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幼儿教育心理(2)——爱的氛围

12年前 [02-06 17:10 周一]
  爱的氛围

1、润物细无声

家庭教育的基本气氛是平淡而和谐、简洁而艺术;

*三分钟热度:内容多,忙坏了伟伟,累坏了家人;

*拔苗助长:节奏快,感觉——知觉——想象、思维——创造;出家的,人格不健全的,生活能力差的孩子出现。著名的孪生子爬楼梯实验。

*成长需要等待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关鸿羽:教育是三分教育,七分等待;

慢教育;

叶圣陶:教育孩子如同种庄稼,是农业,不是工业(柳宗元:种树高手);

回答问题总出错的西西;

爱读书的晨晨;

孩子的成绩单,父母脸上的晴雨表;

*减少唠叨

爱唠叨孩子的妈妈,请换位思考;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

*早期教育的目的

早期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知识的来源;

早期教育是启蒙:技能的专业发展。

早期教育应全面而长远:教育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是一种误区。

*总结: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最重要。因此,家庭教育的色彩要淡一些,静一些,和谐而自然。

2、母爱

世上虽不能说只有妈妈好,但母爱是伟大的,无可替代的;

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自己的主观表达,要让孩子感受到,让爱在亲子之间流动;

爱孩子首先要理解孩子。

*金钱难买爱

佳佳:老师,我可以叫你妈妈吗?

保姆妈妈,妈妈阿姨;

小小:喜欢拥小熊入睡;

妞妞爱吃指甲:她咬的是寂寞和孤独;

孩子心声:等爸妈老了,也把他们送进养老院,大不了一周看一次;

点评:不少父母总是喜欢用物质代替对孩子的爱,越是忙的家长越会如此。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金钱不能代替母爱,父母不在孩子身边,不与孩子游戏和用心交流,孩子会感到孤独和被抛弃,以为父母并不爱他们。

*专心致志地和孩子在一起

江夏说:爸爸爱他,妈妈不爱他;

点评:陪伴要数量,更要质量。

*心灵接触

雨薇:只让妈妈接送;

见闻:闭嘴!

点评:被人理解就会感到爱,因为理解是爱的语言。倾听孩子,与孩子谈心,才能理解孩子,理解孩子不仅要理解孩子的外部行为表现,还要理解孩子的所感、所想、所需,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3、父亲的优势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有一种特别的力量或自身优势。父亲让男孩更像男子汉,让女孩成年后选择对象时渗透着父亲的影子。

*严父

大卫:更喜欢父亲;

点评:父亲的严厉中包含着宽容和慈爱。

*男子汉

好哭鼻子的侃侃;

长大了像爸爸那样;

点评:男孩子自小生活、学习在女性世界中;爸爸首先要有个男子汉的样子,促进孩子的思维和社会化。

*大朋友

大卫喜欢和爸爸一起玩打仗

点评:父亲像个孩子的大朋友,与孩子尽情玩耍,促进孩子个性成长。

*保护神

刚刚的爸爸出差了;

和妈妈一起生活的平平,每周一要和爸爸打电话;

点评:父亲让孩子感受到了安全和力量。

*心智开发  父母互补

男女在心智上有不同的特点,父母共同影响,相得益彰;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亲要让孩子从心里认为他是一个父亲,而不是养家的一头牛。

4、不以规矩  不成方圆

教育孩子要建立一定的规则,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父母要有一致的意见。

*“红白脸”

丽丽:吃不吃巧克力?

点评: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会使孩子的心理发展出现问题——*十字路口的困惑

*察言观色

“机灵”的明明;

点评:“红白脸”培养孩子的奴才品性。

*抵触情绪

家庭教育观念不一致,家庭不和睦;孩子的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和纠正,今后无法融入社会。

*对祖辈们说几句

祖辈溺爱的背后:淡漠世事和精神满足;

父母第一责任;

相互理解:对孩子成长有利是第一位的。

*养父母

过分担心外界的评价;

有奶便是娘;

及时告知是一种信任;

爱需要努力争取。

5、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父母评价,牵住家庭教育的“牛鼻子”;

*消极暗示

学前的孩子处于他评阶段;

妈妈,你喜欢我吗?

爱需要好好表达。

*积极暗示

心理学家管理美国军队;

让孩子叫你起床;

坚持下去,会好的;

*告诉孩子你的真实想法

孩子的衣服撕破了,你怎么说?

批评孩子,你换成我——“我”+想法或感受。例:大街上玩耍的孩子。

*避免感情用事

尊重事实,就事论事

“聪明”不如“努力”

学者向外国小女孩道歉

*行为与人格

行为与人格,一分为二

6、夫妻离婚后对孩子的教养

父母离婚,孩子受伤最重

*受伤的心

孩子内心不安,以为是自己的错

自卑的玲玲

对抗的文磊

装病的甜甜

*别往伤口上撒盐

孩子的争夺;

爸爸说,妈妈不要航航了;

转嫁的愤怒;

*爱的争夺

孩子学会应对,失去家规

*双重角色

爱孩子,还是爱自己

小峰:从恋母情结到超越天伦

离婚后,亲子之间仍相对独立

*到伙伴中去

人是群体动物,集体生活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

*对离婚的一点看法

离婚,对孩子的身心伤害最重;

低质量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更差;

离婚,对孩子的爱依然;

例:好母亲挽救家庭。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