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关鸿羽讲座整理稿)

10年前 [10-14 22:59 周一]
关鸿羽,著名教育专家,北京电台顾问,现任北京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中央教科所兼职教授,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主持教育专题节目,深受全国各地观众欢迎。因工作成绩突出,曾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作为教育界的先进人物代表在中南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代表作有《养成教育》、《家庭教育学》、《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智力的方法》、《教学理论与实践》、《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等。


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关鸿羽讲座录音整理稿)

关鸿羽

  一、激发孩子学习动机,端正学习目的方法

  1、有准备地教育孩子
  思想教育最主要的是说服教育,它是最经常、最广泛、最简便易行的一种方法。
  教育前家长最好稍作一些准备:
  每次讲什么内容;
  达到什么目的;
  选择哪些事例;
  引用什么格言谚语;
  如何讲得有感染力;
  如何讲得有吸引力;
  如何具有鼓动性;
  如何具有知识性;
  如何具有趣味性;
  对这些事先都要有准备,可以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每次讲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应该克服低水平、平庸说教,切忌空话、大话、套话。孩子们最反对的就是那些“冷冰冰的真理”、“空洞干瘪的说教”,如果我们再用“白开水式”的话来教育他们,他们就不爱听,所以我们一定要锤炼自己的语言,提高说服教育的实效性。

  2、点拨升华
  我搞家教咨询时,有一位家长说,孩子特别爱玩游艺机,整天迷上游戏机了,不好好学习。我让家长把孩子找来一块聊聊。我想孩子不爱学习,先别谈学习二字,一谈学习,他就头痛,我绕开学习,谈他最爱谈的话题。
  我问他:“你玩游艺机玩得棒吗?”
  他说:“我是全班第一名。”
  我说:“真的么!咱们俩赛一赛。”
  他说“行!”然后就跟我讲游艺机怎么玩。
  我不懂,认真听着,他特别有兴趣,劲头正足的时候,我说:“得啦,我不跟你比,你的水平太低!”
  他说:“我水平低?我得第一水平还低?”
  我说:“游艺机的事你都懂吗?”
  他说,“我不就学习不好吗?要问游艺机的事,你问不倒我。”
  我说:“好!你说说游艺机最开始是那国人发明的?”
  “不知道。”
  “发明的游艺机的人叫什么名字?”
  “不知道。”
  “全世界每年游艺机的产量是多少?”
  “不知道。”
  “游艺机的原理是什么?”
  “不知道。”
  “怎么样,你的水平太低,一问三不知”。
  我说:“我要是你呀,不能光是玩儿第一,而要长志气。告诉你吧游艺机是外国人发明的,到中国来卖,赚咱们中国人钱,外国人赚了我们多少钱,你知道吗?你从现在就要立志,将来发明游艺机,你的游艺机卖到国外去,让全世界小朋友都玩中国的游艺机。那是你发明的,多来劲呀!”
  我问他:“愿意吗”?
  他说:“将来全世界小朋友都玩我发明的游艺机,那多棒呀!”
  我说:“你知道怎么才能发明游艺机吗?你得知道游艺机的原理,你现在不把数学、语文学好,将来怎么发明游艺机呢?你现在要好好学习,打好基础,将来发明游艺机,为咱们中国长志气。”
  他说:“我一定好好学习,我得为咱们中国争一口气。”
  利用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来引导,使他由玩游艺机上升到想发明游艺机,再由要发明游艺机而知道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这就是点拨升华法。

  3、热处理
  所谓热处理,就是要抓住孩子的热点进行教育,现在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热点十分的反感,孩子爱玩什么家长就反对什么。家长把孩子最喜欢的玩意儿摔在地上说:“现在你还有时间玩这玩意儿,还不给我好好学习!”弄得孩子跟家长吵,家里不得安宁。
  对待这样的问题,我的观点是孩子热,家长也热,以热对热。
  有一个孩子不爱学习,可特别爱玩枪,家里买了各式各样的玩具枪,他把这些玩具拆得七零八落,扔的满地都是。在海湾战争时大家都在议论打仗的事,孩子也跟着议论,而且从谈话中发现这孩子对武器的知识了解不少,家长知道孩子的热点在这儿,就想办法自己热起来。家长看了很多关于战争和武器的书,做了相当的知识准备后,找孩子来谈。家长不谈学习,也不讲爱国主义,就聊枪,什么白朗宁手枪、左轮手枪……从彼得大帝谈到拿破伦,从滑铁卢战役谈到海湾战争……孩子听得津津有味。这一谈把孩子的兴趣也引起来了,孩子也谈了很多有关战争和武器的事,话匣子一打开,父子俩的感情就融洽了。当孩子谈到海湾战争中,美国使用先进武器,完全是靠科技取胜的时候,家长开始把谈话引到学习上。
  家长说:“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关系到民族的命运,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你这么爱玩枪,又知道这么多战争的知识,将来你准能当一个军事家。”
  孩子听了高兴极了,说:“您知道我为什么爱玩枪,我就是想当个军事家,我要指挥打仗准能百战百胜,我要发明武器,让子弹能拐弯,追着敌人跑。”
  孩子正在吹牛的时候家长说:“将来你考不上军事院校,我想这个军事家的理想可就吹了”。
  孩子说:“为什么?”
  家长说:“现在的军事家可不是当年的土八路了,都要军事院校毕业。”
  话说到此为止,孩子明白了,要当军事家,现在就得好好学习。事实证明,利用热点进行热处理,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孩子容易接受,不易产生逆反心理。

  4、善于抓住教育时机
  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既有计划性又无计划性,有的时候需要有计划,按一定目的,循序渐进,科学地进行教育,但有的时候又是随机的教育,灵活机动,这就需要家长有一定的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
  希望家长都成为教育艺术的高手,做到:
  遇事而诲;遇物而诲;遇功而诲;遇败而诲;遇热而诲;
  遇趣而诲;遇潮而诲;遇惧而诲;遇变而诲;遇欲而诲。

  二、督促孩子刻苦学习的方法

  1、家中要有书香气
  有些家长家里乱糟糟的,孩子学习时家长看电视,孩子被电视吸引了也去看,家长说:“去:学习去,学习时不准看电视!”孩子虽然回去学习了,可耳朵却支楞着听电视。有 些家长在孩子写作业时,打牌、打麻将、看录相……干扰孩子学习。
  为了孩子,我们当家长的应该善于节制自己,应该做出点牺牲。牺牲自己的业余爱好,牺牲自己的娱乐。总之,家长要想方设法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在孩子学习时不要大声放电视、收音机、录音机。孩子学习时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与客人谈天论地,打扑克、打麻将等。如果有条件,最好让孩子在单独的屋子里学习。
  有一个孩子高考得了“状元”,大家都来向孩子的家长讨教经验,家长说我没什么经验,没给孩子请家庭教师,没上辅导班,我们自己也辅导不了。如果说经验的话,就是从孩子上学以后我们就给他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只要孩子一学习,我们不看电视、不听录音,陪着孩子学习到很晚。孩子看到妈妈每天都埋头读书学习,非常专心,不好意思再打扰妈妈的学习,自己也埋头读书。孩子说:“家里充满了读书的气氛,就像图书馆一样,这种气氛对我是一种压力,是一种净化,它使我养成了专心学习的好习惯,逐渐地我的学习态度越来越端正、最终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可见指导孩子学习,家庭中的“学习气氛”非常重要。

  2、经常抓,抓经常
  有些家长指导孩子学习是“羊角疯”式的。一阵一阵的,一阵松一阵紧,想就来就抓抓,想不起来就拉倒。例如检查孩子作业,家长把孩子叫过来,“把作业拿出来我看看!” 一看作业写得乱。上去就是一个耳刮子,“怎么写这么乱!给我重抄!”孩子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重抄一遍,写得已经很整齐了,可家长正在气头上,又一下子把本撕了“再重抄!” 孩子一直抄到10点多钟。真写得不错,可过两天家长又不管了,孩子的作业一天天下降,一个月以后家长又想起来了,对孩子说:“把作业拿来我检查检查”,一看作业又乱了,又打耳刮子,又撕本,形成恶性循环。
  孩子年龄小,没长性,要管就要经常管,做到“常流水,不断线”。就拿检查作业来说吧,家长每天拿出10分钟就够了,可必须天天拿出10分钟。这样孩子就会感到家长对他学习很重视,一天也不放松,天天认真写作业。因此家长抓孩子的学习,一定要经常抓,抓经常。
  孩子终究是孩子,他们没有长性。当家长的平时起码应经常关心孩子以下一些问题:
  (1)学习努力不努力,刻苦不刻苦?
  (2)有没有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如何?
  (3)学习时有没有独立性,是否总想依赖家长?
  (4)遇到困难有没有信心,能主动克服吗?
  (5)学习时间长了烦不烦,有没有毅力?
  (6)对学习有没有荣誉感,学习上有没有争强好胜的劲头?
  (7)上课听讲专心吗,有没有小动作?
  (8)上课爱不爱举手回答问题?
  (9)能认真完成作业吗?有没有偷獭的情况?
  (10)做作业快不快,有没有磨蹭的现象?
  (11)做作业仔细不仔细,有没有马虎的习惯?
  (12)做完作业能自己检查吗,会不会查漏补缺?
  (13)每天能预习吗,预习效益如何?
  (14)每天能复习功课吗,是否等到期末才复习?
  (15)学习时有没有计划,有作息时间表吗?
  (16)思维灵敏不灵敏,爱不爱钻牛角尖?
  (17)考试害怕不害怕,有没有考试焦虑?
  (18)和老师的关系如何?听不听老师的话?

  3、讽刺、挖苦要不得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急了的时候怎么解气怎么说:“怎么考这么点儿分,死榆木疙瘩!”;“你还有脸活着,扎茅坑死了算了!”
  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他们听到这些讽刺,往往产生逆反心理。他们对待家长的这种刺激,往往产生敌对情绪,形成“抗药性”。
  孩子如果对你的讽刺、挖苦提出抗议,“你说我笨,我怎么笨了,我不笨!”这还是好孩子,他们还有自尊心。如果你整天讽刺,孩子没反应了,那就坏了。你说我笨驴,我就是笨驴,你说我蠢猪,我就蠢猪,二皮脸,那不更难教育了吗?
  如果家长的讽刺、挖苦被孩子接受了,心想:“我妈总骂我笨,我是够笨的”那危害更大,因为这是对他们自尊心的伤害,这种内伤更难医治,表面上看他们对讽刺、挖苦无动于衷,可他们有苦往肚子里咽,心理负担很重,甚至形成心理疾病。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切不要用讽刺、挖苦造成孩子的心病。

  4、情感感化,切忌粗暴
  有一个孩子期末考试不理想,回到家后赶紧钻到自己的小屋里去了,怕挨打。家长知道他的分数低,气就不打一处来,心想,考不好你还躲着我,藏到屋里就行了,于是破门而入,揪着孩子的耳朵就把孩子提拉出来了。孩子战战兢兢,家长横眉立目:“说:为什么考这么点分,我平时怎么跟你说的!” “叭”一个大耳刮子,“去,给我写检查。”孩子掉着眼泪写检查,什么好听捡什么写,其实说的都不是心里话。家长看完检查说:“告诉你,这个假期你甭打算玩去,给我在家好好学习,不准看电视!不准玩游戏机:不准……”孩子嘴上不说什么,可心里别扭,思想上并没有什么变化,这种靠武力的办法不是什么好办法。家长虽然出了气,可并没什么实际教育效果,还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另一个家长对考分低的孩子不是采取武力办法,而是使用感化的力量。
  家长看到孩子低着头钻到自己的小房间去了、心想,孩子考分不理想,心里一定很难受,再雪上加霜可不好,于是两口子商量好,站到孩子屋门口对话。当父亲的说:“今天咱们的孩子没考好,咱们今儿个说的话可别让孩子听见。”其实声音正好让孩子听见。孩子在屋里想,越不让我听我越听。爸爸接着说:“孩子心里难受,咱们今儿个别批评他了。”孩子心想我爸不批评我了,听得更认真了。”这时妈妈说:“别看咱们孩子没考好,可咱们孩子有志气,肯定能吸取教训,咱们孩子正在那儿偷偷下决心哪!”爸爸又说:“孩子没考好,也不全怨孩子,咱们也有责任,要检查咱们俩得先做检查。”妈妈又说:“咱们孩子听话,他会努力的,他不会让咱们伤心……”孩子听到这儿眼泪不觉地流出来,冲出屋子扑到妈妈怀里说:“妈,您放心吧,这次我让你们失望了,下次我一定努力,决不让您伤心……”这时家长再与孩子坐下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孩子自动写检查,做保证。
  上面两个事例说明:粗暴引来逆反心理,感化才使孩子动情。

  5、批评孩子有讲究
  批评、惩罚在教育孩子中不可少。但使用这些手段不可滥用,要注意方式、方法。
  (1)要注意时间
  有时可以当时就批评,有时可以缓一缓,让他思考一下再批评,对有抵触情绪的孩子就更应等一等,待其心情平静下来再批评。一般来说吃饭时和睡觉前不要批评,对身体不好。
  (2)要注意地点
  最好找个没人的地方,这样能保留孩子的面子,孩子接受批评比较容易。
  (3)要注意场合
  不要当着孩子的朋友批评,不要当着亲友的面批评,最好是在私下交谈,这样做可以保持孩子的自尊心,以利于孩子改正错误。
  (4)言辞要适度
  家长的批评一定不要夸大其辞,要恰如其分。
  (5)要注意态度
  对孩子的批评可以严肃,但不能粗暴,孩子感到家长的态度是真诚的、善意的,就容易接受,这才有利于孩子改正缺点错误。
  (6)要注意时机
  批评孩子的时机很重要。一般来说心情不佳时不利于认识自己的问题,心情平静时有利于认识错误,所以批评要选择有利时机。
  (7)要注意次数
  对孩子的错误不要翻来覆去地批评个没完,对一次错误批评一两回就可以了。连续的负强化会使人心理上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感到这也不行,那也不是,无所适从,严重的会产生自卑感、甚至破罐破摔。
  (8)要有针对性
  要根据不同孩子的气质、性格、心理水平、错误程度等采取相应的方法。

  三、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

  1、积极因素越抓越积极
  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成就感到喜悦,这种“成就感”是我们激发孩子学习的有利手段。对于孩子的进步,家长绝不能视而不见,而要“大做文章”。这样做孩子才会受到鼓励,汲取力量,大踏步地前进。对孩子的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积极因素越抓越积极。
  有个孩子上课从来都不听讲,对学习无兴趣。我一上课就把他叫起来。他以为我要批评他,低着头。我说:“你把你的优点给我介绍介绍。”他瞪着眼,粗声粗气地嚷着:“我有什么优点啊。我是最差的。我没优点。”我想,叫你介绍优点怎么还这么大气啊,后来我才知道从没有人说他优点,他以为我是当着全班的面讽刺他。于是我动员全班同学给他找优点。同学们举手说:“他劲儿特别大”;“他足球踢得好”;“他讲义气,爱打抱不平”……我当即说:“你看你有这么多优点,有的优点我都没有。你不是最差的。你要好好听讲,一定能听会不少,不信今天我讲课你听听试试!”然后我开始讲课。上课时讲到容易题让他答,他答对后,我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我问全班同学:“他是你们班最笨的吗?”同学们齐声说:“不是。”刚答对那能说是最笨的呀。这个孩子高兴极了。其实不是最笨的这句话并不是什么好话,不是最笨的,倒数第二笨也不行啊!可这孩子连倒数第二笨都没听过,听的都是最笨!最笨!最笨!由于我对他的肯定这节课他听得很认真。下课我问他过去为什么不听讲。他说:“老师说我笨,说我一辈子全完了,我想,我是笨,听也听不懂,所以根本不听。今天您说我不笨。我一听真听懂了。”所以家长一定要多给孩子以鼓励,让孩子尝到学习的甜头。

  2、伸手摸不到,跳一跳能摘到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的作业是高、难、多,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孩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不但没成“龙”倒可能成了“虫”。
  正确的方法是从简单处学起,放慢速度,让孩子学懂、学会。看到成绩,尝到甜头。要注意知识的阶梯性,循序渐进,孩子学了有收获,才会兴味无穷。
  如果题太简单,孩子不经努力就可以做出来也不好,孩子体会不到战胜困难的乐趣。一般来说,难易程度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决定。使他“伸手摸不着,跳一跳能摘到”。
  对于学习较差的孩子更要注意,不能要求太高,而应采取“低要求,小步走”的策略。
  所谓“低要求,小步走”,就是先提较低的要求,把训练的内容分解成细小的步骤,按预定的目标一步一步有计划地进行,最后达到较高的目标。

  四、学习的具体方法

  1、六先六后的学习过程
  (1)先计划后学习
  家长要指导孩子订学习计划,开始手把手教,以后逐步放手,使孩子学会订学习计划。
  只有订好计划再学习,学习才是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才能克服学习中的盲目性、忙乱性。
  (2)先预习后听讲
  预习充分,虽然开始费点时间,可是上课可以听懂,课堂上听懂了,课后复习的时间也就比原来减少了,做作业也就快了。坚持下去,学习被动的局面就会有很大改变。
  (3)先复习后做作业
  有些孩子放学后拿出作业本就写作业,家 长看到后还表扬,“瞧我们孩子,放学就写作业,多乖!”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是先复习后写作业。
  (4)先调整心态后参加考试
  考试的心态非常重要,同样水平的孩子,以不同心态走入考场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心态良好,斗志昂扬就会促进思维,临场发挥就好;心态不好,紧张焦虑就会抑制思维,临场发挥就不佳,所以考前一定要调整好心态。
  (5)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
  现在有些孩子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家长,总想依赖别人。有些家长对孩子的问题有问必答,这很不好。
  (6)先打好基础后灵活思维
  学习不能好高骛远,必须把基础打牢。光打好基础还不行,还要灵活思维。要把书上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理解变成有血有肉的知识,能发挥,能运用、能创造。

  2、边读边想“九设问”
  孩子在学习的时候要多想多问问自己,多思考这样九个问题:
  (1)为什么是这样?
  (2)为什么不是那样?
  (3)增加条件行吗?
  (4)减少条件行吗?
  (5)哪些是重点?
  (6)哪些是难点?
  (7)哪里还有疑点?
  (8)哪些知识与旧知识有联系?
  (9)怎样联系的?
  这种方法主要是对新知识的结论进行深入、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地探究。自己设问,边读边想可以使学习提高一个层次,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3、过电影
  有一个同学,他给人的印象是爱睡觉。晚自习,别人都在埋头复习,他却经常偷偷回宿舍钻进被子“睡觉”。但奇怪的是,每学期末考试,他都名列前茅。
  同学们心里很纳闷,便问他,他嘻嘻一笑,什么也不说,后来同学们就写信给报社,问他是不是有特异功能?报社记者去采访他,他回答说:“我没睡觉,我那是‘过电影’哪。”
  他说:“我钻进被子思考、回忆当天的学习内容。想想当天学了些什么?哪些懂了?哪些还没弄懂?然后起床翻书看一下不懂的部分,以加深记忆。这样,当天学过的知识,就在这种‘睡觉’中消化了、记住了。看完书后闭上眼睛回想一下,归纳一下要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我把这种方法叫‘过电影’法。”
  把记忆材料背到八成熟后,闭上眼睛试着背诵,在脑子里“过电影”,这样可以断绝外界的种种刺激,排除干扰,使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记忆效果。
  每天睡觉前,都要躺在床上把一天学的知识过一遍电影,把所学的知识做个总结,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并围绕一条主线把这些知识串起来,这实际上是把教师讲的知识进行消化、记忆,是一个去粗取精、由浅入深的过程,是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过程,这样就能把知识的精华牢记脑中。这种方法所用的时间不多,但效率很高。

  五、思维训练

  1、 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据报道,将来高考命题也要向考能力方面过渡。单纯考知识的选择题比例减少,增加能力型、综合型、应用型的主观题,主客观题的比例将达到5:5。语文重点考查理解分析、 鉴赏和运用能力,写作约占50%;数学将重点放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上,将出现与物理、化学及社会有关的统计综合题;政治将考一些公众问题、热点问题、时事评论等;物理将重视物理现象及物理实验;化学考查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能力……总之,如果家长还让孩子死记硬背,不提高思维能力,想考上大学都难了。
  另外,现在社会正从学历社会向能力社会过渡,能力要比学历更重要。以后的社会不只是学历的竞争,而更重要的是能力的竞争,我们的孩子必须增强能力,否则就没办法在这个社会生存,这就需要我们家长必须重视孩子的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2、 注重平时思维训练
  家长可以每天给孩子出一个思维训练题,这样一年下来就是365个,孩子的思维能力一定有很大的提高。
  例如:(1)3匹马+2头牛=?
  一般的孩子就会想这没法加啊,可是如果我们让孩子把思维扩展,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我们就会得出答案——“等于5个会耕地的大牲口”。这就是一种独创思维。这个答案推翻教师讲的同名数不能相加的法则,这就是个创造。把事物的内涵和外延做了改变,找到了马和牛的共同本质“牲口”,问题得到解决。
  (2)三根火柴摆一个小于4大于3的数。
  答案是摆成π,π=3.1415926。人们一说数只想数字,很难想到字母。
  我今天的讲座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http://www.xcjj.net/Article/ArticleBoard.asp?ArticleID=3806&classID=wa7【晓岩转】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