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沈晓恋)

11年前 [12-13 17:22 周四]
 

从《地球上在星星》想起自己童年的一段经历

我是含着眼泪看完《地球上的星星》的,这部影片讲述一位八岁印度小男孩伊桑的故事。伊桑的世界充满了奇思妙想,在他眼睛里,世界神秘可爱、充满色彩,他喜欢天空、白云、飞鸟、河流、小鱼,甚至可以津津有味地注视小水坑,欣赏它被人踩出的水纹和倒影。这些对于成人世界并不那么重要,他们对作业、分数和次序更感兴趣。他上学迟到、课堂走神、留级逃课、读写障碍等等问题都是老师眼中的差等生,是父母头疼的捣蛋鬼。所以在学校,总显得那么格格不入,最后还被迫送到离家很远的寄宿学校,到了新的学校一切没有什么不同,依然是作业一塌糊涂、课堂提问笑话百出,常常受到老师的责罚,慢慢的小伊桑变得沉默寡言,变得忧郁消极。直到有一天,一位教美术的临时老师,发现伊桑除了读写有障碍外,还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术的天赋,于是他悉心指导,用适合伊桑的教学方式慢慢地找回伊桑的信心,又挖掘出他与众不同的卓越领域,伊桑渐渐开朗起来,成绩也提了上来,还在一次画画比赛中还获得冠军。

看着伊桑的故事,我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的一段经历,竟如此相似。十岁之前我几乎是一个问题儿童,那时父亲忙于工作无暇顾及我们,母亲没有文化而唯一的杀手锏就是唠叨。我家离学校有两公里,这短短的两公里别人最多半个小时就能到,我得花一个多小时甚至更多,所以我常常迟到,是学校出来名的“迟到大王”。上学放学的路上野花、野草、蝴蝶、蜜蜂成为我最好的朋友,一次为了追踪一条蛇而迷失了方向,一次上树掏鸟窝差点摔个半死,还经常以见义勇为的名义跟别人打个鼻青眼肿,而学习成绩却一塌糊涂,特别是数学,最怕老师在放学前十五分钟出几道四则运算题,老师规定谁先做完谁先回家,我总是最后一个走,而且还是错误百出。这样的我难免回家挨顿骂或打,老师的批评更是家常便饭,更有甚者成为其他孩子的反面教材,几乎坏透了。后来发展到老师也不批评了,同学也不跟我玩了,我也认为自己真的无可救药了,变得消沉和郁郁寡欢。

四年级开学伊始,一位刚刚从师范毕业的年轻帅气而才华横溢的男老师(曾是父亲的学生)成为我们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老师对我特别好,总是很关照。记得有一次,我又迟到了,老师正陪着同学们在上早自习,我不敢进去就躲到教室门外,被发现后,我心里想,这下完了又该挨批评了。没想到的是,老师竟然面带着微笑,把我拉进教室,对着全班同学说:“大家安静一下,下面我们请晓恋同学给大家领读。”话音刚落,就引来同学一阵狂笑(我的脸红了),钟老师严肃的说:“她刚才可能在路上耽搁了一下,所以来得迟了一会儿,请大家翻开课文贺知章的《咏柳》,请大家跟着晓恋同学一起朗诵。”我不知道哪来的勇气,没有拿出课本就大声的领着同学们朗诵起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完毕老师高兴的对我说:“没想到你背得这么好,一定是做了充分准备的,语音很标准,语调抑扬顿挫,以后可以在我们学校广播台当小广播员了。大家掌声鼓励!”同学报以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今天想起来那掌声仿佛还在耳边缭绕。老师常送我书,给我看他写的诗和散文,告诉我很多做人的道理,还真的让我当学校的广播员了,从此我再也没有迟到过。慢慢我找回了自信和自我价值,老师又不断的家访,让父母对我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父亲的关怀多起来了,母亲的唠叨变成了赞扬和鼓励,同学也喜欢跟我在一起了。因为老师说我是一个优雅而文静的姑娘,于是我再也不做那些调皮捣蛋的事了。在老师的循循善诱和关怀备至的教导下,我从一名差生变成优等生,我的作文成了范文,我的朗诵获了奖,我的数学成绩不知不觉也提高了,甚至父亲给我初中的数学题我也能做一些,仿佛世界全改变了。这段童年的经历对我实在太重要了,如果生命中没有遇到这样一位恩师,我的生活将变成什么模样呢?

我想说的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也许没有像伊桑和我这么幸运,能遇见伯乐,然而如果家庭和学校能给孩子多一点爱和宽容,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偏见,多一点关怀,少一点责备,我们的孩子会有一个多彩的童年,拥有一段有美好的成长记忆。因为孩子就是地球上的星星,如此的单纯和天真,只要给点热就能发光,不是吗?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