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一位陪读妈妈的困惑》个案报道(鲁雅洁)

13年前 [01-24 18:48 周一]

【时间】2011120900---23:00

【地点】呱呱视频社区中华家庭教育讲堂

【人员】中华家庭教育咨询中心专家团队及部分家长

【内容】《一位陪读妈妈的困惑》个案研究

【案例提供】鲁雅洁老师

【案例地址】

     www.zhjtjyw.com/kcms/blog/vblog?u_id=319&b_id=180035

【案例主持】朱洪艳老师 

【咨询现场详情】

  杨君老师上麦介绍案例的详细情况。

  专家点评


1.鲁雅洁老师首先上麦谈了自己的观点

     这个个案是我接的,我对情况比较了解,个案中的母亲曾经也是一个老师,后来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做起了全职妈妈。并且她为了让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曾经辗转几次搬家。这让我想到了古时的孟母三迁,在此我首先对这个妈妈的辛苦付出表示敬意!

    因为是全职妈妈,她就会有精力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尤其是对孩子的学习。她甚至认为分数决定一切!她对孩子的学习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当孩子的学习 成绩不如她意之时,她会很失落,更会焦虑。从她提供给我的这篇情况简介上可以看出孩子的学习不主动还有自制力欠缺是最困扰她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陈 会昌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教育的就是培养主动性,创造力和自我控制力都很强的孩子。

孩子的主动性如何培养呢?

个案中的妈妈首先要反思自己从小是否给孩子主动做事的空间了吗?妈妈说道我管理的方法基本上是不舍他,让他在我的视线范围之内 。有人曾说过,爱孩子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孩子从自己身边推开。因为有自由才有成长!妈妈要想想自己是否给孩子足够独立做事的机会和空间了。总是被人催着学习,孩子就非常被动,时间长了,就会失去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就会出现家长所说的孩子总要等着家长催着干。由于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尚不成熟,对于孩子来说,适当的提醒和督促是必要的,但时提醒,督促要讲究方式方法。比如在孩子玩之前,我们就可以让孩子自己来选择决定,什么时候写作业,当他玩到了自己约定写作业 的时间了,家长不妨可以进行一下提醒:儿子,你自己约好的写作业时间到了。当孩子欣然的进行学习时,妈妈要适当的对孩子提出表扬,儿子你真是一个守时 的好孩子。妈妈真为你的成长高兴!督促孩子切忌唠叨,尤其是对于个案中这个处于青春叛逆期的男孩。

孩子的自律性如何培养呢?

自律是通过鼓励孩子内在驱动力与兴趣,通过给他设置一些温暖慈爱而又对他充满尊重的限制来形成的。如果孩子取得任何的小小成绩会得到别人鼓励的回应,而他的 不当行为也会给他带来相应的惩罚,这样,孩子便会主动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且会有意识地给自己设定一些行为约束。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家长要帮助孩子,进 一步培养他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主动性。在他做作业时不要在他身旁走来走去,并且去检查确认他的每个答案。妈妈应该信任孩子,并且相信孩子有一定的自我管理 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性除了把选择权给孩子,培养孩子的负责心、好奇心,信任他们之外,还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      第一  不要总让孩子生活在我们的视线之内,不要用太多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如个案中妈妈说到孩子喜欢玩电脑,妈妈不要说,不准!告诉他,如果功课做完了就可以玩,但是一周累计只能玩多长时间。智慧的家长会把每一个否定变成教育的机会,把自主权从我们家长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

第二 不要惩罚失败。可以惩罚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等不良行为,但是不要惩罚失败。失败是学习最好的来源,惩罚失败可能会挫伤孩子创造的动力。如果父母只 想要孩子避免失败,会有几个不好的后果,一种就是孩子可能会为了怕失败只去追寻那些很简单的目标,不敢自我挑战,把自我的目标定得太低。另一种,他可能认 为失败是一种惩罚,是羞愧的事情,甚至失败了不承认,或是无法从中吸取教训,这是相当可惜的事情。个案中妈妈提到孩子每次考试前都会夸下海口,这也正印证了第二种后果。

第三 不要唠叨说教。如果孩子相信了家长的说教,他可能失去判断力,如果孩子不相信说教,他可能会加重青春期的叛逆,或不信任我们家长。

第四 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办代替,放手让孩子自己做。真正的爱孩子就要给孩子适度的自由和成长的空间。

第五 不要过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务,剥夺孩子自己的选择权,不要觉得自己为孩子安排的路是通向成功唯一的的道路,孩子只有服从。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些路是非走不可的,他只有亲身体验,经历了,才会更加的坚强。

在对孩子管教的方法上,没有绝对的对错,因为对孩子要因材施教。我觉得更好的方式是鼓励他们,激发他们去做想做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追寻的理想,积极地鼓励并引导他们正面地往这边走,负面的用稍稍的惩罚把它削弱。

教育专家孙云晓曾经说过“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改变孩子首先要从改变父母做起。爱孩子的前提是理解和尊重,教育孩子的核心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不能 把学知识强调到过高的地位。在陪伴着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做父母也要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育人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2.中华家庭教育网的热心参与者孟长学老师就这一案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第一家庭教育观念重于方法。家长要首先修正自己的成材观念,多角度发现孩子优点,减少过度关注分数,以从根本上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法,这是孩子良好发展的基石。

第二过度的包办使孩子无能。减少陪读,父母不要对孩子的事情过度包办代替,给孩子体验生活艰辛与锻炼能力的机会与空间,让孩子有对美好生活向往与憧憬,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及自信心,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第三注意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很多孩子“懒”的背后是有不同的原因,很多情况下与孩子的意志力就很有关系,希望家长从“懒”的背后分析更深层次的原因,多注意通过一些好的方法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如;爬山、长跑、旅游等方式。

第四教育孩子也需掌握“二八”原则,百分之八十的肯定,百分之二十的批评,学会以正面肯定为主,减少对孩子负面的心理暗示。

第五重点强化孩子成绩好的科目,让孩子在优势科目上找到自信及尝到学习甜头,然后让这种自信向其他科目延伸。教育是“三分教育,七分等待”,希望家长要有“花苞”心态,耐心等待。只要教育理念正确,孩子一定会有灿烂的明天。

第六 分析与孩子的关系是真融洽还是假融洽,真正做到与孩子良好沟通,建立与孩子互相欣赏、相互信任的关系,我们的教育才能达到有效教育。


3 .岳升杰老师针对这一个案所提供的信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第一  肯定。这是一个由父母和儿子组成的核心家庭,从案例中可看出家长和孩子并没有大的问题。其正面意义有三点。

1)感谢这位家长的良苦用心,为了孩子,几经辗转,为了孩子,放弃工作,不论这种方法是否可取,但母亲的决心是值得称赞的。

2)家长是一位老师,有一定的育人经验。

3)在学习和实践中反思。两次反问,这些是否不该说?和他说这些是否不妥?就证明了这们位家长的智慧。

 第二  特点

1)这个案例具有普遍性,母亲是一位过分关注学习,望子成龙的典型母亲;父亲是一位只有像征意义,只会说教,终日忙碌挣钱很少有时间关心孩子的父亲;孩子是一位十四周岁,上初二,没有学习兴趣,没有自信心,没有良好习惯的中等生。这是众多家庭的一个缩影。

2)这是一个由母亲从自己的角度谈自己感受,谈孩子问题的案例。就好像农民种庄稼,庄稼出了问题,农民在反思是庄稼本身有问题还是自己有问题?我们做为旁观者也好,做为科技专家也好,我们只有根据农民的叙述结合我们的经验介绍一些方法。

 第三表现

1)母亲对孩子:有怨言,几经辗转,放弃工作,付出太多;学习成绩上不去,责任全在孩子;自己未实现的理想要让孩子实现

2)父亲对孩子:每两周回家一次,现在孩子上初二了他才用心管,说教多了,生气时孩子怕他。完全没有教育,没有父爱

(3)孩子的表现:不喜爱学习,爱玩,爱打电脑。

 第四建议

1)密切亲子关系。了解孩子,理解孩子。不要只看到孩子快乐的一面,要看到孩子痛苦的一面。

2)树立自信心。从各方面发现孩子的优点,运用亮点原则,积累成功。让孩子从优势中获得自信,从而“迁移”到学习方面。

3)少说多做。母亲自己要有追求,比如说学习家庭教育,让孩子看到自己也在努力做着事情。

4)发挥父亲的作用。孩子已经十四周岁,父亲要多和孩子聊天,多给孩子力量。


4 .孙家甜老师就此个案,结合自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她首先认可这位妈妈为孩子的确付出了很多,甚至把自己的一切投注在孩子的身上,但是妈妈在为孩子付出的同时也会把自己的委屈情绪传达给孩子:我为你陪读,付出这么多代价,但是你的成绩还不见起色。妈妈的本意是想通过这种唠叨促使孩子上进,但是这样做恰恰适得其反,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导致孩子的愧疚感和负罪感。 孙老师通过自己一个学生的实例说明了这种负罪感对孩子的成长所带来的危害。孩子的所有压力都来源于对家长的愧疚感,他觉得我如果学习不好,就对不起为我辛 苦付出的家长。在这种重压下,他的精力大多耗在对不起家长的感觉上。这样以来,孩子的学习不但没有进步,反而下滑。常此下去,会造成恶性循环。

5.马金龙老师在分析完这个个案后,谈了自己的七个观点:

   (1曾经当过小学老师的家长灯下黑。

  问题出在这位家长仍旧把已经14岁的孩子当小学生看。家长的教育方式没有赶上孩子成长的步伐。家长必须明白,各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应该遵循他的心理发展规律进行引导。

(2)再富也不能富孩子。

虽然案例上没有表现出来这个家庭的经济状况,但是隐约能感觉到有这方面的问题,孩子的吃苦耐劳品质不是一天就能培养出来的。物质上的极度富有,而精神上的缺钙导致了孩子没有吃苦耐劳的品质。但是盲目的对孩子物质欲望上的满足,让孩子感到一切得来全不费工夫。自然很难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应该对孩子从小在精神方面进行历练。

  (3)妈妈辞职是否真的为了孩子

    做全职妈妈有利有弊。利的一面在于时间多,有精力去学习,有更多时间照顾孩子。但是如果时间不去学习,没有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这可能就会很安逸变为一种弊病,让孩子会有惰性,他会感到妈妈不用上班很安逸好轻松,我凭什么就这么累去辛苦学习。全职妈妈这件事究竟好不好,关键看怎样把优势发挥出来,把问题回避 掉。          

 (4)每个人应该有理想引领,志存高远

     每个人应该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成人如此,孩子更不例外,要不前行会没有动力。

 (5)关于学习动机培养问题

     对于案例中的孩子,孩子除非为了自己的求知欲去学习,快乐的学习。被家长,被老师逼着去学习的孩子,这种孩子将来基本上是一事无成的,因为他根本就不是为了自己的兴趣,也不是为了生存只是被人逼着去干自己实在讨厌的事情。关于学习的动机应该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这样才能真正的成就一代宗师。

 (6)关于孩子主动性差,自控力差的问题

   这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孩子学习主动性差,家长是真正找着原因了吗?每个孩子都喜欢玩,成年人也不例外。让孩子应该有休息的时间,文武之道有张有驰,“学习”和“玩”是辩证统一的。

7)家长应该抓紧时间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超前于孩子的心理发展需求,站在孩子的前面引领着孩子健康的发展。


6 .柳佳红老师针对这一个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给出指导建议:

从妈妈的来信中,我能深深地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那份爱,以及那份焦虑的心情,同时也感受到了孩子内心的压抑和痛苦。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自制力差、学习不主动等等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妈妈对学习、对分数的过于重视,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时也让孩子丧失对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打游戏、看电视对孩子而言一方面是为了逃避现实,另一方面也是他释放压力的一个途径。

2)妈妈对孩子太过于溺爱包办,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让孩子缺乏一种应有的生活体验,因此造成孩子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懒散等不好的行为习惯。

3)妈妈说话的方式不对。说教太多,抱怨太多,这在给孩子增加压力的同时,也很让孩子反感,从而拉开了孩子和父母的距离。

针对以上情况,我给这位妈妈的建议是:

1)利用假期,带着孩子一家人出去散散心,或者和孩子一起打打篮球,尽量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2)父母选个合适的机会和孩子进行一次平等真诚的谈话,了解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打开孩子的心结。这个工作如果能由爸爸单独完成是最好的。

3)尽量少在孩子面前谈论学习和分数,多和孩子谈论一些他感兴趣的,相对轻松一些的话题,以免给孩子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压力。

4)妈妈要逐步放手,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锻炼的机会。

5)妈妈要有自己的生活,不要再把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分散一下注意力,让自己和孩子都有一个喘息的机会,有一个独立的空间。建议妈妈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6)妈妈要学会在孩子面前适当的示弱,提高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7 .胡云慧老师针对这一个案谈了自己的观点:

1) 从妈妈的来信中能感受到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和内心的焦虑。同时也感受到孩子内心的压抑和痛苦,因为从来信中从头到尾,能感受到妈妈的满眼,满心中都是孩子 的学习和分数,而没有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妈妈对分数的过度关注,无形中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妈妈对孩子付出的越多,孩子的压力就会越大。

2孩子从小的学习也许是玩的时间比较少,孩子内心比较压抑。孩子打游戏看电视是为了逃避现实压力的一种表现,这样就导致学习没有主动性,没有内动力。

3孩子的主动性差,自理能力差和妈妈对孩子事无巨细的包办代替有关,妈妈剥夺了孩子成长的空间,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形成一种惰性和依赖心。妈妈的包办还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心理暗示:“你离开了我,你不行。”孩子的行为就会朝着你说我不行,我就不行去发展。

4)妈妈放弃自己的工作,为了孩子的学习全职照顾他,但是事情的结果与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妈妈的内心的不平衡感会无意中会通过说教传递给孩子,这样不仅会给孩子增加压力,反而会让孩子非常反感。

 给妈妈的建议

1)在假期里抽出时间,一家人团聚一下,出去旅游。和孩子在一起时,避免谈论孩子的学习,让孩子的压力得到释缓,彻底的放松。

2)妈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刻意关心孩子的分数和学习,因为人越紧张越在乎的事情,越容易出错。相信孩子有能力朝好的方向发展。


8 .周玉萍老师就这一个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指导建议:

1)个案中的妈妈对自己的儿子不信任。妈妈为了孩子的学习辗转几次,换了好多地方,换了好多老师,但是唯独母亲没有变,儿子还是没有多大的改变。妈妈一定要信任自己的孩子。

2)同为初三学生家长的自己能够理解关注孩子分数的这位母亲的心情,在面临是否能升入重点中学的关键时期,不关注孩子的成绩是不可能的。但是怎样关注分数呢?消极的说教太多会变成唠叨,会让孩子厌烦。

3)妈妈去学校找老师,会让孩子觉得妈妈是在和老师一起对付自己。

4)孩子学习习惯差,成绩将会很难提高,可以利用假期,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孩子学习没有主动性等,妈妈给予了太多的否定,应该多找孩子身上的优势资源,正向的引导。

6)建议家长多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要想改变孩子,妈妈先从自身进行改变。

  在这篇个案报道发到咨询中心后,周玉萍老师随后又进行了补充指导

   妈妈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除了与孩子共有的生活,还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事业。妈妈应该在自己的生活上和事业上积极向上 ,以身教来代替言教。因为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已经感觉到妈妈的言教渐渐失去了作用,在这样的时候身教重于言教。马金龙老师刚才说要用理想引领生活,我想志存高远。也是需要父母为孩子做出很好的榜样孩子的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孩子是父亲和母亲共有的,如果一切只要母亲来承担,一方面母亲很累感觉到力不从心,另一方面这样的家庭教育也很难成功。

 

在这一个案发到咨询中心后,刘春琴老师跟帖对这一案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案例中的妈妈和当今大多数妈妈一样,对孩子关注太过,以致于孩子没长大,不能自己控制自己,不会主动学习,不知道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更不知道自己将会往何处去。这就是陪读的严重后果!因为妈妈的全程安排,孩子没有养成属于自己的学习习惯,没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以为自己是在为妈妈而学。我不用操心,反正,妈妈会提醒我的。这样的孩子以后各方面能力都会缺乏。建议妈妈赶快放手:
   1.
从生活中实践着手,要孩子学着做安排,做计划,并达到目标。当孩子表现良好的时候,妈妈给予鼓励:妈妈相信你一定也能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并慢慢移开自己的视线,变监督为信任。
   2.
不再给孩子施加压力,比如说:我们为了你花费了那么多心力。那样孩子会有负罪感,当他努力后达不到妈妈的标准后,干脆破罐破摔,跟妈妈无言对抗。
   3.
跟孩子做好沟通。告诉孩子学习是你自己的事,自己将来从事什么行业,将来是怎样的人全靠自己今天的努力。父母会尽最大努力帮你创造道路,但要你自己迈出脚。
   4.
孩子和妈妈沟通很不错,建议妈妈多给孩子讲一些励志故事。可以给孩子看一横老师的爱国教育视频,看《你在为谁读书》这本书,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只有外因内因相结合,才有好的教育。


感谢家长对我的信任,同时也感谢众位专家老师的悉心指导,相信在大家的帮助下,这位妈妈定会摆脱教子的困惑!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