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父母皆祸害”:我们的孩子怎么了(豳 风)

12年前 [05-03 10:43 周二]

“父母皆祸害”: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 豳 风

无论“父母皆祸害”(Anti-Parents)这句话典出何处,以其命名的豆瓣网讨论小组创立的初衷是什么,都的的确确触动了许许多多为人父母者的神经,与其说是触动,不如说是伤害。在孩子心中变成了“祸害”的父母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小组成员:人人都有一部“血泪史”

这个创建于2008年1月18日、有着24961名成员的豆瓣讨论小组,近一段时间突然“红”了起来。组员们大多是80后,他们在讨论中相互倾诉、抱怨、安慰,只为他们的“祸害”父母。

以下是一个以“父母毁掉你心里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为话题的讨论中,几位成员的回帖:

SLYT: 上学的时候,每次回家说运动会拿名次了,或者学校发生的其他趣事,他们都会一本正经地说:“得了,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吧。”次数多了,我就把感兴趣的东西烂在肚里了,而且与人交流的时候也逐渐学会了他们的一本正经,跟人很疏远,至今没有交到亲密无间的朋友。我是有孩子的人了,我准备做《窗边的小豆豆》中“巴学园”校长那样的人,我的孩子滔滔不绝讲三五个小时她感兴趣的话题,我也会微笑着听完。

随心所欲:我小学三年级时,数学考了100分,班里只有两个人得100分,老师和同学都夸奖我。高高兴兴回家后,拿卷子给爸爸看,爸爸扫了一眼考试卷,就说我是抄袭别人的。我真没抄。可爸爸妈妈都不相信我,一再冷笑着说我是抄袭的。之后,就算考试100分我也直接扔掉考试卷。现在想起,仍不理解爸妈当时为什么!

白痴妹子:小时候我看小说也写小说,爸妈发现了,爸爸撕了我买的书,然后我妈当着很多亲戚的面嘲讽嗤笑地问我:“你好像在写什么小说吧?”考大学时特想学编导,梦想了十多年。结果他们叫来一堆亲朋好友打压我,说肯定找不到工作云云。然后我妥协了。后来有一天,我妈突然说,你学编导或许真的挺合适的。那个时候我已经不想辩驳什么了。我承认他们很爱我,他们也很优秀,为我辛苦铺路,我很感激,可是不让我过属于我的人生,我活着的意义无非就是重复他们的人生,那么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berry:我妈从小就给我准备一块木头搓衣板,我三天两头要么跪在那,要么挨打。每次想哭,就躲在厕所里,关自己几个小时。长大后,她不打了就开始管头管脚,连出门穿什么衣服都要管,经常说我从来不和她交流,可我和她交流,她又会发火,导致我从小到大有什么事从来不和她说,不管学校的、公司的、感情的,我从来不和她说。

在这个话题的四百多条回复中,成员们或简要概括、或举例论证了被父母毁掉的自己心中最珍贵的东西:信任、安全感、梦想、自信、自尊、与人交往的能力,等等等等,似乎对于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全被父母——这个生你养你的人毁了。果真如此吗?父母真的那么一无是处,甚至是十恶不赦?

教育失当:细数父母“八宗罪”

看到“父母皆祸害”这几个字以及豆瓣小组成员们对父母的声讨和痛斥,80后们又成了众矢之的:白眼狼,忘恩负义,冷酷无情。虽然80后们的言辞过于激烈,也有其偏颇之处,但是父母在教育过程中的一些欠妥之处,也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

一、对孩子期望过高、管教过严。大部分80后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未竟之志都希望孩子替自己实现。如此一来,父母就会给孩子施加更大的压力,有的孩子则会为了迎合父母,努力做一个“优秀”的人,从而慢慢失去自我。而真正成功的人,是在内动力驱驶下去努力的,被逼迫出来的优秀孩子,看似优秀,很多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

二、剥夺孩子的决定权。很多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替他做决定:替孩子报兴趣班、选择文理科、确定学校和专业等等。高考时,很多孩子会选择去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大学,为的就是逃离—— 逃离父母的管束与控制,做自己的主人。而那些因父母的替代使他们丧失的学习机会与能力,则很难弥补。

三、不相信孩子,不给孩子学会“自律”的机会。父母不相信孩子能自己管好自己,孩子得不到父母的信任,就没法建立起自尊。而父母事事亲力亲为,导致孩子从根本上形成惰性,不去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生活,事事听从父母安排,应变能力差。其实孩子完全可以做到自我管理,长大后之所以表现出一些行为异常,原因就在于父母没有给予他们自主的机会。

四、从不表扬孩子,只有打击。当孩子兴高采烈地冲回家告诉妈妈,自己在学校得到了老师表扬,很多妈妈都会来一句:“一受表扬就翘尾巴,你看看你的衣服多脏。”孩子心里的委屈可想而知。孩子取得一点成绩,父母马上找一个缺点去抵消孩子的优点,为的是戒骄戒躁。可这样不但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还揭了孩子的短,打击了他的自信,自卑自然会如影相随。

五、不会纵向比,只会横向比。“你看某某多好”,诸如此类的话是很多父母的口头禅。他们总是有意无意地拿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却不知拿孩子昨天的情况与今天的来比。父母越是拿自己和别人比,孩子越觉得有压力,觉得父母的要求无法企及,自信被一点点地扼杀,也就不足为奇了。

六、轻易许诺,但言而无信。为了让孩子达到自己的要求,父母总是给孩子承诺:如果考到前三名,就带你去玩。可当孩子考到前三名时,父母却又不兑现承诺。父母的话对孩子来说如同圣旨一般,一旦孩子发现父母对自己的承诺只不过是一种哄骗,孩子会怎么想?只能是疑惑和失望,孩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也很难信守诺言。

七、限制孩子做他喜欢的事情。父母总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甚至,当孩子对一件事表现出极大天赋与热情时,家长也视而不见。这不仅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和爱好,更重要的是,孩子因为父母的种种限制,不会再去进行任何主动探索,只会按部就班。再想让孩子去创造,只能是奢望。

八、忽略了孩子品格的培养。很多父母都单纯地追求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了品格培养。从小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处事的能力,他独自走在人生路上,也能感到轻松、快乐、游刃有余,内心充满阳光与希望。从小教会孩子感恩,他就能去理解、宽容父母,体恤父母的苦心,并给予爱的回报。“父母皆祸害”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出现了。

专家之见:尊重和理解是爱的前提

父母缘何成了“祸害”,很多为人父母的人都想不通。对此,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认为,中国人习惯于把父母称作家长,而家长是家长制的体现,是专制的象征。专制的父母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的确可能成为伤害,而事实上,许多孩子的不幸命运就与父母错误的教育密切相关。当然,绝大多数的家长是有爱心的,对于孩子的发展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因此,对于“父母皆祸害”之说,孩子的心情可理解,但观点太偏颇,是对亲子关系发展的误导。

有专家认为,“父母皆祸害”小组的诞生,是80后与50后矛盾的集中体现,是一种代际矛盾。在孙云晓看来,社会发展越迅速,代际冲突越激烈,这是一般的规律。当代中国是有史以来改革力度最为强劲、进步最为迅速的时代,代际冲突激烈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代际冲突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方式,并且具有积极的意义。最好的应对策略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父母皆祸害”的热炒让很多人再次对我们的一些传统教育观念进行了反思。很多当年父母、老师眼中的乖孩子、好学生,在长大成人之后却站在了与父母对立的一面。中国社会科学院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卜卫认为,中国评判好孩子的标准是听话、懂事,“听话”指儿童听大人的话,“懂事”是指儿童懂大人的事。应该反省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在现代社会,一个好的家庭关系,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将孩子置于跟家长平等的地位一起讨论和协商问题。这样孩子从小就容易学会怎样倾听别人的意见,也能学会怎样表达自己的意见。

而孙云晓对此也表示认同,他认为过于听话的孩子是问题孩子,而健康发展的孩子需要具有质疑精神。因此,现代家庭各项活动当是人人参与,甚至可以通过家庭谈判——家庭决策经过民主协商来决定,只有这样,每个家庭成员才能共同成长。此外,孙老师还建议,我们可以学习西方式的亲子关系模式。他指出,中西亲子关系的最大差异在于是否尊重孩子的权利,西方受人权思想的影响较为深刻,一般习惯于尊重孩子的权利,而中国的权利意识较为淡漠,常常忽视孩子的权利。实际上,今日中国法律已经确立了与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一致的原则,即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拥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四大基本权利,并且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和优先保护。这是中国父母最缺乏的意识,自然也是最需要学习的亲子关系文化。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父母要给孩子以尊重和理解为前提的爱。尊重和理解不是一个选择,而是处理代际关系的一个根本原则。

孙云晓说,一个成熟的民族是善于反思的,一个成熟的父母也应当学会反思。如果真的发现自己过去教育孩子有错误,完全可以坦然地向孩子道歉,这不仅不会影响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反而会赢得孩子的尊重和信任,是引导孩子学会反思和道歉的好方法。让我们重温鲁迅先生的那篇题为《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杂文,做父母者应走好“三步路”:开宗第一,便是理解;第二,便是指导;第三,便是解放。

诚然,父母需要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些欠妥之处,作为子女,也应该给予父母更多的体谅。毕竟,父母在对孩子抚养、教育的过程中倾注了太多的爱和心血,为人子女,更应懂得感恩。

http://www.chinajtjy.org.cn/2011-01/04/content_3936683_2.htm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