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这个周末,我的孩子是这样度过的……(原创)

13年前 [02-28 08:52 周一]

今天下了一天的雪,很冷。恒爸坚持带一恒出来玩,我们步行去银座,带一恒去吃肯德基、买东西、又步行回去,一共用了四个多小时。

四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一恒说了很多“一鸣惊人”的话,做了很多让我和恒爸忍俊不禁的事。这个小家伙,的确是我们的“开心果”,让我怎么爱都爱不够。

 

打雪仗

我们三个在单位附近的小公园里,打了好久的雪仗。

我和一恒一伙,恒爸自己一伙。我负责给一恒团雪球,他们爷俩打雪仗。一开始,一恒中规中矩地和爸爸打着玩,但不久,一恒就学会了偷袭。

学会偷袭源于恒爸首先偷袭了一恒,一恒手里拿着两个雪球往前走,恒爸在后面跟着,趁一恒不注意的时候砸碎了一恒手中的两个雪球。至此,一恒学会了爸爸这一招,而且,要比他爸运用的好。

他爸拿雪球砸他的时候,他一个劲地往我怀里躲,等发现爸爸注意力转移的时候,他会从我怀里出来拿起准备好的雪球砸他爸。

打雪仗时,我能看出来,一恒很快乐,他始终在开怀地大笑。

而看到一恒高兴,也是我和恒爸最大的愿望。

打雪仗感想:养育孩子,不是关在家里,给他讲几个故事、让他看几本书就可以的,孩子要获得真正的成长,就必须要到大自然中去。大自然,永远是孩子成长最好的课堂。

我们三人打雪仗,看似一恒并没有从中学到知识,但是一恒得到了快乐,这份快乐的回忆,必定会成为他生命中宝贵的一笔财富。孩子的认知能力是在游戏中提高的,而提高认知能力,不是短期内就可以看到效果的。而家长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多给孩子提供这样的机会。

 

数数游戏

打完雪仗,我们步行去银座。步行去银座大约半小时左右的路程,一恒提议,我们三个数数。就是三个人分别报数,恒爸说“1”,一恒说“2”,我说“3”,然后恒爸说“4”,依此类推。

我对一恒的这个提议稍做了改动,本来想建议数到6的倍数不能直接报数,用拍手表示。比如数到“6”、“12”、“18”都要拍手。但考虑到这个游戏对一恒稍有难度,于是建议,数数的时候,凡是数字中含有“6”时,要拍手表示。如果谁出错,就要表演一个节目,或者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

6”轮到我说,我拍手表示。本来第二个含有“6”的“16”应该轮到恒爸说,恒爸还没来得及说,一恒在我说完“15”后,抢在爸爸前面脱口而出“16”。于是,第一个节目自然就由一恒来表演。

一恒耍赖,非要他爸表演节目。为了让游戏继续下去,我出了个简单些的谜语让一恒猜——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大胖子,一恒猜对了。

接下来,他又对猜谜语产生了兴趣,非要我出谜语,他来猜,新一轮的游戏开始了。

数数游戏感想:玩这样的游戏一样要遵循一个原则,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考虑孩子的接受、理解能力。游戏不易太难,否则孩子会没有兴趣。

 

猜谜语

小家伙对猜谜语产生了兴趣,非要我缠着给他猜谜语,可我一时真的想不起太多谜语。

但是我不想扼杀孩子的兴趣,于是就即兴编了个几个谜语让一恒猜。我编的第一个谜语是:酸酸的、甜甜的,熟了就会咧嘴笑,露出满嘴红宝石。一恒猜不出,我不停地提示,我说:“你吃过这种水果的,你当时还说你不喜欢吃。”谜底是石榴,最后一恒也没有猜出来,我告诉了他答案,但一恒思考的过程值得肯定。

于是我又编了“黄黄的,像弯月,又像小船(香蕉)”、“外面是绿的,切开是红的,里面有很多黑色的小星星,吃起来是甜的,夏天可解渴(西瓜)”等几个谜语,一恒猜的不亦乐乎。

猜谜语感想:我记得在桐妈的博客上看到过,妈妈最好背一些儿歌和谜语。的确,桐妈这个建议非常好,背几首儿歌和谜语,以备和孩子一起玩时使用。

孩子的兴趣会不停地转移,他喜欢的游戏不可能只是一种,但无论他想玩哪一种,当父母的一定要耐心地配合。这相当于对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便是陪孩子玩,也不能“偷懒”,一定要用心。

猜谜语的这个游戏,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肯德基餐厅组装玩具

去肯德基,我们要了份套餐,送了一个“小灰灰”玩具。

玩具在一个袋子里装着,需要自己组装。配件有伞柄、伞面、底座,小灰灰。装好之后按伞面上的按钮,小灰灰就会顺着伞柄滑下来。

本想让一恒吃完饭再组装,可小家伙说:“我想玩,迫不及待了。”谁能忍心拒绝孩子这样的要求?于是同意一恒拿出来玩。

其实就是一把伞,装起来,再把小灰灰放上就行了,很简单。可对孩子来说,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恒组装了好几次,都没有组装对。最后通过几次尝试,终于组装成功,快乐地玩了起来。

一恒组装玩具感想:一恒组装玩具的过程中,恒爸很想帮忙,被我阻止。我坚持让孩子自己组装,组装不对,玩具无法玩,孩子自己会知道的。这个方法组装不对,他会尝试用别的办法。由于有强烈的想玩玩具的欲望,所以他不会放弃尝试。

孩子会在自己犯错的过程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从而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橙色的泥

公路上的雪边下边化,人行道上,有一些地方本来很脏,和雪水混合,就成了脏泥。

一恒每次经过那样的地方,都要求抱着。恒爸说:“没事的,沾不到你鞋上的。”一恒半信半疑地走过了脏泥,可过去后,立刻去树旁边的积雪上来回踩,边踩边说:“我要把脚上的泥弄干净。”

一恒这一点和有轻微洁癖的我们很像,为了消除一恒对“泥”的偏见,于是我给他讲:“一恒,其实,泥和面类似,加点水就会变软、成型,可以拿着玩。和面时可以加点菠菜汁和成绿色的面,可以加点橙汁和成黄色的面,可以加点西红柿汁和成红色的面,五颜六色的,多好看啊。泥巴也很好玩,可以用泥巴捏刺猬、捏小人……”

一恒说:“阿姨,那改天你给我用泥巴捏个小人,行吗?”我答应了他,如果有机会,我也会这么做的。

继续往前走,地上有一块桔子皮,一恒说:“快看,橙色的泥。”

恒爸笑着说:“那是桔子皮。”恒爸走在我们前面,错过了我和一恒的聊天,所以他会纠正一恒。而我没有,我知道,一恒理解了我刚才的话。

 

我看见脏泥恶心

恒爸问一恒:“你为什么那么抗拒泥啊?”

“和我们在肯德基吃螃蟹一样,我会恶心。”一恒脱口而出。

(一恒不吃海鲜,这一点和我很像。在肯德基吃饭时,恒爸给他要了两个螃蟹卷,他一口没吃)

 

感想:我和恒爸都有轻微的洁癖,受我们的影响,一恒也有些洁癖,怕泥就是一个典型的表现。

要想消除一恒对泥的讨厌和恐惧,首先我和恒爸需要从自身做起,尽量避免自己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其次,抽个时间,带一恒玩一次泥巴,让他从玩泥巴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只有这样,才可以改变这一点。

 

我想看看爸爸的脚印

恒爸在积雪比较多的小区围墙上写了几个字,一恒看见之后,伸出双手跑到我身边,说:“抱着我,我要看看爸爸的脚印。”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吃完饭时,我们顺便去旁边的超市里买了点东西。

一恒要求买件玩具,我们允许他自己选一件,于是他选了一架小飞机。

刚出超市,他就迫不及待地想打开玩,他弄了一会儿,没打开包装。于是递给我,希望我能为他打开。

我拒绝,并鼓励他说:“一恒,你一定可以打开的,你可以试试别的办法。”

经过了一番努力,他自己打开了那个包装。

 

感想:教育孩子,我一直遵循这样一个原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能做的,我绝对不会插手。

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和孩子不断分离的过程,孩子早晚要离开父母的怀抱,走向社会,走向独立。我希望长大后的一恒,是一个遇到困难不会退缩,会自己想办法的人,而要具备这种能力,必须从小就要培养。

如果当父母的见不得孩子吃一丁点苦,孩子一有困难就帮助解决,甚至连打开玩具都要去帮忙,那么,孩子怎么可能会有机会独立?

 

不用家长的权威教育孩子

今天,恒爸在带一恒出门前,为保证一恒听话,于是写了一张纸,上面列了要做的事:带一恒买玩具、去吃肯德基、去留仙湖公园玩。

吃完饭,买完玩具的时候,已经下午三点多了。天还下着雪,我们又没开车,恒爸决定不去留仙湖了。一恒不愿意,于是说:“爸爸,你都说了要带我去,出门前都制定计划了。”

恒爸说:“我现在改变计划了,计划是可以改变的。”

一恒自然不愿意,于是我说:“一恒,爸爸不带你去是因为天气原因,今天下雪,地滑,又很冷,因为天气原因造成计划改变,我们可以将计划延期,下周再去好吗?”

 

感想恒爸那句话“我现在改变计划了,计划是可以改变的”,实际上就是用家长的权威在教育孩子,计划是可以改变的,那么计划的改变由谁决定?是由他来决定,他利用大人的权威决定,这样就会造成孩子不服气,甚至叛逆。

恒爸出门前为孩子制定计划的做法值得肯定,但是计划一旦制定,双方就要遵守,不能由单方决定中止或取消。如果因特殊情况改变计划,要和另一方商量,努力取得另一方的谅解,争取双方达成共识。

 

阿姨给我的是水

恒爸很爱一恒,我不否认。但是,男人教育孩子,总是有不够细腻的地方。有时候,恒爸也是根据自己的意愿爱孩子。于是我对恒爸说:“有一棵果树,很需要水,你不给它浇水,却给它了很多肥料。我不否认,施肥也是为了果树好,那那不是果树需要的,果树需要的是水。教育孩子也一样,要根据孩子的需要去爱孩子,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去爱。”

一恒听我说完后脱口而出:“阿姨给我的是水,爸爸给我的是肥料。”

我和恒爸大笑,这小子,反应怎么那么快?理解能力也那么强?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把孩子培养成了博士,你就是博士生导师。”一恒奶奶就是一位出色的博士生导师,我希望,在一恒快乐的前提下,我可以成为一恒的“博士生导师”。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