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享受成长》(12)(陈晖)

17年前 [06-03 21:45 周日]

46、寻找躲起来的积木

积木是孩子们爱玩的玩具,自然也是毛毛爱玩的玩具之一。因此,毛毛的积木不止一副,用途也不止一种。积木除了在毛毛手下变化出种种造型外,有时,我还会利用积木和孩子一起做游戏。
一天,我把4个一样长的长方形积木垒在一起,再在上面垒上4个正方形积木,然后叫毛毛过来看。
“你说有几个积木垒在一起?”我问。
毛毛这边瞧瞧,那边看看,数了数说:8块。”
“我怎么只见到6块呢?你看,这上面有12344块,再数数下面,56,不就6块吗?”我故意问。
“这后面还有呢,妈妈,你看!”毛毛指着后面的积木给我看。
“哦,原来它们在跟我们捉迷藏呀,躲这儿了。”我恍然大悟似的说道,“不过,你们再躲也躲不过我毛毛的眼睛,我毛毛可像孙悟空一样有火眼金睛呢!”
毛毛听到我的夸奖得意非凡。“妈妈,现在我来摆,你来数,你也炼成火眼金睛。”说着,他就用积木摆了起来。
“好,如果妈妈找不到,你就教妈妈找,我们一起来寻找躲起来的积木。”

贴心建议:

孩子们都很爱玩积木,通过寻找躲起来的积木,可让孩子学会通过观察放在表面的积木,想像出隐藏的部分。这种游戏既可以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又可以帮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

47、拼补造型游戏

我们家有一副残缺的麻将,我把它放在毛毛的抽屉里,平时是毛毛搭积木的辅助材料,今天我便把它用来跟毛毛做数学游戏了。
我把麻将叠成各种形状的造型,然后把毛毛叫了过来。
“你从这边看,看得见的有几个?看不见的有几个?一共有几个?能看出来吗?”我指着叠好的一个造型问。这个造型下面每3个一行,放了6个麻将,上面叠了两层麻将,每层3个,叠在麻将的最后一排上。(见图1
毛毛按照我的意思,从正面看过去,然后说:“叠在上面的有6个,都看得见;下面一层看得见的有3个,还有3个给上面的麻将挡住了,看不见。一共有12个。”
“呵,毛毛还真行,看不见的你都知道呀!”我夸道。
“想像的呗!你想想,如果下面没有3个麻将,上面的麻将怎么放呢?”
“你说得对。现在我再问,如果把上面的补全,叠成一个长方体。还要补上几个麻将?”
“还要补上6个麻将。”
“唔,不错。”我赞道,“不过,这个造型简单,旁边这个就复杂一些,可以从几个方向数,每个方向数的结果都不一样。”(见图2
“怎么会不一样呢?不都是这些麻将吗?”毛毛觉得奇怪。
“哦,我是说,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数不一样。”我解释道,“拼补起来也要难得多。还玩吗?”
“这有什么!瞧我的!”说完,毛毛又兴致勃勃地跟我玩起了下面的游戏。

贴心建议:

用积木搭出各种立体造型,然后从多个方向进行观察,并利用想像能力将造型拼补完整。这样可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空间的想像力。
 
 48、无奈之举
    毛毛三四岁的时候,在外婆家住的时间比较多。外婆很宠他,这给我对孩子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就在这段时间,也惟有在这段时间,我打过孩子。
  “毛毛,你吃的蛋糕放桌上了。”我对毛毛说。
  “知道了,一会儿我就去吃。”正玩得开心的毛毛答应道。
  外公从外面回来,见桌上有蛋糕,便把它给吃了。
  “外公,那是我的蛋糕,妈妈说好了的。”毛毛见外公吃了他的蛋糕,不高兴了。
  “哦,外公不知道,那你吃饼干。”
  “不,我就要吃蛋糕!”
  “好,好,好,外公给你买蛋糕,行了吧?”
  “不行,我就要我刚才的那块蛋糕!”
  “已经吃下去了,怎么给你呢?”
  “吐出来!”
  这就是我那一贯讲理的儿子吗?竟然变得如此刁蛮!
  “你这样蛮不讲理,看妈妈揍你!”
  从未打过孩子的我,给了毛毛一顿好打。
  没几天毛毛故态复萌,又要蛮不讲理。
  “你再不讲理,妈妈揍你!”
  我做出要打状。
  挨过几次揍的毛毛怯怯地看着凶巴巴的我,赶紧收敛起了他的刁蛮,乖乖地自个儿玩去了。
  玩了一会儿,毛毛自言自语道:“小孩就是这样的,打了就乖,不打就不乖!”


贴心建议: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我们想使儿童变成聪明、贤良、磊落的人,用鞭挞以及别种奴隶性的体罚去管教他们是不合适的。只有万不得已和到了极端的情形之下,才能偶尔使用。”对于幼小不懂事且蛮不讲理的孩子,打有时也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可以让孩子明白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打无疑是下下策,是无奈之举,决不可滥用。


      49、“多练练,准能赢!”

厅堂里传来儿子的哭声。我出来一看,是儿子和外公下围棋,刚点完子,输了,哭着呢!
 
唉,这孩子,总是输不起,每次输了就哭。
  外公瞧着外孙哭得伤心,赶紧说:“哦,毛毛没输,是外公点错子了,不信,我再点一遍。”
  “没错,就是我输了嘛!”说完又哭了起来。
  “那我们下让子棋,怎么样?”
  “不要,不要,我就要赢你!”儿子一边哭着,一边嚷。
  我一看,不能让孩子输不起,于是我也学着儿子“哭”了起来:“就是嘛,不要外公让,输了就输了嘛,不就是哭一场嘛,慢慢地毛毛就不会哭了。毛毛才4岁,刚开始学,当然会输!毛毛不要你让,毛毛要凭真本事赢外公,多练练,准能赢。”
  儿子一看,妈妈在学着他哭,不好意思起来,便跟着我的话说:“就是,我刚刚学,当然下不赢。我多练练,准能赢。”说完,他抹了抹眼泪,又专注地和外公下起了围棋。
  渐渐地,儿子哭得少了;渐渐地,儿子能赢外公了;渐渐地,儿子能坦然地面对挫折了。


贴心建议:

  幼儿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其心理健康与否对以后适应社会环境、承受生活挫折等有着密切的关系。顺其自然的挫折教育比刻意安排的挫折教育更为有效。要让孩子在生活中认识挫折,学会正确地对待挫折;鼓励孩子努力战胜挫折,赢得胜利。

 
50、“妈妈,你分错啦!”

  毛毛幼时,为培养他的分享意识,每次我都要把家里吃的零食分成3份。
  “毛毛,我把这些巧克力分成3份。好吗?”
  “嗯。爸爸的放这个糖果盒,妈妈的放这个糖果盒,毛毛的放这个糖果盒。”毛毛快手快脚地把平时分放食品的糖果盒拿了出来。
  “那我开始分啦!”我对毛毛说道。
  “爸爸一块,妈妈一块。”我把两块巧克力分别放进两个糖果盒中。
  “毛毛一块,妈妈一块。”我接着又把两块巧克力分别放进毛毛和我的糖果盒里。
  “爸爸一块,妈妈一块。”
  “毛毛一块,妈妈一块。”我一边说,一边继续重复着这个动作。
  毛毛看看正分着巧克力的我,又看看糖果盒,突然醒悟了过来。
  “妈妈,你分错啦!”他叫了起来。
  “我怎么分错了?每次不都是爸爸一块,妈妈一块吗?我没有比爸爸多分呀!”我笑着辩解道。
  “你比我多分了。”毛毛说。
  “每次都是毛毛一块,妈妈一块,我也没有多分呀!”我坏笑。
  “你分给爸爸的时候,你分了,我没分!”
  嘿,说到点子上了。
  “哦,对对对。妈妈分给爸爸的时候,忘了给毛毛分。”我假装恍然大悟。
  “还有你分给毛毛的时候,也忘了给爸爸分。”
  呵,他是越来越清楚了。
  “毛毛提醒得对,妈妈记性不好,毛毛记性好,毛毛来分。”我笑着把巧克力交给了毛毛。


贴心建议:

  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出点小小难题,有利于开发孩子的智力。这个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还可培养孩子表达问题的能力。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