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社会转型期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对策

10年前 [05-01 15:08 周四]
       当前,随着社会转型加快,农村出现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观念更新跟不上教育发展需求等不协调现象。农村家庭教育缺失日益显现,成为阻碍农村教育质量提高的绊脚石。因此,必须研究探讨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所在,制定相应对策,以便进一步推动农村教育工作。
   找到病因,方能开方。在研究探讨农村家庭教育缺失时,既要归纳表征,又要深究其成因。下面,按照这一思路,首先谈谈农村家庭教育缺失的四类现象。
  现象一:由于对物质崇拜的热度上升,产生读书无用思想,导致出现忽视家教现象。来自历史原因、经济条件、农村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对物质崇拜的热度很高,对教育的支持度受实用主义原则左右,产生新的读书无用(或多读书无用)的思想。究其成因,有三:一是进厂不离乡,腰包照样胀的满足感作怪。近年来,农村民营企业尤异军突起,农民进厂不离乡,靠打工使日子滋润起来,认为打工致富无须读书。二是暴富者不读书,读书者不暴富的反差效应。过去农民对知识分子、国营单位人等十分羡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人大都没踏上致富快车道,于是农民将羡慕的眼神转而投向了暴富者。大部分农民认为孩子上不上学无所谓,只要有力气、肯钻营、能赚钱就是,至于读书的多少就无关紧要了。三是少读书易就业,有文凭就业难的负面影响。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特别是高等教育制度的变革以及带来的大学生找工作难等问题的影响,严重挫伤了农村家长的送读积极性。以上因素,是农民产生读书无用实用主义思想的土壤。农民连读书都轻视了,必然带出农村教育忽视家教的现象。
  现象二:由于对教师角色认识存在偏差,产生责在校方思想,导致出现推卸家教现象。时下,农村家长忙于致富奔小康,农民为子女大多提供的只是物质条件,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孩子。许多农民家长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无忧就可以了,将教育的责任全推到教师与学校。这种依赖病的表现与危害如下:其一,家长认为教师是万能的。在农民心中,教师是圣人,教育方法不能失当;教师是保姆,农民将孩子的校外生活也一并打包给教师管理;教师是被告,一旦出现教育偏差行为,家长只会把教师当被告对待。其二,家长不与教师沟通、不参加教育活动、不配合家校联动。调查显示,86%的中小学学生家长很少与教师、学校联系,对学校教育思路、教育环节知之甚少,根本谈不上配合学校教育。其三,无所顾忌问责学校。当孩子出了问题之后,家长往往只是一味感叹孩子没遇到好教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面对师生冲突,家长不会冷静处理,甚者进校闹事。责在校方的依赖病,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家长推卸家庭教育责任,而且还造成家校鸿沟愈拉愈大,致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

现象三:由于家庭教育结构不合理,产生有家即教思想,导致出现家教失衡现象。农村家庭教育结构不合理,是影响家庭教育水平提升的直接原因。家长文化素质偏低,大都集中在初中与小学文化程度,大部分家长说不清家庭教育的真正含义,更不知道如何引导、教育孩子。这种现状,首先使农民家长头脑中产生有家即教、把家等同于家教的简单思维,并且还带出种种错误的、不和谐的家教行为。比如,不少农村家长唯我独尊作风存在,要求孩子惟命是从,实行打骂教育,产生严而无爱行为;又比如,农村家庭几代同堂、家长外去打工情况多,祖父母宠溺孩子严重,产生爱而无教行为;再比如,农村健康文化娱乐活动较少(不少家长沉湎于喝酒、搓麻将、打扑克中),家庭文明教育缺乏(不少家长语言粗鲁、口无遮拦),给孩子成长带来负面影响,产生染缸育人行为。笔者把以上教育行为统称为家教失衡现象,它是影响孩子思想道德素质完善的亲情杀手
  现象四:由于对素质教育的不理解,产生迷信培训思想,导致出现家教异化现象。现行教育步入素质教育轨道尚需时日,农民更是不理解素质教育。个别教师和学校由于主观上存在想提高孩子学业成绩、害怕假日里孩子无人管理(不排除创收)等动机,向孩子和家长发出办主科培训班、特长培训班的号召。首先响应的是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渐渐地这种响应扩散到所有的农村家庭。由于农民对素质教育的迷惘而导致迷信培训的思想蔓延,于是家庭教育被培训替代了,家教被异化了。而且,家教异化必将演绎出三重三轻教育行为:重溺爱,轻自主培养,家长对孩子生活过分包办,致使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个人主义严重;重分数,轻道德教育,许多家长把孩子考上重点中学、大学作为成才的衡量标准,忽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培训;重助长,轻能力培养,有些家长不顾及孩子的兴趣爱好,强行送孩子上各种培训班,揠苗助长,轻视或忽略孩子的实践锻炼。家教异化现象若不加以矫正,必将冲淡经济发展给农村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
  家庭教育既是一种有形的教育力量,又具有无形的感染力。以上四种农村家庭教育缺失现象,只会给孩子成长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必须在正视农村家庭教育缺失的基础上,采取切实举措来优化农村家庭教育,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从短期要求看,必须增强刚性支持。短期内改善农村家庭教育,必须增加刚性支持力度。一是设置科学的制度。要设置关于家庭教育管理的规范制度,从内容上明确家长的直接教育责任协助学校教育责任改善社会教育责任等三项职责;要探索制定家庭教育工作达标细则家庭教育评估标准家庭教育行为规范等系列指导性规定,给农村家长提供明确的家庭教育导向。二是进行有效的监督。要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如启动社会舆论、利用五老队伍、借助关工协会等组织对农村家庭教育予以监督,做到推广好的家庭教育典型,纠正失当的家庭教育个案。三是激活部门的配合。各级妇联应当成立家庭教育领导小组,以便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家庭教育;教育界要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关于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系列家庭教育丛书,以满足不同层次家长的需求;文化、公安、电信、工商等部门要联合行动,净化荧屏声屏网络等社会环境。
  从主载体建设看,必须注重学校带动。当前,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主载体是什么?农村家庭教育的主载体就是主要的推动力量,从这点看,学校就是主载体。因为学校可为家长教育提供师资、场地,为家校联系提供牵引力,为家长与孩子互动提供纽带,从而有力地推动农村家庭教育质量的提高。一是落实好以校办校举措。县一级要建立党委、政府、妇联导办,教育行政部门督办,全日制中小学校主办,关协和教协协办的全新家长学校办学体制;要形成县家庭教育领导小组、乡镇家庭教育委员会、家长学校管理班子、教学辅导讲师团四级管理网络;要认真落实家长学校质量评价办法,推行好家长学员检测制度和家长学校年检评估制度。二是坚持好家校联系。沟通家校联系,教师应主动与家长联系,带动家长积极与学校配合。密切家校联系,可采取“321”工作方法,即:坚持三访(家访、电访、校访),举办两会(家长委员会会议和家长会),填好一卡(家校联系卡或家校联系手册)。三是开展好主题活动。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如开展开放式互动教学、亲子活动、英烈报告会、优秀家长介绍育子经验会、参观学习、模拟家庭生活等形式,从不同层面对家庭教育进行具体的、现实的指导。四是优化好全托管理。在农村,一些外去打工的父母干脆出钱委托一名教师管理孩子,教师负责孩子的衣、食、住、假日生活等内容,大家称其为全托管理。这类新生事物有待进一步定位、进一步监管、进一步完善,使其成为家庭教育的有益补充。
  从内因看,必须实行家庭内部优化。提高农村家庭教育水平,家庭内部优化是内因,是根本。当前,农村家庭要从四个方面着手进行内部优化。优化家长思想素质,家长应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促使孩子品德高尚、心智健全;优化家庭文化因素,农村家庭应从尊老爱幼、孝敬悌友、互谅互让、团结邻里、文明娱乐等方面去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推动孩子成长进步;优化家庭教育方法,农村家庭要讲究科学的家教方法,要鼓励孩子、关心孩子、客观分析孩子、积极影响孩子,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教子有方;优化家庭沟通方式,家长要经常与孩子沟通,家庭成员要建立互相关爱的融洽关系,从而达到正确指导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目的。从外因看,必须净化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农村教育的大后方,属于大家庭教育范畴。现实生活中,社会环境大气候的影响往往超过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要使社会环境更好地服务于农村教育,必须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开展和谐社区主题教育。要促使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政治标准,增强社区凝聚力与正义感,使人们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情感沟通和人文关怀,营造一个人人关爱大家庭教育环境。二是营造优良的文化环境。优良的社区文化环境包括社区和谐、休闲文明、注重公德、爱护环境、遵纪守法、爱国爱家等。优化社会文化环境,必须建好社区文化教育阵地,开展文明家庭、文明社员评选活动,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一片蓝天。三是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挖掘好社区历史、名人、模范人物和优秀家庭等教育资源,举办相关事迹展和报告会,为孩子树立榜样,促进孩子成长。社区环境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延伸、补充和拓展。净化好社会环境,可收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育人效果。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