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家长能力提升了,孩子的能力才会有提升的可能

13年前 [03-11 22:48 周五]
场景一:

  最近,一恒对各种拳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每一次带他去散步,他都会说:“我们打仗(他最近喜欢玩的一种游戏,两个人打着玩)吧。”

  他和我打时,煞有其事地摆出各种姿势,并说:“接招,我自己独创的绝招。”每次,我都会配合一恒,也会说:“来吧,看我的降龙十八掌。”这个游戏一恒已经玩了快一周了,而且每天他都会想出一些新的招术。

  我的提升:

  为了更好地配合一恒的兴趣,使他在游戏中学习到知识,我决定通过这个游戏向他讲解一下金庸小说中的武功,从而激发他的阅读兴趣。

  但对金庸小说中的各种武功,我了解并不深,我知道的也是为数不多的那几种。为了更好地教一恒,我恶补了大量的相关的知识,重新浏览了近十本金庸写的小说。从而了解到了金庸小说中的武功分类有很多种,比如,按作用原理分,可分为外功和内力两种。比如降龙十八掌、打狗棒法是外功;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是内力。此外,他小说中的武功还可以按阴阳属性分,按作用地位分,按威力效果分等等。

  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我更深刻地理解了金庸的小说,并对其中所提到的武功有一个大致的分类。

  孩子提升的可能:

  一恒,也在这个过程中对金庸小说中的武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我并不会刻意告诉他这是金庸小说中的招术,等他再大些,第一次接触到金庸的小说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时,他会想起我曾经陪他玩耍时提到的这些招术,从而对这些产生兴趣。比如在游戏中,我报我的招术时,会说接招,拈花指”,“看我的八卦游龙掌”等等。

  了解这些,也许对他的生活、学习,甚至工作并没有什么帮助,但是一定会提高他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提高了,才会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动力,不会轻易被生活中的小困难所打到。

   

  场景二: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小草开始发芽,河里的冰已经融化。

  带一恒出去玩,一恒经常蹲下身看公园里刚刚发芽的小草。每一次看时都会问我很多问题,比如:“这是什么草啊?”“它会开花吗”之类的。

  我的提升:

  这也是我的一个盲区,我并不知道那些草的名字,但是最起码我可以通过学习知道其中一部分,这样当一恒问的时候我可以给他讲解。

  我从网上查了大量的相关的资料,掌握了我们常见的几种草名,及它们的功能、作用等。比如,有些野菜可以吃,有些可以用来止血,有些会开出漂亮的花观赏用。

  孩子提升的可能:

  一恒问我的时候,我适时地给他讲解相关的知识,使他了解了一些生活常识。

     

  场景三:

  有一次,一恒指着地上的一棵草问:“这是什么味道啊?”

  “你可以拔下来闻闻。”我对一恒说道。

  他拔下来闻闻后笑着说:“哎呀,这是什么怪味啊?”

  我闻了闻,也说不上那是一种什么味道。怎么办?难道要告诉孩子“我不知道”?其实,说“不知道”并不丢人,也可以使孩子养成诚实的习惯。但却会错失一个教育孩子的机会。

  于是我突发奇想对一恒说:“这是春天的味道,对不对啊?你想想看,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春天是有味道的,小草的味道就是春天的味道。”

  我的提升:

  接下来,我又对一恒说:“一恒,你想想看,春天既然有味道,那春天有没有声音啊?”

  一恒想了一会,没有想出,于是我告诉他:“河里的冰融化的声音就是春天的声音,冰开始融化,也说明春天到了。”

  “那么,春天有没有颜色呢?”我继续问道。

  “我知道,春天是有颜色的,是绿色”一恒回答。

  “对,很好,春天的颜色是绿色的,是柳树新抽的第一抹黄金绿”我继续启发。于是就有了我即兴的一首抒情小诗,于是当即朗诵给一恒听:

  春天是有味道的,是破土而出的小草的味道;

  春天是有声音的,是冰开始融化的声音;

  春天是有颜色的,是柳树新抽的第一抹黄金绿。

  这个过程中,也激发了我的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及反应能力。

  孩子提升的可能:

  严格来讲,这首小诗,其实称不上诗,韵脚不整齐。但是对于处于语言敏感期的孩子来说,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丰富孩子的想象力。

  经常这样陪孩子练习,对孩子日后的写作能力也会有一定的帮助,孩子可以通过语言表达他的情绪、思想,从而提高孩子驾驭文字的能力。

     

  和一恒相处的过程中,一恒也带给了我很多灵感,使我对育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有一次,和一恒在马路两边的盲道上玩打仗,一恒动作幅度很大,经常从盲道上走到人行道上,人行道上车比较多,非常危险。

  我告诉一恒:“一恒,小心,人行道上危险,我们就在盲道上打,不要下去。”

  可是,当我们“打”起来时,一恒总会不自觉地走到人行道上。

  我既担心一恒的安全,又要用各种招术“对付”一恒,难免分心,不能更好地陪一恒玩。

  为了让一恒自觉地不再去人行道上,于是我停下来对一恒说:“我们先休息五分钟,重新制定一下游戏规则,我们的范围只是在盲道这一小块,如果去了人行道,就算犯规。谁先犯规,这一局谁就输了”。

  这个办法很管用,一恒乖乖地在规定的范围内继续这个游戏,一次也没有犯规。

  这件事使我了解到——当孩子不听话时、不遵守规则时,一定要想想,是不是自己的方法不正确。如果换一种方式,使孩子自觉地去遵守规则,效果一定会好得多。孩子不听话也许不是你的错,但是你没有好办法让孩子听话一定是你的错!

  

  育儿,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是一个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的过程,从一恒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比如坚强、豁达、乐观。

  有一次,一恒在公园里玩滑梯,他从上面滑了两次后,想从滑梯下面走到滑梯上面。滑梯很陡,可想而知这样做难度有多么大。

  一恒试了好几次都没有办法走上去,总是走到一半就滑了下来。可是一恒没有放弃,他不停地鼓励自己,还说:“我就不信我上不去。”

  他一次又一次地试,并且还想出一些办法。比如,离滑梯远点,快速跑到滑梯上。为了不打击他的积极性,恒爸在后面助了他一臂之力,轻轻推了他一下,把他推了上去。

  虽然一恒没有成功地靠自己的能力走到滑梯上去,但是他那种不放弃,遇到困难主动想办法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孩子遇到困难都不轻言放弃,我难道还不如一个孩子吗?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的榜样,一恒从我们这里学习到一些言行,并在生活中应用。

  好久以前,我们带一恒出去玩,遇到了几只鹅,一恒想去看看,我们一走近,鹅就充满攻击性地叫着向我们走来,一恒吓得往后退。为了消除他对鹅的恐惧,我对他说:“没事,我保护着你,我们去看看吧。”

  “我害怕”一恒说。

  “不怕,你看,鹅在叫,它是欢迎我们过去玩呢,它喜欢我们,所以邀请我们过去做客”我对一恒说。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带一恒出去玩,给一恒叠了个纸飞机,一恒在拿着它飞着玩的过程中,将飞机飞到了别人身上,于是他跑过去对那个人说:“对不起,阿姨,你别害怕,飞机喜欢你,才过去找你的。”

  当时听到这话,我诧异孩子的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事后一想,其实,孩子的表现一定是和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关系的。

   

  家长的能力提高了,孩子的能力才会有提升的可能。所以,家长就要做个有心人,多学习,多给自己充电,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争取做孩子的榜样。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