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寒假里,家长与孩子要明确心理界限

9年前 [02-06 12:55 周五]

孩子们经过一个漫长学期的学习后,终于迎来了开心快乐的假期生活。每一个孩子假期里能否开心快乐,取决于父母的心理界限是否清晰。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国王不分年龄大小。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界限,我们既不要侵犯他人,当然,也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但是,现实生活中,尤其父母与孩子,虽然都是自己独立的王国的国王,父母往往却是界限不清楚,总是侵犯“别国”利益,像个救世主,患有严重的过度关怀症,总认为孩子有缺陷,如果他不去拯救,孩子就会堕落、失败、痛苦,他的神圣使命就是要把孩子的“黑”都变成他眼中的“白”。
   
一、心理界限模糊的父母典型特征就是控制­孩子。把孩子当成物体,不关注孩子的心理,甚至有意压制孩子的内心感受,否定孩子的能力,打击他的自主性,使他丧失自我,乖乖地听话,服从他的控制与指挥。­

 二、在控制型的母亲身边,一定会有依赖型的孩子。一个依赖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穿不暖、吃不饱还怪罪父母,甚至故意不伸手、不张口,叫自己穿不暖、吃不饱,让父母心疼,激发父母的恻隐之心。­依赖型的人小时候依赖父母,结了婚以后则依赖配偶,或者同时继续依赖父母,甚至对方的父母。这种人不是依赖所有的人,而是只依赖关系亲密的人,对陌生人通常则是比较排斥的。这就能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那些“啃老族”回避人际交往而一味地依赖家人了。

 三、一个心理界限不清楚的妈妈,强行占有孩子的心理空间,除了带给孩子的依赖人格外,还容易导致孩子没有自我感,自卑,过于看重别人的认可、赞扬和尊重,以别人的评价作为自己的判断标准,最终形成讨好型人格。讨好必须要先了解对方的心思,不然的话,马屁拍错了,反而被踢一脚。于是,这种孩子既喜欢猜别人,但害怕别人猜自己,担心自己的心思被别人知道。其实,他们首先认为自己是不好的,自我评价是负面的,所以,他才特别怕别人猜到他的心思。当这种担心持续达到一定强度时,可能就会出现被洞悉感,觉得自己被跟踪、被监控。如果非常明显,那就离精神分裂症不远了。­

另外,窥探孩子隐私,像翻孩子的抽屉,偷看孩子的日记、查看孩子的电话记录;讲诉一件事情时不但说事实部分,还要猜测孩子的动机、想法等都是家长的心理界限不清晰的表现。家长总是试图打破与孩子的界线,闯入孩子的私人领地。当一个心理界限不清晰的妈妈经常猜疑孩子、不信任孩子,侵犯孩子的心理空间时,孩子也不会分清自己的心理界限,要么,他也如法炮制,不相信任何人,猜疑别人;要么,他就盲目相信、依赖别人,没有自己的判断,从而轻而易举地成为骗子的目标。

人际心理界线不清的家长往往以为自己更了解孩子。当孩子产生某种想法、出现某种情绪变化、想做某件事的时候,他会告诉孩子,你的想法、情绪和行为都是错的,不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他显然是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孩子身上去了,当发现孩子和他实际上不一样,他就认为孩子错了。同时,他又很关心孩子,希望孩子别犯错误,于是就来纠正。这样的纠正其实非常有害。本身人际界线不清、暗示性高的孩子就会接受他的纠正,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感受和意图压抑掉。一个人越不了解自己、越压抑自己,越容易受暗示,越容易人际界线不清,最终导致恶性循环。

寒假开始了,孩子们又一次近距离、长时间地与父母在一起。家长们,请清晰地划清自己与孩子的心理界限,别再对孩子猜疑、控制。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理侵犯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表面上风平浪静,其实,彼此内心的较量,精力的耗损对双方的伤害是非常大的。祝孩子们假期快乐,祝家长们在陪伴孩子的幸福时光里更快乐!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