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实例分析:考砸后有效与孩子沟通

10年前 [11-28 20:19 周四]

五年级的儿子,第一次月考时,某科成续不理想。回来时,内心与脸部的表情充满着难以掩饰的挫折感。于是书包乱扔、鞋袜也被踢到客厅的角落。

  孩子:什么老师嘛!尽出些烂题目。

  母亲:你觉得很不公平﹖

  孩子:对啊!太过份了,出的考题课本里都没有。

  母亲:你一定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孩子:不只有我觉得被骗,全班都有这种感觉。

  母亲:你很生气,也很难过,因为你花了很多时间在课本上,却得到这种结果。

  孩子:……,我真的好生气,我好想哭哦……

  此时母亲沉默却温柔地搂着孩子,抚摸孩子的背,完全的包容一颗受伤的童心。

  一段时间之后,孩子的情绪已趋于平缓。

  母亲:需不需要妈妈帮忙﹖

  孩子:你怎么帮我,书是我自己念的,你又不是老师肚里的蛔虫,也不知道老师出什么题目,你怎么帮忙﹖

  母亲:我每天晚上排出二十分钟帮你复习啊!

  孩子:可是……,她出的题目不在课本里啊!

  母亲:“……”(沉默并不表示放弃,而是给予双方一个思考的时间。)

  孩子:……,以前你不是买过自我评价的测验卷吗﹖

  母亲:你的意思是……”

  孩子:我其它科目都没问题,下次请你帮我买一份单科的吧!

  母亲:老师的考题很像从评价里出来的﹖

孩子:我也不知道,应该不是吧!

  母亲:老师出题没有范围吗﹖

  孩子:其实也不算是没有范围,她出的题目在课堂上都讲过。

  母亲:另外的补充教材﹖

  孩子:其实,老师讲的并不是完全脱离课本,只要上课抄笔记。噢对了,黄小伦上课都抄笔记,结果全班只有她考95分,好神气哦。对了,老师这次的题目全是笔记里的。后来我们在对答案时,从黄小伦的笔记本里都找到标准答案。

  母亲:那现在我们怎么做呢﹖

  孩子:准备一本笔记本,将老师上课讲的全记下来。

  母亲:很好。

  孩子:可是,有时候老师讲太快了,我来不及记。

  母亲:嗯,那真是一件麻烦的事。

  在此阶段,母子俩人共寻问题的症结并寻找各种可能解决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母亲只扮演积极的倾听和理解的引导者角色,完全不批评也不给予任何意见。

  孩子:妈,我真的来不及记那么多,但是我可以借黄小伦的笔记吧。 

  母亲:除了向同学借笔记,没有其它办法了吗﹖万一,黄同学也要看或要重新整理,你怎么办﹖

  孩子:或许可以请老师讲慢一点。

  母亲:这是个好主意,还有吗﹖

  孩子:啊!可以用录音机,对了像去上英文课一样,把老师上课内容录下来,回来和笔记本对照,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在此阶段,孩子会想出各种方法,无论孩子提出任何看法,母亲都给予温暖的支持与尊重,并不着痕迹地刺激孩子想出更多方法。

  母亲:那现在你决定怎么做了呢﹖

  孩子:我决定带迷你录音机去上社会课。

  母亲:会不会有其它困难﹖

  孩子:应该不会吧这次全班都考砸了,我想,他们大概还会夸我聪明,想出这么妙的方法。

  母亲:录音带和笔记本都有吧﹖

  孩子:……”

  母亲:那我们就先做一个星期,看效果怎么样,如果有困难,我们再来想办法。

  孩子:嗯谢谢妈妈。

  母亲:可是客厅的臭袜子快把我给熏昏了。”(雨过天晴之际,母亲适时传递信息)

  孩子:妈,对不起,我马上收。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