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情商是什么?如何培养情商(一)

13年前 [02-21 16:54 周一]

情商是什么?如何培养情商(一)

情商(情感智力)是由哈佛大学的彼得·萨洛瓦里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翰·梅耶两位心理学家在 1990年首次提出的,用来描述对成功至关重要的情感特征。他们认为,高情商比高智商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后来情商(EQ)概念被丹尼尔·古尔曼的《情感智力》一书发扬光大,一度震动美国的每个角落,成为评价人的标准,培养孩子的指南。
  情商(EQ)不像智商那样可通过测试计算出来,它是一种能力,一种自我管理情绪的能力。实际上个人如何自处(内在智商)及人际关系(外在智商)的训练是相当重要的。高德乐博士将个人如何自处及人际关系合称情绪智商(EQ)即情商,与智商(IQ)分别开来。
  1995年,美国心理学家格尔曼对情商作了更明确的说明,他认为情商包括五个方面的能力:
  一、认识自身情绪。
  只有清楚自身的感觉和喜好,才能做适当选择, 成功主宰生活。
  二、妥善管理情绪。
  人人都有情绪,情绪若随着境遇作相应的波动,是正常又合乎人性的。若情绪太极端化或长时间持续地僵化,当事人不能掌握调节情绪的方式,这个人便很容易被情绪所困扰。情绪化的人,不但事业不能成功,连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也可能受影响。所以,明白情绪之后,也要懂得调理情绪。
  三、自我激励。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人在不如意的时候,往往比刹那间的快乐更令人刻骨铭心、消沉意志。在失意时保持积极向上的思想,在冲动时能够克制、忍耐,保持沉着,有效分辨眼前享乐与长远成就,保持高度热忱,推动自己走向成功。
  四、认识他人情绪。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如果有一颗体贴别人的同情心,能从不同参与者的角度看事物及设计行为方式,那么这个人的目光必定会更深入更远大,也更容易找到合作的伙伴。
  五、人际关系的管理。
  人际关系就是管理他人情绪的艺术。可从人缘。 领导能力及人际和谐度显示出来。能与其他人合作, 取用其他人的资源,成就自然无可限量。从以上说明我们可以看出,情商是良好的道德情操,是自我激励,是持之以恒的韧性,是同情和关心他人的善良,是善于与人相处,把握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等等。简言之,它是人的情感和社会技能,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内容
  孩子情商的发展
  孩子请商的发展也和身体的发育、认知能力的变化一样是有阶段性的,是与大脑的发育紧密联系在—起的。尽管孩子出生时有其特定的情感模式,但他们的大脑有很大的可塑性,可以学会新的情感和社会技能,从而再建新的神经通道,以及适应性更强的生物化学模式。
  婴儿一出世便哇哇啼哭,显示天生具有的强烈感受能力。但人脑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会完全成熟。婴儿出生后,其情绪以不良情绪为主。如饥饿、缺少关爱、湿尿布等的不良刺激,往往形成不良情绪,婴儿多表达为啼哭等行为。但婴儿对不良情绪的耐受能力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加强。耐受力的增加,是适应外界的结果,也是父母培养的结果,可能有的父母是在无意识中实施培养的。
  有不少科学证据显示,学龄前期形成的情感物质,对孩童以后的表现,无论是学业成绩或人际关系,均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另一些研究则显示,能爬升高位,做管理工作或拥有成就的人,多是一些能避免急躁和紧张,有稳定情绪的人。所以,注重学龄前孩子的情感教育,是相当必要的。
  但成功的情绪教育必须紧密配合孩子的成长阶段因此,婴儿与6岁孩童相比,感受能力自是非常幼稚,后者与青少年相比又相形见细。而成人往往对孩子的成长有错误的预期,忽略了情绪发展有其生物时序。举例来说,一个5岁的孩子在自吹自擂时,可能被父母责备,而孩子谦逊的意识大约要到6岁才会出现。
  情绪发展与其他能力的成熟有很密切的关系。一个6岁的儿童进入学校这个广大的社会时,同时也是进入了一个比较的世界。精神医学家兼卡耐基公司总裁大卫·汉保认为,初入小学及小学升中学是孩子的两个重要的调适阶段。他指出:“在7-12岁期间,学校经验对孩子的深远影响将持续到青春期乃至长大后。孩子在校的表现与其自我价值感紧巴相连,表现较差的可能产生自我贬抑的心态,进而左右一生的发展。”那么,如何从学校经验中得到最大的收获呢?双保列举出许多条件,“能够延迟满足,懂得待人接物,善于控制情绪及保持乐观的心态”。一句话,就是具备高度的 EQ。
  孩子生长到青春期,生理、脑部发展及思考方式都有很大转变,也是发展情绪与社会能力的关键阶段。双保通过观察20岁以前的青少年指出:“多数孩子都是在11-16岁期间第一次接触到性、饮酒、毒品、吸烟等诱惑。”
  进入初高中便等于告别童年,也是情绪发展上极艰难的时期。这段时期,几乎所有学生都有自信心低落及自我意识高涨的现象。他们的自我观又往往来自社交方面的自信。汉保指出:“这个阶段,成人应特别注意协助他们度过交友的难关,培养自信。”
  双保发现,对于刚上初中的青少年,接受过与未接受过情绪教育的孩子相比有显著的不同,对于同学间的竞争、课业的压力及其它不良诱惑较能应付自如。显然,情绪教育带给他们一定的免疫力,能够面对即将到来的压力与挑战。
  EQ的改善是在成人对儿童有目的性的教育中实现的。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来使儿童和青少年先获得直观的认识,尔后逐渐使他们习以为常,自觉运用 EQ来指导发展自己的生活与生存能力。
  从孩子以下五个方面的进步,我们可以认为其 EQ的明显提高。
  认识自身情注:更能观次与认识自己的情绪,更能了解各种感受的前因后果,能认知感觉与行为的差距。
  妥善管理情绪:更能忍受挫折,更值得经解愤怒,较少与人发生口角,打架或破坏课堂秩序。较能适当表达愤怒而不必诉诸打斗,较少被休学或退学,较少表现出攻击性或自暴自弃的行为。
  自我激励:对自我、学校及家庭较具正面观感,较善于缓解压力,较少感到孤独自卑或焦虑,善于将情绪导向正途,更负责、更能专注眼前的工作,较能克制冲动。
 认识他人情绪:较能从别人的观点看事情,较能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较懂得倾听。
  人际关系管理:对人际关系的分析与了解能力增强,更懂得解决与协商纷争,较懂得解决人际冲突。沟通时更清晰,有技巧、较外向,较有人缘。与同学关系改善,朋友较常邀约,较能体贴关心别人。较合群,更懂得合作、分享与互助。与人交往时更懂得互重,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学业成绩与在校表现的改善。
  现在大多的孩子不善缓解情绪,难以克制冲动,不负责任,不关心学业,这么多问题只要任何一项获得解决都有助于教育品质的提升。除了教育意义外,情商教育对孩子以后的人生也有重要的帮助,将来无论是扮演朋友、学生、配偶、老板、员工、市民等任何角色都将更为称职。社会对情商教育重视的结果,受益的不只是个别孩子,而是每一个孩子,这等于是为孩子人生的磨难打上一剂预防针。当然不是每个孩子获益程度都一样,但只要对孩子有丝毫的帮助,都值得一试。
  成功的情感教育需要家庭的积极参与,特别是必须紧密配合儿童的成长阶段。情绪智力包含的能力,始于家庭中父母与儿童的良好交互作用。在幼儿时期,父母要帮助孩子识别情绪并给情绪贴上标签,教导幼儿学会尊重自身情感,培养孩子热爱和尊敬父母及周围亲近的人。要让孩子了解,人们之间是因为相互有义务,相互喜爱,相互尊重和关心而联系在一起的。孩子的情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能把自己的爱心奉献一点给别人。家长需要观察一下,是什么给孩子带来快乐,如果仅仅是父母等亲人给了他什么喜爱的东西,是他快乐的惟一源泉,那这种情感的发展就是片面的,孩子将来可能很难与同事和睦相处,甚至可能成为一个无情的人。只有从小培养孩子做事会想到别人,他将来才能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所以要从小培养他的情商。
  要使情感教育取得成功,父母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只有高情商的父母才可能培养高增商的孩子。做父母的要注意自己对待周围人和事的态度,以及对自己孩子的态度。对周围的人和事,我们要做到城实和尊重他人,要有责任感。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给孩子以表率。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家长要避免以下几种错误的做法:
  ▲过于溺爱孩子。这种状态下培养的孩子,不会懂得在人与人共同相处之中还有可以与不可以、应该不应该或这样的词。对他来说,一切都是可以。所以他就变得任性和自私自利,不知道热爱、尊敬父母,也不会用自己的劳动照顾双亲,对其他人更加缺乏爱心。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在生活中碰到一点挫折,就没有一点承担的能力。
  有的家长对孩子表达的爱,就是孩子只管花钱。 其实,这是一种错位的爱,是溺爱的一种形式。这样的孩子精神生活是非常贫乏的,他的心灵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那他将来很可能会成为一个情感上无知的人。
  ▲对孩子忽冷忽热。这样孩子容易喜怒无常,也不懂得尊重别人。
  ▲总喜欢横向比较孩子。总用孩子的弱项和别人孩子的长项比较,结果让孩子失去了自尊和自信。要相信孩子的缺点只是暂时的,孩子身上还有很多闪光的东西,家长应该对孩子的优点给予积极的鼓励,有些可以改进的地方,给他以积极的暗示。
  二、要引导孩子感知别人对自己的爱和奉献。要引导孩子感知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所不在,否则,他会视而不见。要多提出问题让孩子去关立,让他参与我们的日常家务。比如:让他参与我们买菜,知道菜买回后要洗干净,做熟了才可以吃;要让他知道夏天做饭是很热的,让他到厨房感知一下等;让他知道自己的漂亮衣服是哪来的?在生病的时候和过生日的时候,亲人都是怎么关爱他的等。让孩子感知的范围要从小到大、从近到远、从身边的亲人扩展到社会上其他人。通过感知,让他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思情;通过感知让他体会人们对社会、对别人的责任、义务和奉献。要让孩子知道,每一个人都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要告诉孩子,父母、大人都有自己的需要,有物质上的、精神上的、心理上的等,这样可以让孩子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现在,我们的家长一般都只关心孩子的需要,是涓了、饿了、冷了等,没有让孩子知道身边的亲人也是有需要的。要让孩子知道,我们家长也都有喜、怒、哀、乐,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孩子知道,父母也一样,在生病的时候,也免要别人的照顾。
  四、让孩子学习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给别人带来快乐。这是要在感知别人的爱和知道每个人都有需求的基础上,很自觉地愿意这样做。这样就会使孩子有一颗敏感、温存、善良的心,使孩子从小就有一种责任感、义务感,学会尊重和关心别人。要逐步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行为来回报父母和社会。首先,孩子能做的事由孩子自己做;第二,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关心父母等亲人;第三,让孩子在家中承担一定的责任,做力所能及的事;第四,让孩子帮助关心更多的人——邻居、小朋友等。

摘自:http://hi.baidu.com/mr_zhang1/blog/item/2805f2431fb002149313c6e2.html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