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爱与恐惧”董进宇博士五十岁看人生(转)

12年前 [12-18 08:02 周日]
爱与恐惧”董进宇博士五十岁看人生 (2011-12-13 09:25:46)   [编辑]
分类: 品格塑造   教育成长  标签:  爱与恐惧   【收藏该博客】

我们人类这个物种,在人类学上叫“智人”,他的特点是浑身不长毛,爪和牙齿也不够锋利,腿跑的也不是足够的快,体能也不是足够的强健。因此我们这个物种能够在周围充满豺狼虎豹的原始自然环境中存活下来,就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1、以智慧取胜;2、靠群体取胜。作为单个人,我们的生存能力太弱了,我们随时会被其它野兽撕碎吃掉,因此我们始终处在恐惧之中。恐惧让我们保持警觉,在危险来临时能提前及时逃开,以避开死亡的厄运。另外我们要通过取得食物避免饿死,就必须靠群体合作来围捕猎物。而要使群体合作成功,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我们得相信和善待同类。这样在几百万年的生物进化过程中,留在我们潜意识里有两个基本逻辑支点:爱与恐惧。

 

爱,泛义解释:对同类怀有善意,侠义解释: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当一个人处于喜欢另一个人的状态时,他的注意力焦点放在喜欢的对象上,因此他就没有能力搜寻自己周边的危险信号,他的心智处在不设防而开放的状态。这种状态,使他很容易受到伤害,因此我们只能面对自己信任的人才能使自己处在这种状态。
    恐惧,是人意识到危险时的一种心智状态,此时我们的大脑注意力焦点集中在搜寻危险信号上,我们就没有能力向我们的同类表达我们的好感,也没有能力搜寻其它有价值的信息,更没有能力去做建设性事情。我们的心智处于防御状态,当我们面对陌生环境时,恐惧让我们保持警觉,及时发现危险信号,免受伤害。
    所以,在我们人类的心智中,爱与恐惧是两种对立状态,当我们处于爱的状态时,就没有办法恐惧;当我们处于恐惧状态时,我们就没有办法爱。
    现在,几百万年已经过去了,我们人类祖先在远古时代所处生存环境,早已经不存在了。我们已经占领了这个星球,人类科技的发展和文明秩序的建立,是我们每个人在肉体上得到了安全保障,我们不用再担心自己被其它生物吃掉,也不用担心被我们的同类无缘无故地杀死。可是存留在我们潜意识里的恐惧,依然存在,并且它构成了我们思考问题的前提之一。这样,在我们人类的潜意思里,一直存在着左右我们思维的两种逻辑支点和前提:爱与恐惧。当我们从爱出发,演绎出一套人生哲学,从恐惧出发又演绎出另一套人生哲学。事实上人类的历史及由此产生的思想史,就是由爱与恐惧交替占上峰所导演出的历史剧。人类的各种文化故事,都是爱与恐惧的隐喻,在基督教里,爱被比喻成天使,恐惧被比喻成魔鬼;在佛教里,爱被比喻成佛,恐惧被比喻成心魔;人类的神话故事特别是希腊神话就是爱与恐惧的交战史。
    历史已经进入了现代文明,原来我们恐惧的理由早已荡然无存了,然而存留在人类潜意思里构成我们思考逻辑支点和前提的爱与恐惧依然在根本上左右着我们的思维、感受和行为。在一个人内心里,当他以爱作为思考前提和逻辑支点时,他将把自己引向天堂——演绎出积极乐观的人生;当他以恐惧作为思考前提和逻辑支点时,他将把自己引向地狱——演绎出消极悲观的人生。

作为智人,一路从远古走来,过去作为群体合作的前提条件的爱,今天已经发展成为我们每一个人最强烈的情感需求,我们幸福因为它,我们痛苦也因为它;我们快乐因为它,我们烦恼也因为它;我们喜悦因为它,我们悲伤也因为它。爱成为我们内心情绪风雨的引爆点。当我们获得爱时,内心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我们体会到宁静、安详、幸福、快乐、和谐、完整、亲密、自信和安全,觉得人生充满意义;当我们失去爱时,内心阴霾密布、风雨交加,我们体会到仇恨、嫉妒、愤怒、痛苦、悲伤、烦躁、孤独、自卑和恐惧,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因此,爱成为人一生追求的核心价值之一。
     多少人为了追求爱奋斗了一生,却不可得,多少人得到了爱却又失去,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得到爱并能守候到人生终了,极为罕见,大多数只是个传说。其根本原因就是不了解爱与恐惧的对立统一哲学。大多数人走了一个怪圈:因为恐惧,我们去爱了,终于得到爱,因为恐惧失去爱,就想去占有,人是主体,主体无法占有,于是就去控制,一旦控制,就失去了爱,失去爱,又开始恐惧.....应该说,在我们每个人心中上演的爱与恐惧的交战,就像电影放映机里边旋转的胶片,投射到现实的屏幕上,演绎出一个人的悲喜人生剧。


     爱从对同类有善意的原始含义到成为个人最重要的情感需求,今天它已经泛化为人的一种心智状态,主宰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我们所有思考的前提和逻辑支点之一。当我们从爱出发,我们的心智处于开放状态;当我们从恐惧出发,我们的心智处于封闭状态。这就导致了对人生各种问题的两种完全对立的思考方式、感受模式和行为方式。
     1、善与恶
     当我们从爱出发去思考和处理与人相关的事物时,我们的行为被导向善,我们会善待他人、同情弱者、救助危难者;当我们从恐惧出发去思考和处理与人相关的事物时,我们的行为被导向恶,我们会攻击他人,恃强凌弱、残暴冷漠。

 2、公心与私心
    当我们在处理与个人利益相关的事物时,从爱出发,会催生出公心,从恐惧出发,会催生出私心。公心,具有公平、公正和公共的含义;私心,具有自私、偏狭和私利的含义。公心使我们得道多助,私心使我们失道寡助;公心促成合作,私心引起争斗;公心产生信任,私心引来猜疑;公心让人敬佩,私心让人鄙视;公心使人勇敢,私心使人怯懦;公心让人心胸坦荡,私心让人卑微弊琐;公心获大利,私心得小利。
    3、积极与消极
    在如何对待生活中各种问题上,从爱出发,导致积极心态,从恐惧出发,导致消极心态。积极心态,让我们发现机会,主动进取,消极心态,让我们反应迟钝,被动逃避;积极心态让人充满活力,消极心态使人萎靡沉沦;积极心态使人东山再起,消极心态让人一蹶不振;积极心态引领人走向成功,消极心态促使人走向失败。
    4、乐观与悲观
    在如何看待人生问题上,从爱出发,导向乐观的人生观,从恐惧出发,导向悲观的人生观。从爱出发,让我们看到人善的一面,从恐惧出发,使我们看到人恶的一面;从爱出发,让我们看到人性光辉的一面,从恐惧出发,让我们看到人性丑陋的一面;从爱出发,让我们看到事物的光明面,从恐惧出发,使我们看到事物的阴暗面;从爱出发,让我们给事件赋予正面意义,从恐惧出发,使我们给事件赋予负面意义;从爱出发,让我们对人类未来充满希望,从恐惧出发,使我们对人类未来担忧绝望。
    5、公正与偏狭
    在对待是非问题上,从爱出发,让我们公正客观地搜集信息,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对待问题,因而把处理结果导向公正;从恐惧出发,使我们偏狭主观地寻找证据,按自己的意愿来处理问题,因而可能造成冤屈。
    6、宽容与严苛
    在对待别人的态度上,从爱出发,让我们对人持宽容的态度,从恐惧出发,使我们对人持严苛的态度。当我们以爱作为思考的出发点时,我们关注的是人优点的一面,因此我们的注意力在欣赏别人的优点,而我们自己身心处于放松状态,给人的感觉,我们是宽容大度的;当我们以恐惧作为思考的出发点时,我们关注的是人的缺点的一面,我们的注意力在思考他的缺点可能给我们造成的伤害,此时我们自己的身心处于紧张状态,所以我们给人的感觉是尖酸刻薄。
    7、宽恕与仇恨
    在处理别人对我们的伤害的问题时,从爱出发,让我们的思考焦点关注人性善的一面,我们的心智处于开放状态,放下了自己受伤害的感受,对别人的错误持悲悯的态度,因而宽恕别人对我们的伤害;从恐惧出发,使我们的思考焦点关注在自己的痛苦上,我们的心智处于防御状态,我们一直在搜寻伤害可能再次发生的可能性,而记住对方的所作所为,是防止伤害再次发生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对别人对我们的伤害始终忿忿不平,永远无法原谅宽恕对方。
    8、合作与争斗
    在处理共同参与又牵扯个人利益的问题时,从爱出发,让我们看到的是整体利益,自己的利益只是整体利益的一部分,要得到我们的个人利益,必须先实现整体利益,而整体利益的实现要靠群体合作才能完成,任何破坏合作的行为,就是破坏我们的个体利益,因而我们会自觉地采取与人合作的态度;从恐惧出发,使我们看到的是个体利益,因为怕自己的利益被别人夺走,我们是自己在群体合作的事项上处于与人对立的状态,对于别人我们处处设防,甚至暗中使坏,这种争斗最终使整体利益受损,也殃及自己利益。
    9、人人平等与高低贵贱
    在对人的终极价值的判断上,从爱出发,让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人类共同性的特点。只要是人,那我们就是同类,是合作伙伴,而人的差异性正式人类合作的必要条件。因而我们相信人人平等、尊重每个生命,进而生发出人生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理想;从恐惧出发,使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人类的差异性,因而我们创立文化符号把人标成三六九等,通过高低贵贱的区分,使上一个阶位的人找到优越感,因此轻贱那些在某方面不如我们的人,进而产生等级观念。
    10、科学与迷信
    在人类面对物质世界的问题上,从爱出发,我们的心智处于打开状态,大脑注意力焦点完全投放在所观察的对象上,因而我们能够得到关于客观世界真实的信息,进而找到事物之间真实的因果关系,从而产生了给我们这个物种带来福祉的科学;从恐惧出发,我们的心智处于封闭状态,大脑注意力焦点集中在搜集危险信号上,我们就没有能力发现事物之间真实的因果关系,面对神秘自然无穷的威力,我们在自己想象层面给出事物之间关系的一种解释,这就是迷信的来源。由于物质世界的奥秘是没有穷尽的,所以科学每揭开一个自然之谜,就有更大的谜出现,让现有的科学无法作出合理解释,这就给迷信留下生存的空间。发端于人心智内部爱与恐惧的交战直接导演了人类面对物质世界时科学与迷信的战争,当科学占上峰时,人类大踏步进步,尊重同类;当迷信占上峰时,人类停止进步,甚至退步,残害同类。就个人而言,具有科学精神,会使我们终生成长,相信迷信,会使我们的心智萎缩,停止成长,藐视自己作为人的神性。
    当我们发现了控制人类思维、感受和行为的两种主宰力量,就等于发现了实现成功、健康、快乐和幸福人生的终极密码。


    一个人要想在自己短暂的生命里,获得健康、快乐、幸福和成功的话,他必须能觉察到自己深层的思考前提和逻辑支点。这样他才能找到问题的原点和根源,有意识地梳理自己的思维,改变自己的感受和行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觉醒。有了这份觉醒,一个人才知道他自己人生的悲欢离合,成败荣辱的连续剧,原来自己是总导演。而把人生的悲剧变成喜剧的密码在你自己心里—— 控制好你的恐惧,以爱面对人生。

相关博客: 品格塑造  教育成长  爱与恐惧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