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害了他们的,正是“爱”着他们的

5年前 [02-24 18:07 周日]
 
         害了他们的,正是“爱”着他们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都想知道;

  钢铁是怎样没炼成的,我们更需要了解。

  所以,这里,我们集结了一些失败的教育个案。而且,这些失败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败于父母之爱。

  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定是"有谁能比父母更爱孩子呢"?可是,你是不是知道,也没有什么是比父母、比父母的爱更能害孩子的了。

  我们指的,是下面这些功利的,疯狂的,偏执的,病态的,自以为是的爱。

  教育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失败了,后果和伤害,自然是孩子承受。而且,伤害一旦被冠以"爱"的名义,后果就更惨痛。

  还记得那个沙漏的故事吗?你的手抓得越紧,你的沙漏得越快。

  孩子,何尝不是这样?教育,何尝不是这样?爱,何尝不是这样?

  让我们宽松一些。让我们的孩子宽松一些。让我们的教育和爱,宽松一些。

  这是这本书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发自内心的请求。为了孩子,也为了你自己。

  希望家长们能从这位父亲的忏悔中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孩子只可以拿一个苹果的时候,千万不要逼着他去拿一个篮球——

  拔苗助长,害惨了“神童”儿子

  ●金 蓉

  天下父母,谁不望子成龙?为此,一些父母残酷地剥夺 了孩子童年的快乐,逼着儿女们上这班那班,甚至采用棍棒政策,超负荷地给孩子强加学习任务。

  本文讲述的这位父亲,就是用强压的方式,要把儿子培养成“神童”。他儿子7岁就完成了小学课程的学习。这时却被医生诊断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罪魁祸首就是这名父亲为之自豪的神童培养计划。如今,父亲在为儿子治疗心灵上的累累伤痕时,自己也饱受着自责的煎熬……

  老天有眼,给我送来“神童”儿子

  1990年,我和前妻因感情不和离了婚。前妻带走了10岁的儿子,还蛮横地剥夺了我爱儿子的权利。为了不和她发生冲突,我与儿子也慢慢疏远了。

  1995年,我又结婚了,那年我已经43岁。妻子是我承包的中巴车上的售票员,一个美丽善良的农村姑娘。第二年,我们有了一个漂亮的儿子。抱着哇哇大哭的儿子,想着自己碌碌无为的一生,我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儿子培养成才。

  儿子还在襁褓里时,我就给他朗诵诗歌,给他读英语,给他念数字。只要儿子醒着,我就一刻不停地向他灌输各种知识。不知是我的启蒙教育起了作用,还是儿子本来就天资聪颖,他确实比同龄的小孩要聪明,7个月就会说话,1岁就能走路,到1岁半时,他已经能认识100多个生字,背诵30多首古诗了。邻居们都开玩笑说,老丁家出了个神童。我嘴上谦虚着,内心却很骄傲,我在心底感谢老天爷……给我送来了这样聪明的儿子。我更加坚定了将儿子培养成才的想法。在我的梦境中,甚至出现了儿子头戴博士帽的情景。

  我把满腔的爱和全部的时间都给了儿子,为此,我基本停止了工作,专心教育儿子。我天天努力地教给儿子各种知识,不管他能否听懂……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人在0~3岁时,接受外界信息的方式属于模仿时期。也就是说,他不像成人那样先分析理解之后再接受,而是一股脑儿全记住。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孩子不懂,就不跟他说,为孩子选择好的信息刺激他的大脑神经,对孩子的发育特别重要。

  后来,邻居们“小神童”、“小神童”地叫开后,我就想去为儿子测测IQ,看看他是不是真的具备神童素质。通过熟人关系,我带儿子来到一家部队医院的儿保科,医生用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共同编制的3~7岁组儿童智力测验表给儿子测智商。智商就是智龄与实际年龄的比值。这种智力测验,是通过儿童的智龄与实际年龄的比例来判断他的智力水平。如果一个儿童通过了3岁儿童一般均能通过的测验,那么他的智龄就是3岁,如果通过了4岁儿童一般均能通过的测验,那么他的智龄就是4岁,依次类推,儿子当时刚满3岁,测出的智龄为5岁2个月,这个结果令人兴奋。医生告诉我,是不是神童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儿子是个聪明的孩子。可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呀,医生又开玩笑地补了一句。

  医生最后的告诫我并没有太在意。回到家,我仍沉浸在兴奋中,为儿子的聪明沾沾自喜。突然,我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儿子的智龄既然已达到5岁,完全可以上小学了,我要让3岁的儿子上小学。我要让他早日成才。

  第二天,我带着儿子来到我家户口所在地的小学。没想到,和蔼的老校长一口拒绝了我的要求,他还告诫我:“国家规定的入学年龄是根据孩子的生理发育特点确定的,最好不要轻易违背科学规律,你还是让孩子上幼儿园吧。”我抱着儿子又走访了几所学校,他们都委婉地拒绝了。回家后,妻子说:“那就让儿子读幼儿园吧。”她的话音未落,我就大发雷霆:“你懂什么,他们小看我儿子,他们不教,我自己教!我要和他们的传统教育比试比试。”

  我主动联系了报社的记者,报纸又报道了我要亲自将儿子培养成才的计划:用4年时间学习小学6年的课程;再用4年的时间学完初高中的课程;儿子11岁那年,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考试,预计用4年的时间拿到本科文凭,然后考研究生。报纸上为此展开了讨论,一位教育专家直言不讳地说:丁展飞(我儿子)的现状只是他父亲早期教育成功的结果,而并非什么神童。他还善意地提醒我,应该让儿子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学校的教育是科学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当地社会科学院一位专门研究儿童问题的专家也指出:当孩子只能拿住一个苹果的时候,千万别让他去拿一个篮球。不少人还以伤仲永的例子来告诫我。还有人担心我的知识结构能否担当起培养儿子的重任。当时,我已经走火入魔,反对我的人越多,我的执拗越强烈。

  1999年春天,在许多同龄孩子和父母在河边放风筝的季节里,儿子却在我疯狂的培养计划中开始了他悲哀的幼年生活。

  拔苗助长,我儿子真的“ 神”了

  我去新华书店买来了教科书和参考书,每天夜里,我都像老师一样备课,设计教案,第二天再教给儿子。

  每天清晨6时,3岁的儿子就被我叫醒,读1个小时的早读。8时半,正式开始上课。就连晚上,儿子也没时间玩,我还请了一位子大学生教他英语。

  实施神童计划以来,为了弥补我对儿子的歉意,我在生活上无比娇惯他,我可以容忍追着三条街去给儿子喂饭,我也能够容忍儿子把家里的东西扔得满地都是。但在学习上,我一是一,二是二,绝不含糊,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打是亲骂是爱”这句古训。

  有一次,我安排儿子练习写生字,经过了半天学习的儿子一边写字,一边打瞌睡。我看到这个情景,上去就是一巴掌。儿子一个激灵,吓得放声大哭。“哭,哭,一点出息都没有。”我的吼声治住了儿子的哭,他一边哽咽着,一边抬起头可怜巴巴地望着我。我的心一下子软了,他毕竟才3岁多呀,但我还是一脸严肃地说:“儿子啊,不吃得苦中苦,怎为人上人?”儿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继续埋头写字,泪水一点一滴打湿了作业本。

点评:

  这哪里是教育孩子?这是摧残儿童!以这种方法对待儿童的结果,除了逼得孩子厌学,就是把孩子弄傻,弄出莫名其妙的心理疾病。更让人震惊的是,父母们前仆后继,乐此不疲,因为他们是一些有奇高追求的疯子。他们表面上是为孩子好,实际上是为了改变自身的命运,而且往往是由自卑心理所驱使。

  我和妻子的关系也因为神童计划紧张起来。我在教儿子方程式时,他总也弄不懂那个X是什么,我讲了无数遍,举了无数例子,他还是不明白。我发怒了:“你怎么这样笨?”说着,又是一巴掌下去。妻子在一旁心疼地一把搂住儿子,冲我喊道:“你像他这么大的时候,你在做啥?”妻子的话一下子触及我的痛处,我自小父母离异,过着无人管束的日子,所以落到今天这么没出息的下场,我绝不要儿子走我的老路。妻子抱着儿子准备走出家门。我一急,从她怀里把儿子抢了过来,命令儿子擦干眼泪,重新听我讲课。

  妻子一个人哭着跑出了家门,直到深夜才回来。看着伤心的妻子,还有熟睡中泪痕斑斑的儿子,我有些不忍了,就轻言细语地给妻子讲我对儿子的希望和对儿子未来的规划,还有我对自己现状的不满意。“我何尝不心疼儿子,他有良好的天资,如果我们不好好培养他,他以后会怪我们的。”妻子总算勉强答应不再阻挠我的神童计划。

  我并不想将儿子培养成书呆子,我要的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神童,所以,我又将儿子送到少年宫学习书法和绘画。儿子更加忙了,他基本上没时间玩耍,我们家的电视机几年没开过。有一次,我和儿子从少年宫回家,儿子问我:“爸爸,一休哥哥是谁呀,我怎么没学过?”儿子的话让我鼻子一酸,我抚摩着他的头,说:“儿子,我们和其他小朋友不同,他们就知道看电视,他们知道一休哥哥是谁但不知道方程式怎么列。”儿子睁大眼睛说:“我想一休哥哥肯定比方程式好玩,那么多小朋友都知道。”儿子的话竟让我一时间语塞,半晌,我才说道:“儿子,你长大了就理解爸爸了。”可这时,儿子已在我背上睡着了。

  在我近乎残暴的教育下,经过4年的时间,儿子一路跌跌撞撞地学完了小学课程,完成了我神童培养计划的第一步。

  儿子7岁生日那天,在妻子的苦苦哀求下,我同意放假一天,让妻子带着儿子出去玩。可儿子却不愿意出去,好说歹说才跟着他妈妈去了。我赶忙拿出初一的教材研究起来,为儿子的第二阶段做准备。

  本以为儿子会好好地玩上一天,可不到中午,儿子和妻子就回来了。妻子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一见我就说:“老丁,完了,我们的儿子不会玩了。”原来,妻子领着儿子去了游乐园,可儿子什么也不玩。妻子逼着儿子上了宇宙飞船,谁知道,船刚一转动,儿子就大哭起来,在同船小朋友的欢声笑语中显得格外刺耳。最后,工作人员不得不紧急停船。别的小朋友和家长围过来了解情况,儿子把头埋在自己的胳膊里,不停地吼道:“讨厌,讨厌,我不想玩。”

  妻子忧心忡忡地对我说:“老丁,我觉得我们儿子跟别的孩子越来越不同,像个小老头,恹恹的。”我“哈哈”一笑:“我们的儿子本来就同别的孩子不同嘛,你看哪一个有成就的人不是少年老成,我们的儿子以后一定是个杰出的人才。”妻子半信半疑地说:“我还是觉得不对劲。”

  但计划已实施了一部分,岂能半途而废。我按原计划教起了儿子初中课程。我明显地感觉到儿子不如以前聪明了。我安慰自己可能是初中课程有难度,儿子毕竟才7岁。可是不久,我发现问题没那么简单,儿子除了发呆的时间越来越长,说话的时间越来越少之外,开始出现不正常的行为。

  有一天,我听见妻子在大叫:“孩子,你在干啥?”我跑进书房一看,惊呆了,儿子正在撕书!他将书仔细地撕成一点一点的碎片,然后很小心地将碎片装进一个塑料袋里,像收藏宝贝似的将塑料袋压在枕头底下。做完这一切后,他又坐下来做作业。对妻子的叫声,儿子无动于衷。

  以后经常发生这样的事,儿子的床上都快被碎纸占领了,但他不允许清理,只要妻子动一下,他就歇斯底里地哭,哭得让人害怕。

  点评:

  童年一旦被剥夺,孩子就成了怪物,就像花儿失去了颜色,就像鱼儿失去了鳞片。小小孩哪里是在撕纸,那是在撕他的心,撕他的梦,撕碎父母所谓的爱。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孩子,可能比监狱里的犯人还要悲惨,因为他们等于面对疯子的折磨。这样的父母根本不了解儿童,更谈不上尊重儿童。如果我们的社会再文明一些,这样的父母应当在监狱里呆着,罪名就是虐待儿童。

  天大笑话,是我把孩子害惨了

  我感觉事态有些严重,就瞒着妻子到一家医院的心理门诊咨询。医生听了我的介绍后说,基本上可以断定你儿子患上了心理疾患。我不相信,这么聪明的儿子会被我培养出毛病?我又去了一家医院,得到的还是同样的说法。那天,我把市里的好医院都跑了个遍,每位医生都告诫我必须立刻给儿子减负。从医院出来,我的脚步沉重得快提不起了,难道是我害了儿子?我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了一场。

  回到家中,我决定给儿子松绑,可儿子自己却松不了了。我们把他从书桌旁拉开,不一会儿,他又回到书桌旁,看书,做作业。他惟一的休息方式就是撕书。

  第二天,我又带着儿子去了医院,医生和儿子单独交谈了整整一个上午,最后医生告诉我,儿子得了严重的儿童心理孤独症,必须马上治疗。医生分析说,儿子撕书是因为他从小就生活在书的包围中,被书和学习沉重地压迫着,所以他厌恶书,要毁灭书本;而他将书的碎末收藏起来,是因为他的生活之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他没有玩具,没有小伙伴,没有与大自然、社会的经常接触,他甚至连玩都不会,所以他又离不开学习,离不开书本。

  从医院出来,望着街上那些天真活泼的孩子,再看看身边低头不语的儿子,我心痛极了。我没有直接带儿子回家,而是去了商场,给儿子买了一大堆他从未玩过的玩具,我又带儿子去了幼儿园,让他去感受他从未有过的欢乐。面对花花绿绿的玩具和奔跑欢笑的孩子,儿子的神情是漠然的,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我抱着儿子泪如雨下。

  回到家,安排儿子午睡后,我将儿子所有的课本都烧了。我不要神童,我只要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

老天好像给我开了个天大的玩笑:4年前,我把才3岁的儿子拼命地往7岁拉;现在,我又把7岁的儿子拼命往3岁,甚至更小的年龄拽。原来我千方百计让他学习,现在我是想尽办法哄他去玩。唉,悔不当初!

  点评:

  悲惨的事实终于让父亲从美梦中醒来,却已经铸成大错,因为人生具有不可逆转的特点。童年的伤害必定影响一生。当然,迷途知返总归是好的。奉劝天下父母,细读此文,引以为戒。爱你的孩子吗?如果爱,那就做一个童年的捍卫者吧,给他自由,给他快乐。不该出手别出手,让孩子从容地生活吧!1992年,当我采访冰心老人时,她说:“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多么美丽的愿望,这才是一种真爱。

  按照医生的建议,我将儿子送到了一所压力相对较小的农村小学,让他在那里学会融入集体生活。每周,我还陪着儿子去做一次心理治疗。每次从治疗室出来,看着儿子一次比一次笑得开朗,我就在想,有个会笑的儿子真好。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