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解读儿童心理(1)——“哭”语

13年前 [03-15 23:54 周二]

解读儿童心理(1)——“哭”语

大多母亲都能都学会理解孩子的哭声。但孩子动不动咧嘴就哭,眼泪来的也快。尤其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是如此,很多家长颇为无奈。

从心理学上讲孩子的哭是一种语言,一种孩子特有的语言,孩子的哭包含了许多内容。身体方面的需求,如冷、热、疲倦,或情感方面的需要,如孤独、委屈、害怕等。哭同时也是孩子缓解自身紧张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是对未能获得满足的情绪的一种释放。哭还有助于孩子恢复正常的兴致和清晰的思考能力,在孩子受挫时,眼泪本身并不是伤痛,而是痊愈。试图让孩子停止流眼泪,会阻碍孩子的自愈的过程。不允许孩子哭,孩子会把压力埋在体内,带着这些负面的信息成长,孩子在未来遇到事情的时候可能更软弱,成为情感麻木、极度内向的人。

从生理学角度看,哭可以减低血压,抽泣时会排出体内多余的二氧化碳。

在哭发展的过程中母亲起着很重要的角色,如何让孩子从哭到不哭,我们首先要明白:孩子初始的哭他自己也分不清是不舒服、是无聊、担心、难过,还是害怕?需要父母仔细分析并解决。父母的做法决定了孩子以后对哭的使用。

做父母的还要理解孩子的哭是一种情绪,属于情商的具体表现形式。如何培养孩子积极稳定的情绪是孩子未来幸福生活的保证。

哭不是问题,问题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始终不会不愿用别的方法来表达自己问题的需要,这才是应该关注的重点。

我们分两个阶段来说。

婴儿阶段:理解孩子语言能力的欠缺,妈妈们要用心体会,时间一长基本就知道孩子哭语的含义了。那么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

需要行为和语言、表情相结合,例如:“孩子因为长时间没人理哭了,妈妈抱起宝宝同时对宝宝说:宝宝哭了,噢,是因为好长时间没人理宝宝了,宝贝,别怕,妈妈来了,让妈妈亲亲。”一方面是安抚,一方面是妈妈的理解,另一方面是教孩子表达。

或许有人说,丁点大的孩子懂什么呀?你可以试一试,你把上面的话遇到同样情况总复述一遍,孩子的表情就会告诉你答案!

这就叫“情绪词汇”积累。婴儿期积累的越多孩子对情绪的识别就越多。长期示范与培养积累下去,孩子自然就会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了。

幼儿阶段:就对妈妈们有更多的要求了。我咨询中遇到过一个男孩子,28个月,什么都知道,就是不开口说话,实在不如意就哭。我让他在咨询室玩了半小时,最后发现,不是孩子不肯讲话,而是不需要开口讲。妈妈太善解人意。孩子还没开口,妈妈就知道孩子要尿尿了,要喝水了。她培养了孩子的惰性,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妈妈们的正确做法是:不要就哭论哭,停在哭的问题上等于是强化哭的行为。装糊涂,用提问启发的方式引导孩子说出需求和感受。只有提高孩子的诉说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孩子哭的频率!在事后强化说明哭不能发生效果!

2岁以上婴幼儿实战指导:与孩子商量解决方法。

建议:图表法。一周一张图表,告诉孩子今天你遇到事只哭了一会,或没哭,而是用语言表达了你的需求和感受。贴孩子喜欢的小图片。只要有进步就要贴。图片具体换算家长各自设计。吃喝玩乐都可以。注意不要太钱化。

适度惩戒:事先和孩子讲清楚,如果不能控制自己,就得接受惩戒。可以在家找个固定地点作为惩戒场所。例如阳台,小房间、卫生间、呼啦圈内、餐厅内站在上几分中,一般孩子几岁闹钟就设定几分钟。  惩戒完了要蹲下耐心引导孩子说出原因。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