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透过分数看成长

11年前 [12-25 16:31 周二]

 透过分数看成长

初四学生家长 英子

    昨晚有幸在呱呱视频中华家庭教育讲座房间收听了赵宝顺老师主讲的《如何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听后触动很大。在这个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我与每个家长一样也会看重孩子的考试成绩,可不同的是我不会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孩子成长的唯一标准,因为孩子才是学习的主人,家长不合时机的爱让孩子痛苦,令孩子反感,究其原因这不是爱的错,是家长爱错了地点和时间。都说家庭教育是门高深的学科,她要求我们家长在孩子心中播种爱、培养爱、传播爱的同时让孩子发现爱、感受爱、发扬爱,针对孩子的考试成绩,我们家长应放平心态,不以分喜,不以分悲,让孩子放下包袱,轻松上阵,让考试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成长VS成绩。儿子上小学时,我也很看重孩子的考试成绩,尤其是儿子语文老师施行分数第一者为班长的激励方法后,我与儿子双双卯足了劲,听写、背诵、阅读理解、作文练笔……我们不放过考试的每一种类型,儿子小学二年级八个单元考了七个第一,对我而言可真是子荣母贵呀。后来随着对家庭教育的学习,我逐渐改变了育子理念,引导儿子在学习中重过程、轻结果。儿子升入初中后,更多优秀的学生聚集在一起,那时我们对儿子的要求定位于年级前100名,儿子的成绩也成曲线式波动,分数和排名给儿子带来的压力和负担表现为痘痘的疯狂蔓延,作为家长的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与考试成绩相比,我宁愿选择孩子轻松、健康地成长。正如赵老师列举的亚当·兰扎一样,孩子的品德、心理一旦出现问题,他将危害社会,成为父母心中永远的痛。

过程VS结果孩子的很多烦恼来自父母,父母的很多烦恼来自孩子。自儿子入学开始的陪读让我喜欢带着儿子考前搞突击,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可笑,孩子因性格差异,考前往往会受家庭压力、学校环境和自身心理负担的影响。平心而论,无论是大考还是小测验,每个孩子都会凭借自己的实力去冲刺,只要孩子没到全盘放弃的地步,家长就应在孩子背水一战时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自由空间,而不应打着关心、督促或鞭策的名义干预孩子的自由安排。正如赵老师所言,过度地关注考试成绩容易导致孩子厌学,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压力。社会、学校、老师、同学可以用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重要标尺,可我们家长一定不能把分数视为孩子学习努力与否的唯一,因为分数的多少不是目的,知识点的掌握、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品质的培养才是至关重要的。瓦伦达效应用他的生命给后人敲响了警钟:重结果、轻过程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李镇西在《做最好的家长》中曾对女儿说如果把中考(或高考)当做山顶的话,那么你现在每次的考试都是登一级台阶。只要你每次考试后能够真正找到失败的原因,这一级台阶你就登上去了。正是最后一次考试前的无数次考试,奠定了最后考试的胜利!如果从现在到中考有100次考试,那么,前面99次考试的失败都是通向最后一次胜利的必经之路!” “允许孩子下次考不好的背后更多的是理解、期待和鼓励,这将成为孩子树立自信心和培养学习兴趣的潜在动力。奥运会提倡努力了就值得受尊敬!教育孩子也一样,引导孩子享受学习的过程远比追求成绩排名更重要,因为养成享受学习过程的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

赏识VS攀比。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好,可有很多家长潜意识里存在着盲目攀比:比特长、比成绩、比排名,横向攀比比掉了信心和勇气,纵向攀比比掉了坚持和毅力,以至于孩子的分数越要越少,越比越差。孩子心中都有两个自我,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看到孩子心灵深处的两个自我,然后用孩子的勤我战胜懒我、善我战胜恶我,睿智的家长会肯定孩子的付出,放大孩子的优点,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赵老师在正确表扬和鼓励章节中讲到尹建莉引导孩子把错题订正后加分的教育方法。其实在这方面我也曾走过弯路,错题本是各网络、媒体介绍成功学习经验的看家本领,我也曾一度要求升入初中的儿子建立错题本(小学时的错题本是我帮忙建立的),并列举****等一些优秀的学生,可儿子固执己见,就在昨晚听课时,儿子还嚷着没必要建立错题本,原来儿子在习题集上不止对错题做了标示,就连做题时思路不清晰、解题不顺畅的题型也进行了圈圈点点,都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看了儿子的习题集,我庆幸自己没在错题本的问题上做过多攀比。

爱孩子连母鸡都会,可父母真正成功的爱是为了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教育孩子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而非让孩子成为分数的奴隶,因为成长永远比成绩更重要。儿子临近中考,今后的测验、模拟会如雨后春笋。只为分数而教,是应试教育;只为分数而学,有可能以有损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代价。日前学校考试的标准有待商榷,但开始让人受益的不仅在结果,更包括过程本身,因为考场上高度的紧张和压力会培养孩子在强压力的环境中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来自我缓解,在让孩子从磨砺中尽快成长、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的同时,思维模式、心理状态、学习品质都会在一次次考试的过程中沉淀下来,让孩子受益终生。

在视频的过程中有家长提议赵老师的讲座并不适合自己的孩子,其实家教有法无定法,任何讲座都达不到像煮饺子时加点盐那样放之四海而皆准,可我认为赵老师的育子理念适合每一位家长,改变孩子的前提在于改变我们自己,只有不断提升我们的育子素养、改变我们的育子观念,才能更好地搞好家庭教育。切记:教育是点燃而不是灌输,她需要我们家长做火柴点燃孩子,而不是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孩子,任何包办、替代的爱都会束缚孩子搏击的翅膀!

成人比成功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经历比名次重要,付出比得到重要,对话比对抗重要,激励比指责重要。

                                                   ——卢勤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