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根的教育――幼儿期家庭教育讲座(下)

13年前 [07-07 01:20 周三]
七、培养孩子的创造性

  (一)重视培养孩子的创造性

  邓小平同志早就提出:“干革命,搞建设,需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在当今改革洪流奔腾向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新时期,创造性愈显重要。具备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与创造精神成为当今时代人们所需要的重要素质。现在,各国都很重视培养新一代的创造性素质。1989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面向新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中外教育专家普遍认为,未来人才素质的要求,首先是创造性,应具有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所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重视培养人的创造性。

  培养创造性必须从幼小抓起。我国著名一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呼吁“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另一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本性中也潜藏着强烈的创造欲望,只要我们在教育中注意诱导。并放手让儿童实践探索,就会培养出创造能力。”

  幼儿期家庭教育对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可起重要的作用。我曾询问我国发明家协会副会长、著明发明家张开逊教授,他是怎样具有较高创造能力的,他告诉我,首先他应该感谢他的妈妈,在他幼年时期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向他提出一些问题,启发他动脑筋,想问题,培养他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同时,妈妈从不因他在好奇心驱使下拆坏东西而打骂他。正是这位母亲教子有方,善于引导,才能使他后来成为取得突出成就的发明家。

  (二)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家长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与想象力

  好奇心与想象力是创造力的翅膀和先导,而富于好奇心与想象力正是幼儿天然的心理特征。我在1986年曾对五至六岁大班幼儿进行过一次有关想象力的测试,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印有20个圆圈的纸,要求幼儿在10分钟内用这些圆形作画,不得重复。孩子们各自表现出他们的想象力,画娃娃头,鱼缸、眼镜。有一个孩子画大树锯断后的横切面,上面还有一圈圈的年轮。有一个孩子在圆圈的中下部画了一个黑圆点,我实在捉摸不出他画的是什么,便问他“这是什么?”孩子调皮地嘻笑着说;“这是猪八戒的大肚皮呀!”孩子们画了许多成人难以想象出的东西,显示了幼儿惊人的想象力。80年代我国上海一名叫胡小舟的小朋友一幅“我在2000年”的画获得国际儿童画一等奖,得奖的原因并非绘画技巧多么高超,而是他的大胆想象。他画的是天空中的月芽两端系着绳子成秋千,而她就坐在月芽下荡秋千,这幅画是具有很高的创造性想象力水平。

  孩子的想象力有时是很离奇的,甚至异想天开。对孩子想象出来的东西、创造出来的“作品”,不能认为是“瞎想”、“胡闹”予以指责和否定。有一个四岁多的女孩,在炎热的夏日画了一幅有大树、有小花草的风景画,但却将天空中的太阳涂成了绿色。奶奶不解地说:“太阳怎么是绿色的?涂错颜色了吧!问孩子~本正经他说:“我就是要徐绿颜色,红太阳太热了,会把小花小草晒死的。”这不仅反映出孩子想象力,而且表明她有一颗美好的爱心。

  孩子往往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新鲜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爱提问,喜追究。对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家长应予爱护、鼓励和引导。我的一个同事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他五岁的儿子在楼下玩,叫他吃饭总也叫不回来,这位父亲想了解是什么吸引着他的儿子,便下楼走到孩子身边,只见孩子蹲在一棵大树下聚精会神地在看蚂蚁搬家,他没有打扰儿子而是蹲下身子陪孩子观察;孩子见爸爸也和他一起看,便问;“爸爸,蚂蚁这么小怎么能搬那么大的食物?”他一面问,一面指着他用土堆起的一个土包说:“咱们做个小实验吧,看看蚂蚁能不能把食物搬过山去!”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只见一只蚂蚁搬着食物来到“山”脚下受阻不能前进了;这时,小蚂蚁放下食物爬到山坡上,将食物倒着抱过“山”去;实验做完了,父子俩高高兴兴地回家吃饭,饭吃得很香,关于蚂蚁的话题,直到饭后父子俩还在饶有兴趣的谈论着。这位父亲体察、爱护孩子的好奇心,支持他的探索行为,这就很有利于萌发幼儿的创造性。

  2.鼓励孩子动手动脑

  陶行知先生当年在呼吁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的同时还提出“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头脑、手脚、眼睛、嘴巴、时间与空间)。首先是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其次是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要鼓励孩子动手动脑进行探索。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动脑有助于萌发孩子的创造性。1985年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博士在隆重的颁奖会上向一名少年授予了青少年发明一等奖,获奖者是年仅16岁的中学生张今,他年纪虽小,却有一系列惊人的创造发明。张今的父母为他创造才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在张今很小的时候他的父母注意为他选购发展感官、发展智力和创造力的玩具。在众多的玩具中,张今重偏爱拼装的玩具和结构玩具材料,他常常动手动脑玩弄着拼板,拼了拆,拆了拼,能拼出许多许多的花样来,这对培养他的创造性,起了很有益的作用。所以家长要为培养幼儿创造性提供条件与机会,如购买结构玩具材料,鼓励孩子动手动脑去拼搭。

  幼儿在动手幼脑的活动中难免会“闯祸”或出些差错,对此,家长应予宽厚的谅解,不要过分责备。陶行知先生《创造的教育》一文中举了一生动的个例子:“一个朋友的太太,因为小孩子把她的一个新买的金表拆坏了,她在大怒之下,把小孩子结结实实打了一顿。我对她说,恐怕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掉了。”

  鼓励孩子提出问题。能提出问题说明孩子在动脑筋,进行积极思索。幼儿特别爱提问题,两三岁的孩子常爱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再大一点就要刨根问底问“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了,这也是幼儿的一种天性。去年夏天我去青岛参观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幼儿园,园长告诉我,有一次所里研究人员应邀来幼儿园给孩子讲赴南极考察的见闻。事后,这位科学家说,他也曾应中小学校邀请,给学生讲过多次,但提问题最多的要数幼儿园的孩子。好提问题是孩子求知、探索精神的体现,是创造性的萌芽。大科学家爱因期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么重大创造发明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创底的追究问题罢了。”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提问题。有的家长对孩子没完没了地提问题表现出不耐烦,甚至斥责孩子“讨厌”,这无疑会关闭孩子求知的大门,扑灭创造精神的火花。

  3.丰富孩子的知识

  创造力是建立在丰富知识的基础上的,一个人知识贫乏,掌握信息少,是不可能有多少创造的。所以,家长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就应不断增进孩子的知识,要向孩子提供适合的读物和视听材料,提供多种向自然和社会学习的机会,在这里,我要强调让孩子走人大自然。

  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爬山、涉水,进人神秘的森林、山洞,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嘻戏,去采摘野花,捕捉昆虫,仰望蓝天上变幻多端、漂亮浮动的白云,欣赏美丽的夕阳,这既能促进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想象力,又能丰富孩子的知识,从而萌发孩子的创造性。

  一般说来,比之于国外儿童,我们的孩子比较缺乏创造性。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早期教育的环境是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首先是有些家长的儿童观、教育观存在着问题。有的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总是喜欢听话、顺从、据规蹈矩的孩子,而不喜欢那些“海小子”,“疯丫头”,对孩子处处限制、管束过多。这就有意无意地压抑幼儿好奇、好问、好动等天性。实际上,正是那些幼时受发问、好活动、喜探索的孩子,若能进行正确的引导,恰恰是创造性人才的雏苗。

八、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很重要。现代社会正日益走向开放,经济发展加快,人与人之间交往愈来愈多;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生产规模扩大,要求人们更广泛的协同合作,这就需要我们下一代有较强的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在今后的社会里,交往能力薄弱,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不会与别人协同合作,在事业上是很难取得成就的,所以,家长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现在,我国独生子女比率增大,不少幼儿在家中没有兄弟姐妹,又多居住在独门独户的封闭环境里,往往是在家中一人独玩或看电视等。这种处境使得许多孩子缺乏与人交往的机会,造成交往能力低下,这是个亟待重视与解决的问题。

  孩子是在与伙伴交住中成长,逐步实现其社会化的。他们在与伙伴的交往中可以相互交流知识、经验与技能;在与伙伴交往中认识自己,了解他人,体验各种欢乐与痛苦,从中培养起诸如同情、分享、合作、友爱等良好的社会情感和行为。总之,培养孩子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与生活的幸福,并将影响孩子将来走上社会后人际关系的好坏与事业的成败。

  (二)注意孩子与小伙伴交往

  学龄前儿童首先是与父母、与家中其他人接触交往的。父母亲要经常与孩子交谈,一起游戏,还要引导孩子与家中祖辈及每个成员保持密切联系,在家庭这个群体中培养孩子交往能力。

  但孩子从两三岁起就有了与小伙伴交往的意愿,这种意愿不断增强,成为他们的心理需要,我在这里想强调伙伴交往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首先,家长应了解伙伴交往是幼儿的一种需要。因为,幼儿最喜爱游戏,而小伙伴就是他们最理想的游戏伴侣,幼儿与小伙伴在游戏中交往可使他获得许多欢乐与满足。我就曾注意观察到幼儿对伙伴交往的需要,我的一个小孙子两三岁时,家住在楼上,他经常要求下楼去玩,因为楼下有许多小朋友。每当妈妈允许下楼玩时,他就像飞出笼子的小鸟,高兴极了。有一次我陪他一同下楼去,见他从家中带着两件有趣的玩具带下楼去。原来,楼下的孩子们都比他大些,他这个小不点儿来到楼下不会引起玩兴正浓的小朋友们的注意。为了引起大朋友的注意,他便把玩具放在显眼的地方,尽力吸引那些人的注意。当他发现这样做也未能引起别人的注意时,便继而将玩具摔一下,发出响声来引别人注意。从这些举动中便可看出幼儿是多么渴望与伙伴交往和游玩。我甚至发现,当他独自一个游戏时也常会假想有伙伴与他同玩,口中念念有词、有问有答的。

  另外,幼儿在伙伴交往中往往更有利于促进其发展。孩子与家人交往不能代替伙伴交往,因为成人与幼儿不是一种对称型的关系,成人绝不会与孩子争抢玩具、食品。在很多问题上成人与幼儿不可能“一般见识”,而小伙伴在一起却有差不多心理发展水平、兴趣、需要等,会遇到许许多多和成人在一起难以遇到的矛盾,而处理这些伙伴间的矛盾,学习协调人际关系,正是孩子实现社会化必不可少的“课程”。

  我曾在幼儿园仔细观察发现,在交往方面大体有这样三类孩子:一类善于与乐于和小朋友交往,共同游戏,而小朋友们也都愿意和他玩的;另二类是喜欢参与伙伴游戏但不受欢迎的,因为这类幼儿常出现不友好行为;还有极少数幼儿则表现孤独,他们不会也不愿和小朋友交往与共同游戏,总是一人独处。第一类孩子大多具有活泼开朗的性格、善于交往,一般生活得非常愉快,而后两类孩子,特别是第三类孩子,生活就不会很愉快,身心也就不可能健康发展。因此,家长应注意培养幼年子女与小伙伴交往的能力。
  (三)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首先,家长要充分认识自幼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重要性。有的家长在培养孩子交往能力方面认识不足并存在~些心理障碍,如怕孩子吃亏。一些家长总愿把孩子关在封闭的住所,即使外出也不肯放手让他们和小伙伴交往。我在居民小区公园或其它公共场所就见到这样的情景:那里虽有许多孩子,但一些家长是牵着、抱着、盯着,每当孩子跑去找小伙伴玩时,家长便追过去把孩子抱回来说:“快过来,当心人家打你!”这些家长不了解孩子需要在伙伴交往中培养交往能力。所以,只有家长对此有足够认识,才会为孩子创造与伙伴交往的机会,如请邻居或亲戚家的孩子到家里来玩或与朋友约好带孩子到别人家玩,到郊外或公园去玩时,也注意让孩子和小伙伴同玩。

  其次,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多进行交往活动,使他们在交往活动中提高交往能力。有的家长虽然创造了条件让孩子与伙伴交往,却很不放手,一见孩子间产生了矛盾便立即介人去平息“风波”,替孩子处理矛盾。这样就难以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孩子们在交往中时常会出现矛盾。家长不必急于介入,越趄代疱,有了矛盾,孩子们往往能自己解决的。例如,我的孙子可可四岁时,叔叔给他买了一辆能爬坡的汽车玩具。楼下有个比他大一岁的小哥哥维维得知后便到我家来,也想玩玩这个新玩具。几次提出要求,可可都不舍得撒手,开始维维用威胁的口吻说:“那我不跟你好了!”可可仍不撒手,两个孩子僵持了一阵,维维眼看没有希望了,扫兴地说:“那我回家了!”转身便走。这时只见可可三步并两地跑过去,用身体顶住了家门,用央求的口吻对维维说:“我给你玩还不行吗?”这时,站在一旁的我才开腔说:“对了,好孩子,有了好玩具不能一人玩,应该和小朋友一块儿玩才对。”在这过程中可可了解到:如果我不与维维分享玩具,维维就不和我玩了,只有与小伙伴共事才能带来同游戏的欢乐。这是孩子切身的体验,最终的分享是他自己作出的决定,是自愿的。如果我过早地介入,强迫他把新玩具给维维玩,可可可能会哭一场,即使把玩具给了维维也是极不情愿的,这样做并无助于孩子自身发展。而当他自己作出决定后,家长再给予及时的肯定、强化,孩子就能在交往中逐渐学会分享,并获得交往的技能。

  再次,家长平时也要注意通过故事及生活中的实例教给孩子一些交往技能,帮助孩子初步征得与人交往和相处的道德准则,如教育孩子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独霸行为,与小朋友团结友爱,友好相处,尊重父母、爷爷、奶奶,礼貌待人等等。

  近些年来在家教咨询中,有的家长说他们的孩子胆小,怯懦,和小朋友在一起表现退缩、不主动,见到生人不肯打招呼,不叫人等。这类孩子大多是长期关在家中,在家长呵护下成长的,如果不趁年幼时期进行培养,就会出现交往障碍,甚至形成孤独的不良性格,对此家长必须引起重视。家长切勿当孩子面建人便说:“我们这孩子胆儿特小”、“瞧这孩子就是不肯叫人,没礼貌!”等等,这样说不仅改变不了孩子的毛病,反而会使孩子闭口不语或躲避的现象有所发展。对于怯懦、不爱交往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引导他们和较熟悉的小朋友交往,使他们体验到伙伴交往的乐趣,同时要注意发现孩子在伙伴交往中出现的积极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交往范围,使孩子增强与伙伴交往兴趣、信心与需要,在交往中发展交往能力。对不肯叫人的孩子,切忌强迫他去叫,、而应耐心地进行引导,如果发现孩子开口叫人,即使声音很小,怯生生的,家长也要及时鼓励强化,这样做一般能克服孩子胆小、怯生问题。

九、怎样做个好家长

  家长无不盼望着自己的孩子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人才。孩子的成长有赖于父母亲的抚养与教育,家庭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家长的素质,好家长才能培养出好孩子。如何才能做个好家长,教育好子女呢?

  (-)增强教育子女的责任

  马克思很重视家庭教育,他说:“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养子女。”这段话告诉人们:不论我们是从事何种职业的,只要有了孩子,当上父母,教养子女就成为一桩神圣的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它关系到孩子的前途,家庭的幸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有些家长认为,家庭只管孩子的生活,教育是幼儿园的事。他们没有意识到:教育孩子首先是父母的责任。有些家长对孩子百般宠爱,放松了教育,这也是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还有极少数家长只管“抓钱”,根本不抓孩子的教育,完全放弃了家长应尽的天职。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父母的手里。”所以,家长要增强教育子女的责任感,履行社会与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

  1995年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等单位举办了“教子有方”十佳家长评选活动,这十位教子有方的家长所以能取得很出色的教子效果,共有特点之一便是对教育子女都有高度的责任感。例如,一位名叫卞丽训的母亲,她是青岛市某工厂的一名女工,当她生下儿子后不久,得知孩子因视网膜先天发育异常将终生失明时,痛苦异常。她带着孩子到北京、上海,找名医会诊,当确知儿子的眼睛已无一线复明的希望时,一夜间,满头的黑发全部变白。面对这残酷而又无法逃避的现实,这位母亲下定决心,要把她的儿子金元辉教育好。卞丽训怀着作一个母亲的高度责任心说:“元辉虽然有残疾,但在心灵上他是健全的,我们必须注意对他品质的培养,不能让他作心灵上瞎子。”在她的精心教育下,儿子各方面发展都好,曾被评为“第三届百名中国好少年”、“中国好儿童”,并获得多种奖励。

  (二)家长要提升自身素质,作孩子的榜样

  有人说:家庭教育是“不教而教”。这一说法不见得准确,但却有一定道理,即,家庭教育主要不是靠言教,而是靠身教。家庭教育的最大特点便是潜移默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知不觉地,在影响着孩子。特别是幼年儿童,他们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化的特点,模仿性极强,模仿是他们学习做人的主要途径,而在家庭中,家长就成为他们模仿的主要目标。家长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待人处事的态度、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都时刻在影响着孩子。所以,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要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父母首先应是那样的人。诚实的家长定能培养出诚实的孩子;出口就说脏话的家长,不可能培养出文明的孩子;自私自利的家长培养不出大公无私的孩子。在一次家教咨询中,一位母亲向我诉说她五岁的女儿脾气暴躁,对她经常发脾气,在幼儿园常攻击其他小朋友。当我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状况时发现,得知孩子的父亲性格就很粗暴,常以打、骂和其他体罚方式对待女儿。显然,孩子的不良性格是从她父亲那里习得的。一位教子有方的母亲,很注意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她说:“为了培养孩子诚实,我在孩子面前从来是说话算数的。”这位母亲就是用身教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国际妇女运动的领袖克拉拉·蔡特金说过,父母“在儿童的气质中,奠定了最初几块基石”,强调父母素质对子女的影响。因此,要成为好家长,必须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作孩子的榜样。

  (三)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

  现在有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由于缺乏家庭教育的正确观念,方法不当,以致在教育子女上效果不好,甚至造成了令人痛心的悲剧。有人说,家长不懂得儿童心理特点,不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原则、方法,犹如无照行医,其后果是一样的。这话颇有道理。

  家庭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科学,需要家长不断学习。为了教育好孩子,家长要学一点幼儿生理、心理及教育方面的知识,学习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掌握科学育儿的原则与方法,不断提高家教水平。

  关于幼儿期家庭教育的内容、任务与方法前面已讲了不少,这里从当个好家长的角度,着重讲以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我在多年家教咨询中发现,孩子发展中的种种问题,根子大多在家长身上,首先是一些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存在着问题,因而步入了家教的误区。

  不少幼儿家长迫切期望孩子成才,但又不了解幼儿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出现了“重智轻德”、“早期定向培养”等问题,有些家长采用小学化方式“超前教育”,拔苗助长,对孩子进行强制性训练,迫使孩子学习他不感兴趣的东西,从而剥夺了孩子欢乐的童年生活,阻碍了孩子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影响甚至损害了幼儿在身体、品德、情感、习惯等重要方面的发展,这类实例是不少的。所以,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科学施教,促进孩子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的发展,注重提高整体素质,为培养祖国所需要的人才打下初步基础。

  2.掌握科学育儿的一些重要原则与方法

  教育好孩子,必须掌握科学育儿的一系列重要原则与方法,在这里我强调以下几点。

  首先是正面教育。正面教育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思想和原则。有的家长平时很注意教育孩子,在教育上也没有少花精力,但效果不好,甚至出现“越管越糟”的现象。如,其中一些家长,平时眼睛老盯着孩子的缺点,整天唠唠叨叨批评个没完,或者总爱当着别人的面去数落孩子的缺点。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克服孩子的缺点,对于幼儿说来往往反会强化缺点。因为,对小年龄孩子说来,通常是以成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成人说他怎样,他就认为自己是怎样的,而且这种数落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对幼儿发展很不利。孩子有了缺点家长应通过讲故事,讲道理等方式教育并引导孩子学习别人的优点,当孩子在家长的教育下有了进步时,要多采用肯定、鼓励、表扬的正面教育方法,促进孩子的行为朝着家长所期望的、良好的目标方向前进。上个经常得到家长正面教育的孩子,总会充满信心地、愉快地成长。

  其次,要严爱结合。每位家长都深爱自己的孩子,但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爱得过度,出现了娇纵、溺爱的现象,这就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了。在教育孩子上,家长应做到严爱结合。

  所谓严并不是指板起面孔严厉对待孩子,而是指在教育孩子时要坚持原则。但要做到严爱结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少家长道理上也知道应将爱与严格结合起来,但遇到问题,特别是当孩子一哭一闹时,就往往会动摇家长管教的决心,常常以感情代管理智,不能坚持原则。因此,要做到严爱结合,还需家长有坚强的教育意志。

  有一位优秀的家长以《藏起一半的爱》为题,写了一篇短文,说了她对亲子之爱的看法,其中有这样一段:“我说对孩子要藏起一半的爱,不是说只给孩子一半的爱,不是说要减少对孩子的爱,而是说家长应理智地爱孩子,赋予爱以更广博、更深刻的内涵。我觉得,这才是家长对孩子真正的爱,真正的负责。”,这段话对广大家长可能有启示,只有严爱结合才能教育好孩子,才是对孩子真正的负责。

  再次。要保持教育的一致。这是家教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则。教育的一致性是指施教者对孩子在教育方向、要求上要取得一致,包括父母双方、祖辈父辈以及家庭和幼儿园,在教育上的一致性。教育取得一致就能促使孩子的行为向着同一个方向发展;如果施教者对孩子的教育不一致,势必互相干扰,使孩子是非不清、无所适从,甚至形成孩子两面性等不良后果。

3.了解自己的孩子

  有的家长看了不少有关科学育儿的书,但仍然教育不好孩子。学习科学育儿知识是必要的,但光有书本知识还不够,还需要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从一定意义上讲,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一本家长必读的“书”。作为家长,要教育好孩子,必须在掌握一定科学育儿知识的同时。读懂您的孩子这本“书”,即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与发展水平。了解孩子所思所想及他的兴趣与潜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比如:有的孩子自信心强,有的孩子比较自卑,对这两类孩子,家长在教育上就要有所不同。对前者,家长应在保护孩子自信心的同时,注意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对后者,则要帮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势与潜力,注意为孩子创设获取成功的机会,并给予适当的鼓励,以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感。这样根据孩子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家长要细心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研究孩子,在此基础上科学施救才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四)创设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影响幼儿身心健康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家长要重视为孩子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这里我主要说精神环境的创设。

  前面讲到,家长要注意自身的修养和表率作用,这是创设良好家庭环境最为重要的一点。除此之外,我还想强调两点。

  1.让孩子拥有一个温暖的家

  孩子的成长特别需要一个温馨的家,怎样才能让孩子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呢?

  首先,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夫妻双方要互敬互爱,各睦相处,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自然会感到温馨和幸福的。如果夫妻不和,家庭中经常吵吵闹闹,孩子的心理就会感到很不安全、压抑和焦虑。一位幼儿 的母亲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家热线”写来一封咨询信,信中谈到他原本天真可爱的 孩子,现在快四岁倒出现了许多毛病:吮指、 脾气暴躁,甚至“说谎”等。她不知是什么 原因,也不知该如何教育。从信中还得知近 年来她和丈夫情感不和,经常吵闹,由于她 情绪不佳,对孩子教育也缺乏耐心,每当发 现孩子出现上述毛病时便“使劲地打”、“狠狠地骂”。显然,孩子出现这许多毛病是心理不健康的反映,而产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正由于缺少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和母亲不良的教养态度。

  其次,家长要设法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 氛围,使家庭中经常充满欢声笑语和健康、美好的情趣,如:利用节假日开展家庭娱乐活动,利用双休日全家人到大自然中去游玩等等。孩子生活在充满欢快和谐氛围的家庭中,身心就能健康成长。

  2.树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和子女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孩子最早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亲子关系本身具有明显的教育性和巨大的影响力。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民主的、平等的、相互理解、充满亲情的关系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仅有爱心不够,还必须有一颗童心,即家长要注意站在儿童的位置上去体察童心的需要,并能怀着一颗童心去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我小的时候,正处于苦难的抗日战争年代,全家人过着流亡的生活,物质生活相当艰苦。那时我没有丰盛的食品、漂亮的衣衫,更没有高档的玩具,但却有一个幸福的童年,给我留下永不磨灭的美好的记忆:春天,父亲用他灵巧的双手为我们做风筝并带领我们兄妹到旷野去放风筝;夏日夜晚,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乘凉,听父亲讲故事、讲星座;秋天的假日父母带我们到郊外去游玩,采野花,捉昆虫,爬山,涉水;寒冬的夜晚,母亲带着我们在微弱的豆油灯光下做手影游戏,这种良好的亲子关系对我们身心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良好的亲子关系应建立在民主、平等、信任、尊重和爱的基础上。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应该既是教育者又是孩子的朋友,与孩子间能做到情感交融,使孩子乐于亲近并感受到 自己是家庭中一名成员,不仅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怀和爱,而且受到尊重。建立了这样 的亲子关系,孩子就有了比较宽松、良好的 成长环境。一般说来,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 孩子,情绪就会平和、愉悦,有话愿和父母说,会更懂道理,管教起来也更容易,也更有利于孩子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十、家长如何与幼儿园合作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环境,这两大环境对劝儿的教育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调才能达到1+1>2的效果,否则是不能很好促进儿童发展的。不少家长说:“孩子在幼儿园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回家后就是另一个样儿了。”这种现象表明家园在教育上存在不一致,孩子若在家在园表现不一,就不算教育取得了成功。那么,怎样实现家园同步教育呢? 家园同步,需要幼儿园与家庭双方作出努力,从家庭方面说,应明确和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在培养目标上取得共识

  幼儿园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而家长则往往没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在教育中随意性很大,有些对孩子另有期望与要求。如:有的家长希望孩子多识一些字,多学到一些知识;而幼儿园则注重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有的家长却教育孩子不能吃亏,“别人打你一下,你就狠狠打他两下”。幼儿园培养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尽量学着自己做,而家长则往往包办代替。如果家庭和幼儿园在教育目标上不能取得共识,就谈不到形成合力去教育孩子,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在培养目标上取得共识,首先需要家园双方在教育的总目标上要取得一致的认识,即,教师与家长都应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对孩子进行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为了实现总的教育目标,幼儿园根据总的教育目标制定不同年龄段的教育目标卿大、中、小班教育目标),并且将各年龄段的教育目标分解为每个学期、每月直至每周更为具体的教育目标。例如:在小班阶段的教育目标中,关于培养孩子的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就规定了诸如:学会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自己独睡等等。如果,家长在这些具体教育目标上与幼儿园取得共识,从而家园同步教育,就能有效促进孩子的发展。

  (二)家园经常联系,相互沟通情况

  为了达到家园同步地配合教育,家园双方要围绕着孩子的发展,经常联系,相互沟通情况。家长与幼儿园联系。可通过多种方式。

  1,经常性联系

  家长在接送孩子时可与老师三言两语作简短的情况交流,把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告诉老师,同时也可从老师处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一以便配合教育;不少幼儿园设有家园联系册,有关孩子的发展情况也可通过联系册作书面的情况交流;有的家长不能亲自接送孩子,平日工作又很繁忙,也可以电话方式或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和幼儿园老师联系。

  如果孩子在性格上有明显缺陷或行为习惯方面问题较大,而采用上述联系方法尚显不足时,则可与幼儿园老师约定时间作专门的交流与研究,共同商讨教育方法。

  2.参与幼儿园各种活动

  幼儿园常常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所组织 的一些活动,如“元旦”、“三八”、“六一”等节日活动,有时开展某些教育活动也欢迎家长参与,至于举办“开放日”更是面向家长 的。家长应力争参加上述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与方法,可亲眼目睹自己的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种种表现和发展水平,从中发现许多在家中看不到的情况,知道孩子的优点和各方面能力,同时也可看到孩子的差距与不足,从而更深入、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更主动地、有针对性地与幼儿园配合教育。

  3.参加幼儿团组织的家长会和学习活动

  幼儿园一般都会定时或不定时地召开家长会,大多数幼儿园还开设“家长学校”(或家教知识讲座),举办家教难题研讨和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养工作情况和对家园合作的要求,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解决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困惑。据了解许多幼儿的家长参加了这类活动后,均收益匪浅,可以增进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更新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从而能更好地与幼儿园同向同步地教育好孩子。

  (三)密切配合幼儿国实现教育目标

  幼儿园一般都会通过家长会,家园合作栏等方式,适时地向家长通报本学期、本月或本周的教育具体目标,其中有些教育目标是要求家园密切配合进行教育的。

  例如:幼儿园当前都很重视培养孩子爱妈妈、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小班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对孩子进行爱妈妈的情感教育。幼儿园进行了这方面的教育,孩子回到家中定会表现出关心妈妈的情感、行为,家长就应将孩子的良好表现及时向老师反馈以便家园配合,促进孩子良好情感的发展。中大班有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目标,家长了解这一目标后,可利用双休日带孩子去一些美丽景点游玩,有意识的配合幼儿园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激发孩子爱的情感。

  又如:幼儿园对孩子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公德教育,家长则可在接送孩子回家时,告诉孩子走路要走人行道,横过马路必须走人行横道线、过街桥或地下通道,使孩子对交通规则有初步的认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再如:幼儿园对孩子进行认识春、夏、秋、冬四季常识教育,家长更可以利用双休日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季节的特征等等。

  其实,做到家园合作,共同提高幼儿素质并不是件困难的事,只要家长了解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做教育的有心人,是随时都可以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只要家园配合一致,定能有效提高孩子的素质。

  以上是我在一些家长学校讲课的部分内容,现以《根的教育》为题奉献给幼儿园园长和老师,以便大家在进行家教指导时作参考。

  (摘自《家园合作,提高幼儿素质》一书,方明主编,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