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那幕后的父爱(原创)

11年前 [11-04 22:19 周日]

     在本学期第一次的家长会上,我注意到了来开会的家长绝大部分是母亲,只有极个别的是父亲,看到这样的场面,再加上自己有做为母亲的感受,一下子说出了我很少讲出的自以为动情的话:咱们做母亲的在教育孩子上就要得多付出,你说当父亲的能有几个在养育孩子上投入精力多的,他们天天去忙事业,忙生计,忙应酬去了……我们也不要指望他们。毕竟孩子是咱生的,我们自己累点怕什么,将来我们人老珠黄的时候还是孩子最可靠……

     我这话一说,教室的妈妈们可是高兴极了,几个爸爸们也许是听到了我的话外音,都不好意思的低下头,那个时刻,我很得意,觉得自己为妈妈们声张了正义,道明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角色的缺失。但是最近一直在交替读两本书,猛然让我意识到自己在家长会上的发言,是不是过于浅薄?同时也带着偏见?

     第一本书是朴婉绪的《蹒跚的午后》,这是一部深刻探讨韩国中产阶级婚姻问题的世态小说,小说男主人公许成是一位小业主,有三个女儿。故事围绕三个女儿的恋爱、婚姻展开,以父亲许成的心理描写为主线,刻画了一个热爱家庭,疼爱女儿,为女儿的药费、学费不惜牺牲个人声望甚至最终为之而丢弃生命的父亲形象。这是我第一次阅读完全以男性的视角来写对儿女的情感的小说,很震撼父爱可以如此的平凡但又如此的不简单,从而让我对现实生活中父亲这一角色有了更深的认识。

    第二本是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一向总是以平静而理性的心态来读周国平的书,但唯独这本书让我从头哭到尾。父亲果真如此的爱孩子,不妨随机摘录书中这样一句话:“爸爸是一个抱她最多的人,一个最卖力地巴结她的人,一个从她出生开始便喋喋不休向他自称爸爸的人。” 最卖力地巴结这个词用的很形象,当我很小很小的时候,父亲也是这样吗?我不禁自问,父爱是深沉的,是内隐的,孩子愈大,父爱愈发的深藏不露。所以,男孩子愈大,就不理解父亲,愈会和父亲对抗。

     联想这过去的一年家校沟通,是不是有些父亲付出了爱,没有被我发现?是不是我要必要在家长会多讲一些正面典型的家庭教育案例去激励更多的父亲?

     我的脑海中猛然闪现了这样的几个画面:

    画面一:一天夜晚,男生俊打电话我,一遍哭,一边说爸爸打他,原因是作业没有认真完成,我让俊的爸爸接电话,电话中,又想起了俊的唧唧哇哇的乱叫,这个父亲很强悍,可以边打电话边打人。(现在明白俊没有了妈妈,为了俊的前途,爸爸不敢再婚,一人既当爹又当妈,恨铁不成钢啊。)

   画面二:家长会,辰的爸爸手中拿着一个本,记录老师们对辰的评价和要求,我没记错的话,他连续两次家长会都来了,而且总是最后一个走,从不多说,静静地听是他的风格。

   画面三:家长会,伟的妈妈每次都来,伟的成绩很好,但是妈妈总在强调说:孩子最近贪玩,他爸爸也不管。正聊着,突然身后一个男士的声音说:对男孩子不要管太严。回头望才知是伟爸,家长会他也来了,怕别的家长说两口都来,自己每次悄悄地站在教室外。

    我幡然醒悟:

    做为师者,我们没有真正了解一个家庭,一个父亲,就不能轻易地断言他在家庭教育中不负责任,不称职。我们可以从侧面多看父亲的闪光点,多角度看待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引导孩子理解父亲,与父亲多做良性的沟通,而不是加入到指责父亲的队伍中,做父子(女)、夫妻矛盾的催化剂。   

    做为师者, 我们无权干涉孩子的家庭事务,但是我们可以利用所学的教育理论,家庭教育知识引导父母更好的关爱孩子,监督孩子的学习,做为家校结合的工作,彰显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让父亲对孩子的爱从幕后走出来。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