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关注黔江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在行动

10年前 [08-08 10:00 周四]
上海·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
关注黔江箭坝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在行动
 
    背景提示:2013年上半年,在上海闵行区启动了新一轮的更为深入的家庭教育改革,在培育更为优质的家庭教育资源上努力实现重大突破,特别是在启动的区域家庭教育志愿者高级研修班过程中,许多参加专业课程学习的父母在自己受益的同时,在帮助班主任老师开展本班家庭教育工作、社区推进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普及的同时,还期望能够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父母。正是因为大家有了这样的想法,在教育部关工委有关领导和顾晓鸣老师的倡导下,在中华家庭教育网、闵行区现代家庭教育协会、“顾晓鸣家庭教育研究基金”的资助下,由闵行区首期、二期、三期、五期家庭教育志愿者高级研修班和全国首期家庭教育志愿者高级研修班的学员,组成了“首批关注重庆市黔江区的山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志愿团,一共由九个家庭、22人组成,分成四个小分队,在黔江市教委、舟白中心小学的支持和协助下,于2013年8月6日到8日与箭坝村全村21名苗族、土家族等民族的留守儿童和他们的家庭进行对接,在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开展长期对接工作,努力在建立关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联系、沟通、指导、互助、互学、成长、游学、督导等八个机制上实现突破,从源头上探索解决中国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新途径和新模式。
    在上海等地,还有许多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家庭教育指导师、中华家庭教育高级讲师因工作时间的冲突不能直接到现场参与这样有意义的公益活动,纷纷要求认领一至两个留守儿童,长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为广大的留守儿童成长创设更为优良的育人环境吴辉)
    第1小分队活动掠影——

 

 
     骆春香(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全国首期家庭教育志愿者高级研修班学员、德育主任)现场报道:志愿之行——
    用了大半天的时间,与三家留守儿童的家庭亲密接触,下午回到住所,一上午走了太多山路,好累哦!但是却迫不及待的想分享!
    早上八点半,我们团队成员集合坐车来到了县坝小学,这是一所坐落在山脚下的小学,教室里没有多媒体设备,听校长讲老师们还是靠一只粉笔上课!三张圆桌的图片是他们的教工食堂的景象,很简陋但是还是有这么一个场所,孩子们中午吃饭连这个区域都没有,都是在“露天餐厅”。听校长讲很多孩子的家离学校太远了,有些孩子要有两个小时的山路来上学!想想孩子们一天上学就要走四个小时的旅程,而且是崎岖的山路,真的很辛苦哦!


 

    吴辉(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全国首期家庭教育志愿者高级研修班主讲老师、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家庭教育高级讲师)感受:留守儿童家长的观念需要改变,家长的理念需要更新,家长的素养需要提升,家长的意识需要唤醒,所以我们来了。

    吴辉点评:我们前期做了很多的调查,黔江整体的经济用重庆话说叫「在雄起」。这座山区留守儿童家庭的问题已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家长缺位,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大面积的家庭教育区域改革就是为了给当地造血,唤醒父母、老师、学校、家庭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做有良心的教育!只有家长首先提升自身家庭教育素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中国的未来才有希望!

吴辉一家三人走在前往留守儿童家庭的山路上

    吴辉感受:儿子爬山摔倒3次,还在山上大了便,感受了一把山里孩子每天步行2小时上学的辛苦!孩子们感言:这里的孩子都很坚强,很会干活,很懂事,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当得知这里的孩子每天要喂好猪、做好饭、帮着干完农活才能学习时,我们的孩子都帮着拨玉米干农活!

    李建丽(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两个孩子的母亲,闵行区首期家庭教育志愿者高级研修班学员)感受:惊讶中国留守儿童数量比例是世界之冠,是钱(经济利益)重要?还是父母陪伴孩子成长重要?不言而喻!看到留守儿童我更多的是无奈!父母生了孩子,以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环境为理由外出打工而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我觉得是社会的可悲!我们家庭教育会在这里长期落实传播。说真话,办实事。我是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我骄傲!

    李建丽点评:孩子们上学要走很远的山路,还要做船摆渡。当地经济条件不错,外出务工也都收入不错,但是对教育的投入,对孩子的关注都不够。交朋友,传播现代家庭教育理念。

箭坝村公益形象大使一位老党员一直送我们到公路边

    骆春香现场播报:看看我们的半圆会议!现场欢声笑语,交流融洽!很庆幸孩子的父母因孩子“小升初”回来陪伴孩子了,看来这家的家长还是很有教育意识的。关注留守儿童能和孩子的父母零距离交流对推进家庭教育还是很有推动力的!

 

骆春香拍摄并点评:家庭教育的路上,我们是小背影,但是拥有大智慧!
说明:图片主人公为詹秀竹(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家庭教育高级讲师、家庭教育指导师)
 
白亚辉、詹秀竹夫妇一家将长期帮助指导这位孩子的家庭教育

图片拍摄:骆春香
    骆春香点评一辈子不长,孩子的童年很短,而且只有一次;钱财乃身外之物;在哪里都可以赚到,想开了世间处处生财,而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做有责任的家长,是每个人的义务,错过了,一辈子都错过了!用心的、真诚的走近才能有真真切切的感受和发现。
    我觉得还要把我们的无奈转化为操作。通过家庭教育让外出的父母能有意识必须多回来跟孩子互动;或尽可能留一方在孩子身边;不要把经济出路赌在外面,应当思考、实践,怎样能留在孩子身边想尽办法赚钱!让孩子的童年尽可能有父母陪伴!
    白亚辉点评:骆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担忧,激起志愿者们热烈的探讨,我们有决心、有能力把黔江的留守儿童问题进行到底!我建议中华家庭教育真正把家庭教育落地,筹备开办首座中华家庭教育基地,用实业救儿童、救家庭,成为全国留守儿童教育的楷模,留守儿童是一个短期内解决不了的社会问题,是一个需要若干年探索的问题。
香港朋友黄勇先生(左)听说有这样公益活动就领着孩子一起参与进来

在黄勇和陆逍两位先生的倡导和建议下,大家在筹划为这个村建一所图片室…… 

    骆春香点评:走近留守儿童——

    一直听说留守儿童这个词语,今天真正走近了他们!他们真的很可爱,但是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们缺失的东西太多了。他们很多家都有好几层楼房,房子很多,却没有住的人!孩子们都不怎么讲话了……我想这就是长期和爷爷奶奶相处结果!缺失交流,信息获取形式单一!

陆逍(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闵行区首期家庭教育志愿者高级研修班学员)在指导家庭教育

沈宇(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闵行区第三期家庭教育志愿者高级研修班学员)在指导家庭教育

    吴辉点评:黔江在发展也有很多就业岗位,也需要更多人留下来建设,但太少有父母能意识到,宁愿选择外出打工的方式离开孩子,把教育的责任完全的推给了学校,即便是留下来的父母也是如此,把大量的时间荒废在麻将桌上,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如家庭教育上不去,育人恶性事件频频发生,中国梦的实现也只是一种空谈。

    吴辉感受:来到黔江山区对我们的孩子是一种体验和锻炼,对我们每一个关注家庭教育、留守儿童的志愿者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不禁要问:缺位的家庭家长,留守儿童的成长空间到底在哪?我们到底要办怎样的教育?作为教育人我感到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加油!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关键是落地,家庭教育志愿者开展留守儿童公益行动不是为了造假作秀,我们所倡导的是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关爱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机制。说真话,办实事,我是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我骄傲!

    远在湖北天门市的雷老师(全国首期家庭教育志愿者高级研修班学员)得知这个项目已经启动后给我们留言:老师们做得好,黔江的孩子们真幸福。我们要出手,再不出手,不知还有多少孩子被毁。代表大家,谢谢黔江之行的所有志愿者,你们是先行者,是我们的榜样。

孩子们很快就成为朋友,在共同阅读和进餐

 

顾彩红(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闵行区第五期家庭教育志愿者高级研修班学员、副校长)在给孩子分发奖品

看,孩子的爷爷和奶奶对家庭教育多感兴趣

王洋(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闵行区首期家庭教育志愿者高级研修班学员)在指导孩子姨妈的家庭教育

    骆春香点评:一天的志愿生活其实蛮辛苦的,但是此刻团队里的所有成员不辞辛劳激烈的讨论、交流、分享今天的收获、心得,总结不足,发现问题,为明天和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大赞团队!

孩子们在相互留下联系方式……

依依不舍,合个影吧,别忘了通电话、写信,有机会一定要到上海我们家玩……

    吴辉分享:黔江公益行动即将结束,感谢大家对我们本次活动的关注。作为本次活动的策划与组织者,我忍不住再总结性发言一次:难忘的几天我们志愿者一同践行家庭教育指导与普及的公益事业,再次感谢大家对黔江山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公益行动的支持!回去后我们要以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的名义,在县坝小学建一个爱心图书室,作为探索留守儿童落地互助的机制之一。大家有兴趣可与我联系,我们将发动大家提供各自的资源帮助我们对接的学校和家庭。

    顾晓鸣感言:感谢黔江舟白中心小学的领导要和我们一起联手共同探索关注留守儿童长期家庭教育指导的八个机制,共创指导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新模式,从源头上帮助他们获得快乐成长的权利。我也要感谢这次参加志愿活动的各位家长朋友和我们的孩子们,是你们的参与才有这样创造性的开始!

 

    临时应舟白中心小学的邀请,顾晓鸣老师公益为该全体教师做了题为“关注留守儿童,改善学校和家庭育人环境”的主题报告,会场气氛热烈,受到与会老师们的欢迎。

我们的小志愿者真了不起,从小就喜欢上了家庭教育

 

    报道还在继续中……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李建丽推荐资料分享——

    中国留守儿童人数达5800多万 普遍感到亲情失落
    “来,坐在妈妈腿上,给你们拍个照。”瘦瘦的7岁广西留守男童李智宇有些扭捏地坐在了久未见面的母亲腿上,突然间,他靠在母亲的肩膀上哭了。
    虽然长到了7岁,但是这样被妈妈抱着,李智宇似乎还是第一次。从2001年开始,蔡咏梅夫妇一直在广州打工,每年偶尔会回家几次。他们和孩子之间也很少打电话,交流更是无从谈起。
    蔡咏梅说:“太忙了,孩子打过电话来,有时候不在。他们也很少打,知道要给爸爸妈妈省钱。”
    作为中国上千万留守儿童中的一个,李智宇从小就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哭完之后,他乘人不注意跑出去洗脸,再回来时,眼圈发红的小脸上有了笑容。
    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在中国催生了一个特殊的农村少年儿童群体——“留守儿童”,其人数已达5800多万,其中4000多万年龄在14周岁以下。这一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问题,引起了中国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中国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黄晴宜说,人口流动带来的儿童保护问题已成为中国儿童保护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根据中国妇联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大部分省份的农村留守男童多于农村留守女童。在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男孩占53.71%,女孩占46.29%。
    李智宇家在中国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县。在这个儿童总数只有5.4万的县里,留守儿童达到了6338人,其中双亲都外出的有1800多人。
    9岁的李星洁是李智宇的姐姐,高挑秀气,不怎么爱说话。李星洁的班主任李颖荻说,李星洁学习成绩很好,就是性格比较内向。在蔡咏梅不在家的日子,李颖荻像妈妈一样关心着这个孤独的孩子。
    田阳县副县长张芝杰,则是孩子的“爱心妈妈”,经常给她进行心理疏导,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让每个留守儿童都能够享受到家庭的温暖,这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致力的目标。为此,中国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法律法规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政策文件;各级妇联实施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行动;组织培训“代理家长”“爱心妈妈”等热心人士,启动“拥抱亲情”关爱工程等。
    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上,中国通过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设立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开展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培训,开通留守儿童“亲情热线”,组织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结队帮扶等活动构建了在政府领导下,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综合性支持网络。
    目前,中国各地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省级品牌活动66项,农村留守儿童托管中心6500多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服务机构3万多个,“代理家长”315万名。
    为了帮助孩子回归家庭,当地政府于今年初将蔡咏梅安排到百色一家企业做保洁员。加上补助,每个月有700元的收入。蔡咏梅说,自己回家乡工作后,孩子的性格比以前开朗多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