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解读儿童心理(5)----幼儿恋物

13年前 [03-16 00:07 周三]

解读儿童心理(5)----幼儿恋物

幼儿恋物,是父母在特定环境中为满足自己方便时的产物,爱孩子!就请不要糊弄孩子。

人类在婴幼儿时期,会本能地透过各种感官来满足探索的需求或安抚情绪,如为满足口腔吸吮欲望,就有吸奶嘴、手指等动作;为满足触觉舒适的感觉,出现抚摸棉被角或熟悉柔软的毛巾、毛毯、棉质纱布、玩偶、枕头等。从生长发育的角度来看,这些现象都属于自然过程,婴儿时期因为想睡觉、肚子饿、尿布湿、兴奋、不如意、愤怒情绪等出现时,父母可能会随手拿件替代物来安抚孩子的情绪,这些经常被随手拿来使用的物品一般会有奶嘴、纱布、柔软的毛巾、被子、枕头、娃娃等。

父母的育儿方法,与孩子的恋物依赖习惯互为因果。人类的成长,是一连串由依赖到独立的发展过程,从依赖母亲的子宫孕育胚胎,成熟后就会脱离母体出生。婴儿期从依赖吸吮乳汁、吸收营养以维持生命成长,逐渐成长以后、会吃饭了自然就会与,乳汁永别。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人际关系的拓展与生活作息正常化,多数的孩子不会对这些替代慰藉物产生依恋情形,长大以后自然会慢慢地对婴幼儿期依附品转移,不再有强烈需求。

对成年人的依赖也是同样道理,从幼儿时期依附父母,等到孩子的安全感、自信心成熟后就会迈向独立。在育儿的过程中,父母也不要视孩子依恋的物品为有害的东西,但孩子的的依恋癖好一旦形成,可能会发展成对某些特定物品强烈依赖,影响独立健康的人格发展。

接触少,爱抚少,会导致孩子对玩具上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住房条件越来越好,很多家庭的孩子都被单独安排在一个房间。白天父母上班,跟孩子接触的时间少,晚上除了吃饭看电视之外也很少有爱抚和亲热,会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使孩子缺少“亲情滋养”,往往会使一些孩子转移感情方向,慢慢地形成恋物癖好,易上瘾的往往是生活中接触较多的物品,如惯用的浴巾、父母的睡衣等日用品,还有玩偶、动物等玩具。

易忧郁,爱退缩,恋物癖属轻微孤独症。幼儿“恋物癖”属于轻微孤独症表现,发展下去,重者会造成孩子敏感退缩、忧郁脆弱的性格。为防止孩子出现这样的倾向,父母应当增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多用亲情和孩子沟通。一般来说,不提倡过早给孩子安排独立的“单人间”.:,对有恋物倾向的孩子,父母要增加感情投入,除用亲情沟通外,可以多准备几个“迁移载体”,转移孩子对恋物“专情”。   

孩子一旦出现“恋物癖’’的早期征兆,既不要呵斥或责骂、吓唬,也不宜仅仅轻描淡写地说一说,这些都会加重孩子的恋物癖,行为。放在心里,在语言和行为上去忽略,孩子也会慢慢忘记。

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多与人交往。

有类似行为的孩子羞怯胆小、不善于交往、内向且不善于表达自己,所以,培养孩子多样化的兴趣可以转移注意力,纠正性格弱点,减少不良心理倾向。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