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绿色网络 助飞梦想”,你准备好了吗?

10年前 [11-24 22:15 周日]

“绿色网络 助飞梦想”,你准备好了吗?

 

孙岫

 

    一位美国妈妈送给13岁儿子一个iPhone手机,又怕孩子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便跟儿子有了“约法18”。可见,不仅仅是中国家长为孩子拥有iPhoneiPad等智能产品而担心,似乎全世界家长都在面临这样一个新课题。

新华网北京10月19日消息,由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网络新闻宣传局、中国儿童中心联合主办的“家庭护卫行动——绿色网络 乐享童年”亲子教育实践活动19日在中国儿童中心举行。为广大青少年营造一个绿色、安全、文明的网络环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绿色网络 助飞梦想”——网络关爱青少年行动的通知》,号召全国亿万家庭启动家庭护卫行动,通过网络监督、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亲子教育实践活动、网络文化活动,更新家长观念,提高家长适应网络时代的应变能力,教育指导孩子文明上网,在家庭中筑起网络安全的防线,让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发挥更多的正能量,倡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文明绿色上网、增加户外体验;倡导家长加强网络学习、增强亲子沟通、避免孩子网瘾,从而共同筑起家庭护卫保障,建设幸福家庭,让孩子乐享美丽童年。

迅速发展普及的网络文化在满足青少年求知欲好奇心、扩展知识开发潜能的同时,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产生了一定的干扰作用,一些沉迷网络的青少年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损害,人们似乎有理由认为:网络对部分青少年的毒害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绿色网络,助飞梦想——网络关爱青少年行动”真是一个令人欣慰的好消息!

政府和社会的关爱行动如何转化为家庭教育的实践?这就是我想和各位家庭教育指导师一起探讨的话题:“绿色网络 助飞梦想”,你准备好了吗?

 

本课主要内容:

孩子们为什么会沉迷网络?

什么样的孩子容易沉迷网络?

沉迷网络的危害是什么?

我们如何趋利避害?

 

一、孩子们为什么会沉迷网络?

1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上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玩游戏,而网络游戏的特点就是好玩。

网络游戏有精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

有富于幻想的故事情节;

升级设置,给人高度的成就感;

在网络游戏里“杀人放火”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大型角色扮演类游戏,可以让玩者成为无所不能的勇士或侠客;

适时互动的聊天平台满足被了解的心理需要

加入虚拟帮会可以找到归属感;

……

2青少年儿童的心理需求是他们沉迷网络的根本原因。

“传播学鼻祖”施拉姆说:“儿童面对电脑里的游戏就像在一个巨大的食物丰盛的自助餐厅里,很难抵挡住‘食物’的诱惑。”

中国社科院儿童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卜卫说:“电子游戏起码满足了中国儿童的八种需要——放松、消磨时间、寻求伙伴、摆脱生活压力、摆脱孤独、忘记烦恼、兴奋刺激和娱乐。”

放松、摆脱生活压力和忘记烦恼同属一个类型,都是为了逃避现实生活压力;

消磨时间、寻求伙伴和摆脱孤独同属一个类型,是把游戏当做“电子玩伴“;

兴奋刺激和娱乐同属一个类型,是通过在幻想世界里获得控制感和成就感,或者通过虚拟的攻击行为获得满足得到娱乐。游戏中的常用语,如:你太棒了!过关了!你成功了!你赢了!恭喜你,又晋级了!……这一类语言配上夸张的表情符号,对内心渴望被尊重接纳的青少年更是难以拒绝的。

 

二、什么样的孩子容易沉迷网络?

一般地说,青少年沉迷网络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青少年有着天然的、自发的积极探索外部世界的心理倾向。面对新事物趋之若鹜。网络是一种新技术、新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超越时空限制等特点,而且,内容无奇不有,形式千变万化,非常贴近青少年,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也对网络有着很大兴趣,上网聊天、交友、游戏、购物……为之“痴迷”的人不在少数。

第二,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当前仍然是考试教育,在校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单调,学习压力大,精神长期紧张,回到家庭往往还要承受来自父母的压力,孩子和父母之间也常常缺乏有效沟通,孩子与人交往的技能没有得到发展,生活中的人际沟通经常出现阻碍。这些都导致青少年的负面情绪积压,长期受压抑需要一条途径加以宣泄。而网络正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途径。

第三,从家庭到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性教育滞后,青春期少年儿童的性生理性心理迅速发育,性欲望与日俱增,但性心理却极为不成熟,对性普遍存在神秘感。网络的开放满足了孩子了解性的潜在需求,缺乏辨析能力和抵御能力的孩子,极易受不健康的色情诱惑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具体说,有以下情况的孩子更容易沉迷网络:

1、厌学的孩子

学习困难的孩子因缺少鼓励,成绩优秀的孩子因害怕面对挫折,都容易走向网络游戏来逃避现实压力。

2、缺爱的孩子

为了摆脱孤独感,寻找归属感,把游戏当做”电子玩伴“。

3、性格有缺陷的孩子

幼年教育中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孩子缺乏自制力、约束力,习惯于为所欲为。

4、被“问题教育”伤害的孩子

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

过多限制孩子的人际交往

为孩子做的太多

家庭不和谐、亲子关系障碍

长期忽略孩子的精神需求

当代中国青少年不同程度的精神缺失:

父爱缺失——父亲代表规则和秩序,父爱缺失对孩子自制力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游戏缺失——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孩子少了许多游戏的机会,在日常游戏中得不到满足,就会转而他求。

同伴缺失——独生子女在家庭内的玩伴为零。父母的过度保护,也很难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孩子常常有孤独感。

记者柴静在一家网瘾戒除中心现场采访的记录,真实地反映出孩子网瘾背后的家庭教育问题。是家庭教育的失误把孩子推进网络游戏的陷阱!

孩子的心声:

我们是独生子女,我们很孤独,心理上最渴望与同龄伙伴交流;

家长对我期望过高,我感觉学习压力太大;

用考试成绩来区分好学生坏学生,我们觉得很不公平;

爸爸妈妈的鼓励太少,好像在他们眼里别人的孩子这样那样都比我强。

妈妈包办了我所有的事情,我觉得自己很无能。

电脑游戏能够给我100分的感觉。

家长太落伍了,连上网都不会,和他们没有共同语言。

 

三、沉迷网络的危害是什么?

耽误学习

浪费时间

浪费金钱

危害健康

医学专家表示:在美国早已发现迷恋电脑的危害。美国医生曾发出警告:长时间使用电脑的人患精神疾病的机会较常人高出4倍。那些平均每天使用电脑4小时以上的人,容易变得情绪不稳、忧虑及沮丧。而游戏的设计者却不是仅仅设计4个小时的游戏。

心理学家担心:在网络和电脑中成长起来的儿童可能患上“情感冷漠症”,表现为对外界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友冷淡,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表情呆板,内心体验缺失,严重时对一切都漠不关心。

孩子一旦形成对电子产品的心理依赖,会出现一种类似上瘾的症状,对别的事物失去兴趣,社交圈缩小,沉溺在虚幻世界中不能自拔。

如此种种,让许多家长为孩子接触网络深感担忧和恐惧。但是,仅仅是担忧和恐惧甚至进而控制孩子上网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更新观念,提高适应网络时代的应变能力,发挥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的正能量,和孩子共筑家庭护卫保障,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四、我们如何趋利避害?

西安市社科院青少年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王国琪认为,网络对传统家庭教育的挑战主要有如下4方面:

一是家长的知识有限,而网络是无限的;

二是家长传递给孩子的是经过过滤的信息,孩子只是被动接受;网络上的信息是丰富多元的,孩子愿意自己去选择;

三是对亲子关系的挑战,孩子在网络上时间长了,和家长的沟通就少了,或者是亲子沟通不畅,孩子会用更多时间从网络上获得人际交往的满足;

四是对家长自身素质的挑战,因为不懂网络语言的家长,难以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孩子迷上网络,父母只有采取“堵”的办法加以干涉和阻止。

据说,当年广播和电视兴起的时候,社会上也出现过类似现在人们对网络的恐慌,人们担心广播、电视会影响传统教育,会使孩子们远离书籍,成为不会思考的一代。这么多年过来了,结果似乎并没有像人们当初想象的那么可怕。可见人们的担忧往往是因为人们对新生事物缺少真正的了解造成的。

有专家指出,网络给教育带来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

第一,打破了信息垄断;

第二,使个性化教育能够实现。

过去100多年,整个人类教育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这种提高是建立在集体教育的基础之上,每个孩子学一样的教材,按照一样的标准做作业,参加一样的考试,这确实非常有效率,但是却忽略了人的个性。目前美国一些学校正在尝试用iPad教学,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反馈、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教育反馈,实现了针对性和个性化教学,这是过去听广播、看电视、看书都达不到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随处享受网络带来的方便,网络满足我们丰富知识、陶冶性情、探索世界等等需求。

那么,我们如何趋利避害呢?

1父母素养很重要

父母是有原则、有界限、能控制自己欲望的人;

夫妻关系良好,亲子关系融洽;

能多方面引导孩子兴趣,孩子总有愿意做的事情;

对孩子的无理要求能做到“温和而坚持”的拒绝;

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能认同、倾听和共情;

家庭教育有目标,能真正按照孩子的需求选择发展方向;

会指导孩子游戏。

家长不会使用网络,无法引导孩子,为避免孩子误入歧途,最简单的做法是禁止孩子上网,结果,许多孩子不得不偷偷到网吧上网,甚至沉溺其中。也有不少父母因电脑知识的缺乏而遭受孩子藐视,父母的权威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少家长感叹:我们对孩子知道的越来越少,而孩子对成人世界知道的越来越多了,教育孩子没有底气了。你想和他说点什么,他敷衍你,说多了,他干脆回一句:“你们老土,连上网都不会,还好意思教训我?”一位中学生的父亲谈到网络问题时说:“一方面望子成龙,一方面又为自己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而惶惑不已,真是太痛苦了!”网络时代,家庭教育要实现从被动防守到积极干预,是有条件的。家长首先要改变自己,从传统型家长改变成学习型家长,这样才能指导孩子在网络时代健康成长。

2他山之石可借鉴

——美国媒介素养教育

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了解并辨识广告;区别事实与虚构;理解节目的形态(如纪录片、新闻、戏剧等);了解电子媒介与印刷媒介的区别;对自己的电视观看行为有一定了解并给予评估。

初中阶段:电视和生活的关系;电视戏剧的组成元素;电视摄影技术;电视的说服意图;电视新闻分析;黄金时间段;了解和分析自己的内容偏好:如何成为一个具有批判能力的电视观众等。

高中阶段:评估和管理个人的媒介接触行为;能对电视有所质疑;能识别电视的说服意图;能意识到媒介对人类生活的可能影响;能利用电视观看加强和家庭的沟通等。

——网络教育的成功案例

案例1

一个小男孩小学2年级开始用电脑。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到网上搜集熊猫或其它动物的趣图,然后做成小报。

爸爸抓住机会开始了对孩子的网络教育。他向孩子推荐了一些适合的网站,鼓励孩子把每一次作文输入电脑保存,和孩子一起制定网络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

第一,每次用电脑之前,要向家长说明用途:是练习打字,还是搜索资料。自己要估计一个大概的使用时间。

第二,出于健康的考虑,连续使用电脑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特殊情况要大人允许。

第三,不要在网络上披露个人隐私:包括不用自己的真实姓名注册;不在任何网络社区泄漏自己的真实年龄、家庭成员姓名和家庭住址、手机和家庭电话;不向不认识的人发送自己和家人的真实照片。

第四,不随便点击不可靠的链接和图片。不主动浏览色情、暴力信息。

第五,不去网吧上网,远离网络游戏,网络游戏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绝大多数是不适合的。路过网吧时告诉孩子:网吧是不适合孩子的场所,里面空气和光线都不好,在里边待的时间长了,对眼睛和身体健康都会造成伤害。

第六,可以和自己熟悉的同学、老师聊天,为了节约时间,更好的办法是打电话或短信留言。

第七,违规的惩罚:减少使用电脑的次数,或减少上网的时间。

这个家长有关网络的家庭教育体会是:未来的世界,没有人能离得开网络。担心孩子上网,不如让孩子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如果家长不清楚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什么样的“绿坝”都没有用!如果家长没有学会怎样管教孩子,就算没有网络游戏,孩子也会有其它的问题。

 

案例2。

男孩13岁。已经进入青春期,父亲发现越来越难与儿子沟通,儿子每天放学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上网。父亲为此非常发愁。

一个偶然的机会,儿子推荐父亲看了12岁女孩在巴西里约联合国会议上的6分钟演讲视频。这位父亲被女孩的演讲深深震撼了,同时也意识到网络上确实有很多好东西,他决定充分利用网络。他发现,网络上有很多课程,其中不少来自哈佛、耶鲁等世界顶尖大学,而且不少有中文字幕。于是,他跟儿子商量,一起找共同关心的领域,在网上进行系统学习。此后,儿子每天放学回家就会尽快完成作业,然后父子二人全神贯注地坐到电脑前,一起听课。

收看网上公开课的过程中,男孩的青春期逆反行为不知不觉地平息了。男孩从小学过吉他,父母常常陪他在网络上听世界顶级的吉他音乐欣赏课,男孩主动要求每周请老师教他弹吉他,家里的气氛非常温馨,曾经的难题一下子解决了。

 

3科学应对有方法

第一,帮助孩子正确看待网络,无论网络游戏多么精彩,都不能代替真实的生活。

第二,家长能与时俱进,了解网络,和孩子分享,帮助孩子分辨网络信息的优劣。

第三,帮助孩子增进人际交往,减少孩子对网络的依赖。

第四,和孩子一起亲近自然,培养博大的心胸。

第五,陪孩子一起读书,营造快乐的亲子时光,让孩子获得归属感。

第六,鼓励孩子多方面的探索学习,多欣赏孩子,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

第七,多与孩子沟通,和孩子建立情感上的联接。

第八,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转移孩子对网络游戏的注意。

第九,合理使用网络,让孩子认识到网络不仅是游戏,更是学习工具和百科全书。

第十,限定上网时间。

十一,孩子的手机作为通讯工具,最好不开通网络,已经开通网络的手机一定限制流量。对手机有“依赖”倾向的孩子,做作业时必须和手机保持距离;睡觉时手机一定不带进卧室。那位美国妈妈给儿子的约法18中也有类似的约定:“不准带手机去学校。如果你需要和别人通过手机联系,能打电话就别发短信,这是生活的基本技巧。”“外出的时候把手机留在家里是一种安全而又明智的决定。这毕竟是一部手机,不是你生活的全部,学着过一种不带手机的生活。这样你就会比那些社交控、微博控更强大,因为你能够坦然地过一种没有手机和网络的生活。

十二,看电视要有选择,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娱乐节目,以及新闻、科技文化、自然人文等知识性强的节目,最好和孩子一起看,对节目内容有交流。看电视也要控制好时间,每天以一到两小时为宜。

十三,父母能以身作则,不要对自己放纵却对孩子过分约束。

复旦大学一位教授在题为《新媒体与都市儿童玩工》的公开课上说,据她观察,不少家长自己也很喜欢智能产品,晚餐后各人玩各人的,家庭交流十分有限。孩子要求家长讲故事或玩游戏时,家长习惯同意孩子玩智能产品,解放自己免于被孩子纠缠。家长们用高科技把自己解放了,把自己应该担任的角色让给了高科技产品,高科技就把孩子给捆绑了。

 

结语

这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与其担心、抱怨,不如更积极地去面对。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绝对安全的地方,网络如同浩瀚的海洋,要让孩子乘风破浪,家长要做好孩子的领航人和掌舵者。

“绿色网络 助飞梦想”,家庭教育责任重大!

不可推诿!不能等待!不要彷徨!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