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我们应该怎样爱孩子?(原创)

13年前 [02-28 15:16 周一]

我不否认,每个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我们给孩子的爱,究竟是不是孩子需要的?我们是在按自己的意愿爱孩子?还是根据孩子的需求满足孩子?

也许会有人问:“这有什么不一样吗?反正都是爱孩子。”当然,世界上所有的妈妈都会认为自己为孩子所做的事情是为了孩子而不是为了自己。但根据自己的意愿爱孩子和根据孩子的需求爱孩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为便于大家理解,我打个比方说,假如我们栽了一棵果树,大旱季节,果树需要浇水,但我们没去给果树浇水,却给果树施了大量的肥料。你说,这样做妥当吗?给果树施肥是希望果树能茁壮成长,结出更多的果实,这本身没有错,但这是我们自己的意愿。大旱季节,果树需要的不是肥料,而是水。需要水,才是果树的需求。

养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做父母的要时刻问问自己:我给孩子的,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吗?也许会有父母说:“那谁知道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爱啊?”今年春天晚会中,《爱我你就抱抱我》这首歌给出了我们答案——爸爸妈妈,如果你们爱我就多多的陪陪我,如果你们爱我就多多的亲亲我,如果你们爱我就多多的夸夸我,如果你们爱我就多多的抱抱我。

陪陪孩子、亲亲孩子、夸夸孩子、抱抱孩子,看起来很简单,好像谁都可以做到,但实际上真的做到却并不容易。

陪陪孩子,是一种亲子交流,它不是单纯地指陪孩子玩,而是在玩的同时要满足孩子精神的需求,这就需要,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子交流是高质量的。

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人际交往能力。亲子关系是否和谐、融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

一恒不是多么喜欢读书的孩子,相反,他很喜欢玩,喜欢听故事。我和恒爸总是会尽最大努力陪他玩,争取让他在“玩”中锻炼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只要有时间,我们会尽量在周末带一恒去玩,玩得时候会随机利用“游戏”的形式教他学些知识。回来后,我也会启发他,问他“今天玩得高兴吗?”、“哪些事情让你高兴?”之类的问题,以锻炼一恒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美的鉴赏能力。

现在的父母白天要忙于工作,只有晚上下班和周末可以陪陪孩子,所以,我们应尽量利用好所有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把这些时间的亲子交流变成高质量的亲子交流。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只要你愿意,只可以变成教育孩子的课堂。但是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记住,家长要注意观察、引导孩子,争取不让孩子处在空白状态,但是一定不要让孩子感觉到你在“刻意”教他,最好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隐形教育、是潜移默化的。

比如,带一恒去逛超市时,我也会趁机给一恒灌输一些安全知识,我会抛出几个假设性的场景问一恒:“假如在这里,你找不到爸爸妈妈了,你要怎么办啊?”

“我会在这里等着你,不乱跑。”一恒说。

“很好,你也可以去找到那些穿一样服装的服务员阿姨,告诉她们,你找不到爸爸妈妈了,请她们帮你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一恒能记住家里的电话)。”我告诉一恒。

他想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如果找不到,我也不会帮他找,我会试着让他自己去和服务员沟通和交流。这些教育,就不是强迫性的,孩子也感觉不到压力,他自然会在这样的看似闲散的生活中学习到很多生活常识。

亲亲孩子,抱抱孩子,实际上是一个内容,是爱孩子的一种具体表现。是抚摸、爱抚的一个重要内容。而爱抚,胜过世上所有的语言。

如果爱孩子,就尽量多触摸、亲亲孩子,或者给予孩子一些其它的表示爱的动作。孩子会从这些爱抚的动作中感到安全,体验幸福。我曾经在相关的育儿期刊上看过这样的理论——科学研究表明,所有的动物一生下来就有被触摸的要求,如果这种需求被剥夺,就会丧失欲望,导致生长迟缓,智力低下,并会产生不正常的行为方式。

也有研究表明,孩子不能长期处于“皮肤饥饿”状态,生活中缺少爱抚的孩子一般会哭闹、脾气暴躁、叛逆,实际上就是“皮肤饥饿”的表现。

一恒三岁就跟着爸爸生活,缺乏母亲的拥抱和呵护。虽然恒爸已经尽最大努力爱一恒,但是我能感觉到一恒对母亲、对母爱的需要。我刚和一恒熟悉起来的时候,一恒就经常伸出双手做出要我抱的姿势跑到我身边,要求我抱着他。恒爸经常说:“别惯着孩子,他自己可以走。”其实,我理解那是因为一恒缺乏母性的拥抱,所以,我会尽量满足他的要求。

有一次,我见了一恒,他立刻委屈地对我说:“我腿疼,你看我的腿流血了。”我看了看,发现他的腿只是玩的时候蹭破了一丁点皮,我立刻想到小家伙是在用这种方式引起我的关注,于是我蹲下身,轻轻地用手抚摸了几下他腿流血的地方,然后又轻轻地吹了吹,问他还疼吗,他说不疼了。

然后他又接着说:“我鼻子疼。”我亲了他鼻子一口,他也是说:“不疼了。”其实孩子很喜欢亲人(尤其是父母)抚摸他的手、头、或脸。拥抱和亲吻就是很重要的一种抚摸方式。

夸夸孩子,是对孩子的激励。激励会让孩子变得自信,会激发孩子的潜能。

“你真笨”、“你看看隔壁谁谁谁,这次考试考了100分”、“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啊”……这是孩子上学后,很多家长经常脱口而出的话。

其实,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有些父母只是不知道该如何爱孩子。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激励、需要肯定。处于激励、肯定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性格往往比较乐观,人也会比较自信。夸夸孩子,其实就是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有一次我给一恒买了几个“弹珠传说”中的玩具,一恒没玩过,打开后发现不会玩,就在他想问我怎么玩之前,我摸着他的头对他说:“我就知道一恒会玩这个玩具,你试试看,也许会有很多种玩法。”一恒听到我的鼓励,将到嘴边问我的话咽了回去,认真琢磨起了那个玩具的玩法。

所以,教育孩子中,不要吝惜自己的表扬,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当孩子需要鼓励时,请给孩子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夸夸孩子,孩子会有更大的进步。

 

爱孩子,需要方法,需要考虑孩子的需求,我们要给予孩子需要的爱,千万不要根据自己的意愿去爱孩子。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