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家长要给孩子以“真”爱......转于俊卿

14年前 [07-02 21:23 周四]

每当和家长们坐到一起,说得最多就是教育孩子的话题,家长都是爱孩子的,但是又太不会爱孩子了。爱孩子是一种本能。高尔基曾经说过“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关键是会爱。因为不懂得怎么样去爱,或者过度的溺爱,无形中造成了孩子目前存在着任性、厌学、网瘾,早恋,心理素质差等。这些都是家长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此大伤脑筋,也的确是公认的难题。所以学会爱孩子,给孩子以“真”爱,才是我们做家长最重要的一课。

我有时候就在想,现在做什么事情都要求持证上岗,但是我们做家长却没有经过考核就上岗了,只要生了孩子也就成了家长,至于能否合格,没有人去给你鉴定。我真的希望有一天我们国家能出台一个政策,对每一对结婚的夫妇进行家庭教育理论考试,如果考试不合格不能给于准生证,直到补考合格为止,否则不允许生孩子。不仅如此,还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段对家长进行年度考核。要是真能那样的话,就能保证人们在生孩子之前就有了教育孩子的理论基础,可以按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这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有利,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国民素质。也许你们会当一个玩笑去听,但是我觉得令人深思的。

  一、提出问题:你为什么生下你的孩子?

  二、爱的误区

 因为爱孩子,便希望孩子将来生活的比别人要好,于是,多数爱孩子的家长,从十月怀胎到生下孩子,作为一个母亲,从饮食结构到穿着打扮,几乎都是为生个健康的宝宝做准备。所以这时候的家长就会想: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只要她是健全的,健康就好。

  当父母第一眼看到孩子,把她抱在怀里的时候,每一个做父母都会想,要好好爱她,给他足够的爱,不让他吃苦,受委屈,让他健康快乐的长大!

  当这第一个愿望满足后,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总想让他与众不同,比别人家的孩子要聪明,要漂亮。别的孩子会的,我的孩子也要会,别人不会的我的孩子也要会,只有这样我才觉得在亲戚朋友、同学同事面前有面子。

  于是从孩子上幼儿园就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和补习班,说是兴趣班,到底孩子有没有兴趣学呢?所谓的补习班,是否真的需要补习吗?

  随着孩子渐渐的长大,家长的期望越来越高,要孩子进重点中学,将来考名牌大学,有一个锦绣的前程……总之,父母除了把浓浓的爱倾注到孩子身上之外,更把满腔的期望集中到孩子身上。因此孩子需要背负的期望就更多了。

  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对孩子而言,面对爱自己的父母,孩子觉得迷茫,心理承受太多压力和精神负担,或许会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和失常。

  对家长而言,由于过度的期望,孩子的学习成绩成了他们关注的重点,分数和名次成了家长脸上喜怒哀乐的晴雨表。每到考试家长比孩子还紧张,不但不给孩子减压,总是在孩子耳边叮咛考试的重要性,考试的注意事项等。给孩子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孩子的考试成绩一旦没有达到预定的期望,一些家长就会捶胸顿足、痛心疾首,甚至恼羞成怒。父母的这种爱,让孩子迷茫,搞不清楚到底是爱孩子还是爱分数,感觉自己同时生活在天堂和地狱里。他们一方面获得了过多的爱,一方面又受了过多的罪,最终不堪重负,身心憔悴,孩子开始封闭自己,不再与父母沟通,当初天天围绕在你膝下那个活泼健康的孩子不见了,不要说和谐的亲子关系,孩子跟家长犹如仇人一般,,甚至出现杀父弑母的恶性事件。等到这个时候,再后悔也就来不及了。正如纪伯伦所言:“我们走的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所以,我建议我们的家长对孩子,要学会真爱。

  三、怎么样给孩子以“真”爱

  1、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几年前就流行一句话“让你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我的理解是这个起跑线就是生命的起跑线,家长为了将来孩子在社会上生存的更好,更加出人头地,于是从幼儿园开始,各种所谓的“兴趣班”就开始大兴的办起来,阶梯英语,卓越英语,美术班,舞蹈班,各种各样的乐器班以及珠心算等,宣传单满大街都是,到今天也没有断过,而且愈演愈烈。我们中国的家长又有从众心理,别人的孩子都学,自己的孩子不学,就会比其他孩子将来缺少生存能力。

  于是家长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日,拖着疲惫的身体,领着无奈的孩子,整天周旋于各种兴趣班和辅导班之间,有时候为了一首乐曲一个动作或一个单词,孩子哭,大人吵。孩子哪来的快乐可言?

  类似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对于早期教育启蒙教育也是我们一直都倡导的,我也赞成。但是如果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那教育将是徒劳的,也是失败的。我们的家长并没有从孩子的真正兴趣入手,虽然最初学习可能是孩子喜欢的,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三分钟热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做家长的没有针对孩子自身的特点进行正确的引导,把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真正激发出来,一味的变成了强迫式的填鸭,所以才使得本来因为兴趣而学的东西,变成了强制性的被动完成。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儿童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学的时候,那时他们的精神不会不好,心思也不会放到别的事物上面,因此不会在学习时感到别扭与厌烦。早3000年前,古希腊哲人普罗塔戈有句至理名言:“头脑不是一个等待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支期待点燃的火把。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做智慧父母,做那个点燃火把的人,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乐于学习。2500多年前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让孩子有“知学”上升到“好学”,最后进入到“乐学”状态。让孩子乐于学习给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

  草枯了有再绿的时候,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孩子的童年是一去不复返的。我建议家长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2、给孩子适度的表扬和肯定。

  说到表扬,大家自然想到现在提倡赏识教育,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于是我们的家长就整天夸孩子,不管孩子做得如何都是那句话“你真棒!”“你是最棒的!”,甚至有的时候,孩子进门跟妈妈说点什么事情,家长头都不抬就敷衍一句说“你真棒!”就是因为牢记“好孩子是夸出来”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孩子骄傲自满的习性;眼里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总觉得自己才是最好的;觉得自己“果真了不起,别人都不如我。”

 还有经常夸孩子容易让孩子心理承受力下降,经不起挫折,一个在表扬声中长大的孩子耐挫力低,就不要说大的挫折,连老师的批评都承受不起,不允许别人说自己一点不好,所有这些都不利于孩子成长。

  我建议对孩子的表扬要适度,既要有表扬和鼓励,也要有批评,甚至小小的惩罚也不是不可以。要在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之间寻找最佳点,根据卡耐基提出的人性的弱点上看,重要的在于尊重孩子,体现孩子的重要性,(自我价值体现)让他感觉到父母对他是真爱的,家庭中因为他的存在而精彩,并且告诉孩子他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是与众不同的。

    前几天看过一篇文章,《你的人生同样重要》 在德国的一所社区小学的开学日上,神父带领大家唱完歌后,走下讲台,坐上跷跷板,请一个孩子坐在另一头,他没能把神父翘起来,再来了一个孩子,也没有起作用,又来了第三个,神父的那一头终于翘起来了,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神父神情严肃地说:“每一个孩子都是重要的。”所以,我提倡我们家长善于用肢体语言,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微笑,或者情真意切的对他说一句:“我是爱你的”“你是最重要的”“你是唯一的,谁都不能替代的。”要比随时夸他一句“你是最棒的!”要强得多,不信你回家试一下。

   3、给孩子适度的空间

空间包括很多,有活动空间,交际空间,心理空间,精神空间等,实际上也就是两大类即心理空间和物理空间,卢勤总结现在的孩子有“三大三小”: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的空间越来越小;住房的面积越来越大,心灵的容积越来越小;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学习的动力越来越小。

现在的孩子,因为是独生子女,成了全家关注的焦点,家长恨不得把所有的爱都给孩子,这种“四二一”式的家庭结构,让孩子感觉到每天6个大人12双眼睛盯的没有一点自由的空间 。 我建议家长不要过度关心孩子,做足够好的父母就可以了,什么是足够好的父母呢?曾经看过中央电视台的心理访谈节目《错位的母爱》中杨凤池有几句话说得很好,他说“足够好的母亲是给孩子需要的爱,给孩子提出要求要给的爱,只要孩子没要求就不强行的给,而且她专心致志去干她自己喜欢干的事,这样这孩子就会从妈妈身上学习到怎样生活,从妈妈身上得到爱,然后也会爱人。”因为母女之间情感是在传递的,自然传递的情感很容易被接受,强加的灌输的就像填鸭那样喂食,是等人家过后趁您不注意吐出来的。由此看出,过多的关注不仅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招来孩子反感。

在《论语.先进篇》中,子贡问孔子,子张与子夏谁为贤才?孔子回答说:子张有些过分,子夏有些赶不上。子贡又道:子张更强些不更好吗?孔子回答道:“过犹不及”就是过分和赶不上同样不好。我们国家是受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影响极深的,儒家文化的精髓是“中庸”,而道家的精髓在于“顺其自然”。

 孩子都渴望有自己的空间,如果家中没有空间,他们感到不自由就要抵制,这样就会产生隔阂,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不要打着“打扫卫生,收拾家”的旗号,“顺便”帮孩子整理书桌抽屉,以“送水果”的名义看他在做什么,给孩子以的信任,给他适度的空间,让他觉得家是爱的港湾。

4、给孩子充分的信任。送给家长十六个字“特殊事情,不可过激;特殊时期,不可过急。” (案例:一个真实的故事)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又怎么处理呢?如果给她份信任,给点时间,什么样的问题都可以再教育,如果过急,导致的生命都没有了,连教育的机会也都没有了。我国家庭教育专家关鸿羽先生有句话:对孩子要“三分教诲,七分等待。”三分教诲,指教诲要适量。说教过多,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效果反而不好。七分等待,是指父母对孩子要有耐心。如果急躁,便会与孩子产生矛盾。教育有时需要等待,需要孩子亲身体验,甚至需要走些弯路,摔几个跟头。一个刻骨铭心的感受往往是在亲身体验后,才能获得。孩子成人成才,更需时日和世事的打磨,绝不可能一蹴而就。给他适度的时间和空间,给他充分的信任,他或许长的会更加健壮。万事不可过度,一旦过度便有过错。揠苗助长,只能得不偿失

  5、给孩子一个和谐和爱的氛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一生的影响那是不言而喻的。有人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孩子是家长的翻版。”这都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我们东方人为人含蓄,不善于表达,尤其在夫妻之间,虽然每个家庭不一样,所受的教育也不同,但是有一点应该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我们的上一代不善于跟对方表达爱,可能也影响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我们常常夫妻相爱的语言或者行为,都是背着孩子,不让孩子看见。而矛盾,争吵,相互指责,甚至粗话连篇,大打出手从不避讳孩子,当着孩子的面什么难听话都能说出口,更有甚者可能把对方家庭中的一些不够阳光的事情都能数落一遍。这时候全然不顾及在一边的孩子是什么感受。不知道大家想过这个问题没有,为什么不能把家庭中温馨的,夫妻相爱的,相敬如宾的积极地一面展现在孩子面前?所以我也希望我们在座的朋友,回家都试一下,说出你的爱,勇于把心中的爱表达出来。让孩子从小在这样爱的氛围中长大,不仅对他的人格形成,角色定位都有极大地好处,更重要的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对生活的热爱,将来更懂得体贴和爱人,并且影响到他的下一代。

               源自:于俊卿幼儿家庭教育坊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