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幼教:不要溺教和苦教

14年前 [10-28 22:55 周三]
幼教:不要溺教和苦教
幼教,是指0~7岁的教育。如今,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都重视幼教,但是往往背离幼儿心理,把幼教变成了溺教和苦教。

溺是过分的意思。溺教是教过了头。

案例一:Z女士给三岁的儿子讲《乌鸦喝水》,本来是想让儿子向聪明的乌鸦学习动脑子,结果适得其反。Z女士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呀?”儿子回答:“衔小石子放进瓶子里水就升高了。”再问:“有没有别的办法呀?”儿子说没有了,因为把答案告诉了儿子,儿子便不再想别的答案。这就是溺教。只有不告诉答案,儿子才会去想答案。

案例二:Z女士给儿子讲《司马光砸缸》,讲到一个小朋友掉入水缸这个情节时就打住了,让儿子想办法救人。儿子想了很多办法:让爸爸、妈妈跳进水缸救人;让变形金刚跳进水缸救人;让动画英雄奥特曼跳进水缸救人;从月亮上垂下来一根绳子到缸里,让小朋友拽住……虽然儿子不如当年的司马光聪明,但毕竟开动了脑筋,这要比知道现成答案强得多。

案例三:一群小孩在一起玩耍,发生了争执,家长比孩子还紧张,赶紧上前,要么拉开孩子,要么教孩子如何谦让。然而,儿童心理专家主张家长不要介入,要让孩子们自己处理,也许孩子们自我处理的方法不一定妥当,也许自家的孩子会吃亏,这不要紧,经历几次,孩子们就会找到与人相处的办法和解决矛盾的思路。如果家长想介入,也只能当个场下教练,对孩子自我处理的方法进行评析。完全代替孩子处理纠纷,也是溺教。

接着说苦教,苦教就是让孩子吃苦的教育。

案例四:“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常被家长们讲给孩子。许多孩子都感到恐怖:用绳子系住头发吊在梁上,多狠呀!还用锥子扎大腿,这可比打针还疼!学习知识原来要受这般苦难呀!于是,孩子便惧怕学习。这就是苦教。

案例五:一位家长用扑克牌和女儿玩数字游戏,配双数、比大小、找相邻数字,如此寓教于玩、寓教于乐,使女儿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一点也不觉得苦。

为什么会溺教或苦教呢?正如台湾著名漫画家朱德庸所说,现在的父母都很焦虑,都想让孩子做CEO,就好像要求所有的动物,无论牛、羊、兔子,全要变成狮子,结果没有变成狮子,都被逼成了疯子。

父母们因为焦虑,总害怕孩子落后,不溺教便苦教:看见别人家的小孩会背5首唐诗,回家就逼着孩子背10首;别家的孩子学钢琴,就硬要把自己的孩子送进钢琴班……可怜天下父母心。

幼教是必要的,但千万别溺教和苦教。溺教,或能增长孩子的知识,却不能开启孩子的心智。苦教,或使孩子一时发奋,却不能使孩子长久发奋,反而会使孩子知难而退。孩子心理稚嫩,让他过早失去了童年的快乐,说不定还会造就一个过度追求完美、对自己永不满足,将来患上抑郁症的孩子。有道是:养孩子,三分养,七分等。让孩子在快乐中慢慢长大,等他心理承受能力增强了,再教也不迟。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