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父亲永远是父亲

11年前 [01-07 08:34 周一]
 

刚离婚的时候,曾经有很多的人建议我给儿子改姓。有的说,他爸爸儿子都不带了,凭什么孩子要跟他姓啊?有的说:孩子跟你姓,以后登记家庭信息的时候方便一些。有的说:气气他爸爸!我权衡了很久,终究没有采纳别人的意见,我跟她们解释说:多给孩子留一点父亲的记忆吧,那样对孩子好。

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中,好像特别在意孩子跟爸爸还是跟妈妈姓,似乎跟谁姓了,这个孩子就归谁家所有。我觉得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孩子是父母双方的孩子,跟谁姓都是可以的。父母亲解除婚姻后,孩子没有必要非得要跟抚养方姓。

有人说,时间是医治创伤的最好良药,我觉得这句话如果要用在单亲妈妈身上,应该加上一个前提条件,就是:首先,你要有医治伤口的欲望,也要去喝这味药;否则创伤还是创伤,甚至伤口会愈演愈烈。

等到我和孩子的爸爸情绪逐渐稳定,他开始争取跟孩子接触的机会。打电话或者见面都成为父子交流的途径。我极少跟他父亲说话,即使是我先接到电话,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把话筒递给孩子。然后说:儿子,你爸爸电话。

有一天,我和一群朋友聊天,说:“为了孩子,我可以做任何事情。”一个朋友告诫我:“如果你真的是为儿子好,那么,你一定要完全从骨子里放下对孩子爸爸的意见。”我仔细反思,发现的确自己表面上没有怨恨的行为,但是心里还是不释怀的,这样的心态必定让孩子也是有感觉的。于是,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并时常提醒自己:孩子跟父亲之间有一种永远无法割弃的血缘关联,我需要认可并且尊重这个关联。

在行动上的转变首先是我开始跟他爸爸有一些交流,我会跟他说孩子的情况,教育孩子过程中的想法和意见也跟孩子爸爸提出来。转变的第二方面是我开始接受孩子父亲见面的要求,而不只是表面接受、内心纠结。我还陪着儿子去见他爸爸,甚至录了孩子的视频寄给他爸爸,鼓励孩子给爸爸写贺卡,等等。

需要肯定的是孩子的爸爸在这个过程中也做的比较好:他按时支付生活费,时不时打电话跟儿子沟通、说话,保持着孩子跟他之间的联系。

我和孩子爸爸关系的转变直接受益的是孩子。儿子常常跟我交流自己对爸爸的印象和希望,会在小朋友面前夸赞爸爸的勇敢和厉害。我知道,我帮助孩子心中建立的是一个良好的父亲形象。

教育感悟:

家庭教育研究表明:对于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来说,“是否善于从对教育子女有利出发,是否正确对待子女与对方的联系”是教育成败的五个特有因素之一。家长有责任不将成人恩怨或者困难转嫁到孩子身上。家长在离婚之前需要对如何维护孩子的自尊,如何进行教育等问题都做安排和准备;同时,孩子可以自由地来往于父亲或母亲之间。反之,如果阻止孩子与父亲(或母亲)相见,其实是对孩子心灵的一种伤害,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我想,单亲妈妈需要弄清楚一个问题是,在孩子心里拥有一个好的父亲形象必定比拥有一个坏的父亲形象更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有必要协助孩子跟父亲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不要期望父母离婚了就觉得孩子只属于抚养方了,因为孩子不是一个依附于家长的附属品。好的单亲妈妈能够帮助孩子在他(她)心中树立这样一种信念:父亲永远是父亲,好好地去爱父亲,那么,父亲也在好好地爱你。

                                                                                           201316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