母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修炼成一个好榜样,作为礼物送给孩子。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什么?是心灵的陪伴,是和谐的家庭,是父母的楷模。农历新年快到了,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思考这个问题: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我准备好了吗?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