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该不该让孩子提前上学?(郗红喜)

13年前 [03-02 21:59 周三]

一恒妈妈:

孝孝现在三岁半,我打算让他春节后读大班,9月份直接读学前班。

孝孝的语言表达能力已经很强了,别人问的问题他基本上都能随机应变地回答出来;胆量也大了许多,和小朋友能很快玩到一块去;玩积木时能很快地拼出起重机、漂亮的房子和车子,我都自叹不如呢。

从目前的教育情况来看,大班的教学内容有笔画,数字1-20的书写、辩认、按数取物,目测群数;认识一些几何图形,如圆形、半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

孝孝目前就是独立书写有些困难,需要大人握着他的手和他一起写。进入大班后,前两个月可能会有些吃力,但我想只要我在家里多费些心,应该还是跟得上的吧?但是我也有些担心,孝孝年龄偏小,他能不能适应新环境,和班上的小朋友能玩到一起去吗?

对此问题,孝爸的意见是,先让孝孝试读半个月的大班,不行的话再转回中班。有网友也提出了一些意见,说“决不可提早上学,就是智力跟得上,但在生理上、心理上会和班上的同学有差距!”我觉得也有一定的道理。一恒妈妈,不知你的意见如何呢?

孝孝妈妈

 

孝孝妈妈:

很抱歉,至今才回复你春节前提出的这个问题。

你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之所以一直没给你回复,是因为我不敢冒然回答,我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怕我的意见会误导你。对于你的问题,我的想法是反对孝孝读大班,然而我的反对会不会扼杀一个有可能成为“神童”的孩子?从你127号提出这个问题到现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对于你这个问题,我想了很多,也查阅了很多资料。

孝孝妈,我想你一定知道《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这一条规定中,“年满六周岁”这个条件很重要。根据各地的小学入学情况来看,大都是年龄必须满六周岁才可以上小学。因为这个条件,每年,都有很多差一两个月不够六周岁的孩子无法上小学,必须再上一年大班才可以上小学。

孝孝妈,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有几个问题想问你,孝孝妈,你的孩子现在三岁半,假如,我只是说假如你送你的孩子去上了大班,半年后,你让他读学前班(实际上,国家也已经不允许学校办学前班了,但很多学校却仍然还在继续办学前班),那时候他才四岁半。学前班读一年,五岁半,离上小学一年级还差半年。按《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五岁半还不到上小学的年龄,你必须得让孝孝再等一年。那一年,你想让他干什么?继续读学前班?还是在家里玩?你现在就让他上大班?是为了让他提前学知识吗?对于一个只有三岁半的孩子来说,学知识重要?还是让他在游戏中认识、探索这个世界重要?

当然我不否认,当今社会,有一些特别聪明、才能非凡的“神童”,我们也经常在报纸上、网络上看到这样的“小神童”。去年高考时,泰安的苏刘溢不就10岁去参加高考吗?并且他还在高考中考出了566分的好成绩,足够二本的录取分数线。孝孝妈,从孝孝的表现来看,他的潜质并没有高出同龄人许多,他的表现算是正常的,并不能算是“突出”。但我并不否认,如果好好培养,你的孩子也有可能是个“神童”。孝孝妈,就算孝孝真的有成为“神童”的潜质,你愿意让孩子放弃童年的快乐去学知识吗?

孝孝妈,我前面也说过,三岁半的孩子,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来构建自我,认知这个世界,而不是提前学习知识。换一种说法,我们学知识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学而学,而是为了提高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当孩子长大后,他也并不是依靠自己提前学会的那些知识而生存,他依靠的是健全的人格、及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究竟从哪里来?并不是完全从知识中来的。孩子还小的时候,这些能力其实是从游戏中得来的。当他长大后,这些从游戏中得到的能力就会通过他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延伸,从而形成强大的人格力量,帮助他解决各种问题。

我个人认为,让孩子提前上学有以下弊端:

一、在缺少同龄人的环境下,孩子的心理会受挫。由于他没有周围大龄儿童的心智,因此他很难融入那个环境,会给他的正常人际交往造成障碍。众所周知,只有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人才可以更大潜力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反之,他将会有深深的挫败感。

二、提前上学,对于所学知识,孩子会难以消化。六岁以前,孩子是通过游戏感知世界的,这个阶段,尽量还是让孩子尽情地玩,而不是过早地学习知识。幼儿的智力开发,也主要是通过游戏,发现孩子的特长、潜力和兴趣,而提前让孩子上学学知识,可能会掩盖孩子特长的正常发挥。

三、人生不可以速成,孩子的教育也不能速成。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应该以发展他的情商为主,诸如,规则意识、秩序意识,人际交往,而不是过早发展孩子的智商。过早上学的孩子,在心智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就学习知识,很可能造成厌学、抵触情绪。

说到“速成”,我想给你讲个故事,我自己亲身经历的。我上初中时,有一年四月上旬,我在室内的花盆里种了一棵葫芦,出苗一个月后我将那棵葫芦移到了家里后院的小花园里,并用几根竹竿给它搭了个架子。自从将那棵葫芦移栽到院子里后,我就迫不及待地等待它开花、结果,我几乎天天去后院看它,并且隔几天就给他浇水,施肥。那棵葫芦确实长得很快,仿佛一天一个样。有一次爸爸去后院看到那棵葫芦后说:“那颗葫芦长得太快了,别再浇水和施肥了。不然,它肯定不结葫芦。”

那时候,我心高气傲,哪里肯信农业经验丰富的爸爸。我固执地以为,葫芦长得快是我照顾的好,是因为我不停地浇水、施肥,所以长得快。我仍然两天浇一次水,三天施一次肥。六月初,那棵葫芦开花了。爸爸又一次提醒我:“别再浇水和施肥了,葫芦应该下个月开花才正常,你这棵,提前一个月开花了。如果你停止浇水和施肥,说不定还会结个葫芦。”

我仍然固执地没听爸爸的话,结果,真的被爸爸说中了。后来,在我的“精心”照料下,那棵葫芦的花全落了,一个葫芦也没结。我很伤心,我对那棵葫芦寄予了厚望,希望它能结几个葫芦,可它竟然一个也没结。爸爸见我很伤心,对我说:“是你的‘过度关注’害了它,我提醒过你两次,你都不听。所以造成了你的葫芦出现了徒长,却不结果的现象。任何农作物,都要遵循其生长规律,只有在该开花的节气开花,才能结果。你的葫芦,在不该开花的节气开了花;按规律,开花后就不能再浇水了,以利于坐果,而你却又在不该浇水的时候浇了水,人为地违背了它的生长规律。没什么好伤心的,这样的照顾不葫芦是正常的,结葫芦才不正常。”

那时候,我以为爸爸不仅不安慰我,还说风凉话是不理解我。现在,想想,爸爸当初说得话很有道理。育儿,不也是一样的道理吗?不能违背其自然节律,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应该像个孩子,应该经历孩童期应该经历的,该玩时就玩,该上学时再上学。我不否认这个社会有神童,但我仍固执地以为,成为神童会失去很多孩子本该有的快乐。如果是平凡的孩子,还是应该珍惜上苍赋予的自然节律,慢慢来,不要急。

孩子不是商品,我们不能功利性地去看待自己的孩子,不要要求孩子太多。我们培养孩子的目的不应是为了他将来能成为人中龙凤,而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做父母的,最好让孩子做他自己。

也许你会反驳我说:“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是你自己的孩子,你难道不希望他凌驾于别人之上,成为人上人吗?”我的孩子,他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孩子,他正经历着他成长中所有孩子经历的一切:叛逆、追求完美、执拗、粘人……这是他应该经历,也必须经历的,我会尊重他,让他在该玩的时候玩,该学的时候学。我的目的是培养他成为一个快乐的、心理健康的、人格健全的人,而不是以牺牲童年快乐的代价培养他成为人中龙凤。

    孝孝妈,愿与你共勉!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