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名家名篇}——我不喜欢的中年人(毕淑敏)

13年前 [06-09 09:32 周三]

我不喜欢的中年人

作者:毕淑敏

   我不喜欢总爱说自己年轻的中年人,那是对一个人基本的组成部分——年龄的不敬。年龄是生命的坐标,好似一个中学生,一年年读书,一年年升级。明明要进大学了,却要蹲班二年级,不很相宜吧?
  

    我不喜欢总爱话说沧桑的中年人,疑那里面隐含着虚荣的夸耀和无奈的凄凉。经历是一个事实,总挂在嘴边,就成了邮寄过时的请柬,除了一笺华美或是简陋的纸,已无出席的意义。
  

    我不喜欢好为人师的中年人。你已多少有些教诲他人的资本,仿佛家有薄粮的下中农。但目前最要紧的活儿,是感天谢地祈人和,把自己地里的麦子种好,不要对着广阔的田野指手画脚。
  

    我不喜欢唉声叹气的中年人。你可以放声哭泣,却不要长久地抑郁。不妨和三五好友深情倾诉,之后把泪抹干,微笑向前。
  

    我不喜欢惧怕衰老的中年人,以你的经验,已知那是不可逃避的天然。别装烂漫,别故意显示身手敏捷头脑不凡,懂得渐渐消失并欣然迎接老迈是一种成熟的光荣。
  

    我不喜欢停顿学习的中年人。学习和年龄没有关系,只和心智相连。明白了书本如同钙质,幼儿需要老年人需要,中年人也需要的时候,你就心平气和地眷恋它了。

 

文  章  赏 


  人到中年,不同的人从这句话里品出的是不同的滋味。本文极为简短,只有五百字,用排比句式道出了自己对中年的理解,虽然并未直接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中年人,也没讲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中年人。


  怎么写重要还是写什么重要?这在许多作家眼中都有自己的定论,但看毕淑敏的散文,内涵的挖掘似乎更重于形式的表现,可这并不能说明她就忽略了这种外在表现,比如这篇小文则体现了她极好的梳理功夫,人们或许都有过的模糊感觉,到了她手里就被施了魔法般井井有条。


  从内容上看似乎只表达了作家自己的观点,事实上这个观点本身就是一个醒目的标杆,让人不能视而不见。


  本文列出了她不喜欢的中年人常犯的五种毛病,可谓正己之镜:  首先,不喜欢总爱说自己年轻的中年人,因为那是对年龄的不敬。这不由得让我联想到毕淑敏的那篇尽人皆知的《素面朝天》。“明明要进大学了,却要蹲班二年级”,幽默风趣!学医的经历让她确定:人,在尊重文明礼仪等社会规范时,更要首先尊重自己的生命和生理阶段。


  其二,不喜欢总爱话说沧桑的中年人,因为疑那里面隐含着虚荣的夸耀和无奈的凄凉。此观点让人再次回味《定风波》中作者“途中遇雨,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的意境:“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其三,不喜欢好为人师的中年人。作者再现幽默本色:你已多少有些教诲他人的资本,仿佛家有薄粮的下中农。看到这一条,我不禁想起毕淑敏的处世态度,尽管先后从医从文从心理学研究,从繁华京城到荒远西藏都留下了她与生活亲密拥抱的身影,几乎听不到她以丰富的阅历学识作资本的说教,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不逾矩,对毕淑敏,此言极是。


  其四,不喜欢唉声叹气的中年人,与作者一向乐天的性格一致。
  其五,不喜欢惧怕衰老的中年人,与第一条相近,建议合并为一条。
  其六,不喜欢停顿学习的中年人。


  散文的魅力,在于抒发独特的情感,也就是说要有不同于他人的真知灼见,同时,这种独特情感又具有某种共性,非哗众取宠而为之,能引起读者共鸣。本文虽为不带叙事色彩的纯粹观点表达,却丝毫没有枯燥之嫌,直抒胸臆的结果是得到读者的认同。

                       

闫岚收录于:http://youa.baidu.com/item/d82381cbe824e0d86e0c4e00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