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张厚超:青春期亲子冲突的现状研究及对策

3年前 [10-03 12:03 周六]

摘要:青春期亲子冲突是广大家庭共同面临的教育难题,本文通过对青春期亲子冲突现状的介绍和原因的分析,主要给家长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缓解和避免青春期亲子冲突提供实践依据。

 

关键词:青春期 亲子冲突  现状  根源  对策

 

青春期主要是以生理上的性成熟为标准而划分出来的一个阶段,它是一个人由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青年初期;在社会学上,被称为未成年人;在文学上,又被称为花季少男少女。其年龄范围,通常是指1218岁这个阶段。由于这个时期子女心理和生理机能迅速发育和趋于成熟,自我意识不断加强,内心世界变得丰富,心理开始封闭,表现为独立性和依赖性、开放性与封闭性、自制性和冲动性、成人感与幼稚感、渴求感与压抑感等错综矛盾的特点。孩子与父母之间常因认知差异、意见不合或感情不睦而引起公开的行为对抗或对立(即亲子冲突),也有学者称这个时期为“亲子关系的危机期”、 “疾风暴雨时代”。

新浪网国际在线消息:香港青协曾分别电话访问了505名家长,调查发现,61.8%的家长透露在过去一年内曾与子女产生冲突; 已开通两年的北京12355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热线,每月的统计结果中,青春期亲子冲突始终高居首位,并有上涨趋势;因亲子冲突升级而造成青少年杀父弑母的人间悲剧不断上演。

为什么青春期亲子冲突愈演愈烈,亲子冲突背后究竟有什么根源?家长该如何应对?本文试从青春期亲子冲突的现状,分析其存在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缓解或避免亲子冲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

 

.青春期亲子冲突的现状。

1.青春期亲子冲突涉及内容

国内一些学者就青春期孩子与家长的冲突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亲子冲突主要涉及到学业、家务、交友、消费、日常生活安排、外表、家庭成员关系和隐私等8个方面。

2.青春期亲子冲突的特点

我国学者方晓义、张锦涛等从北京市四所普通中学选取829名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学生为被试,采取匿名的方式让被试报告与父亲和母亲在八个方面冲突的频率和强度,以及与父亲和母亲冲突的形式、冲突时的应对策略,以此探讨青春期亲子冲突的特点。结果发现:

2.1青少年与父母的冲突处于较低水平,发生冲突最多和最激烈的三个方面依次为学业、日常生活安排和做家务,而发生冲突最少和最弱的是隐私;言语冲突和情绪冲突是青少年与父母冲突的主要形式;在与父母发生冲突时,青少年使用最多的策略是回避,使用最少的策略是第三方干预。

2.2除家庭成员关系外,青少年与母亲发生冲突的频率和强度均显著高于与父亲发生冲突的频率和强度。

2.3女生与母亲在做家务方面的冲突频率和强度显著高于男生,而男生与父亲在花钱方面的冲突频率显著多于女生;男生与父母的身体冲突显著多于女生,而女生与父母的情绪冲突显著多于男生;在应对策略的使用上,男生使用第三方干预策略的情况显著多于女生。

2.4随年级升高,青少年与父母冲突的频率和强度呈倒U型曲线发展,初二年级处于顶峰,升入高中后,亲子冲突逐渐缓和。青少年使用协商、回避和干预策略的情况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

3.青春期亲子冲突的影响

冲突是亲子双方一种自我表达的沟通方式,良好的沟通与冲突因应则能增加彼此的了解,而负面的亲子冲突却只会造成双方的不悦甚至伤害。因此,亲子冲突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

3.1消极影响

研究表明,亲子冲突是构成青少年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各个层面(包括一般心理适应、生活满意度、生活目标、无助感、自尊)都有显著的相关。亲子冲突还会导致青少年各种行为问题,如离家出走、犯罪、辍学、早孕早婚、药物滥用等。长期、激烈的亲子冲突会导致自杀行为的增多,这一影响是通过降低青少年的自尊、形成自我诋毁而实现的。亲子冲突之所以造成青少年的许多问题,并不是仅仅由于这一问题的存在,更多的是由于父母与子女都不试图去解决他们之间的分歧,或者始终以否定一方的需求和兴趣为解决办法。

3.2积极影响

青少年早期亲子冲突的增长是亲子逐渐获得同等的交往地位的一种手段。与早期的孩子相比,青少年中期的孩子在与父母讨论问题时,较少顺从父母。他们经常干涉家长的决定,同时家长也经常干涉孩子的决定。由于他们较少提出自己观点的理由和解释,所以相互之间充满了争吵,彼此很少理会对方所表达的不同观点。而在青少年后期,亲子交往方式总体上来说更具灵活性和反应性,父母不经常干涉孩子,并且孩子也学会了提供更多的解释来支持他们的观点。与此同时,孩子对家庭决策的影响也相对增大。由此可见,冲突对青少年和父母之间关系的协调、双方各自特征和需要的改变起很大的作用。可以说冲突能刺激父母和青少年去重新构想或更改他们对彼此行为的期望。合理处理这些冲突已是青少年逐渐获得他们成人关系中需要的社会和认知技能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父母在这一过程中会逐渐给予青少年更大的自主性和尊重。

.造成冲突的原因

研究发现,青春期亲子冲突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父母方面的因素,也有青少年身心个体、冲突环境方面的因素。同时,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现从三个方面作以分析:

1.从父母方面分析

1.1父母教育观念的偏差

在大多数家庭里,亲子关系不平等,缺乏真正的家庭民主,孩子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在许多家长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要求子女绝对的服从,家长并没有注意到青春期的孩子处于从幼稚到成熟,从依附到独立,从顺从到自主的过渡阶段,希望摆脱父母的束缚。而事实上,我们许多家长不愿意或不善于让孩子取得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权利和人格。许多父母头脑中还残留着“孩子是自己私有财产”的封建宗法制度的亲子观和“重智轻德,过高期望”的教育观,习惯用自己的价值标准去要求子女,甚至于强迫遵从,极易造成与子女的冲突。

1.2父母缺乏对子女的了解

2007年教育部门历时3个月,对5000多名初中生、近3000名高中生以及6800多名学生家长进行了科学、详细的问卷调查,内容涉及青春期生理知识、心理状况、性知识来源、性道德及异性交往等方面。结果发现,家长对生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最差,仅有三成左右基本了解,而即使是小学生掌握生理知识的程度也在四成以上。六成以上中学生表示在家从来没谈论过与青春期有关的话题。

正处于“心理断乳期”的青少年,对事物极其敏感,有了独立的倾向,情感起伏大,有叛逆心理,难于驾驭。而多数家长缺乏发展心理学的心理知识,不了解子女身心成长的特性,认识不到子女的个别差异,忽视子女的各种需要,这是造成青春期亲子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

1.3父母教育方法的误区

    父母对子女干涉太多,管教太严,望子成龙心切,而父母却认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过度的溺爱,造成子女需求无度,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若是无法满足,则对父母产生不谅解。嘴上说爱,但表达出来的爱,孩子却无法感受,这种对“爱”的理解的错位,再加上孩子青春期的逆反心理,造成了青春期孩子与父母亲关系的极端冲突,终于酿成了这一个又一个家庭悲剧。

一份调查显示,在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方法上存在的问题突出:非语言沟通方面,父母与子女之间非语言沟通被忽视。“当孩子有话向父母倾诉时”,家长不会放下手中的家务,注视孩子的眼睛去倾听。语言沟通方面,从尊重、信任子女角度,父母在语言上表现不尽如人意,91%家长“当孩子犯错误时,常常唠叨、指责”,约96%父母喜欢用“不要”、“不许”,的语句指责孩子的行为。沟通态度方面,55.5%父母无法做到“多听少说’。  由于家长缺乏正确的沟通方法,致使亲子关系陷入困境。

另外,做事不能以身作则,有时过度情绪化等也是造成冲突的原因。

1.4家长对孩子的过分依赖心理

    每年高考后,随着一大批新生离家赴外地求学,许多家长出现了“不适应症”。送子“亲友团”的大量出现与其说是不放心孩子,不如说是一些家长在满足自己不愿与孩子分离的心理。过去一提到“心理断乳”,人们只会想到孩子应该摆脱对父母的心理依赖,走向独立。其实父母同样也需要摆脱对孩子的心理依赖,走向精神独立。在亲子矛盾升级的家庭,大多是孩子想摆脱父母的控制,而父母死不放手。不少家长没有克服对于孩子的“分离焦虑”,是恶化亲子关系的心理原因。

2.从子女方面分析

青春期的孩子,由于心理和生理机能迅速发育和趋于成熟,产生成人感和独立需求,自我意识不断加强,内心世界变得丰富,心理开始封闭,有时候很多话愿意给朋友讲,也不会给父母讲,逐渐表现出与父母沟通的困难性。但青少年时期子女的这种独立需求和自我意识却受到知识和社会阅历的局限,往往不能真正地独立处理事情,其思维也具有很大程度的片面性,缺乏辩证思维能力,容易偏激,自以为是,却又不懂控制自己,常会因为小事与父母发生冲突。这个时期的孩子常不能理解和体谅父母的用心,据调查显示,近半的受访青少年承认不明白父母的想法,这样势必加大了亲子沟通的难度。

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说,亲子间的地位存在着一定的不平等性,随着青少年的发展,其智力水平、思维能力等不断提高,青少年会努力地想改变自己的地位,亲子冲突便与青少年的这种努力的表现有关。

3.其它方面的原因

3.1社会转型,家长压力延续到孩子

伴随社会在发展中的转型,家庭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大多数家长渴望增强独生子女在今后生活中求职和获得社会升迁的竞争力,而不断强化追求高学历的观念,从而不断从精神上对面临中考、高考的子女施加压力,从学业上给子女加重负担,很大程度是想寻找一种安全感。《中国青年报》曾报道过“90后”孩子的教育问题,认为学生教育几乎成为家庭战争最大的火药桶。文中报道说,女士儿子草草应付作业,对此不满的冯女士叫儿子返工重做,儿子一边甩脸子抹眼泪,一边不服较劲,矛盾迅速升级。女士终于忍不住抬脚踢了儿子,结果造成脚趾骨折。女士对儿子常常束手无策,每遇儿子不听话,都要爆揍一顿,但打完就后悔。平时,他们一家倒也和和睦睦,“不谈学习我们是朋友,一谈学习我们是敌人”。父母把自己感受到的竞争压力急于传递给孩子,产生了亲子冲突。

3.2代沟产生冲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两代人在观念和认识上造成差异,形成代沟。过去的文化传递方式主要是父辈模范文化,孩子的价值观主要来自于父辈的言传身教。现代社会的文化传递是“平辈模范文化”,孩子的价值观主要来自于平辈。而将来的文化传递方式是“子女模范文化”,父母要向孩子学习,全社会进入一个学习的时代。因此,当家长固守原有的传统价值观,而没有尊重孩子的需求时,就会产生矛盾,并导致亲子之间的冲突,也不利于教导出优秀的孩子。

3.3物质需求产生经济冲突

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服装、零食、玩具及文具等方面的需求逐渐增多。刚刚进入青春期,追求个性化的孩子较少,更多是要求自己从众。从众让自己有安全感,融入同学的圈子里,不显山显水。随着年龄的增长,熟悉了周围的环境,了解了同学、朋友的个性,孩子们开始彰显个性,暗暗产生攀比心理。今天要一双名牌鞋,明天回来对家长说某某同学有了新的手机。男孩、女孩的书包上挂满了明星图片,过生日请大家去吃饭……很多男孩会在群体里学会抽烟、喝酒。女孩学会化妆、染发。其实他们是想通过这些形式,向成年人看齐,在小群体里标榜自己、显示自己。但在经济方面由于青少年阶段仍须仰赖父母经济方面的支持。孩子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和家长防范孩子物质需求膨胀的心理产生矛盾,即可能引发冲突。

三.解决对策

1.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

调适青春期亲子冲突取决于家长的素质,而家长素质的核心则是教育观念。家长的教育观念首先影响其对子女的教育目标、教育期望,进而影响其教育态度、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亲子关系。当与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首先家长要正确看待冲突,认识到亲子冲突是正常的并且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要认真地反思自己,比如要树立“问题孩子的产生主要源于问题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的家长”和“孩子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等观念,在尊重、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坚持用科学的教育观念来调控自己的教育行为。

家长可以通过听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参加家长学校的研讨交流会、主动要求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师对自己的指导以及阅读各类家庭教育书籍等不同形式,逐步更新观念。更重要的是家长要把转变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认识,升华经验,走出家庭教育误区。

2.家长要加强学习,充分了解孩子

了解孩子是教育成功的首要条件,所以建议家长们放下长辈的尊严,从了解青春期的孩子入手,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的心理、孩子的苦衷以及孩子的需求。只有真正了解孩子,才能走近孩子的心灵,为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打下基础;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正确判断孩子青春期的各种心理、行为;才能在沟通与交流中求大同存小异,达成相互的谅解;才会收到家长舒心,孩子满意的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了解孩子?这就要求家长加强学习,全面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个性,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要教育好孩子,就要自己先学习。只有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学习的家长,才是合格的好家长。对于家长来说,不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教育专家,但需要家长们能了解孩子成长发育中的规律,对孩子在青春期的各种行为予以正确地归因,为此家长们应挤出时间来学习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尤其是青春期方面的知识。

3. 实现双向互动沟通

沟通是出现心理相融的基础,心理相融又是产生密切关系的基础。因为好的关系本身就是好的教育。青春期代际冲突往往越剧烈,好的亲子关系尤显珍贵。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单向沟通只有一方向另一方传递信息,不存在另一方向的信息传递,因此不会出现亲密的关系,相反会更多地出现矛盾和隔阂。针对青春期子女和父母为了缓解亲子冲突,父母必须注意和子女之间的沟通,并使用正确的方法。

以定时沟通为例:每周确定固定的沟通时间,如果必要,每周23次,每次沟通时间为12小时。沟通时,父母必须去积极地营造平等、自由、民主的交流气氛,要对彼此的分歧持宽容态度。沟通的内容可以是事先设计的,也可以是随机的,前者主要用于了解子女的情况,后者主要用于情感的交流。一般情况下的沟通程序是这样的,首先做设计好的沟通,然后用更多的时间做随机沟通。沟通时要注意让子女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励子女毫不顾虑地表达,家长要把自己打开,不能一味地做倾听者或说教者,也要适时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够达到充分沟通的目的。这种程序的沟通会使子女形成对父母的信任,把自己青春期特有的困惑、忧虑等及时地与父母交流,得到亲人的建议和帮助,这样和谐的亲子关系就形成了。

4.家长和孩子角色互换

在亲子交往时使用角色互换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互换的基本观点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分析看待某一问题。角色互换的目的是理解对方的行为,从而达到心理相融。角色互换从孩子的角度去分析、体验孩子的心理状态;孩子从父母的角度去体验父母的心理状态。在进行角色互换时,角色体验的重点是父母对孩子的心理状态的体验,因为孩子很难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湖南父子在夏令营里互换角色三天后,身为父亲的甘志文说,这次亲身体验了孩子的生活,孩子也确实不容易,以前自己会要求俊俊每次考试一定要拿优,以后不苛求他了,只要尽了力就好。同时,过足了“爸爸”瘾的甘俊也说以后要体谅父母。原来,这几天,他除了“上班”,还得做饭、检查作业和辅导功课,平日只顾学习的他这才知道父母有很多事要操心。  事实证明,通过角色互换达到互相理解,这是缓解亲子冲突、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有效途径。

5.学会向孩子学习

信息时代动摇了我们作为家长的权威地位,大家和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家庭教育进入了共同成长的时代。两代人的差异在增大,两代人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变得越来越重要。向孩子学习,其实也是父母的一个儿童观问题。

在孩子身上,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比起成人来,青春期的孩子又更容易接触和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和新观念,并且愿意亲自去尝试,去实践。所以,当大人们还在为某种新事物评头论足的时候,这一新事物早已在孩子们中间流行开来。当大人们还在为某种新思想、新观念的是非得失争论不休时,这种新思想、新观念对于孩子们已习以为常。父母放下架子、收起面子,积极主动地向孩子学习,适应现代文化传递方式,已是一种必然。尤其是针对青春期的孩子,只有当成年人用尊重、平等、学习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时候,才能够真正亲近孩子,扫除隔阂。向孩子学习——这恰恰是化“代沟”为“代桥”的有效手段。

 

古今中外的历史早已证明,不了解孩子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不相信孩子的教育是错误的教育,不尊重孩子的教育是专制的教育。相信,现代父母只要更新观念,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用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作后盾,就能有效缓解和避免青春期亲子冲突,与孩子共享快乐、健康成长。

 

注释:

[1]  引自调查显示:香港六成受访家长曾与子女发生冲突.新浪网.国际在线.2006-11-22

[2]  参见方晓义.张锦涛.亲子冲突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万方数据

     [3]  引自贺岩.青春期教育调查显示:家长性知识不如孩子多》.北京晨报 .2007-12-20

     [4]  引自陈美芬.金一波.《青春期亲子沟通中的共感调适》.宁波大学学报.20064

[5]  参见狄多华《年轻父母:我们被孩子“捆绑”》. 中国青年报2007-4-20

[6]  参见杨兰.《父子互换角色3天 父亲感叹孩子读书真不容易.潇湘晨报.2007-08-15

参考文献

[1]  王希永.赵石屏《家庭教育函授大学教材》

 [2]  孙云晓.《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新世界出版社2005-6-1

[3]  关承华.《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8-1

[4]  赵雨林.《学会跟孩子说话》.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电子图书

 


本博客转自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