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这样玩数学小游戏(转)

14年前 [05-27 16:32 周四]
新新爸妈家庭教育智慧(1)(转)
[ 2010-5-27 15:49:00 | By: 智慧研究中心 ]
 

宝宝玩中学数
  妈妈收集了大大小小的塑料小瓶,装在一个鞋盒里,乐乐像喜欢榔头积木一样喜欢这些小瓶。妈妈就用这些小瓶和乐乐玩“数学”。.
  

 给瓶娃娃找帽子
  妈妈把瓶盖拧下来,打乱。对乐乐说:“这些瓶娃娃很调皮,它们把帽子扔的乱七八糟的。天气冷了,它们不戴帽子会受凉。现在,请乐乐帮他们找到帽子戴好。”乐乐很高兴,他认真地给小瓶找到配对的瓶盖,再把它们拧上。
  这个活动训练乐乐“感知大小”和“一一对应”的数感念。妈妈还根据乐乐的能力,从下面三方面增加难度。
  1. 配对数量从3个增加到5个、7个、10个以上;
  2. 瓶子大小、颜色从差异较大到差异较小;
  3. 瓶子和瓶盖的数量从相等到不等。
   给瓶娃娃分班和点名
  妈妈把瓶盖打乱,对乐乐说:“它们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我们给它们分班。小的分在小班里,大的分在大班里,不大不小的分在中班里。”然后,妈妈一边详作和乐乐一起分班(其实主要让乐乐操作),一边观察。这个活动中,妈妈要帮乐乐完成三部分训练内容。
  1.训练乐乐目测、估计大小,辨别高矮,并根据大小、高矮分类。因为瓶子的大小、高矮规格很多,而分类(分班)只要求三种,所以把比较接近的归在一类。这是估算能力训练。
  2.给大、中、小三类瓶子,每类依次排队。妈妈说:“小朋友要去做早操。乐乐要给每个班的小朋友排队。矮的在前面,高的在后面。”这是训练对高、低的精细观察和辨别能力。而且要求“队伍整齐”,这是顺便训练手指精细动作和做事认真的习惯。
   3.点数,知道总数。妈妈说:“现在排好队了,请告诉我,每班有多少人,食堂阿姨要根据人数准备中饭。”这是训练手口一致点数,知道最末一个数是总数的能力。
  

 “请第×个小朋友”
  妈妈先要求乐乐给各班小朋友排队,然后说:“现在,请小班第3个小朋友去玩皮球。”乐乐要把“第3个” 小朋友找出来,放在旁边。开始时,乐乐不懂得序数和个数的区别。比如妈妈说“请第3个小朋友”,乐乐会拿出 “3个” 小瓶。妈妈就说:“我是请‘第3个’,没有请三个呀!”乐乐就知道了“第三”和“三个”的区别。就这样,妈妈不断设想一些情节,如“请大班第5个小朋友来领操”, 或者“中班第7个小朋友做得好,奖他一面小红旗”等等,每次,乐乐为了找出“第×个小朋友”,就要从头点数,从而反复感知了序数和个数的感念。
  这些活动中,关于序数的概念最难也最有趣。乐乐在掌握了手口一致点数10以内数后,特别喜欢玩“请第×个小朋友”的游戏。现在他已不会把“请第×个”(序数)和“请×个”(个数)搞错了。一天,他自言自语说:“2的后面是3 ,3 的后是4 ,4的后面是5。”对于两三岁的孩子,序数的前后关系是很抽象的。但借助“小瓶排队”的活动,乐乐从反复操作经验中清晰地感知到了这种抽象关系。妈妈问:“2的前面是什么?”乐乐答不上来。因为幼儿知道一个数之前的相邻数比知道其后的相邻数要难。妈妈说:“2 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乐乐就说“2在中间。”这一理解,也需在实物操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邻居二年级的小姐姐问乐乐:“1+1=?”乐乐不懂。妈妈说:“妈妈有2只手,乐乐也有2只手,妈妈和乐乐一共有几只手?”这样的情境题,乐乐毫不费力。他还会补充一句:“姐姐也有2只手,一共几只手?”小姐姐纳闷了:为什么最简单的1+1,乐乐不懂,反而知道2+2应用题呢?
  
  俞群自评
  儿童数概念从感知实物开始逐步向抽象概括发展。他们最初依赖手口一致点数,然后到用眼点数实物,再到不用看到实物而用大脑表象点数,最后从具体表象中抽象出数的一般概念。1+1=?“1”是抽象的数字符号,可以理解为任何代表“1”的东西,大到一幢房子,小到一粒糖等,这对于两三岁的幼儿是困难的。而情境题中的数是具体可见的,所以儿童能理解。须知:两岁前幼儿用“身体”学习,8岁前幼儿用“手”学习。
  
   活动注意事项
  收集小瓶应注意安全性。不宜选择玻璃材料、瓶盖太小(以免误入口中)、瓶口有毛刺、瓶口相当于儿童手指直径(以免手指卡住)等,化妆品瓶须洗净。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98/588957.shtml

 

醉梅收录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