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如何化解小学生的不良情绪》—转载朱宝艳09.04.08

15年前 [04-08 22:11 周三]
 
 

 

现如今,“健康”一词已有了新的诠释。“身与心”健康的人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而小学又是一个人心理形成的蒙胧阶段。因此小学教育在重视文化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在抱怨,我家孩子特别不听话,你让他干什么偏不,凡是都和你对着干。”“我家孩子回家从来都不主动写作业,你说他两句吧,比你脾气还大。”那么,孩子这种不听话,凡事都爱和家长“对着干”的叛逆情绪,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有怎样的方法来化解并予以解决?我们今后该如何去做,才能避免孩子的叛逆行为再次发生,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个性呢?小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叛逆行为?根本原因在于:父子两代人的世界没有形成很好的连接。多半都是成人世界的力量过于强大,打断了孩子的自我世界。孩子得不到自由的发展空间和独立思考的余地,如果孩子生活得自由和舒服了,就不会叛逆。这与家长平日里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态度,有着直接关系家长与子女之间存在着天然的感情联系,家长对子女的情绪健康也担负着特殊的责任和义务。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不少家长忽略孩子的情绪体验,有些家长甚至还破坏他们的情绪生活,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

一、造成孩子叛逆情绪的原因                                                          1、家庭氛围不够融洽。孩子心烦、乱发脾气、焦虑不安等情绪在小学生中十分常见。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大人教育孩子意见不一致;父母管教孩子太严;父母关系不和或离异等等。
  2、疏忽孩子正常情感的需求。孩子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发脾气、哭闹,在学校对同学动不动以拳头相向。大都因为父母推托工作忙,无暇照顾孩子,更没有充足的时间与孩子进行必要的情感交流,甚至会把孩子转交给祖父母辈。由于亲子间的沟通匮乏和沟通不畅,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存在很大程度的影响。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虽然读过多次了,但每次都会对自己的心灵产生一种震撼。现在,我想把它分享给在座的家长朋友们。这则故事的题目就是20美金的价值》

一位爸爸下班回到家很晚了,很累并有点烦,发现他5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爸,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说。

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哀求。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美金。

小孩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10美金吗?父亲发怒了:如果你问这问题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或东西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并上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着,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小孩安静地回自己房并关上门。

父亲坐下来还生气。约一小时后,他平静下来了,开始想着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也很少要过钱。

父亲走进小孩的房:你睡了吗孩子?”“爸,还没,我还醒着。小孩回答。

我刚刚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将今天的气都爆发出来了——这是你要的10美金。

爸,谢谢你。小孩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父亲生气地说。

因为这之前不够,但我现在足够了。小孩回答,爸,我现在有20块钱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这个故事意在提醒我们家长朋友们,不要因为工作忙、应酬多而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出现文章所提到的上辈人对下辈人的不理解,导致父子关系间存在着很大的疏离。孩子需要父亲的关心与交流,能与父母在一起沟通是莫大荣幸。可父亲忙,顾不上孩子,孩子存在严重的情感匮乏,家长要勤于与孩子们交流,为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打好基础。不要等到孩子出现了一些毛病或者不良行为时,上来就情绪失控地对孩子大喊大闹或拳脚相向,需要注意自己的态度问题许宜铭专家曾这样说道:“孩子是老天的孩子,你只有代为管理的权利”   

那么,现在我想和现场的家长朋友做一个小小的互动,希望大家热情参与,您只用公平打给我“有”还是“没有”就行。问题是这样的:您在生活中,有没有出现类似这种错误判断孩子的行为情况的发生?

孩子出现叛逆的根本原因:是孩子屡屡受到家长的介入和悍然打断后才发生的,是亲子关系处理不当和沟通不畅造成的,父母打断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受到了干扰,叛逆自然也就发生了。

3、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从小就要求孩子考重点、读名牌;给孩子灌输不好好读书长大后没出息的思想;孩子学习压力大的情况下还要参加各种辅导班;家长不理解孩子的想法,缺乏亲子沟通等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如不能及时与家长沟通便会产生矛盾心理,遇到挫折便会引发抑郁情绪,出现自卑、闷闷不乐、对任何事情缺乏兴趣等表现,严重的还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4、无休止的满足引发孩子的叛逆。孩子在幼年时期,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娇惯、放任、迁就等错误的教育方式,很容易使孩子造成任性的心理。例如当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有些家长不是拒绝,而是试图用其它借口或者缓兵之计等手段想让孩子放弃,而当孩子又哭又闹或者生气不理时,家长则很快就妥协了,满足了孩子的愿望。这实际上就是纵容孩子,一旦孩子意识到通过不吃饭大哭大闹满地打滚等手段来要挟家长,能够最终如愿以偿时,就会变得越来越任性。而这种任性到大了,家长无法满足孩子的要求时,孩子就不仅仅是任性,而且更加叛逆。

5家长对孩子过度严厉不尊重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苛刻,孩子难以达到,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抵抗行为。有些家长不顾及孩子的自尊心,不管在什么场合,不管在场多少人,更不管什么人在场,只要见到孩子的毛病甚至只是家长主观猜测就习惯地训斥孩子一顿。尽管家长的本意是要试图激励孩子、保护孩子,但却忽视了孩子的自尊,使孩子感到很丢面子,自我形象和自我价值受到了不应有的贬低和损害。孩子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产生逆反心理,不自觉地便和家长对抗起来了。

6、当心孩子的隐性不良情绪。你的孩子是不是有说不出口的烦心事呢?有没有受着不良情绪的困扰?他是怎样化解的,是告诉父母,还是自己默默消化?
   
曾见过一位母亲写过的这样一篇文章,拿来与大家分享。

“妈妈,我想哭。”停电了,我和孩子躺在床上说闲话,这在我们都是很难得的交流,因为平时她有作业要做,我有工作要做,到点了就打发她睡觉,难得谈心。
   
在这种安详宁静的氛围中,孩子显得很放松,出人意料地说:妈妈,我想哭。
   
我很惊讶,但是没表露,很自然地说:想哭就哭吧。
   
她果然趴到我怀里十分伤心地哭起来,眼泪把我的衣服都打湿了,我轻轻地拍哄着,耐心等她自己把原因说出来。
   
等她平静一些,终于告诉我,她把我送她的一本书弄丢了,厚厚的一本《格林童话全集》,自从我送给她,就成了她的宝贝,每天抱着上学下学,路上也看,自习课也看,回家也看,结果看了不到一半,就给弄丢了。
   
我这才想起她这两天的异常举动:在家里鬼鬼祟祟东翻西找,刚出家门又一脸紧张地跑回来,反复问我这本书多少钱,有多珍贵。问烦了我就呵斥她。她不敢说书丢了,把这件事一直压抑在心里,结果导致焦虑和忧郁,饭都吃得很少,天天失魂落魄的。
   
虽然我是一个现代妈妈,但在心底深处,仍旧是老一辈对孩子的看法:有吃有喝,吃饱穿暖,一点大的人,能有什么烦恼!总觉得她应该开心,快乐,否则就是不知福,不知足,不知趣。事实上,孩子也有七情六欲,而且因为孩子的世界很小,很单纯,所以各种情绪来得格外强烈。世界名著《飘》里有这样一句话: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匹小木马抵得上成年人的一头爱尔兰高头大马。

   
的确如此。《格林童话》对我来说只是一本很普通的书,丢了就丢了,对孩子来说却是自己的一方天地塌了一个角。一方面有书被弄丢的不甘心,又有丢了书的心疼;一方面又有对班里某个小同学的怀疑,又有不知道别人会怎么对待爱书的担忧。几种情绪把她折磨了好几天,而且惧怕受到训斥和惩罚,还要对我们千方百计加以掩饰,于是种种有害情绪在心里发酵,如果不是停电,不知道她还要自己承受到什么时候,引发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读过这位母亲的文章后,对我的触动很大,我想在座的各位指导师朋友也会有所感触。意在提醒我们,当孩子的情绪有所异常时,一定要找到孩子情绪不好的原因。这种有害情绪真是不能长时期搁在孩子心里。有位专家这样评论道:对于逆反期孩子的心理加以正确引导,将使他们一生受益,但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和成长行为。可见,当孩子产生逆反行为时,做为家长应该采用怎样地疏导方式,运用怎样的艺术手段来化解孩子的叛逆情绪,是众多家长急于寻求的解决方法。

 

二、化解孩子叛逆情绪的方式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他们的情绪往往会直观的表现出来,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家长不应无端责备孩子的情绪感受,而应指导他们将自己的情绪感受恰当地表现出来,这不仅有助于孩子的情绪识别和体验,也有助于他们的情绪调整和健康。

1、家长与孩子交流沟通时,不要急于求成,注意自己的德行。沟通从心开始如何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达到良好的沟通呢?这就需要家长在与孩子交流与沟通时,多注意一下说话时的语气和态度,运用一些技巧,讲究一下方式,心平气和地把自己的所见所思传递给孩子。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老师,故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良好行为方式可以直接促进子女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平稳度过逆反期。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母亲每当生气时就拿自己的头去撞墙,有时会撞到流血为止。起初孩子还小,每当看到这种情景就会害怕,就会乖乖听话。可随着次数的增多,孩子的逐渐长大,当与母亲发生争执而达不成心愿时,也学着母亲的样子去撞墙以求宣泄内心的不满情绪。这就是母亲的榜样行为,深深扎根在了孩子幼小的心灵,也为孩子的成长埋下了永久的祸根。

2家长和孩子交流时,要用尊重的语气而不是教训的语气说话。让孩子变得听话的良策是尊重子女,反之也会使子女尊重自己。不要当着众人的面来批评教育或嘲笑讽刺你的孩子。当孩子向你谈他感兴趣的话题时,要集中注意力听,不要心不在焉或不理睬,如果正在做十分紧急的事,不妨先跟孩子打个招呼,以便取得孩子的谅解。即使一开始就不同意孩子的意见,也要耐心听完,充分了解他们的看法后再以交换意见的方式提出你的想法。不要一味地说教而不顾子女的感受;对需要干预的事应采取适宜的形式,避免简单粗暴导致更深的隔阂。

3父母要正视孩子自我意识的增长和对世界认知能力的提高,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孩子想干什么,不要用自己的经验去套,相信他能够设计自己的未来。家长只需耐心地帮助他们克服自身尚存的幼稚性和认识上的片面性即可。不要擅自干扰和打断孩子的成长空间,要滋养、营造、体验、吸收、调整、培养孩子,使其达到自由成长的过程。帮孩子树立自己的独立人格,不要指手画脚,许多事都可以放手让他们独立进行,多给他们创造锻炼和成长的机会。如果我们无法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可以尽量改变自己来完成。比如:我们无法给孩子一个很好的老师,可以给孩子一个很好的父亲和母亲,让自己更有智慧,以自己的成长,来得到一个更好的孩子。相信随着家长的成长,自然会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而不是仅仅依赖于老师。

4、要善于掌握其不良情绪的成因,有理有节及时排解孩子心中的困惑和不解,积极引导他通过正常的渠道宣泄不良的情绪。如,用写信写日记等形式,把烦恼和委屈转移到纸上,将恶劣的情绪宣泄到有益的文体活动上去。当孩子情绪宣泄的时候,家长应对此表示关心,分担他们的忧愁痛苦。不良情绪猛于虎,所以父母一定要时时留心,既要耐心及时地给孩子疏导,又要教会孩子自我减压,还要鼓励孩子多和父母交流,这样才可以避免许多由不良情绪导致的疾病和悲剧。

种种不良情绪的积聚是十分有害的,就象一根弹簧承受非常的压力,压到底的时候,也就是总爆发的时刻。而且孩子还小,不懂得自我减压和疏导,就更需要父母时刻密切注意孩子的情绪。当然注意的方式一定要讲究,不能整天盯得孩子一点自己的空间都没有,事事都大惊小怪,但是也不要以为孩子有吃有穿就够了,其它的不用操心。 

三、避免孩子叛逆行为发生的建议

 家庭就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孩子就是生长线上的根人。我们看到孩子的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孩子的叛逆,反映的恰恰是与孩子沟通不好,亲子关系的疏离。我们可以为孩子不断改变和完善自己。

1父母的榜样作用很重要。因为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老师,故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良好行为方式可以直接促进子女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平稳度过逆反期。这就需要家长要注意保持冷静理智的处事态度,避免与孩子发生冲突时做出过分的举动。家长要理解孩子,体谅小学阶段子最容易犯错的时期,要尽量指导孩子少犯错误,而期望孩子不犯错误,则是不现实的

2父母要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加强自身的修养,广闻博见,多阅览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或通过其它渠道多吸取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争取以一种更科学、更宽容的思维方式和艺术手段对具有逆反心理的子女给与正确的疏导和教育,使得为人父母的多重人格魅力,博得孩子的信赖和尊敬。

3、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寡爱。如果孩子六岁以前缺乏无条件的爱,那么就会缺乏自我存在的价值感,长大以后就会不断地在外在世界寻求认同和肯定,用做些什么、拥有什么、成为什么来弥补价值感的缺失。

4、帮助孩子找到并认识真实的自己。生命潜能不是要你无视于自己的软弱、害怕、苦恼,一味地向积极、正面的方向去走,而忽略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些无奈、无助、孤单的自己。那将只会造成自我的疏离、分裂,让自己离真实的自我越来越远。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们就一直活在别人怎么说的世界里,很少回头看看自己的感觉是什么?自己的需要是什么?自己的想法是什么?所以,家长有必要也有责任把孩子带回到自己的世界里,看清自己的内心。

例如:许多父母看到孩子回家晚了,会直接责问:你怎么这么晚才回家?我告诉过你多少次,放了学要马上回来,你怎么老是不听话!

如果您先了解了我,是一切的根源,你就会先看看自己内在的世界到底有些什么发生,有了觉察之后,或许你就会对孩子说:你比以前回来晚了,我一直很着急地等你,放心不下。那是因为我关心你、爱你,我很担心你在外面会发生什么事情。因为我对你的关心,才让我变得那么着急、烦躁。

5对于小学生阶段的孩子,我们要注重培养他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使孩子知道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知道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知道心理若有疑问怎样获得帮助。对于小学生来说,知道并不是要求掌握,不需要详尽的理论和大篇的道理,比如参观心理辅导等活动比讲解它的作用更有效。

从实用出发,教会小学生掌握几种常用方法。

如:一、学会放松。要使小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

二、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

三、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

最后,我给大家公布这样一组调查问卷:某小学在调查中发现,有烦恼的小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69.2%,而没有烦恼的学生只有19.5%,其余的学生则说不清。在有烦恼的学生中,家长期望值过高、父母争吵、感觉不如别人、与同学有摩擦成为影响他们心情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同时,家长更需要注意自己和孩子的沟通,以防止孩子从小有厌世或其他不良情绪而影响健康成长。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