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帮助孩子摆脱负面情绪/甘甜老师

10年前 [02-13 21:47 周四]

每个人都有负面情绪

情绪和行为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吗?是不是好的情绪就会带来好的行为,消极情绪就会导致坏的行为呢?

甘老师的三个问题点出了诸多家长在理解孩子的情绪上存在的误区。甘老师表示,孩子高兴时也可能会打人、咬人、尖叫来表达自己的快乐;孩子紧张、委屈、害怕时也可能只是一言不发地坐在一旁。因此,甘老师认为,情绪有积极和消极两种,行为有被接受和不被接受两种,情绪和行为并不直接挂钩。

许多父母在孩子因为负面情绪而哭泣、焦虑时会很内疚,觉得是他们的失职,没有照顾好孩子。甘老师认为,父母不必为此反省,每个人都有负面情绪,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父母作为独立的个体,没有义务为孩子的糟糕情绪负责任。父母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调整情绪,在孩子有负面情绪时,引导孩子顺利地表达出来。

因此,父母在孩子哭泣时要求他“不要哭”,特别是对男孩子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是不正确的。父母们总是希望孩子在任何情绪下,都能表现出可被接受的、得体的行为。这是不切实际的,父母要理解、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并通过情绪疏导技术,让孩子尽快走出负面情绪。

而不正确的处理方法,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强烈的心理创伤。甘老师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位爸爸因为三岁的孩子不停地哭,声音大到整栋楼都听得见,就把孩子关在电梯里十五分钟,而孩子之后很快就患上了自闭症。因此,家长千万不要把孩子关黑屋子、不要吓唬孩子、也不要让孩子在家门口罚站,这些行为都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

家长要重视情绪疏导技术

家长应该掌握怎样的情绪疏导技术?对此,甘老师提出了四点建议。

第一,要觉察孩子的情绪。甘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案例,假设一位妈妈带着孩子,跟好朋友一起逛街。,妈妈一直跟好朋友说话聊天,突然间孩子跟好朋友说:“我讨厌你,我要杀死你。”这时候妈妈就应该明白,孩子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觉得妈妈被抢走了,他很无聊。

第二,要理解并分担孩子的情绪。在上述的案例中,孩子的情绪其实是嫉妒。而妈妈在这种时候,应该跟孩子解释情绪,告诉他你现在的感觉是嫉妒。2岁左右的宝宝就能明白什么是高兴、生气、害怕等简单的情绪,3~6岁的孩子也可以渐渐理解嫉妒之类较复杂的情绪。有这样一种情况,许多妈妈在抱着孩子跟别人聊天时,孩子老是用手抓妈妈的脸。这是因为他觉得妈妈不是在跟他说话,所以就要你停下来看着他跟他说话。这时,孩子也是嫉妒了。

解释情绪过后父母还应该跟孩子说,嫉妒这种情绪,我也会有。妈妈可以说:“看到你和爸爸下棋时,妈妈也会嫉妒。” 家长不要表现出居高临下的态度,不要说:“只有小孩子才会有这种情绪,才会这样做。”这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第三,遇到问题,让孩子自己去找出解决的方法。比如孩子们之间因为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父母不要给孩子提议,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协商,剪刀石头布是好方法,分享也是好方法。大人不希望有人一直在旁边唠叨该怎么做,孩子也不喜欢。

最后,如果孩子们之间发生冲突,父母首先需要关注孩子的情绪,而不是事件本身。父母应该先安抚孩子的情绪,让他们冷静下来,再问冲突的原因。父母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更自信、更独立。孩子们冷静下来后,父母依然要让孩子来提出解决方法,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就是自信心的表现。甘老师表示,“父母是孩子的亲人,不是裁判,孩子的人生也不是一场比赛,父母要做的事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做表率,小方法有大用处

甘老师一直认为,要让孩子摆脱负面情绪健康成长,家庭环境远比老师的教导来得重要。因此,家中有必要采用一些疏导情绪的小方法。甘老师推荐的小方法有三个:冷静角,情绪垃圾箱和生气袋。

首先是冷静角。甘老师认为,不是每一种情绪都需要疏导,如果孩子真的犯错误了,父母完全可以给孩子立下规则:让他去冷静角反省自己的过错。冷静角的设立是很有讲究的,如果在一个走廊尽头挂一幅画,下面一张小板凳,孩子一犯错误就被要求过去坐,孩子肯定不愿意。正确的方法是,父母可以在卧室里靠窗的地方摆一个沙发,不要放玩具,然后告诉孩子这是冷静角。

要让孩子接受冷静角需要大人先做表率。比如,母亲下班回来后可以告诉孩子:“妈妈下班回来很累,你不要打扰我,我要去冷静角坐一会儿。”坐了十分钟后出来,再告诉孩子:“妈妈觉得现在好多了。”下一次再换爸爸去冷静角,这样几次后孩子就会很想去见识下这个“神奇”的冷静角。只要父母的表率作用得当,孩子在冷静角就能够很快地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也因此减少了负面情绪带来的不良行为。

其次是情绪垃圾箱。孩子特别生气的时候可以让他发泄,在纸上乱涂乱画,再把纸撕成碎片。孩子可以撕废纸,但父母需要告诉他不能撕书。情绪垃圾箱不要装别的垃圾,就用来装发泄时撕碎的废纸,它是独一无二的。父母自己在生气的时候,也可以使用“情绪垃圾箱”,给孩子以表率作用,但是父母不要演戏,这往往瞒不过孩子的眼睛。

最后是生气袋。如果孩子发怒时爱打人,爱咬人,在纠正他的行为的过程中,你可以提供给他“生气袋”。生气袋可以是柔软的枕头,但不要使用玩偶,因为对孩子来说玩偶是有“生命”的。

有了正确的情绪疏导技术,再加上合适的小方法,父母能够事半功倍地引导孩子以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而当孩子终于选择正确的方式表达情绪时,父母一定要给予孩子鼓励,以强化他的行为。

-----------------------------------------------------------胡云慧摘录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